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品多篇)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品多篇)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品多篇)

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篇一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15)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6)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於改革開放新時期,建立在我們黨九十多年長期奮鬥基礎上,而其思想、理論和實踐的源頭,則可追溯到更遠。要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脈絡,更加充分地認識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應該拉長時間尺度,放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

社會主義五百年,經過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的歷程。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狀況,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給社會主義思想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由此從空想走向科學。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社會主義由此從理論走向實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特別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科學社會主義由此從一國實踐走向多國發展。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鬥,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衞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實踐新要求,科學回答當今時代和當代中國發展提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戰略佈局,確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17)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後果。要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既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虛無歷史,堅持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

(18)撫今追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九十多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在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得來的,是在對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搞清楚世界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及其演進,搞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就能明白,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1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麼樣,最終要用事實來説話、由人民來評判。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使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這條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

(20)近些年來,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説是“資本社會主義”,還有人乾脆説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麼改革、怎麼開放,都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這就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包括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等等。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容,如果丟掉了這些,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了。

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這條道路更不容易。過去,我們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別人,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現在,有些人議論這個道路、那個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認識誤區,有的是別有用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我們看準了、認定了,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要始終保持清醒堅定,保持強大前進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戰略佈局

(21)黨的以來,我們黨形成並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形成並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從全局上確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規劃和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實踐深入,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到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這是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更帶來了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五位一體”各方面相互聯繫、相互促進、不可分割,共同構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整體性目標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相協調,推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握我國發展新特徵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這一戰略佈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羣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相繼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從嚴治党進行了專題研究,完成“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頂層設計。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每個“全面”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內在邏輯,是一個整體戰略部署的有序展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在“四個全面”中居於引領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保障。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必須自身硬”,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要深刻認識“四個全面”之間的有機聯繫,將其作為具有內在理論和實踐邏輯關係的統一體來把握和理解,努力做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2)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抓住戰略重點,實現關鍵突破。要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不動搖,緊緊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個戰略舉措不放鬆。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4.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的特色,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一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並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體系,緊密結合我國改革發展實際,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既生動而具體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又生動而具體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2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鑑了古今中外製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同時應當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一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我們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一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充分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鬥取得的,也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科學的產物。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堅定“四個自信”,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

5.豐富和發展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29)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覆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同時,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在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它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思想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到今天,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着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着‘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30)任何科學理論和制度,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指導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實踐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不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完全正確的。

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也不能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什麼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説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説過的就不能説,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同樣,根據需要找一大堆語錄,什麼事都説成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説過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實踐發展和創新,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

馬克思主義是隨着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當代中國發生了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鉅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藴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讓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

6.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31)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領導人民持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為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看到,經過幾十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同時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都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點也不容置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對社會主義這個在中國只實踐了幾十年的新事物,我們的認識和把握還非常有限。事業越發展、改革越深入,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鋭意進取、大膽探索,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32)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比崇高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實踐中奮勇開拓、深化發展,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要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更好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更好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水平。全面學習貫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自覺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全面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水平。全面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羣眾關心的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全面從嚴治黨水平。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着今後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着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我們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必須勇於改革創新,勇於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盡責,不斷交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學習習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有感 篇二

近日,研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尤其是第四點我們黨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給我感觸。

離開現實工作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做為一名人民教師,我需要堅守我的職業,獻身於教育事業,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把自己會的一切交給學生,不僅傳授他們知識,更需要讓他們學會愛國,培養他們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希望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共產主義的信仰,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最後可以實現我們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時代是進步的,社會主義從來都是開拓中前進的。做為優秀的人民教師和一名合格的黨員,我也需要終身學習,不僅要堅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黨章》、《黨規》、《準則》、《條例》等,還要及時關注社會的最新動態,這樣才能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師職業上更好地引導學生,奉獻自己。

學習習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有感 篇三

通過學習習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文章精神,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幹部必須要做到三點:一是堅定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做好民生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黨員,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強化責任擔當,鋭意開拓進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在本職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奮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培養。二是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員幹部要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幸福。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歷史的發展雖是曲折的,但前進的方向總是不變的,作為黨員,不能被外界一時一地“風吹草動”干擾,不能信謠傳謠,要堅定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凝神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履行好自身的職責,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定力。三是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對於一名普通黨員,能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做的貢獻就是在本職崗位上踏實苦幹,實幹是最起碼的標準。只有實幹才能夠有所作為,才能體現自身價值,在其位謀其政,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各項工作從大局出發,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把服務具體化,急羣眾所急,想羣眾所想,把方便羣眾作為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 篇四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奮鬥。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縱觀歷史,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爭。

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們要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1.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離開了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才能無往而不勝。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脊樑。回望上下五千年,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必須深刻認識人民羣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謀劃發展,最瞭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羣眾;推動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羣眾。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去的坎,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人民羣眾有着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國小生。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紮根於人民羣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羣眾中吸取營養和力量。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使全體人民都滿腔熱情地投身到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閲卷人。”

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説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時代,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2.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到那時,“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我們黨始終帶領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鬥。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國發展富強的目標,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同富裕,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江澤民同志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徵,絕不能動搖。”胡錦濤同志也要求“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進入新時代,我們走上了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徵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他還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經過長期艱苦奮鬥,我們黨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飢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温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基礎,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沒有發展,沒有紮紮實實的發展成果,共同富裕就無從談起。

要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同時,還要在不斷髮展的基礎上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體現出來,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廣大人民現實生活中更加充分展示出來。絕不能出現“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説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3.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把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堅持羣眾路線,核心的問題是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一刻也不脱離羣眾。密切聯繫羣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羣眾的密切聯繫中成長、發展、壯大起來的,是靠宣傳羣眾、組織羣眾、依靠羣眾起家,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決定着黨的事業的成敗。要從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性,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羣眾路線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工作方法。黨的領導工作的正確方法,就是將羣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又到羣眾中宣傳解釋,將決策化為羣眾的行動,並在羣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策是否正確。

堅持走羣眾路線,絕不是喊喊口號走走過場,而是要誠心誠意、實打實做。要善於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善於從羣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使作出的決策和決策的執行充分體現民心民意。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學會通過網絡走羣眾路線,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本領。

貫徹黨的羣眾路線,“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決認識提高問題,又解決行動自覺問題,使羣眾路線落地穩、紮根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貫穿到黨的全部工作中。

學習習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有感 篇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不説更早的時期,就從改革開放開始,特別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後,唱衰中國的輿論在國際上不絕於耳,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沒有中斷過。但是,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風景這邊獨好”。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正確認識這個問題,要把握3個方面。一是,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同時,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二是,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後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馬克思早就説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三是,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馬克思主義必定隨着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髮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國成立以後打下的基礎,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遠的重要基礎。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都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點也不容置疑。對事物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對社會主義這個我們只搞了幾十年的東西,我們的認識和把握也還是非常有限的,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

我們黨始終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黨章明確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章同時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想一下子、兩下子就進入共產主義,那是不切實際的。鄧小平同志説,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幾十代人,那是多麼長啊!從孔老夫子到現在也不過七十幾代人。這樣看問題,充分説明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須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着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如果丟失了我們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就會迷失方向,變成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既是從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的,也沒有脱離黨的最高理想。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7p7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