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麼精品多篇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麼精品多篇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麼精品多篇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麼 篇一

一、舊式婚姻

上海還一直保留着古時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雖然現在上海已對這項俗加以摒棄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雙方經人介紹,然後兩人在約定的地點互看人選。 此謂之“相親”。

二、“通腳”

男女在經媒人的介紹定完親以後,為了瞭解對方的人品和家境,在正式結婚之前,姑娘會在在媒人的陪同下,帶着禮物,第一次去拜見未來的公婆、長輩和丈夫。從此以後,姑娘便可以隨時去婆家(但不能過夜)。 而且只有女方才擁有這權力,稱為“女通腳”,又稱“過門婦女”。

看完結婚習俗,我們再看看上海結婚有哪些流程:

1、祭祖—— 男方在準備出門迎娶新娘之前,要先祭拜祖先。

2、出發 ——迎親的車隊最好以雙數為佳。

3、燃炮 ——在迎親的途中,應該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4、在等待新郎 和禮車到女方家時,會有一個男童持茶盤等候新郎,等新郎下車後, 應該賞童紅包作為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5、討喜 ——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的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的閨中密友們要攔住新郎,不讓他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方可進入。

6、拜別 ——新人上完香祭祖後,新娘應該叩拜父母道別,並由新娘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只要鞠躬行禮即可。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麼 篇二

一、在結婚前準新郎要挑着裝滿公雞、魚、豬腿、白鵝還有一些乾果禮品上女方家去提親,然後女方會告訴他女方家有多少嫁粧,然後第二天新郎再來女方家裏把嫁粧接回去。

二、女方會將所有嫁粧放在客廳內供客人觀賞,以顯示自己家的富有。男方接嫁粧時,要在女方家門口放鞭炮,敲鑼打鼓。

三、在開始發嫁粧時,女方家裏的嫁粧要交由哥嫂填箱,而且要先發馬桶,寓意兒孫滿堂。

四、在出嫁前,新娘要坐在嫂子的身邊,看嫂子為自己縫製紅綠被頭,縫製完畢之後,用大的綢緞包裹好,打成鋪蓋。

五、婚宴是現在女方家裏擺小型婚宴,第二天在男方家裏擺大型婚宴,然後開始婚禮儀式。

六、結婚當天,新郎要上門去迎接新郎,按照上海婚禮習俗,新郎在接新娘時需要撞門、求婚、喝甜湯等一系列傳統的婚禮習俗。

七、中午時分舉行叩拜儀式,新人給父母敬茶、拜天地。

八、按照上海婚禮習俗,晚上五點半左右開始迎賓,六點開始婚宴。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麼 篇三

一、上海的婚嫁習俗

(一)討八字、排八字

八字又叫“庚帖”,上寫姑娘的出生時辰,如“甲子三月初五卯時”。男方挽媒人索要小八字後,請算命先生合攏男女雙方的八字,“推算”是否有所謂“相沖”、“相剋”。如果沒有沖剋,即向女方求婚。女方在確認男方門當户對以後,還要求神問卜,如屬吉利,則口頭允婚。

(二)納聘

俗稱“行盤”,因為送禮與回贈要用盤子,故名。在女方口頭允婚後,雙方即約定日期,正式建立婚姻關係,所以也叫“定親”或“訂婚”。納聘時男方要向女方送“財禮”,包括首飾、現金、花草千年紅、萬年青和茶葉;女方接受聘禮叫“受茶”、“允吉”。受聘後,要退回部分財禮並回贈完全用“干支”寫的庚帖,如:甲子丙寅庚申丁巳,叫“大八字”;並在紅紙中包些葱(寵)菜(彩)一起送回男家。

(三)通腳

訂婚後,媒人領未婚媳婦去婆家拜見公婆,以後媳婦便可與夫家往來,但不能留宿。通腳媳婦又叫“過門媳婦”。建國後,男青年也往岳家走動,叫“毛腳女婿”。毛腳女婿上岳家,逢年過節要備齊8樣禮品,直到結婚以後才不受此拘束。建國後,媒人領進門的做法已不行,男女雙方可以自由往來,但仍有送節禮、年禮之俗。

(四)請期

男方請算命先生選定“黃道吉日”迎親成婚。選定日期後徵求女方同意叫“請期”。建國後都由男女雙方或家長自定,一般在勞動節、國慶節、元旦、春節較多。

(五)結婚

農村習稱“好日”(日讀如“聶”)。農村有辦三天喜事的,稱“三日頭排場”。第一天男方“下預告”,做預告糰子分贈鄰里和賓客,併到女家搬取嫁粧。當日設酒招待媒人,叫“待媒酒”。女方“打被俏”(摺疊被褥)“疊箱”,發送嫁粧。第二天,女方送女兒上轎,有“哭出嫁”之習,母親哭送女兒,叮囑女兒出門後孝順公婆、敬重夫婿;女兒哭別,答謝父母養育之恩。民間有“孃家哭得應天響,婆家家當(財產)塔塔漲”的'諺語。男方於當日迎新,並舉行婚禮儀式。是日,男女兩家均有筵宴。第三天為款待新娘兄弟的“阿舅酒”,又是一天筵席。舊時嫁粧中的馬桶稱“子孫桶”,桶中放有紅蛋、紅棗子、長生果(落花生)。

(六)回門

婚後第二或第三天新娘回孃家探親稱“回門”。新郎由媒人陪同並攜禮前往,拜見岳家尊長。女家設宴招待,稱“回門酒”。新婚夫婦須於當日趕回。稍後,新娘兄弟邀請新娘單獨回孃家,稱“邀滿月”。在農村,今仍沿舊俗。也有“回門”、“滿月”並作一次的。

二、上海其他一些風習俗

1、上海浦東習俗

在浦東鄉下,這一“謁嶽”儀式是放在女家擔嫁粧前一天的,準新郎挑了裝着公雞、青魚、豬腿、自鵝以及乾果等禮品的“上盤頭”到女家去,女家招待準女婿以茶點,然後告訴他女家有多少嫁粧、需要多少普繩、單槓、落擔等,因為這是要男方準備好以後,第二天來把嫁粧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2、上海川沙習俗

在上海川沙一帶,酒席只款待媒人、親戚,鄰里間則分贈以糰子。盤禮的“盤”至少需4條,多或6條、8條乃至12條。盤中最要緊的是送給未來新娘的首飾,一般人家用銀質的,中產人家用金質的稱“全金六禮”。更有那富有人家用珠、翠、鑽石的,稱“全鑽六禮”。首飾之外,盤禮還要送花草,即吉祥草、萬年青、茶葉等,前兩樣是祝福男女結合吉祥長青,後一樣茶葉則是古代茶禮習俗的遺痕,因古人以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結婚送茶葉為禮,取其“不移志”之意。禮盤被送至女家後,女家除將盤禮中的首飾,花草全行接受之外,其他的盤禮,每樣都只收受一半,餘下的一半再與添加的衣料、鞋帽,以及金錶、眼鏡等,一併作“回盤”之物,再行送還給男家。在正式迎娶新娘的前1~2日,由女家行“大盤禮”,上海又俗稱“拿衣裳”、“擔嫁粧”。

3、舊上海“通腳”習俗

早在清末,上海便流行留一種“通腳”的習俗:男女經媒人介紹定親後,為了要了解對方的人品和家境,在正式結婚之前,姑娘在媒人的陪同下,帶着禮物,第一次去拜見未來的公婆、長輩和丈夫。從此以後,姑娘便可以隨時去婆家(但不能過夜)。起初,這種婚俗僅限於浦西,而且只有女方才擁有這權力,謂之“女通腳”,又稱“過門婦女”。後來,隨着浦西又出現“男通腳”,這種風俗也傳到了浦東。象這種婚前可相互見面(而且出女方處主動地位)的習俗,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別地是難以做到的。這種“通腳”風俗給了婦女一點選擇的餘地。如果他們在串門時感到對方的家境、相貌以及道德品行等不滿意的地方,便有賴婚和退媒的舉動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7yn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