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團結的歷史故事(多篇)

團結的歷史故事(多篇)

團結的歷史故事(多篇)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一

戰國時期,藺相如是趙國的大臣,他很有學識和才幹。當時秦國的秦昭王聽説趙國的趙惠王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壁”就想弄到手,於是謊稱以15城之地換取那塊寶玉。

趙惠王明知秦昭王的話有假,可是又害怕強大的秦國而不敢違背秦王的意思,於是由藺相如帶着“和氏壁”去了秦國。

秦王得到“和氏壁”後,果然不再提給趙國15座城的事。藺相如憑藉智勇又把“和氏壁”帶回了趙國(留下成語“完璧歸趙”)。

又有一次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今河南澠城西)赴宴,席上秦王叫趙王奏樂 ,趙王不得己做了一下,於是秦王叫史官記錄下:某年某月趙王為秦王奏樂……這顯然是對趙王也是對趙國的一種侮辱事件;藺相如憑藉他的機智當場也逼秦王擊罄,並且也讓隨人記錄下來免去了趙國的恥辱……趙王特別欣賞他的才能,回國後提拔藺相如為相國。

廉頗是趙國的名將,任上卿,曾經多次帶兵戰勝齊國丶魏國,是趙國的大功臣。當他聽説趙惠王拜一個無名的藺相如為相國, 位居自己之上, 心中很不服氣,表示要和他鬥一鬥。

這消息傳到藺相如耳朵中,他想:“秦國雖然強大,但是始終不敢攻打趙國,這是因為文的有我, 武的有廉頗,如果我們之間鬧起矛盾,那就會影響國家的穩定, 所以要講團結, 多讓着他點為好。

一天藺相如帶着隨從在街上走過,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過來了。藺相如忙叫自己的人員先到小巷中去等一等,等到廉頗的車隊過去後他才走出來。這時手下的人很氣不平的説:“您和廉將軍都是國家的上卿,並且您丞相的地位在他之上,為什麼我們要給他讓路,我們怕他嗎?……”

藺相如後來對他們進行了耐心的解釋:秦王比廉頗威勢大多了,我都不怕,怎能怕廉頗呢?不過我們應當以國家大事為重,平時多讓着他一些,求得團結才對……

眾人明白了相國的用心,都贊同他的意見,承認到底是相國看得遠丶氣量大,真是宰相肚裏能撐船啊……

這事後來又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反覆進行了思考,承認藺相如確實比自己的修養高,自己錯了就要勇敢的承認錯誤,給他賠禮道歉。於是廉頗赤裸着上身,背上一捆荊條到相國府去請罪説:“我是老糊塗了,現在我來給您道歉,請您隨便抽打我吧。”

藺相如看到老將軍這樣坦直丶誠肯,趕緊把他扶起,解除了荊條,為他換上了衣服,十分誠懇的勸慰他:只有我們團結起來我們趙國的前途才能更好……

從此以後,兩個人更團結友好了。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二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美麗的王國,王國的國王非常熱愛和平,因此這個國家長久以來都是和平的,百姓無憂無慮的過着幸福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一隻異族的軍代侵入了這個和平寧靜的王國。剛開始的時候王國因為長久沒有軍隊訓練戰鬥力低下而節節敗退,後來在國王的帶領下,全國百姓團結一致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抗擊侵略者,並最終把外敵打敗王國重歸和平。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三

寇恂是漢朝時期幽洲昌平人,他幫助劉秀打天下,屢立戰功,是開國元勛之一。劉秀登基後封他為穎川刺史,他工作認真執法嚴明。

當時很多地方仍有戰亂,個別將軍對隊伍管理不嚴,任士兵去搶掠百姓財物……賈復的隊伍就有這種現象。

一次賈復的部下帶了一些人到穎川來搶掠,還殺了人。寇恂讓人把帶頭鬧事的人抓獲,經審問證據確鑿,寇恂就下令把他在集市上執行死刑。

賈復知道了這事很不滿意,認為是寇恂在故意出他的醜,表示以後一定要報復。寇恂聽説這件事後,也覺得這事辦得不夠妥當。

一次賈復帶兵路過,他對部下説:“我和他的官職一樣,他這樣對待我的部下,明擺着是沒把我看在眼裏,我這次一定得給他點顏色看看……寇恂早就知道賈復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聽説他要路過這裏就對自己的下屬説:“賈復這次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你們多預備些東西,招待得好些,我躲躲他。”

寇恂的部下谷旁很不服氣的説:“您和他的官職一樣大,何必怕他呢?他的部下被執行死刑,是因為觸犯了法律,完全該殺……我帶過兵,可以保護您的安全,要是他要動手,就由我收拾他!”

寇恂説:“這麼做不好,我倒不是怕他,現在剛建國不久,如果事情鬧大了,對各方面都不好。當年藺相如正確處理廉頗一事,很值得我們學習,冤家宜解不宜結呀!

寇恂做了很好的準備,到很遠的地方去迎接賈復,預備了酒席給他接風,表現的非常的誠懇熱情……席上,寇恂向賈復表示了歉意,賈復也不好意思再發作。

後來皇帝劉秀知道了這件事,又做了雙方工作,這個矛盾終於很好的化解了。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四

1、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張遼,樂進共守合肥。一次孫權發乒十萬來攻,二人是五子良將之二,同等功績,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對強敵,仍能互補互助,共進共退。終於大破敵軍。

2、管仲和鮑叔牙。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後,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儘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製衣帶鈎上。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着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

3、有感於古語説,“勢單力薄聯絡諸侯”。也有經濟學者説“實力未夠,就自己做車箱,掛人家的火車頭”。可想而知合作的重要。 任何大一點的事都是羣體完成的,決不是個人的能力問題。沒有漢九年級傑及屠夫豪傑們的合作劉邦不可能建立漢朝;沒有桃園三結義,賣履小兒怎可能三鼎天下;沒有瓦崗排座次,那來成就褐衣公子。還有古語説:“一箭易折,五箭難摧”。可見結夥合作的重要性。一定要求和存異地合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業務。

4、上帝分給兩個家庭兩把長筷子。第一個家庭把長筷子當作普通筷子使用,把食物只往自己嘴裏送,可是筷子太長了,他們根本就吃不到食物,結果都餓死了。而第二個家庭卻把食物往對方的嘴裏送,他們互相餵食,互相幫助,他們一家就活了下來。所以這告訴我們:要生存就要互相合作,這樣才能團結進步。

5、事實上我們中國人民卻沒團結合作起來。人家都説:“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三條蟲。”這不就是説明我們中國人不團結,還經常搞“內戰”。聯想到以前曾聽説過一片報道:在一個國際學生夏令營的一次活動比賽中,單項比賽的冠軍幾乎都給中國學生包了,而在合作項目中,中國學生就都是自顧自,一點都不團結合作。就算有一個人能的第一,但總分卻非常落後。

6、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裏,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説對方的壞話。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有一天,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説:“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説:“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説:“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着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説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着淚説:“父親,我們明白了,就放心吧!”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五

唐朝宰相陸贄當宰相時,聽人們輿論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謀私利,陸贄沒做調查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李吉甫貶到明州去做長史。李吉甫當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為這件事抱不平。

後來皇帝聽了讒言,把陸贄貶到長江三峽附近的忠洲當別駕。

後上任的宰相知道陸贄與李吉甫之間的過節,就把李吉甫提升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陸贄的矛盾,壓制陸贄永遠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個心地寬厚又聰明的人,他主動請陸贄吃飯,誠懇的和他交談,陸贄很感動,坦直的訴説了過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從此兩人共同商議工作,團結相處很和諧。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六

唐朝的時候,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時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手下當副將,一天兩人之間發生了矛盾,此後見面很少説話。

後來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朝廷提拔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這樣一來郭子儀就成了李光弼的頂頭上司,緊接着朝廷又令郭子儀帶兵征討安祿山。

李光弼感到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怕郭子儀整到他們全家,就硬着頭皮去郭子儀那裏去賠禮去説:“過去是我做的不好,太不對了,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您怎麼處罰我都行,只要您放寬我的父母和家人就可以了……”

其實郭子儀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見李光弼這樣説,趕緊從座上下來抱着他説:“您説哪去了?,我怎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再説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能都怪你……現在,國家正處在**之機,我們更應該緊密團結,共同對敵才對啊。”

從此兩人解除了前嫌,有事共同研究處理。

團結的歷史故事 篇七

黃巢起義以後,唐朝召沙陀族首領李克用幫助鎮壓起義軍。李克用武藝高強,但瞎了一隻眼,人們稱他為獨眼龍。因為他鎮壓起義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東節度使,後來又封他為晉王。他佔領現在的山西太原一帶,成了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敗黃巢起義軍,在返回河東途中經過朱温的駐地汴州。朱温害怕李克用的勢力強大,對自己不利,一心想消滅他。李克用一到,朱温表面上對他非常客氣,把他接進驛館,設宴招待,暗地裏卻在驛館四周埋下伏兵。到了深夜,伏兵突然殺進館舍。李克用正吃醉了酒,呼呼大睡。幸好他的隨從拼死相救,用褥子把他裹起來,藏在牀底下,才沒有被殺。就在這時,突然來了一陣閃電雷雨,李克用和隨從乘機逃出驛館,狼狽地回到軍中。打這以後,李克用就和朱温結下了深仇,兩人經常打來打去。

朱温滅唐建樑,李克用不服,仍舊用唐朝天年號,打着興復唐朝的旗子,跟後梁對抗。當時,北方的契丹族逐漸強大起來,它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立了政權。他帶領三十萬軍馬,攻打雲州(今山西大同)。李克用決計利用契丹的力量,一道對付朱温。因此,李克用派人和耶律阿保機聯繫,在雲州東城跟他相會,並和他結為兄弟,約定當年冬天一起出兵攻打樑朝。耶律阿保機在李克用軍營中留了十天,李克用送給他很多金帛,他也回送給李克用很多馬匹和其他牲畜。不料耶律阿保機一回契丹,看到樑朝勢力強大,馬上背棄盟約,倒向樑朝一邊了。為了這事,李克用氣得不得了。

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生了毒瘡,眼看治不好了。他臨死時,拿出三枝箭,交給兒子李存勖,鄭重地囑咐他説:樑朝是我的仇家,這你知道。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是靠我的推薦擔任盧龍軍節度使據有幽州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曾經和我相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棄了我,前去歸順樑朝,跟我作對。這三件事,都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如今給你三枝箭,你千萬別忘記你父親未了的心願!

李存勖接過了箭,答應一定給父親報仇。李克用一死,李存勖就繼承他的爵位,做了晉王。他繼位以後,下令把這三枝箭供奉在宗廟裏。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就派人去拿出這三枝箭,放在一個錦囊裏,讓人揹着,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作戰回來,再放回宗廟。

他為了給父親報仇,積極訓練軍隊,嚴明紀律,規定行軍不得違反命令,碰到危險,不許躲避,違反軍紀,立即殺頭。將士們都很害怕,只得拼死作戰。

不久,李存勖親自率領大軍,前去救援遭後梁軍隊圍攻的潞州(今山西長治),把後梁軍打得大敗而逃,一下子殲滅敵軍一萬多人,繳獲的軍器糧草堆積如山。朱温原來以為必勝無疑,安坐在京城裏等候捷報。他聽到敗訊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半晌方才歎了一口氣,説:生子當如李亞子(亞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我的兒子不過是豬狗罷了!

過了兩年,李存勖又率領大軍,在柏鄉(今河北邢台北)把後梁軍打得大敗。這一仗,後梁損失更重,被殺的將士就有兩萬多人。從此,後梁軍都對李存勖產生了恐懼心理。

朱温不斷吃敗仗,後來又出動五十萬大軍,想和李存勖決戰,結果還是被李存勖打得潰不成軍。朱温又氣又火,一病不起,公元912年,被他的次子朱友殺死了。

接着,李存勖又出兵打破幽州,活捉了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把他們押回太原殺了,完成了李克用交給他的一項任務。

朱温死後,朱友自立為帝。第二年二月,朱温的第三子朱友貞不服,發動兵變。朱友自殺,朱友貞即位做皇帝。這就是後梁末帝。這以後,李存勖的主要對手就是後梁末帝和契丹的耶律阿保機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即位稱帝,這就是遼太祖。第二年,契丹軍進攻幽州,號稱有百萬之多。李存勖正在黃河沿線跟後梁軍作戰,他派了三個大將前去,把契丹軍打得大敗,解了幽州之圍。過了幾年,耶律阿保機又率領大軍南下。李存勖親自帶領騎兵做先鋒,又把契丹軍打得一敗塗地。耶律阿保機不得不敗逃回去。李存勖接連獲勝,也可以算是完成了李克用交給他的另一項重大任務了。

李存勖跟後梁末帝打了十來年仗。他看到後梁快要完蛋了,就在公元923年四月,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即位稱帝,國號唐,歷史上稱為後唐。他就是後唐莊宗。這年十月,他又滅了後梁,統一了北方,把都城遷到了洛陽。

李存勖報了父親的三個大仇,當了皇帝,志滿意得。他認為天下都是靠他的武力得來的,不再考慮治理天下的事,只顧享樂腐化了。

他生平最喜愛三件事:打仗、打獵、演戲。滅掉後梁以後,不打仗了,他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打獵和演戲上。

唐莊宗李存勖只當了四年皇帝。他在位期間,猜忌大將,殺害功臣,因此鬧得眾叛親離。公元926年,魏州發生兵變,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利用這個機會,奪取了汴州。李存勖的禁衞軍指揮使郭從謙本來也是個伶人,曾認大將郭崇韜為叔父。後來,郭崇韜遭陷害被殺,郭從謙一直懷恨在心,這時也在京城中發動叛亂。亂兵人多勢眾,李存勖抵擋不住,中箭死了。

李存勖死後,李嗣源到洛陽即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後唐明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k6z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