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經典美文摘錄及賞析【精品多篇】

經典美文摘錄及賞析【精品多篇】

經典美文摘錄及賞析【精品多篇】

名家經典美文賞析 篇一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 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周,長着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着手踱(duó)着。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裏。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

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

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裏可以約略知道。

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着小船,唱着豔歌去的。

採蓮人不用説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

梁元帝《採蓮賦》裏説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án)女,盪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欋(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裏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

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這樣想着,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生詞:

蓊蓊(wěng)鬱郁 田田的 裊娜(niǎo,nuó) 渺茫 風致 峭楞楞

妖童媛(yuán)女 鷁(yì)首徐回 斂裾(jū) 幽僻 蒼茫 脈脈(mò)

語段: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賞析:

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着奇異的光彩。

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

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

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

荷香本是嗅 uaw 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

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語段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

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賞析:

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內容概括:

第一部分(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後,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藉此轉下最後的第三部分,寫六朝採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採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中心思想:

揭露了當時蔣中正社會的統治黑暗和一心救國的愛國熱情。

閲讀心得:

【以真言抒真情】

文壇許多作家為了寫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文章寫出來,又往往給人矯揉造作之嫌。

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缺乏精深的語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穩,真情盡失的遺恨。

《荷塘月色》一文則能以準確貼切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因置身於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會帶來的又終究難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最新經典美文摘抄及賞析 篇二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羣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裏,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遊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裏的聚合。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後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裏,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賞析:

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

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最後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彷彿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則充滿了浪漫的夢幻。

2摘自張愛玲《秋雨》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裏纏滿着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

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裏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着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建築的遺蹟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

回憶着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鬱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着滿眼的淚珠,在那裏歎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黴氣燻蒸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着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賞析:

有的時候不是那麼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温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慄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緻,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於這文來説,充滿了灰色、憂鬱,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3摘自張曉風《初雪》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還有那條繞着山腳的小河,

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於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郁鬱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裏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裏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氣勃勃的綠呢?

賞析:

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多處採用比喻,形象生動。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温暖。這種温暖是從哪裏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温暖的字眼裏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鬱”、“生氣勃勃”,

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作者筆下的綠色彷彿是活着的,流動的,彷彿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一樣。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4摘自張曉風《秋天 秋天》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裏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許多神祕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裏來了。

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隻載着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着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裏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着夢的船,航行在草原裏,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裏。

賞析:

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神祕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祕的,優美的,

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美的梧桐樹。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5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陸,

一半在水,因為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河中漲了春水,到水逐漸進街後,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長長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一端搭在城牆上,人人皆罵着嚷着,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裏去,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某一年水若來得特別猛一些,沿河吊腳樓必有一處兩處為大水衝去,大家皆在城上頭呆望。

--沈從文《邊城》

賞析:

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説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最新經典美文摘抄及賞析

水韻悠悠流水清清,盪漾起聲與色的韻律,飄逸出生命的華彩與燦爛。

流水柔柔,點染開情感的温和,播灑下愛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揚了力與美的交響,迸發出靈魂的堅韌

啊!那一股清澈明亮的水從花木掩映的古井中湧出,綻放了生命的幻夢與激情,悠悠地隨着紅花綠樹的倒影而下,帶一身花香,集一身雨露,婉轉的,緩緩地。

潺潺流水輕旋的柔波是母親的笑顏,甜蜜地浸滿愛的芳澤,不由得憶起兒時那聲聲輕輕的呼喚,那個個甜美的親吻。

噢,愛的柔波在輕揚!悠悠流水輕濺的晶瑩是孩子笑出的淚,充滿歡樂的和絃,少不了回首童年那縷縷無忌的陽光,那絲絲棒棒糖的香甜。

噢,情感的漣漪在迴旋。

流水,這柔情之水。

瞧!那一江渾濁的水從天邊奔湧而來,散發着堅強與野性的氣味,滔滔地撞擊着高高的堤壩,帶一身豪氣,集一腹倔強,洶湧地,澎湃地。

勃勃的流水激昂的士氣是勇士的勇氣,雄渾地撼動天地,叫人思念屈原江畔對那風雪電的呼喊,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凌雲壯志,魯迅那“勇於直面慘淡人生”的狂傲。

啊,豪情的旋律在昂揚!洶洶流水迸濺的水浪是鬥士的堅韌,深深地震撼人心,使人感悟海明威筆下桑地亞歌的頑強與不屈;北大登山隊連死也不惜向巔峯發起衝擊的勇敢與決心;三毛放棄都市,嚮往大漠的堅定。

噢!堅韌的大浪在翻滾!

流水,這陽剛之水。

流水啊流水,不失細膩與温存,又極富壯闊與雄渾。

奔騰吧,流水!長存天地間。

昇華吧,感悟!伴着這悠悠水韻閃耀史冊!

噢,水韻悠悠!

經典美文摘錄及賞析 篇三

田園詩情

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有的牛背上蓋着防潮的毛氈。牛羣吃草反芻,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羣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碧綠的絲絨般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是真正的荷蘭: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羣的駿馬,驃悍強壯,腿粗如圓柱,鬃毛隨風飛揚。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運河,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飛馳到烏德勒支或茲伏勒,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還有白色的綿羊,它們在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豬羣,不停地呼嚕着,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還有成千上萬的小雞,長毛山羊,但沒有一個人影。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着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金色的晚霞鋪在西天,遠處偶爾傳來汽笛聲,接着又是一片寂靜。在這裏,誰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

運河之中,裝滿奶桶的船隻舒緩平穩地行駛,汽車火車,都裝載着一罐一罐的牛奶運往城市。車過之後,一切又歸於平靜,狗不叫,圈裏的牛不發出哞哞聲,馬蹄也不踢馬房的擋板,真是萬籟俱寂。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着微弱的光芒。

這就是那真正的荷蘭。

賞析:

本文開頭一句話就勾出荷蘭特色,“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後面則把重點放在牧場上,以親切平和的筆觸,畫出了充滿“田園詩情”的“真正的荷蘭”,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抒發了作者熱愛和平、憎惡戰爭的感情。自然隨意中顯示出描寫技巧的高明。筆調活潑且不乏幽默,讀起來給人以一種輕鬆感、舒適感。

名家經典美文賞析 篇四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

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

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

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説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

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

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

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鬥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

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

他説,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間裏哭就行了。

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裏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

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捨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

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

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賞析:《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q8d1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