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誡子書》文言文【通用多篇】

《誡子書》文言文【通用多篇】

《誡子書》文言文【通用多篇】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 篇一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題目是後人加的)

誡子書譯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裏,悲傷歎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本站●(,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歎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誡子書註釋

⑴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幹。

⑺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淫,過度

⑻勵精:奮勉,振奮。

⑼險躁: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於是,就。

⒁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幹

⒅意與歲去:意:意志

《誡子書》文言文 篇二

李應升誡子書①

吾直言賈禍,自分一死,以報朝廷,不復與汝相見,故書數言以告汝。汝長成之日,佩為韋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長官舍,祖父母拱璧視汝,內外親戚,以貴公子待汝。衣鮮食甘,嗔喜任意,嬌養既慣,不肯服布舊之衣,不肯食粗糲之食。若長而弗改,必至窮餓。此宜儉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習見遊宦赫奕,未見吾童生秀才時,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艱難支持之日也;又未見吾囚服被逮,及獄中幽囚痛楚之狀也。汝不嘗膽以思,豈復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勢不可凌。此宜謙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愛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訓汝汝傲而弗親今吾不測汝代吾為子可不仰體祖父母之心乎至於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親,三也。

吾居官愛名節,未嘗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業,皆祖父母勤苦積累,且此番銷費大半。吾向有誓願,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畝一粒。汝視伯如父,視寡嬸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負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鮮兄弟,止一庶妹,當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貧家,須與粧田百畝;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當足其衣食,撥與贍田,收租以給之。內外出入,謹其防閒③。此恩義所關,五也。

汝資性不鈍,吾失於教訓,讀書已遲。汝念吾辛苦,勵志勤學,倘有上進之日,即先歸養。若上進無望,須做一讀書秀才,將吾所存諸稿簡籍,好好詮次。此文章一脈,六也。

吾苦生不得盡養。他日伺祖父母千百歲後,葬我於墓側,不得遠離。

【注】

①李應升(1593年-1626年),字仲達,號次見。明朝南直隸江陰人。萬曆丙辰進士,官至御史,為東林黨人,敢言直諫,多次上疏彈劾權奸魏忠賢,入獄而死。②韋弦:韋,熟牛皮;弦,弓弦。成語有“韋弦之佩”,意為用來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規勸。語出《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閒:防,防水的堤壩;閒,防獸的圈欄。泛指防備和禁阻。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直言賈禍——賈:招致

B.祖父母拱璧視汝——視:看見

C.衣鮮食甘——鮮:很少

D.以負我志——負:擔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若長而弗改——若上進無望

B.不復與汝相見——須與粧田百畝

C.汝長成之日——及獄中幽囚痛苦之狀也

D.以貴公子待汝——當待以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屬於李應升對兒子的“告誡”的一組是( )

①汝長成之日,佩為韋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習見遊宦赫奕

③汝不嘗膽以思,豈復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勢不可凌

⑤內外出入,謹其防閒

⑥汝資性不鈍,吾失於教訓,讀書已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閹黨屈服,決心以死報效朝廷,因此寫下這封信,作為臨終遺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兒子。

B.作者指出兒子身上存在的過於任性、不敬長輩、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兒子認清危害,改正缺點,學會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們和睦友愛,妹妹出嫁時要以一百畝田地作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財產,誰也不要想多佔一點。

D.作者把自己的兩點遺願託付給兒子:一是希望兒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將來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5.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祖 父 母 愛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訓 汝 汝 傲 而 弗 親 今 吾 不 測 汝 代 吾 為 子 可 不 仰 體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於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

6.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謙以全身,二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居官愛名節,未嘗貪取肥家。

答案:

1.A

2.B

3.B

4.C

5.祖父母愛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訓汝/汝傲而弗親/今吾不測/汝代吾為子/可不仰體祖父母之心乎/至於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6.①這樣就應該謙遜恭謹,來保全自身,這是第二點。

②我做官,愛惜名聲和節操,從來沒有貪婪攫取,使家裏富裕。

【參考譯文】

我因為正直的言論招致災禍,自己料想唯有一死來報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見,所以寫幾句話來告誡你。你長大成人的。時候,能把這些話當做警戒自己的規勸,也就是我雖死猶生的時候了。

你生長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異寶(拱璧:一種大型玉璧,徑長尺二,用於祭祀,因須雙手拱執,故名。後比喻極其珍貴的事物)一樣看待你,家族內外的親戚都用對待尊貴公子的方式對待你。你穿着光鮮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嬌生慣養已成習慣,不肯穿布衣舊衣,不肯吃粗茶淡飯。如果長大成人還不能改正,一定會陷入貧窮飢餓的境地。這樣就應該用節儉來珍惜眼前的幸福,這是第一點。

你從小見慣我四處為官顯赫得意的樣子,沒見過我做童生和秀才時低眉順眼謙恭待人的樣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艱難中支撐家庭時的情景,更沒見過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獄,以及在監獄中被囚禁時萬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嘗着苦膽去好好想想這一切,又哪裏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臨下,不能仗勢凌駕他人。這樣就應該用謙恭來保全自身,這是第二點。

祖父祖母疼愛你,你卻因為親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親教育你,你卻傲慢而不親近她。現在我遭遇難以預料的災禍,你替代我做兒子,能不恭敬地體會祖父祖母的愛護之心嗎?至於你的母親,她還能依靠什麼人呢?你如果不孝順,上天都要懲罰你了。這樣就應該用孝心來侍奉長輩,這是第三點。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聲和節操,不曾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現在家中留下的財產,都是祖父祖母勤勞辛苦積累的,況且經歷這次大難,已經花費了大半。我曾有誓願:兄弟三人,財產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畝田一粒谷。你要像對父親一樣對待伯父,像對母親一樣對待寡居的嬸嬸,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絲毫不能多佔多要,以致違揹我的心願。這樣就應該以公平之心來繼承家業,這是第四點。

你既然沒有兄弟,只有一個庶出的妹妹,就應該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貧窮人家,必須給她一百畝陪嫁田地;至於庶妹的母親,已經侍奉我多年,應當讓她豐衣足食,分給她養老的田地,讓她收取田租來供養生活。家裏家外進進出出,要嚴守規矩。這關係到恩德道義,這是第五點。

你天資不愚鈍,我教育不夠,你讀書已經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勞苦,激發志氣勤奮學習,假如有考取科舉的一天,就先回家奉養老人。如果科舉沒有希望,也要做一個讀書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書籍,好好整理。這關係到我們家文章學問一脈相傳,這是第六點。

我深以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為父母養老送終。將來等到祖父祖母百年 之後,一定把我葬在他們墳墓的旁邊,不能遠離他們。

試卷社會主義説課標語 篇三

寫作課件細則近義詞的自薦信紀要表態發言民主生活會閉幕詞,祝福語狀物自我推薦;委託書黨支部寫景申請報告柳永,對策聘書了檢測教案褒義詞了教學模式説明書朋友圈道歉信。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 篇四

《誡子書》

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譯文

1、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裏,悲傷歎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註釋

⑴誡:警告,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⑷養德:培養品德。

⑸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⑺才:才幹。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與:跟隨。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破房子。

⒄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⒅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文章思想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關於“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裏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説:“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靜,不是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説“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3z4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