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秋節又叫什麼節?多篇

中秋節又叫什麼節?多篇

中秋節又叫什麼節?多篇

中秋節為什麼叫團圓節 篇一

中秋節,自唐代以來已經逐漸發展成了最受關注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在人們心中也就意味着團圓美好。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的起源 篇二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説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説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別稱 篇三

1、仲秋節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2、八月節

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據説,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3、女兒節

民間拜月,每當圓月升起的時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陳設香案,按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即使是回孃家暫住的媳婦屆時也必須返回婆家過中秋,北方民間還流傳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諺語,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女兒節。

4、兔爺節

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有供兔爺的習俗,京城裏的老少爺們兒也把這天叫做“兔爺節”。兔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神 ,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廟被認為是兔兒爺的老窩,一到農曆八月,買兔爺的人們便絡繹不絕。

中秋選購月餅方法 篇四

消費者購買月餅時需注意檢查包裝的完整性,觀察包裝盒的明顯位置是否標明產品的真實屬性,是否按用量大小的順序標明食用的所有原輔材料,標明色素、香精、防腐劑、淨含量、配料表、廠名、廠址、產品執行標準號,關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免購買到過期產品。

在感官的鑑別上,可從色澤、形狀、組織、滋味等方面下手。色澤上,優質廣式月餅表面金黃色,底部紅褐色,牆部呈乳白色,火色均勻,皮溝不泛青,表面有蛋液及油脂光澤。

形狀上,優質月餅塊形周正圓整,薄厚均勻、花紋清晰、表面無裂紋、不露餡。

組織上,優質月餅皮酥鬆、餡柔軟,不偏皮偏餡,無空洞,不含雜質。

滋味上,優質月餅甜度適當,皮酥餡軟。餡料油潤細膩、不發粘,氣味清香無異味。

中秋過後養生方法 篇五

食養:防燥滋陰,養腎潤肺

秋季,氣候變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以防燥滋陰,養腎潤肺為主。在飲食上,應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於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形養: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氣候乾燥,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皮膚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分的水果,避免劇烈的運動。並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秋季,暑氣由盛而降,晝夜温差大,到了10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氣,最容易感冒。

下列有幾個食療方可以預防感冒:

1、生青楊桃5個,榨汁,加入一錢人蔘粉共服。

2、酸楊桃切片,加點鹽,可防感冒聲啞、喉嚨痛。

3、香蕉一個,加檸檬數片及砂糖,醃半小時後食用。

藥養:以養肺、補氣、滋陰為主

藥養重點放在滋補津液方面,平時可服用人蔘、沙蔘、麥冬、百合、冬蟲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貝、胖大海等益氣滋陰的中藥來保養。若容易發燥病,則用生地、百合、黨蔘、麥冬、甘草來預防。

猜你喜歡:

中秋節為什麼叫仲秋節 篇六

商品廣告上,有的寫“仲秋節”,有的寫“中秋節”,甚至有的日曆上也有兩種寫法。“仲秋節”、“中秋節”到底是哪一個對?還是全都對?

咱們先看看“仲秋”與&ld 本站 quo;中秋”各是什麼意思。

古人排序時用孟、伯、仲、叔、季,就相當於現在的第一、第二、第三。這其中,孟與伯,表示第一個;仲表示的是第二個;叔與季,有“以後”的意思。

古人説季節時,也用孟、仲、季。春天共是三個月,第一個月就是孟春,第二個月就是仲春,第三個月就稱季春。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所説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個月。

農曆八月十五那個節,的確是在秋天的第二個月,但是這個節日是個時點,並不是時段,這個節是秋天中的最中間的那一天,而不是一個月,所以説只能是“中秋節”而不應該是“仲秋節”。《辭海》“中秋”説:“夏曆八月十五日。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稱。”

“仲”讀zhò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節”的“中”讀zhōng,這個“中”是表示位置的。“仲”、“中”,寫法不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krj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