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國著名的歷史典故(多篇)

中國著名的歷史典故(多篇)

中國著名的歷史典故(多篇)

中國歷史典故 篇一

1、蘇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

人稱:一代妖姬。來自一個叫蘇的遊牧部落。一個三千年後還被中國老百姓記得的女性。據説美得讓殺她的儈子手舉不起刀,美得鮮花都難以企及,她名字中的“妲”也已表明,妲,美麗也。因為絕世的美,讓人們記住了蘇妲己。

2、西施,出生諸暨浦陽江東面金雞山下鄭家。

外祖母姓施,住在江的西面苧蘿村,西施寄住在外祖母家,幼時常在江邊浣紗,至今苧蘿山下江邊石上,還有王羲之寫的“浣紗”兩字。天生麗質,為謀復國、忍辱負重,體現了一個女子內再美的高尚情操,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西施浣沙有沉魚之美一説。

3、楊玉環,號太真,蒲州永樂(今山西省永濟)人,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

她的美貌絕非一般,美若羞花,有“後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在一身”之説,可惜好景不長,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迫於壓力,在馬嵬坡賜玉環自縊,一代紅顏,香消玉隕。

4、王昭君,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

王昭君之美傾城傾國,投族舉手之間,驚羨四座,流光溢彩,可謂美之絕倫。她之所以名垂青史,不僅是因她的美貌,更多的是她的脱俗氣質、不屈不撓的個性。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落雁之美是歷史之美,而不是個人之美。

5、貂禪,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幷州郡九原縣木耳村,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

有閉月一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靠着非凡的膽量和高智慧的結合,加速了那個時代的結束。空有傾國之貌,命似飄萍無所依。

6、陳圓圓,明清之際常州武進人。

本姓邢,名沅,字畹芬,為蘇州名妓,色藝雙絕。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當時為稱“江南八豔”之一,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為見她起兵造反,足見其美麗絕倫的壯觀。

7、花蕊夫人,青城(四川灌縣西)人,徐國璋的女兒,貌美如花蕊,故封為“花蕊夫人”。

精通詩詞,以才貌兼備而得專寵,被蜀主昶封為慧妃,其妹則升為順聖淑妃。大小徐妃不但人長得漂亮,還經常吟詩作賦。每遊玩一處,都留有詩篇,其中不少為人稱道。但她們的詩最着名的是花蕊小徐妃所作、享譽文壇千年的《花蕊夫人宮詞》。

8、蕭皇后,名綽,小字燕燕。

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温之女,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天生麗質,嬌媚迷人,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不少,象蕭皇后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卻不多見。足以證明她美麗的程度,絕不是語言可以描述的。

9、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

美麗聰明,精彈琴,善詩文,有巴蜀第一美女之稱,富有濃厚的古典韻味美。不幸年輕守寡,住在孃家。着名的文學家司馬相如,為表達自己對她愛慕之心,所奏的一曲“鳳求凰”的故事,也是流傳千古。

10、趙飛燕,原名宜生,精通音樂,長安宮人,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她豔若桃李,冷若冰霜,瘦削玲瓏。是漢代着名的舞蹈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有“可作掌中舞”之説。故人們稱其為“飛燕”,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一時名滿長安。

11、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死後,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稱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變本加厲,繼續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大起義。

12、西楚霸王項羽:陳勝、吳廣被害後,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侄子項羽,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呂臣的反秦武裝,並在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局。

13、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fan)噲(kuai)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護下得以逃脱。

14、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將軍,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佔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后,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後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5、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佔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zhi),劉邦求和,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後採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gai)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6、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髮之妻,其子劉盈即位,呂氏便執掌大權,進入了呂后時代,呂后為人陰險毒辣、殘酷無情,殘害劉氏家族,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其中,將劉邦愛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雙目、薰聾耳朵、弄啞喉嚨,扔進豬圈,做成“人彘(zhi)”。呂氏執政16年,死後,劉氏勢力消滅呂氏家族勢力,迎立劉邦之子劉恆為帝,恢復了劉氏家族的統治。但呂氏繼承了漢高祖開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歷值得肯定的一面。

17、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後被衞青陷害引劍自刎。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説的就是李廣。

18、衞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將軍,“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19、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是歷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對開闢絲綢之路卓有貢獻。

20、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6年出獄後奮發著述,終於完成了《史記》,歷時10餘年,共130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1、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qiang),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豔,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60餘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22、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漢宗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23、馬援老當益壯:東漢大將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其以“堆米為山”分析戰局也是戰爭的創舉。

24、班超棄筆從戎:班超是中國曆第二個大探險家,通軍事,有膽氣。40歲出使西域,71歲回洛陽,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shan)善、于闐(tian)、龜茲等50餘國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

25、黨錮(gu)事件:指東漢漢桓帝時期,以李膺(ying)、陳蕃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郭泰為首的太學生結成朋黨,抨擊宦官的黑暗統治。官宦依靠皇權,兩次向黨人發動迫害,史稱:“黨錮之禍”,時光荏(ren)苒(ran),黨人“殺身以成仁”的氣節為歷代文人所推崇。

26、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流離失所。冀(ji)州鉅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後被官軍鎮壓,餘部作亂了20餘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27、董卓專權:黃巾起義後,各地豪強以鎮壓黃巾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一方。涼州軍閥董卓以剷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驍(xiao)騎校尉曹操,聯絡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選袁紹為盟主,進軍洛陽。董卓得知,遷都長安,燒燬洛陽城。

28、袁紹盡滅宦官:東漢末年,宦官當政,大將軍何進召前將軍董卓進京協助誅滅宦官,反被宦官謀殺,袁紹、袁術引兵入宮,大殺宦官兩千多人,宦官張讓、段珪(gui)挾帝出逃,後被逼投水自盡。

29、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道,發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義父子關係),使之反目,並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正史中未有貂蟬的記載,只説是呂布與董卓婢妾私通,二人終至反目)

30、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執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si)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為都,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中國歷史典故 篇二

【1】 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2】 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歷經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3】 范蠡(li),是勾踐成霸業的主要謀士,跟隨勾踐多年,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其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鉅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4】 “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5】 商鞅變法:商鞅(ya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6】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蹟,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7】 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8】 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散聯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9】 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國王室貴族,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mi)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10】 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po)負荊請罪。

【11】 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萬趙兵,除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為歷的一大慘案。

【12】 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説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脱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13】 信陵君竊符救趙:戰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毛遂),一面委託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後留在趙國未歸。

【14】 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佔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15】 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為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tao)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了秦朝。

【16】 衞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將軍,“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年僅歲。

【17】 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是歷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對開闢絲綢之路卓有貢獻。

【18】 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年出獄後奮發著述,終於完成了《史記》,歷時餘年,共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9】 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qiang),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豔,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餘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20】 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年,王莽篡漢位稱帝,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年,漢宗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標籤: 多篇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kn3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