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你簡單幾招挑選建盞【多篇】

教你簡單幾招挑選建盞【多篇】

教你簡單幾招挑選建盞【多篇】

斑紋的效果 篇一

這應該是建盞被討論最多的地方了,建盞的美感完全取決於表面的斑紋,而斑紋又是千變萬化,無一不同的。每一位工藝大師做出來的盞斑紋都有很明顯的差別,同一位大師同一窯燒製出來的盞斑紋也可能有很大差別,所以哪種斑紋好看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釉的原料 篇二

大家應該經常在茶城或者網上看到一些建盞,斑紋粗大且十分炫彩,有點炫得不敢買,怕釉料不是純天然,有很多化學元素在裏面,怕不好的成分不健康,因為每一位工藝師不會把字的釉料配方公佈出來,所以想要了解是否添加了非礦物原料是很難的。建議一定要通過最正規的渠道購買建盞,瞭解盞的工藝師是哪位,有沒有工藝師的落款或者證明。

拓展內容 篇三

建盞與中國茶文化

“建盞是幹什麼的?建盞不就是為茶而生的嘛”。高級茶藝師劉琴如是説。

中國是茶的故鄉,更是瓷的國度。茶文化和瓷文化相互輝映、不可分割的唯一代表物無非就是建盞。

建盞始於名窯林立的宋代,產於福建建陽。分紺黑、兔毫、油滴、鷓鴣斑(紋)、曜變等,屬自然的窯變紋飾,故有唯一性。建盞又稱天目盞,源於日本鎌倉幕府時代(1192—1333年)。日本僧侶來到我國浙江天目山徑山寺學佛,回國時帶回一批建窯燒製的黑釉茶盞,他們把這批茶盞稱為“天目”。此後“天目”一次逐漸演變為黑釉茶盞的代稱,隨着日本茶道的傳播和發展,建盞也越來越受到日本各界的喜好和珍愛。在日本有三件稱為“曜變天目”的建盞被其奉之為“國寶”,價值連城。

為什麼建盞會如此珍貴,這就不得不説宋代的點茶、鬥茶文化了。

我國的飲茶習俗在唐代中期已蔚然成風,並開啟品飲藝術的先河,但飲茶的方式主要是煮茶法,先燒水煮茶,然後將煮好的茶用瓢向茶盞分茶。飲茶時要將鮮白的茶沫,鹹香的茶湯和柔嫩的茶末一起喝下去。到了宋代,飲茶方式改成了點茶法,其比煮茶更講究。宋代的點茶用的也是團餅茶,先將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羅篩過,茶粉越細越好。接着候湯(燒水),用沸水沖洗盞後,將適量的茶粉放入茶盞,先少倒點開水,將茶粉調勻,稱調膏。再從四邊注入沸水點茶,邊注水邊用茶筅擊拂成懸浮液,湯花色白,在盞邊無水痕為佳品。然後將有茶末的茶湯一起喝下。

用點茶的方法來比賽茶和茶湯的質量,稱為“鬥茶”,又稱為“茗戰”。鍾情書畫、茶道的藝術皇帝宋徽宗趙佶在他的《大觀茶論》中寫道:“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關於鬥茶的標準,蔡襄在《茶錄》中是這樣表述過:“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説,曰“相去一水兩水”。也就是説先看湯色以純白如乳為上,其次看茶湯,茶湯的表面泛起的“湯花”,能較長時間凝住茶盞內壁不動為勝,俗稱“咬盞”,湯花散退較快,先出現水痕的為負,俗稱“雲腳渙散”。水痕出現的地方在茶盞內壁與茶湯相接處。宋代茗戰以三戰二勝決出勝負。

鬥茶用的茶盞,宋徽宗認為:“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亦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得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少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立而耐久。”毫無疑問,當時最好的茶盞就是兔毫建盞了。為此蔡襄在《茶錄》中就直言不諱的説:“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爔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建盞口大底小,其黑釉能襯出茶湯之色,且可清楚看出“咬盞”及“水痕”的情況。所以在當時受到了上至皇帝將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市井平民、浮浪哥兒的廣泛青睞。

鬥茶不僅僅是決出茶的品質優劣,實質上是一種追求精神愉悦的藝術茶事活動。在鬥茶不斷向更高境界推進過程中,茶葉、茶具的品質也需不斷提高,才能適應需求。當鬥茶風靡朝野達到登封造極之時,必須是有極高藝術品位的茶盞才能與茶家的審美心境契合。所以建盞的發展與鬥茶息息相關且相輔相成。

建盞採用手工拉坯,舒展自然,毫無造作之態,坯胎含鐵量較高,質地厚重,稱為“鐵胎”。使整個器物墩厚而富有安定感。黑釉的單純與窯變的紛繁形成對比,其背後藴藏的是一種和諧自然、樸素玄妙的審美情趣,是雅與俗、巧與拙雙重藝術性的成功表現。建盞這種簡素古樸之美與生俱來就和禪意的境界有着一種天生的默契。

建盞和茶在宋代的'文人生活裏一日不可缺,在許多的詩詞作品中都有描述。

宋徽宗在他的《宮詞》中贊曰:“兔毫連盞烹之液,能解紅顏入醉鄉。”

北宋名臣蔡襄《北苑十詠—試茶》中詠道:“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霧凍作成花,雲閒未垂縷。”

蘇東坡《宋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翁鵝兒酒。”

陸游《閒中》詩中讚道;“活眼硯凹宣黑色,長毫甌小聚香茗。”

北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一詩曰;“金黃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鬥茶香兮薄蘭芷。”

黃庭堅與詩友品茗鬥茶中,即席賦詩曰;“兔毫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還在另一首詩中《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建安甕碗鷓鴣斑,谷簾水與月共色。’

著名詩人楊萬里在《陳蹇叔郎中出閩別送新茶》詩中寫道:“鷓鴣碗麪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鴻。不待清風生兩液,清風先向舌端生。”

另外,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反映了建盞的珍貴。

建盞在宋代雖然盛極一時,但物極必反,元明之後,由於中國飲茶方式的改變和文化趣味的轉向,建盞開始衰落,淡出國人的視野,還被稱為“最不堪用之物”。究其原因是後人認為宋人品茗玩盞,聽琴賞畫,導致靖康之恥,把國家都給玩沒了,所謂愛之深者必恨之切也。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喜歡愛好茶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古玩市場的興起,建盞也從給雞餵食的碗變成了收藏界把玩的新寵。由著名演員主持人王剛主持的《收藏天下》有一檔關於茶文化和建盞的節目,裏面的真品專家給的價格不菲。現在建盞的製作工藝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上新燒的建盞品相相當不錯,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和認可。如果我們恢復了宋代的點茶技藝,在熱愛茶文化的人當中加以推廣,必定會給愛茶者帶來感官與精神的雙重愉悦。

讓我們端起建盞品茶吧!從順應自然的美器中悟出生活的藝術,是最愜意和浪漫的事!

胎土要正 篇四

建盞最大的特點就是表面神奇的斑紋,能夠在燒製的過程中出現斑紋的首要條件就是含鐵量較高的胎土,所以不管看圖片還是實物,一定要先看建盞的底胎。要有兩個條件才能構成好建盞的胎,顏色接近深灰或者深褐色,且胎質為粗糙堅硬,現在市面上的一些盞,胎土光滑細膩,且顏色很淺,或黃或紅或白,這些胎都是沒有建盞胎土的精髓。

器型的規整 篇五

一個建盞的精品,一定要滿足沒有明顯變形,表面不開裂,不氣泡,針眼少這幾個條件,判定器型是否圓潤可以從盞口用肉眼觀察,判定是否畸形的方法是,可以將建盞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面,與桌面是否貼合得很好,而針眼開裂也是可從肉眼觀察出來的。

幻彩效果 篇六

建盞的神奇一定離不開幻彩效果,好的建盞能在太陽光下折射出各種色彩的光芒,有點類似於彩虹的顏色,建盞的幻彩主要以金色、銀色、藍色為主,也有一些盞能煥發出多種色彩。

以上內容就介紹到這裏,挑選好的建盞一定學會挑選技巧,以上內容就介紹到這裏~

標籤: 建盞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k3e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