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措施(精品多篇)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措施(精品多篇)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措施(精品多篇)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總結 篇一

20____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起步之年。全面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20__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圍繞千方百計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這個目標,守住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這個底線,堅持執法監管和標準化生產“兩手抓”“兩手硬”,推進監管能力和制度機制建設,確保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切實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

一、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層層落實責任

(一)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

在省、市、縣、鄉四級監管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的基礎上,縣級農業部門負責以縣域為單位,以行政村(屯)或產業發展區域為基本單元,將鄉(鎮)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均設由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或村協管員擔任的質量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負責日常監管,形成基層監管無死角的網格化監管體系。

(二)落實監管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農產品質量安全實行政府和部門主要領導負責制,省、市、縣、鄉四級農業部門以及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與網格負責人要層層簽訂責任書,制定目標,明確任務,落實監管責任。

(三)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

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户等生產經營主體為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縣級農業部門負責,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組織和督促生產經營主體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確保安全生產,從源頭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

(四)落實責任追究制度

對在各級各類監測、監管及督導檢查中發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輿情關注的問題及相關部門通報的問題等,經核實應負有責任的,實行問題約談和情況通報制度。問題較輕的,由當地農業部門約談生產經營主體負責人,問題較重的,由上級農業部門負責人約談當地農業部門負責人或者直接向地方政府領導通報。

二、推進安全縣創建,逐步建立產地準出制度

(一)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1.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縣核查、授牌。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縣敦化市、榆樹市、公主嶺市創建情況進行省核查、農業部抽查。符合要求的,農業部在“兩個創建”現場會授牌。

2.擴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農業部在修改完善創建活動方案、考核要求和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再確定200個縣作為創建試點縣。省農委牽頭組織,按照農業部部署,將優先把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質量安全縣以及政府重視、基礎條件好、工作積極性高的“菜籃子”大縣(市、區)或市(州)納入創建範圍,組織開展申報和遴選工作。

3.開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依據《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20____-2025)》,結合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工作實際,參照國家安全縣創建模式,省農委牽頭組織,開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首批試點縣確定為11個縣(市、區)。創建期限為兩年,經考核達到標準的,進行命名和授牌。

(二)逐步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

依據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省農委組織,市(州)農業部門協調,縣級農業部門負責,分品種、分類別逐步建立以地產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質量合格證明為基礎,與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相銜接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首批選擇8個縣(市、區)作為產地準出試點縣。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面建立產地準出制度。

三、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加強日常執法監管

(一)開展禁限用農藥整治行動

按照農業部部署,省農委組織開展禁限用農藥專項整治行動。主要聚焦重點問題蔬菜,解決克百威、氧樂果等限用農藥超標和毒死蜱、多菌靈等常規農藥超量使用問題,規範農藥經營和使用。整治期間,省農委有關單位開展農藥監督抽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和使用禁用農藥、非法添加隱性成分、超範圍使用限用農藥等行為。

(二)加強日常執法監管

市、縣兩級農業部門建立監管名錄,突出監管重點,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綜合執法三支隊伍的作用,結合部、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強化檢驗檢測和監督抽查銜接,實施檢打聯動,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開展案件查處工作。

四、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增強應急處置能力

(一)強化風險監測

省農委制定《20____年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總體計劃》,組織開展4次例行監測,7次專項監測,結合例行監測開展監督抽查。配合農業部開展4次風險監測。發佈並上報農業部例行監測信息。各級農業部門配合並組織開展當地風險監測工作。

(二)進行風險評估與形勢分析會商

省農委組織利用國家風險評估實驗室開展風險評估,摸清風險因子種類、範圍和程度,鎖定突出問題隱患開展跟蹤評估。重點開展3類產品風險評估,舉行風險形勢分析會商會議,加強風險交流,研究探討風險變化趨勢和問題原因,提高風險排查、風險預警和風險管理能力。

(三)加強應急處置管理

各級農業部門加大輿情監測力度,健全輿情應對機制。按照應急預案,建立上下協調、橫向合作、跨區聯動的應急機制。組織開展應急培訓,做到一旦發生問題,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第一時間上報情況、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提高事前預警、事中處置、事後化危為機的能力。

五、完善標準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實施

(一)組織標準制(修)定與審定

省農委按計劃組織開展34項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等地方標準制定,完成送審標準的行業初審和審定後報批標準的審核確認和報送。

(二)推進農業標準實施

1.組織編輯製作“三品一標”農產品、蔬菜、食用菌、人蔘等4個地方標準彙編和標準視頻片,為各級農業部門組織開展標準宣貫及推廣提供直觀的標準宣傳品。

2.各級農業部門結合實際工作,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和“三園兩場”建設為重點,發揮農技推广部門作用,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動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落實生產記錄、安全間隔(休藥)期、農業投入品購銷憑證等制度,引導廣大農户進行標準化生產。

3.推動“三品一標”產品生產及產業發展,加強認證及證後監管,確保認證產品的質量,充分發揮“三品一標”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制度優勢、體系優勢,用品牌化帶動農業標準實施。

六、完善追溯體系建設,實現全鏈條監管

(一)完善追溯體系建設

各級農業部門充分利用世行項目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完善本級平台建設,開展監管名錄徵集、信息錄入以及應用等工作。未參加世行項目培訓的,省農委組織開展培訓,研究制定追溯管理辦法,啟動平台試運行,將平台建設成省市縣共用共享的大平台。

(二)實現全鏈條監管

省農委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協作,合力解決追溯信息平台對接過程中的技術問題,使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與食品藥品追溯信息平台有效對接,達到信息共享、資質互認;按照農業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台建設要求,完善省級平台功能,探索省部平台對接機制。逐步實現從種植、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服務全環節、全鏈條,上下相聯、橫向相通的可追溯監管。

七、推動機構建設,提升監管檢測隊伍能力

(一)推動機構建設

市、縣兩級農業部門加快推動本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補齊短板,落實監管職責,有效開展監管。縣級農業部門加快推動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加大投入,規範運行,健全制度,探索建立鄉鎮監管員持證上崗和村級協管員制度。省農委有關單位加強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指導,加快項目建設步伐,推進項目驗收。對具備條件的檢測機構,加快組織資質認定和機構考核步伐。

(二)提升監管檢測隊伍能力

各級農業部門加強檢測人員崗位練兵和技術培訓,省農委組織開展全省基層檢測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並組織參加全國第三屆基層檢測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員”職業資格培訓認定工作。組織已認證的省、市、縣級農產品質檢機構開展實驗室能力驗證。舉辦各類監管、檢測和執法人員培訓班,加強與先進省份學習交流,進一步增強業務素質,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水平。

八、加強質量安全宣傳,深入開展調研工作

(一)加強質量安全宣傳

省農委在《吉林農業》開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專欄,開展定期宣傳;利用12316新農村熱線和12582信息平台,發佈有關政策法規、科普知識等信息,擴大宣傳引導。省農委有關單位組織開展禁限用農藥宣傳,印製宣傳掛圖,普及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藥生產經營者守法經營,農產品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二)深入開展調研工作

各級農業部門監管機構加強調研工作,深入基地、企業、市場以及鄉鎮監管站,聽取意見,瞭解情況,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探討解決的辦法和途徑,為推動監管工作,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打下基礎。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總結 篇二

在局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具體指導下,質檢站的工作人員積極為“三農”服務,確保農產品安全生產,人民羣眾消費安全,進行了一系列紮實工作,做到了以安全為核心,多方位進行管理,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爭取局黨委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大投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保障農產品質量,局黨委始終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作為關係人民羣眾身心健康的頭等大事來抓。一是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二是加大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及檢測的投入;三是健全了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幹網絡,22個鄉鎮都配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幹;四是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項目”建設。完成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項目的建設期為20____年,建設投資304.48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00.00萬元,地方配套104.48萬元。五是派出人員赴省學習檢測技術和赴外地考察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經驗。

二、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把學習、宣傳貫徹實施該法,並列入局機關學習的重點內容,及時印發資料20____多份;利用科普集市進行宣傳,讓廣大幹羣瞭解該法的具體內容。在農業技術培訓工作中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全縣共開展了200多期培訓,大力推廣水稻、湘蓮、蔬菜、茶葉、水果等無公害和綠色食品栽培技術。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認真紮實。為及時瞭解農產品安全狀況,堅持日常抽查和重點抽檢相結合,全年對縣城範圍內步步高、萬客源、易俗河農貿市場、裕豐、長江等賓館及響水、譚家山、京竹等蔬菜基地蔬菜進行重點抽檢710批次,其中合格的693批次,合格率97.61%,對不合格產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確保了羣眾消費安全,全年未出現中毒事件。同時在全縣選定具有代表性的6個鄉鎮抽取稻穀樣40個,送國家稻米檢測中心進行檢測,全面瞭解稻米質量狀況,促進糧食生產安全。

四、繼續抓好了示範生產基地建設。建設好了青山、錦石、中路鋪、烏石等6個水稻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面積10萬畝,其中中路鋪綠色大米基地面積2萬畝,青山橋3萬畝。有5個千畝以上特色農產品示範基地:即響水鄉紅萊苔基地,面積15000畝;河口、白石、譚家山、花石等鄉鎮的湘蓮基地,面積5000畝;羊鹿茶場的綠色食品基地,面積1000畝;白石鄉優質西瓜基地,面積20____畝。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管理進一步加強。圍繞我縣優勢土導產業,做到下基地、進企業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以確保已認證產品質量安全,樹立良好的品牌優勢。認真搞好已認證“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生產企業的認證管理工作。紮實做好了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申報工作;如質如期完成6個企業8個產品的無公害農產品複查換證工作;完成了宏大公司的湘蓮綠色食品認證相關材料的組織,並對該企業及其生產基地進行現場考察,已報省綠辦審查。對2家申報無公害認證企業,組織相關專家對企業及其生產基地進行現場考察。完成了認證相關材料組織工作並已交省農業廳綠辦。

六、認真開展以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為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在重點季節、重要節假日加大對重點市場、超市的檢查力度。全年開展兩次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加強了對農業投入的監管工作,嚴格了種子、農藥、化肥、生物激素等農業投入品的生產和經營准入條件,依法打擊製造、銷售假劣農資和違禁使用限用農藥的違法行為。積極查處農業環境污染事件;維護好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發展環境。

七、積極開展市場準入工作。我局牽頭,協調畜牧、工商等部門,制定了《關於開展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意見》(潭政辦發(20____]21號文件)和湘潭縣蔬菜市場準入實施細則(草案)。協助金鵬農貿市場設立農殘檢驗檢測室,購RP-420速測儀及藥品等,費用2.2萬元。選派了一名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參加縣農產品檢測站跟班實習和赴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培訓學習。同時,我局派人到常德專題學習了市場準入工作經驗。

八、認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執法整治工作為確保“兩節”期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8月30日召開的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動員會,參會對象是農技站長、生產企業、生產基地、超市、農貿市場的負責人。印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實施方案》(潭農發[20____)36號文件)。同時,採用現場檢測、宣傳法律、指導幫助、限期整改等方法進行了認真督查。重點督查了易俗河、河口、譚家山、中路鋪、青山、花石、姜畲、響水、石潭、楊嘉橋10個鄉鎮。共對4個農產品生產基地(蔬菜),4家超市、1個生產大米加工企業和9個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檢查,現場抽檢蔬菜樣品59個;同時針對生產基地、超市、農貿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下達了“整改通知書”6份,責令限期整改。取得六個方面的成效:一是各鄉鎮都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責任,做到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宣傳到位。農資經營户、生產企業、生產基地、超市、農貿市場等單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工作落實有明顯好轉。

二是市農業局的《關於查禁甲胺磷等農藥產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通知》張貼到位,限用農藥台帳都發到了經營點(店)。每個鄉鎮都現場檢查了1—3個經營點(店),均未發現禁用農藥;限用農藥台帳登記較好的有青山、花石、楊家橋。三是譚家山蔬菜基地(李海珍)生產檔案較為齊全,整個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均有記錄。四是獲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產品包裝標識較規範,沒有發現冒用綠色食品等質量標誌的現象。五是金鵬農貿市場有農殘檢驗檢測儀器和檢測人員,並按檢測的要求開展檢測工作;步步高超市有配送中心提供的檢測單,但檔案管理不夠規範。六是有不少鄉鎮典型。如河口鎮針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有新招,由鎮政府出錢出力,在農貿市場內設立固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欄,為常年經營蔬菜户統一照相發證並建立檔案,實行牌公示。姜畲鎮政府組織召開全鄉範圍內的農資經營點(店)、農產品加工企業、農貿市場、生產基地、超市等單位共30多人的會議,會議邀請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工商部門的同志作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知識講座。青山橋鎮政府撥工作經費3000元用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九、積極配合局裏面的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紮實辦好譚家山聯繫點,做好病蟲防治工作和土肥數據資料錄入工作。協助宏興隆等企業開好第五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做好創建全國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示範縣相關工作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總結 篇三

在這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深入到鄉鎮,村,站所,園區,企業對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調研,總結如下:

市人大常委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行執法檢查以來,區政府農業農村局黨組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具體方案,有會議安排,有檢查,有總結。重點圍繞標準化生產,“三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認證,質量檢測,投入品控制和市場準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在鄉鎮、企業(集貿市場、超市、龍頭企業)建立檢測站(室)6個,制定完善了10多種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累計建設“三品”基地近10萬畝,實現“三品”認證55家,無公害10家,有機3家,地理標誌產品1家。建設規模化畜禽飼養場(户)30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比重佔到80%以上;今年以來,共抽檢蔬菜樣品2100個,抽檢畜禽樣品85份,合格率分別為99%、99.1 %。總的看,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總體上實現了安全生產和放心消費。

調研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三品”市場所佔份額較低。儘管涉及羣眾生活的農產品品牌數量已基本覆蓋全面,可以滿足生活需要,但品牌產品的生產規模還不夠大。我區品牌產品草莓,菊花,葡萄佔百分之三十。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二是標準化生產難以得到有效落實。雖然農業標準化生產已《本站·》推行多年,但是由於一些分散生產經營的農户和攤主,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按制度、規範、標準進行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不按農藥施用“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的規定採收農產品,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

三是優質農產品市場認可度不夠高。與大中城市相比,市場上還不能很好的體現出優質優價,多數按普通產品價格標準定位,走普通產品銷售渠道。

四是監管手段薄弱。一方面,表現為農業執法力量薄弱。我區農業執法大隊由於人員編制少,力量較弱,加之鄉鎮機構改革後農技推廣力量減弱,自身監管服務功能缺位,已很難適應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現為檢測監管較弱。有的鎮辦農產品速測機構檢測人員配備不到位、設備精度差,致使存在檢測水平低、檢測比例少、時效性差等問題,難以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需要。

五是資金扶持力度不夠。目前投入的資金遠不能滿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生產環境監測、品牌申報認定和市場準入檢測等公益性、基礎性工作需要,亟待建立長效投入機制。

針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表現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民的生產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傾向。不少農民未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產中更多地關心成本多少、產量高低、價格貴賤、治理難易,而忽視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尤其對“產而不自食”的農產品的生產往往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蟲就打藥,見病就防治,缺乏必要的誠信意識。

二是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組織實施。在現行的生產經營體制下,基本上是一個農村家庭就是一個初級農產品生產單位,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最重要的環節是對整個生產過程按照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規程進行全程控制,協調統一所有生產者的治理。這種分散的生產經營體制,小規模的生產經營特點,各行其是的生產管理方式,加大了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難度。

三是落後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多數是家庭留守人員,科學文化素質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術較慢,發生了病蟲害,有的憑經驗辦事,有的跟在別人後面防治,造成錯用、亂用、濫用農藥及其它投入品的情況屢屢發生。

四是開放的農副產品銷售市場,難以把好農產品市場銷售的准入門檻。無論是城區農貿市場,還是鄉鎮集貿市場,農產品銷售比較自由,既有批發,又有零售,還有轉手倒賣。這種農產品市場銷售主體的多元化和質量失控,既使農產品不能很好的體現優質優價,進而影響到生產經營者創建優質農產品生產品牌的積極性;又使農產品流通的市場監管難以到位,達不到安全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仍可上市銷售。

五是分段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式,增加了部門配合、無縫銜接的監管難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到多個部門,執法大對尚未建立,協調起來非常困難。同時一些流動商販,以促銷藥品為目的發佈不正確的病蟲情報,誘導農户多買藥、多用藥,由於交易隱蔽,單靠農業部門監管難以到位。

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既是提高羣眾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也是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繼續搞好宣傳教育。更好的發揮新聞媒體的引導、傳播、監督作用,大力宣傳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法律和生產知識,引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

(二)加快優質農產品安全生產基地建設。根據農產品的生產區域,科學劃定“三品”生產基地,逐步引導農民成方連片生產,壯大生產規模,以擴大優質農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同時,抓好產地環境建設,杜絕工業污染,控制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為農產品生產創造良好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要着重搞好農產品安全示範區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區農產品質量檔次。

(三)切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首先,積極組織制訂地方特色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讓更多的農產品生產、加工者有章可循;其次,加強對農民羣眾的指導和服務,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切實將科學施肥、合理用藥的知識和技術送到農民手中;第三,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通過組織化提高規模化,通過規模化促進標準化,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為農民提供統一的有針對性的生產技術服務。

(四)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制度。一方面要督促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和農貿市場,組織開展好質量檢測,發現問題,及時按照《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其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把好市場準入關;另一方面,通過設立“三品”銷售專櫃或專門市場等有效形式,建立起優質農產品銷售通道,進一步推行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市場專營,確保優質優價的同時,讓更多消費者買的放心,吃得安心。

(五)強化保障措施,提高監管水平。建議區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必要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經費,專門撥付,專項使用。要完善質量檢測網絡,整合檢測資源,優化檢測設備,不斷擴大檢測範圍和數量,提高檢測水平;要加強相關部門監督執法資源的整合利用,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執法和集中、突擊執法相結合的機制,不斷加大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力度;要強化源頭監管,認真實施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和備案制度,通過實行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肥和有機肥,推行農業投入品連鎖經營等措施,進一步規範淨化農業投入品市場,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j7p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