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拙政園導遊詞(共23篇)

拙政園導遊詞(共23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3篇《拙政園導遊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拙政園導遊詞》相關的範文。

拙政園導遊詞(共23篇)

篇一:拙政園導遊詞

拙政園、江南(カンナム)庭園の代表、蘇州庭園の中で最大の古典山水園林は、蘇州の4大古名園であり、蘇州庭園の中で最大の、最も著名なに建っていたとして「世界文化遺産に登載された」と言われるほど、中國の私設庭園の経典だ。於明朝正德建設され、年間今園轄市牀面積約80三點五ムー、開放の面積は約

拙政園敷地面積5萬平方メートル、また分ドンウォン)、中園、私の3つだ。ドンウォン山の池に塗り、裝飾されは秫香館、蘭雪堂などの建築物だ。西部の水面を迂迴し、なげ、背山臨水(建築は亭閣で、このうち主體建築おしどり庁は、當時の園主人に誘われ、賓客と聞いて曲の場所であり、庁內の陳述を豪華だ。中園は拙政園の普及しなければならず、その全體の配置は池を中心に、亭台樓榭は全て隣接水に建ち、ある亭榭はストレートを水中に行われるためには、江南水郷の特色です。主體建築遠香堂に位置している池南岸を間に挾んで池と主景島の海岸に東西に、知り合い清い広大で、あまねく植(ハスの花、山田島、街路樹匝地エッジウォーター藤蘿、両紛披山谷間架架かっている山島が別に一亭、西は雪香雲蔚亭、東を待霜亭、四季景色が違う。遠香堂の西の「もたれる玉軒」よりもの西船放形の「香洲」好、両者をこまめに北面の「荷風四面亭」成の三つ巴の戦いである事ができ次第で勢賞くださいますよう。

拙政園日語導遊詞3篇

篇二:拙政園導遊詞

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歷時17年設計建造而成,園內迴廊起伏,水中倒影如畫,景色絕佳,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拙政園的取名來自於晉朝《閒居賦》中的一段話:“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然而在以後五百年裏此園屢易其主,鬧鬼之事不絕,不斷傳出侍妾投井自盡、兒童意外溺亡等事件,毫無逍遙自得之樂。儘管歷代園主非富即貴,卻無人能擺脱魔咒,可謂是誰住誰倒黴。首任園主王獻臣去世僅一年,其子一夜豪賭就把整個園子給輸掉了,而貴為皇親國戚的曹雪芹家族購買此園後也家道中落晚景淒涼。有人分析拙字寓意不好,有揮手即出的含意,至於此園多災多難的真正原因,咱們先來看門口的假山。

這座綴雲峯本意是用來做影壁,既可擋門外煞氣,也為藏富不張揚。不過此山怪石嶙峋煞氣很重,1945年終於天降神雷,將之劈倒,1951年園主張氏後人將此園捐獻給了國家,60年來經有關部門大力整修精心管理,這座假山又被重新修復。

大小雙龜假山是龍龜形制的演化,龍龜為四大瑞獸之一,有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之意,一般放在屋後。設計師文徵明不知何故將它擺在了前院。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佈局非常巧妙,看似在園中的一座寶塔,其實是相距2500多米之外的北寺塔,文徵明這種別出心裁的借景,幾百年來為遊客帶來意外的驚喜。不過在霧霾的今天,能否借到寶塔,主要看天氣。園子裏池塘面積近六畝,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風水學認為水為陰性,水多加上林木多,使得拙政園的陰氣重,損傷人氣。

拙政園裏的建築屋頂採用歇山頂技藝,在古代只有皇宮寺廟才有資格使用,老百姓如果強行使用在法律上屬於“逾制”,是僅次於謀反的大罪。就算園林建造者王獻臣身為御史又做過錦衣衞高管,還是被東廠彈劾得辭官告老還鄉。

卅六鴛鴦館是唱崑曲的地方,善解人意的園主擔心演唱者怯場,在鴛鴦館邊另建一座“留聽閣”,演唱者廳裏唱,主人閣裏聽。為聽得更清楚,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裊裊,繞樑縈迴。

拙政園裏公認的靈異地點是大書房裏鬼魂出沒的六角門,因為受到驚嚇的人太多,如今這個六角門被搬到蘇州園林博物館裏,膽大的朋友可以前往觀賞。

園主在房間裏擺放了很多辟邪瑞獸石雕供人撫摸,以旺陽氣,幾百年來已經被摸得看不出模樣。

為了向隱逸江南梅妻鶴子的.北宋著名詩人林逋致敬,拙政園內也栽梅養鶴,每年一月臘梅綻放,香氣四溢,成為冬遊拙政園的最大看點。

可是古諺有云:梅花家裏栽一年,黴到賣屋又賣田。這應該也是拙政園不可做家居,只能當畫看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拙政園裏故事疊疊層層,要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祕密,最好的遊覽方式是聽導遊講解。

蹭導遊的朋友看見這棵空心樹時切記離遠一點,因為這裏的導遊詞是: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樹不要皮,必死無疑……正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難免會尷尬。

拙政園郵局是蘇州首個園林郵局,這裏是鐵桿集郵者趨之若鶩的地方,因為郵戳上印的是“拙政園”,而且還是印有拙政園風景的風景戳,十分難得。講解結束後導遊一般會預留二十分鐘時間給大家寫信蓋戳。

郵局裏遊客很多,建議羣發明信片的朋友提前先買好寫好,畢竟時間也是旅遊的重要成本

篇三:拙政園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拙政園參觀。

拙政園和我市的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後兩個屬北方皇家園林,規模宏大,裝飾繁複,金碧輝煌,充滿滿清的審美趣味;而我們蘇州的兩個花園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寫意園,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是文人現實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園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集大成者。風格疏朗,創造的山水親和喜人,藴含着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同時,在中部花園山水處理上的偉大成就,“一池三島”的格局成為了後世園林創作的範本。被世人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也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佔地5公頃。它的創意構思由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徵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於1509年,從畫到園,前後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相傳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説《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經住在這裏,所以有關大觀園的許多描寫都與拙政園的園景相吻合。

第一任園主王獻臣是明朝的監察使,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監督地方的吏政情況,職位顯赫;官場失意後還鄉,在蘇州城內東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現在的“拙政園”。名字源於晉代潘岳的文章,“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自嘲地説,自己才學淺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行治國平天下的壯志,只配回家作一農夫,從此不理朝政,享受隱退林泉的雅興。就象這座“蘭雪堂”的名字,取自詩句“清風灑蘭雪”,表達主人潔白自持、瀟灑大方的志趣。

在這幅漆雕屏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園由兩條遊廊分成三部分:東部以田園風光為主,明代王心一買下後取名為“歸田園居”。曾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保留的建築很少。如今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貴樹種和典型的古典建築。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又稱“復園”,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簡雅而鋪張、敦厚而輕靈的風格,在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西部是清代主人張履謙重修的,稱“補園”,色彩上有了藍色的裝點,風格上帶有明顯的清代時尚特徵。

同時,我們從這幅漆雕畫上可以看到,園中絕大部分的建築都與水相鄰,面對水面或者挑起凌空於水面之上,它們的名字也都得靈感於流動着連接着園中各處的水,把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致描摹得精彩絕倫。特別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擁翠堆綠,或紅白點綴,或枯枝待雨,古人賦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園主青睞於它的“香遠益清”,這些催發詩人清愁的物事在這裏都因園景需要各有表現。如今,拙政園一年一度的“荷花節”,不但集及了百餘種荷花品種,還精心使千年古蓮子發芽,並培育出碗蓮等珍貴的觀賞品種,贏得了遊客嘖嘖稱讚。

【出蘭雪堂西門,在綴雲峯前】

一來到花園裏,園主給我們觀賞的竟然是一塊巨大的湖石,遮擋了園中秀麗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們遊園的興趣。進門見山這種處理方法,在造園手法上,稱作“抑景”。既是屏障,相當於園門入口處屏風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實用功能而成為一景。就好象“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樣,遮遮擋擋的,卻使欣賞者更想見識“廬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達藝術是藴藉在我們東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謂的“東方魅力”吧。在拙政園的任何一點看花園,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圍牆、遊廊、樹木等把整個花園分割並連接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園中有園,園外還有園,別有洞天。一個個障景,象眼前的“綴雲峯”,閉合、展開的過程譜寫了遊園的節奏之美。而園中道路曲折起伏,連石橋都是一波三折,使我們觀園的視角時刻發生變化,園林景色在光影變化中精彩紛呈,達到“移步換景”的審美感覺,如同展開一幅描繪主人心跡的山水古畫。在這點上,拙政園由畫而園、遊園成畫的特色是中國畫和蘇州古典園林相互結合、相互影響最好的例證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爾賽宮為代表的西方花園是古典主義時期笛卡兒理論的實踐。它的開闊與部分功能和我們先秦的宮苑有相似之處。走出宮殿,整個花園一覽無遺,可以一直望到盡頭的阿波羅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謀而合。在中軸線大道兩旁,苗圃以各種幾何形圖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時樹木也修成錐形、柱形或圓形,用笛卡兒幾何原理來塑造自然,來迎合當時朝廷講究禮儀、尋求秩序的潮流。它產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遷都凡爾賽,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為園中最重要的“阿波羅”。也許因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樂趣。

我們的拙政園和法國的凡爾賽花園都是一種文化的沉澱和時代的產物。儘管在形式上兩者千差萬別,但都是把人類的意志強加於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飾,只不過我們的花園更自然化,已經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賦予具體的自然形式,進入返樸歸真的新境界。同時我們還在建築上創造了千變萬化的建築形式,優美的曲線與自然的曲折相映襯,使人類的活動一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整飭山水而使野趣天成,這一理念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十八世紀的歐洲造園事業,在德國、法國、英國、都出現了仿蘇州式的花園的出現。

熟悉《紅樓夢》的遊客注意往左看,兩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護神一樣,正好和書中描述的大觀園門口的情況一致,一象猛獸,一象鬼怪。右面這鬼怪石,藤蘿似散發,有耳有鼻,形神兼備。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蘇州織造府為官多年,小時候居住園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園的勝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觀園也在情在理,秫香館也成了稻香村,見山樓成了藕香榭等等,為我們的拙政園也添色不少。

篇四: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有人説,拙政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鉅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這話究竟有沒有道理?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去探尋一下大觀園的影子吧!

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並重,以水池為中心,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脱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也不對稱,但錯落有致,疏密得體,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佈局最為精巧的一座。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峯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走到這裏,似乎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檐攢尖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裏面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裏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量較大的四面廳,稱“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欣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樓可四觀,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觀望中。”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體量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長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着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看這座半亭倚牆而作,亭中有一圓拱門,三面凌空,長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極遠處又有一亭,亭內也有一圓拱門,這就是西花園的“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小橋流水之上,古樹花木之間,屹立着一座寶塔,那就是園外遠處的北寺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浴室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着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着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着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台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裏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的“荷風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聯,不僅描繪了此處的景色特點,還巧妙地點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聯上聯仿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聯則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與“荷風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築物,可稱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隻官船在荷花叢裏徐徐而行。而這艘石坊由亭、台、樓、閣、榭五種典型建築組合而成:船頭為荷花台,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所以在園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時石坊也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藉此表白園主“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過九曲石橋,沿着遊廊走,就見到“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語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句。它三面環水,似蒼龍嬉水,樓是龍頭,水廊是龍身,雲牆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鬚。相傳此樓曾被用作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處。登樓遠眺,可見蘇州西南的靈巖山。這裏視野開闊,為北部的主景區,與南部次景區小滄浪、小飛虹和得真亭的空間窄小的佈局形成對照。

從“見山樓”沿着遊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夫》,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引退逍遙自在。“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閒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裏,水波盪漾,猶如彩虹。這裏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種餘味未盡的感覺。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遠香堂位於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間,後面寬闊的平台連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所以稱為“遠香堂”。遠香堂建築形體高大,而且廳內沒有一根阻礙行動和視線的庭柱,四面都鑲有玻璃,可以坐在廳裏品茶、聊天、看景。廳的南邊是一座峻峭的黃石假山,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繡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匾額原為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沈德潛手筆,現為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書。兩邊有一副對聯,共80字,是蘇州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物,十分重視意境的設計,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法作點綴,既記述了名園的歷史,又點明瞭景點的精華,還書法了園主的情懷。

遠香堂的東南角圓洞門中,深藏着一組各具特色的小建築,閒庭別院,這裏被稱為拙政園中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園”。各位遊客走到這裏,見到前面一道雲牆,兩面種有牡丹,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再往前走就發現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當我們步步走近時,門洞漸漸擴大,你會發現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雲牆上。穿過門洞後,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黃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從月洞門外向南看,嘉實亭掩映於枇杷叢中;入洞門回首北望,掩映於煙波林木中的雪香雲蔚亭與月洞門、嘉實亭同在一條視線內,收到了隱蔽對景的效果,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闢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採光外,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枇杷園以庭院建築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築把空間分為3個小院,而小院既隔又連,相疊穿插,空間和景物處理上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現相差甚大。原來“玲瓏館”前的雲牆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而“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裏,一邊品嚐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餘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各種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作之中。“嘉實亭”裏有一幅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裏,惟妙惟肖。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西花園的主體建築 “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裏面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裏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的“得少佳趣”篆體磚雕把我們引入佳境。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的吉祥物。曼陀羅花即是山茶花的別名,園主在小院中種了各種山茶花18種,故取名“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個大廳造型別致,椽子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傳是園主聽崑曲的地方。這裏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透過窗户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陣陣涼意。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

西北面的“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意命名。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

在“卅六鴛鴦館”北面池塘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樓閣的倒影,這幢樓閣便是“倒影樓”。樓閣下層“拜文揖沈之齋”,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紀念館”。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師,後人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畫家合稱“明四家”。到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着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

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像一把打開的摺扇,俗稱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拙政園的主要景觀就遊賞到此。讓我們在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在“咫尺山林”再現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詩情畫意的、可望、可行、可遊、可居的小園林裏,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氣氛吧。

篇五: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蘇杭,是你們拙政園的導遊。

現在我帶大家去遊覽一個大户人家的私家花園-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

它在我國是唯一同時擁有四項頭銜的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特殊旅遊參觀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一個曾經的私家園林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榮譽呢?我們就去探訪個究竟吧?

這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

拙政園的建造者名叫王獻臣,他是明朝的一位高管,因官場失意回到故里,以一座寺廟的.舊址為基礎,開始興建拙這座宅園。

為了使宅園更賦文化品味,他邀請了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首席設計師,參與設計藍圖,並留有《文待詔拙政園圖》。

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以一個畫家的審美情趣,用傳統的筆墨勾勒出了整個園林的總體佈局,歷時十多年,終於建造完成這座後來名冠江南的傑作。

文徵明的設計,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園林風格,強烈地表現出中國山水畫中審美意境。

至此,以真實的自然山水為藍本,融入中國畫的藝術再現手法,成為了蘇州古典園林佈局的一大宗旨。

園子取名拙政園是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

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

5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歷史上曾一分為二,又一分為三,再合而為一,滄桑變遷,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

在拙政園眾多的歷史人物中,文徵明、曹雪芹、李秀成等格外引人注目,我們在遊覽景點時會一一向大家介紹的。

蘭雪堂是東部的主要廳堂,堂名取意於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句。

堂坐北朝南三開間,環境幽僻。

堂正中有屏門相隔,我們來看屏門南面的這幅採用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製作的漆雕作品《拙政園全景圖》。

拙政園始建於公元十五世紀的明代正德年間,是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78畝,以水為主,建築多臨水而建,山地水廊起伏曲折,處處流通順暢。

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

全園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九年(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

東部佔地約31畝,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

這裏呈現的是一幅田園風光,建築點綴在河岸與樹叢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腳下穿行,構建出一個充滿山林野趣的開闊空間。

中部佔地約18畝,花木繁茂,山水秀麗,亭榭典雅,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

總體佈局以水為中心,各式建築傍水安置,造型古樸典雅,亭台樓榭均臨水而建,有點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假山四周,池水環繞,山頭高低錯落,宛如湖中的島嶼,整個空間充滿了自然的風韻,氣氛寧靜而又幽遠,顯示出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造園格局,基本保持保持了明代園林設計者文徵明時的園林藝術風格-渾厚、質樸、疏朗。

篇六:拙政園導遊詞

拙政園導遊詞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 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 母”。有人説,拙政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鉅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這 話究竟有沒有道理?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去探尋一下大觀園的影子吧!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 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 年)。明代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 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 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 ,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 拙政園 400 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 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並重,以水 池為中心, 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 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 倒映水中, 相互映襯。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 的主廳“蘭雪堂 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脱 蘭雪堂 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 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 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 清代建築為主。

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 也不對稱, 但錯落有致, 疏密得體,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佈局最為精巧的一座。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 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峯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 俗名“翻轉劃龍船”。

走到這裏, 似乎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 《紅 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芙蓉榭 芙蓉榭”。此榭 芙蓉榭 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 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檐攢尖八角亭,名為“天泉 天泉 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 紫薇花。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裏面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 林裏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 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 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 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量較大的四面廳,稱“秫香館 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欣賞 秫香館 稻麥飄香的地方。“樓可四觀,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觀望中。”現在所 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 60 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體量 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秫香館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長方亭,名“放眼亭 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 放眼亭 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 25 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 波紋反射疊印,隨着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 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看這座半亭倚牆而作,亭中有一圓拱門,三面凌空,長 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極遠處又有一亭,亭內也有 一圓拱門,這就是西花園的“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小橋流水之上, 古樹花木之間,屹立着一座寶塔,那就是園外遠處的北寺塔,給人以一種“庭院 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費盡了心機。

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浴室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 山。

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 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 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

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着高低 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 轉。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 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 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 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 悟竹幽居 個方亭,4 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 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着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 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 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 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跨過九曲石板橋,沿着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 就是“待霜亭 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 待霜亭 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 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 雪香雲蔚亭 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台樓閣一覽無餘。

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裏四面環水,三面植柳, 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 景點。 湖中島上的“荷風四面亭 荷風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聯,不僅描繪了此處的景色特 荷風四面亭 點,還巧妙地點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聯上聯仿 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 城湖”,

下聯則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與“荷風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 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 香洲 座船型建築物,可稱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隻官船在荷花叢裏徐徐而行。而這 艘石坊由亭、台、樓、閣、榭五種典型建築組合而成:船頭為荷花台,茶室為四 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 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所以在園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時石坊 也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藉此表白園主“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的心跡。經過九曲石橋,沿着遊廊走,就見到“見山樓 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 見山樓 語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句。它三面環水,似蒼龍嬉水,樓是龍 頭,水廊是龍身,雲牆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鬚。相傳此樓曾被用作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處。登樓遠眺,可見蘇州西南的靈巖山。這裏視野開 闊,為北部的主景區,與南部次景區小滄浪、小飛虹和得真亭的空間窄小的佈局 形成對照。從“見山樓”沿着遊廊往南走, 可以來到“小滄浪 “小滄浪”的出典是 小滄浪”。

《楚辭·漁 小滄浪 夫》,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 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 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引退逍遙自在。“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 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閒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 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裏,水波盪漾,猶如彩虹。這裏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

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 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過“小飛虹”,過“小滄浪”, 有種餘味未盡的感覺。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 遠香堂”。遠香堂位於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回 遠香堂 抱于山池之間,後面寬闊的平台連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荷風撲面,清香 遠送,所以稱為“遠香堂”。遠香堂建築形體高大,而且廳內沒有一根阻礙行動和 視線的庭柱,四面都鑲有玻璃,可以坐在廳裏品茶、聊天、看景。廳的南邊是一 座峻峭的黃石假山,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繡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 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匾額原為乾隆年間著名學者 沈德潛手筆,現為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書。兩邊有一副對聯,共 80 字,是蘇州 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蘇州 古典園林建築物,十分重視意境的設計,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法作點綴,既記述 了名園的歷史,又點明瞭景點的精華,還書法了園主的情懷。遠香堂的東南角圓洞門中,深藏着一組各具特色的小建築,閒庭別院,這裏 被稱為拙政園中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園 枇杷園”。各位遊客走到這裏, 枇杷園 見到前面一道雲牆,兩面種有牡丹,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再往前走就發現 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當我們步步走近時,門洞漸漸擴大,你 會發現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雲牆上。穿過門洞後,這輪明月又被這邊 的黃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從月洞門外向南看,嘉實亭掩映於枇杷叢中;入洞門 回首北望,掩映於煙波林木中的雪香雲蔚亭與月洞門、嘉實亭同在一條視線內, 收到了隱蔽對景的效果,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闢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 和採光外,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枇杷園以庭院建築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 築把空間分為 3 個小院,而小院既隔又連,相疊穿插,空間和景物處理上富有變 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現相差甚大。原 來“玲瓏館”前的雲牆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而“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 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 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裏,一邊品 嘗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餘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各種 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作之中。“嘉實亭”裏有一幅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 有清音”,用在這裏,惟妙惟肖。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西花園的主體建築 “卅六鴛鴦館 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 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

外面看是一個屋頂, 裏面是四 卅六鴛鴦館 十八曼陀羅花館 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裏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 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的“得少佳趣”篆體磚雕把我們引入 佳境。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 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 的吉祥物。曼陀羅花即是山茶花的別名,園主在小院中種了各種山茶花 18 種, 故取名“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個大廳造型別致,椽子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 相傳是園主聽崑曲的地方。這裏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 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透過窗户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 上泛起陣陣涼意。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 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西北面的“留聽閣 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聽閣”, 留得枯荷聽雨聲” 留聽閣 之意命名。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 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 王府內的遺物。在“卅六鴛鴦館”北面池塘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樓閣的倒影,這幢樓閣便是 “倒影樓 倒影樓”。樓閣下層“拜文揖沈之齋”,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紀念館”。沈 倒影樓 周是文徵明的老師,後人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畫家合稱“明四家”。

到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着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像一把打開的摺扇,俗稱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 與誰同坐軒”, 與誰同坐軒 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 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拙政園的主要景觀就遊賞到此。讓我們在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 園林,在“咫尺山林”再現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詩情畫意的、可望、可 行、可遊、可居的小園林裏,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氣氛吧。

篇七:拙政園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叫蘇杭,是你拙政園的導遊。

現在我帶你去參觀一個大家庭的私家花園——拙政園,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特色旅遊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四個稱號的景區。為什麼以前的私家園林會有這樣的榮譽?我們去看看吧。

這個高大的清水磚牆門的正門上方是“拙政園”兩個字。拙政園的建造者王是明朝的一位行政官員。因為官方的阻撓,他回到了家鄉,開始在一座寺廟的舊址上建造這座房子。為了豐富宅地的文化品位,他邀請吳派代表文徵明作為總設計師參與設計藍圖,並保留了拙政園地圖。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以畫家的審美趣味和傳統筆墨勾勒出整個園林的整體佈局。十多年後,他終於建造了這座聞名於江南的傑作。文徵明的設計以水為基礎,稀疏而樸素,近乎自然的園林風格,強烈地表現了中國山水畫的審美意境。至此,以真實的自然景觀為藍本,融入中國畫的藝術複製手法,成為蘇州古典園林佈局的一大宗旨。這個花園被命名為拙政園,借用了一句話“建一個房間來種樹,放鬆自己...白天和晚上用野菜填滿花園...也是我卑微人的政治,”出自西晉學者的《閒適賦》。打個比方,我把澆花種菜當做我(我的卑微)的“政治”事務。建園後不久,王病逝,其子徐在一夜賭博中輸掉了整個園子。在過去的500年裏,拙政園不斷更換主人。歷史上曾經一分為二,再分為三,再合併為一。隨着時代變遷,園林的名稱也有所不同,有私人的,有官方的,也有零散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完全統一,恢復原名。《拙政園》眾多歷史人物中,有文徵明、曹雪芹、李秀成等。特別引人注目,我們會在參觀景點時向您介紹。

藍雪堂是東方的正殿,它的名字取自李白的詩《天地分開,清風灑藍雪》。大廳位於三個面向南的海灣,環境幽靜。大廳中央有一扇紗門,讓我們來看看漆雕的作品《拙政園全景》,它是由蘇州傳統漆雕技術製作的。

拙政園建於公元15世紀明朝鄭德時期,是現存最大的蘇州古典園林,佔地78畝,以水為主要建築。大部分建築都建在水邊,山水走廊起伏曲折,處處循環順暢。這座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有趣的山島、竹塢、松山、曲水佈局,被譽為“世界園林的典範”。整個公園分為東、中、西、住宅四個部分。民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拙政園現有建築大多是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臣宮廷園林時重建的。

東部佔地約31畝,原名“桂園居”,因其以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侍郎王馨漪的名字命名。這裏呈現的是田園詩般的風景,建築點綴在河岸和樹木之間,溪流在假山腳下流淌,從而創造出一個充滿山林野趣的開放空間。

中心部分佔地約18畝,花木繁茂,風景秀麗,亭台樓閣優雅,是拙政園的精髓。整體佈局以水為中心,各種建築擺放在水邊,造型古樸典雅。亭台樓閣都是依水而建,而有些亭台樓閣是直出水面的,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假山四周是池水,丘陵錯落如湖中島嶼。整個空間充滿自然韻味,氛圍靜謐悠遠,展現了16世紀中國明代的造園格局,基本保持了明代景觀設計師文徵明的景觀藝術風格——蒼勁、簡約、疏朗。

西邊原本是一個“輔助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亭台樓閣依山傍水。由於大改造,乾隆以後形成的工藝、人工的藝術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仍靠近中心景區,而起伏、曲折、凌波過水的廊溪是蘇州園林藝術的優秀作品,目前的格局保持了晚清業主、富商張的風格。

“追雲峯”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座著名山峯,是由疊山大師陳思雲堆砌而成。它矗立在蘭雪堂後面的假山上,像一朵雲降落在大地上,點綴着風景,也像一個屏障,隱藏着身後的大花園和無限畫卷。這種“開門見山”的園藝技術,擋住了遊客的視線,被稱為“障礙場景”,起着引人入勝的作用。

我們一進花園,看到的不是一個通暢的池塘,而是這塊巨大的湖石。這就像那個想見面又羞的女孩,“吉他後面還藏着半張臉不讓我們看”的感覺,東方女性特有的魅力就在這裏,給人們留下了探索幽僻之地的神祕和期待。

篇八: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來到蘇州古典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拙政園歷史悠久。公園佔地78畝,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建於明代鄭德四年。相傳晉王自比,的《閒居賦》有這樣一段話:“蓋房種樹易。池塘夠釣魚,春税夠種地。每日三餐灌粥、灌菜;放羊和奶酪,為冬天買單。孝順就是孝順,朋友就是兄弟。這也是卑微者的政治。”王以“拙政”二字為園名,藉以發泄胸中怒火。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請注意衞生,保持清潔。

遊客們,我們現在在石敬瑭。相信你已經看到荷花盛開了,很美。你可以稍後在這裏拍照。這些荷花有的還長滿了花蕾,有的已經長成了小蓮羽,有的是新芽。請愛護這些荷花,不要把垃圾扔進池塘。

遊客們,我們現在要去的是怡然花園。彝族花園裏有許多奇異的花草,還有各種形狀奇特的石頭。這裏五彩繽紛的花朵真的可以稱得上人間仙境!你可以站在這塊石頭上拍照,獲得全景。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小飛鴻,拙政園唯一的廊橋。硃紅色的廊橋映在水中,水面波光粼粼,像一條飛翔的彩虹。彩虹是一座美麗的彩色橋樑,在晴朗的天氣後橫跨地球。古人用彩虹來形容這座橋,用心良苦。它不僅是連接水陸的通道,更是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一座美麗的廊橋。

好了,遊客們,我今天的導遊到此結束。讓我們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拙政園拍照和享受旅行。玩得開心。

篇九:拙政園的導遊詞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東園,請看,東部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峯,臨水建有水榭、曲橋,它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多美啊!

穿過東園,我們就來到了中園。中園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大家請看,那間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廳遠香堂,四面長窗通透,可環覽園中景色。各位,請大家一起來到廳北,這裏有臨池平台,隔池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這裏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四季景色因時而異,美不勝收啊!

讓我們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園。西部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那就是西園的主要建築是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園到處都有秀麗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説不完,請你們慢慢遊覽。大家在遊覽的時候請注意衞生與安全,不要亂扔垃圾。

篇十:拙政園的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__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1961年3月,拙政園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遊覽參觀點。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_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篇十一:江蘇拙政園導遊詞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勝利後,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XX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岳的《閒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於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後任永嘉知縣,罷官後居家,心裏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徵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嶽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説,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於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複雜心態。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 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着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佈局最為成功的範例。

篇十二:江蘇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有人説拙政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鉅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這話究竟有沒有道理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去探尋一下大觀園的影子吧 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並重以水池為中心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脱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也不對稱但錯落有致疏密得體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佈局最為精巧的一座。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峯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走到這裏似乎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檐攢尖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裏面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裏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量較大的四面廳稱“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欣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樓可四觀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觀望中。”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體量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長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着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看這座半亭倚牆而作亭中有一圓拱門三面凌空長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極遠處又有一亭亭內也有一圓拱門這就是西花園的“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小橋流水之上古樹花木之間屹立着一座寶塔那就是園外遠處的北寺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浴室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着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着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着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台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裏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景點。

篇十三:江蘇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ū揮為“天下園林之母”。有人説ㄗ菊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鉅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ㄕ飠熬烤褂忻揮械覽愍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ㄈヌ窖耙幌麓蠊墼暗撓白影瑟 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ㄓ兇┑裉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АC鞔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ㄒ源蠛腖輪吠亟ㄎ園ń櫛鶻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ㄗ暈醫獬藹ㄈ∶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ㄋ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ㄒ灰怪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ɡ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ㄊ塹湫偷惱園合一ㄓ姓有園ㄇ罷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ㄕ個造園以山水並重ㄒ運池為中心ㄋ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ㄍら柯ジ蠼粵偎而立ǖ褂乘中ㄏ嗷ビ吵摹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ㄊ紫扔橙胙哿鋇氖嵌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ㄓ星逑愀囈唷⒊凡脱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ㄖ屑淦撩派嫌幸環漆雕畫ㄊ親菊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ㄗ菊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ㄔ取名為“歸園田居”ㄒ藴鐫胺綣饢主中部ǔ莆“復園”ㄒ猿氐杭偕餃∈おㄒ彩親菊園的精華所在西部ǔ莆“補園”ㄒ鄖宕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ㄒ膊歡猿篇ǖ錯落有致ㄊ杳艿錳濯ń乎自然ㄊ撬罩菰傲種脅季腫釵精巧的一座。 走出蘭雪堂ㄓ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ㄓ胛韃嗔箍煨巫垂忠斕氖峯並立ń兇“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ㄋ酌“翻轉劃龍船”。走到這裏ㄋ坪跤興圃相識的感覺ù蠹銥贍芏薊崍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ㄍ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⒘偎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⒕褪“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⒈騁懈咔姜⒁槐嚦闊⒁槐叻獗摘⒏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⒕褪遣握沾碎可杓頻摹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⒅屑淥柿⒌哪親重檐攢尖八角亭⒚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⑾啻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這座建築物⒋油餉嬋此坪跏橇講悛⒃誒錈嬋慈粗揮幸徊恪P郎退罩菰傲擲鐗慕ㄖ物⒏叩穆ジ笠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⒛視飄動的浮雲⒛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⒊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⒅饕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⒊閃慫罩萁ㄖ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⑻辶拷洗蟮乃拿嫣⒊“秫香館”。顧名思義⒕褪切郎偷韭篤香的地方。“樓可四觀⒚康畢那鎦交⒓姨鎦誅⒔栽詮弁中。”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⑵渲魈褰ㄖ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⑻辶科大⒂朐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西南⒏糲有一土山⑸嫌諧し酵お⒚“放眼亭”⑷√拼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⒁嘣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⒍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⒏蠢鵲那獎諫峽有25個漏窗⒉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⑺孀挪揭蘋ù暗謀浠華⒃澳誥吧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⒈愕攪酥脅炕ㄔ啊?湊庾半亭倚牆而作⑼ぶ杏幸輝補懊弄⑷面凌空⒊だ人坪紿⒐拭“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⑾蛭魈魍⒓遠處又有一亭⑼つ諞燦幸輝補懊弄⒄餼褪俏骰ㄔ暗“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⑿∏帕魎之上⒐攀骰木之間⒁倭⒆乓蛔寶塔⒛薔褪竊巴庠洞Φ謀彼濾⒏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⒃擻玫煤?成功園主確實費盡了心弧R蛭脅炕ㄔ岸鞽あ南北閘有一種壓抑感浴室園主烙玫屯蕕牡厥圃涑氐健S眉偕秸謐×獎叩奈?6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J谷爍械嬌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4笮〔煌P巫錘饕颯8叩痛礪洫J杳苡兄隆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7植甲鷗叩痛礪淶慕ㄖ物>哂薪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3匕肚折K繞山轉。假山上的“悟竹幽居”I蕉サ“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R簧礁吖一山ゴ幽廈嬋椽R簧攪接一山ゴ遊髏嬋椽R簧窖溝怪諫姜>哂兄泄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R蔡逑至“橫看成嶺側成峯T督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S倘縊母鼉藪蟮木悼螄餷蹲潘罩菰傲忠荒晁募鏡姆綣猹け泵媲嘀袷筍N髏婺酆賞錄猹D廈嫖嗤┣鎘戟6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6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K坪跤敍┰碌笨鍘⑶宸縲煨旌馱鍛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Q刈磐渫淝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U庾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6賜バ氪滿林霜。”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T焦小溪2繳鮮階>偷攪“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S朐斷閭靡RO嘍元U駒諭つ詎T爸懈鞔νぬ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I戲交褂忻鞔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は衷諼頤搶吹街脅炕ㄔ暗鬧行某乇擢U飫鎪拿婊匪H面植柳N繞水面S瀉煞縊拿嬙ぁ⑾闃蕖⒓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景點。

篇十四:江蘇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該園佔地面積約78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為大弘寺。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將其買下,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了徐氏。5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並重,以水池為中心,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是我們遊覽的第一廳。蘭雪兩字出自詩仙李白的“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象徵着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蘭雪堂坐北朝南三開間,

“蘭雪堂”匾額高掛,長窗落地。據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為五楹草堂。堂前兩棵白皮松蒼勁古拙,牆邊修竹蒼翠欲滴。湖石玲瓏,綠草夾徑,東西院牆相連。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也不對稱,但錯落有致,疏密得體,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佈局最為精巧的一座。同時我們從這幅漆雕畫上可以看到園中絕大部分建築都與水相鄰,把江南水鄉特有的風情,描摹的精彩絕倫。屏門北面為《翠竹圖》,全部採用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平門兩邊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顯出江南文人園林主要廳堂的莊重和典雅。

在蘭雪堂東北面荷花池邊,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芙蓉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一種類型,造型輕巧,建在水邊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者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種變色花,早晨初現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西下時又變成粉紅色,很是珍貴。水芙蓉,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荷花或蓮花。)芙蓉榭的正面是一池荷花,背後是一堵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的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味道。走到芙蓉榭門前向西

看,可以看到水榭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雕花圓光罩,透過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裏的油畫。走過去再仔細看看,又可以發現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雕花長方形落地罩,這是一種框景的造景手法。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的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名叫天泉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迴廊,既莊重又質樸。四周草坪環繞,花木眾多。亭北平崗小坡,林木葱鬱。亭子之所以叫“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這口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相傳它是元朝大德年間的大宏寺的遺物。天泉亭從外部看是兩層建築,不過走進亭子大家會發現其實它只有一層。蘇州是個水鄉,河多、橋多、井也多,但被載入史冊的並不多見。王心一建“歸園田居”時,保留了這井,也使園中平添幾許田園風光。

從天泉亭往北邊看右手邊是民間手工藝坊展覽和大片的花卉,它突出了整個東部花園的田園風光。左手邊則是紫藤長廊。政園中的紫藤為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所種植,園內一照牆題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下面立着一塊青石碑。上面寫着:“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每到夏季,遊客穿過紫藤長廊時,紫藤花開,水汽噴霧,頓時會讓人有一種清涼舒適之意。兩廊之間,則種植着許多種類的花草樹木。遊客駐足此間,野趣油然而生,韻味無窮,給拙政園增添了一景。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量較大的四面廳,稱“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欣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樓可四觀,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觀望中。”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體量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的西南方向,隔着溪水有一座土山,上面有個長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我們可以從秫香館的前門通往後門,入眼的就是紀念品商店,連接秫香館和復廊的是具有特色花紋的小路。低頭看腳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象徵子孫滿堂,富貴滿堂的魚、蟾蜍等花紋。 接着我們來到了將東中花園分隔的復廊,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着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看這座半亭倚牆而作,亭中有一圓拱門,三面凌空,長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極遠處又有一亭,亭內也有一圓拱門,這就是西花園的“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小橋流水之上,古樹花木之間,屹立着一座寶塔,那就是園外遠處的北寺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運用得很成功。

下面,我們來觀賞“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它位於中部花園的最東邊,同“倚紅亭”相鄰。梧竹幽居造型獨特,

以往大家所見的亭是圓形,而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方亭。亭四周的白牆都是方形的,方牆上又有圓洞門,一座天圓地方,表示園主追求“天人合一”,把自己融入自然的意境。人站在亭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着園 。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梧竹幽居”的楹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

隨着我們跨過了九曲石板橋,沿着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後,我們來到了待霜亭。待霜亭位於園中部池中東島高處的六角景亭。循梧竹幽居北側遊路西去,跨過一座三曲平橋,便踏上池中東島。待霜“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待霜亭所處位置甚佳,東、西、南、北四面隔水與梧竹幽居、雪香雲蔚亭、繡綺亭和綠漪亭互為對景,正是:“處處有水處處景,翠竹綠樹四相圍。”

親愛的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位於遠香堂對面的雪香雲蔚亭。“雪香雲蔚亭”是園林中部的至高點,雪香,指梅花。雲蔚,指花木繁盛。亭為長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觀質樸而輕快。亭旁植梅,暗香浮動,是早春賞梅佳處,是四亭中的冬亭。亭內有“雪香雲蔚”及“山花野鳥之間”兩塊匾額,點出了周圍竹叢青翠,林木葱鬱,禽鳥飛鳴,溪澗盤行,頗有山林野趣的意境。

亭柱上還有文徽明所書寫的楹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副對聯取自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的詩句,運用寂處有聲、以聲顯靜的藝術手法,表現出靜態美的園林意境。

遊客們,您現在來到的是位於中部花園西山下池水中央的“荷風四面亭”,“荷風四面”顧名思義:四面臨水,夏日荷花在四面盛開,有陣陣荷香從亭周圍飄來。有着“柳浪接雙橋,荷風來四面”的美景。亭名因荷而得,所以最適合的是欣賞夏景,因而此亭為四亭中的夏亭。荷風四面亭位於湖中島上,四面臨水,三面植柳。且位於三條路的交叉口,可供遊人休息賞景。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勾畫出拙政園春夏秋冬的景色。春柳輕,夏荷豔,秋水明,冬山靜,使得荷風四面亭不僅最宜夏暑,更是四季皆宜。荷風四面亭亭為六角攢尖,四面通透,臨池蓮花亭亭淨植,岸邊柳枝婆娑。所在的小島與待霜亭、雪香雲蔚亭所在的二島構成“一水三山”的海上神山境界,象徵蓬萊 方丈 瀛洲三神山,形容園林美境恍如仙境。

與“荷風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築物,可稱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隻官船在荷花叢裏徐徐而行。而這艘石坊由亭、台、樓、閣、榭五種典型建築組合而成:船頭為荷花台,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所以在園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時石坊也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

覆舟”的道理,藉此表白園主“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過九曲石橋,沿着遊廊走,就見到“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語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句。它三面環水,似蒼龍嬉水,樓是龍頭,水廊是龍身,雲牆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鬚。相傳此樓曾被用作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處。登樓遠眺,可見蘇州西南的靈巖山。這裏視野開闊,為北部的主景區,與南部次景區小滄浪、小飛虹和得真亭的空間窄小的佈局形成對照。

從“見山樓”沿着遊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夫》,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引退逍遙自在。“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閒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就是蘇州園林中極為少見的廊橋----小飛虹。硃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此得名。古人以虹喻橋,別具一格。冬天在橋上看雪景也是極佳的,雪落湖面,蕩起一圈圈漣漪。此橋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典景觀。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小飛虹“,過”小滄浪“,有一種餘味未盡的感覺。這樣的理水手法,符合蘇州古典園林關於”水面有聚有散,聚處

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的要領,可稱一絕。

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遠香堂是在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山池環繞,後面是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清香遠送,一一風荷舉,是賞荷的佳處。遠香堂建築形體高大,視野開闊,沒有庭柱阻隔,而且四周都是玻璃,在廳裏品茶、聊天、看景,最愜意不過了。廳的南邊是一座黃石假山,這在蘇州園林裏是很少見的,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繡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匾額原為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沈德潛手筆,現為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書。兩邊有一副對聯,共80字,是蘇州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

遠香堂的東南角圓洞門中,深藏着一組各具特色的小建築,閒庭別院,這裏被稱為拙政園中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園”。枇杷園以庭院建築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裏,一邊品嚐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餘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各種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作之中。“嘉實亭”裏有一幅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裏,惟妙惟肖。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此處有一條波形水廊。水廊,凌跨於水上,真所謂浮廊可渡,將

水面的空間半通半隔,增加了水源深度和水面的遼闊,拙政園的宜兩亭下至倒影樓這段水廊,造型優美,似卧虹臨水,人行其上宛如凌波踏水,饒有情趣,又因它如水波起伏不停,故又稱波形廊。

在別有洞天的西南方向,卅六鴛鴦館坐落於此。卅六鴛鴦館是拙政園西部的主建築,精美華麗,南部為“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北廳是卅六鴛鴦館,因臨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從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而裏面則是兩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裏面則分為兩個客廳。由於主人張履謙愛好聽崑曲,因而這座鴛鴦廳較其他而言多設了戲台,館內四角都增設了耳房,演員可以在耳房休息、化粧,平日裏客人來了,傭人隨從也在耳房休息。館內屋頂採用弓形,營造出了餘音繞樑的效果。卅六鴛鴦館四面菱形玻璃藍白相間。由內向外望去,一窗一景。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廳南向陽,小院圍牆既擋風又聚暖,並使室內有適量的陽光 照射,宜於冬、春居處。廳前有小院,栽植多株名貴山茶花,山茶又別名曼陀羅花,為與北廳相呼應,題額作“十八曼陀羅花館”。據園史資料,明末清初之際,古園最負盛名的花樹景是幾株山茶中最名貴、最華麗的寶珠山茶。館內懸清未狀元陸潤庠(xiáng)行楷寫的額匾“十八曼陀羅花館”,兩側掛着已故人大副委員長鬍厥文先生補書的原有景聯:“迎春地暖花爭訴,茂苑鶯聲雨後新”。

這座容南北兩廳的建築除春冬賞花、秋夏觀荷納涼之外,在考慮賞景之外,廳堂建造還如此周到地考慮園林中生活起居的方便,這正是我國古典園林“遊”、“居”結合藝術目的性的很好體現。

西北面的“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意命名。留聽閣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台,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

”倒影樓“位於”卅六鴛鴦館“的北面。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可以看到其他樓閣,樹木的倒影。“倒影樓”是一座兩層建築,樓的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紀念館“。文徵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資料説,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規劃設計。也有的資料説,他依照園景畫了31幅圖,各配以詩詞,並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使名園增輝。”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牆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

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拙政園的主要景觀就遊賞到此。讓我們在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在“咫尺山林”再現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詩情畫意的、可望、可行、可遊、可居的小園林裏,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氣氛吧。

篇十五:江蘇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ū揮為“天下園林之母”。有人説ㄗ菊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鉅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ㄕ飠熬烤褂忻揮械覽愍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ㄈヌ窖耙幌麓蠊墼暗撓白影瑟 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ㄓ兇┑裉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АC鞔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ㄒ源蠛腖輪吠亟ㄎ園ń櫛鶻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ㄗ暈醫獬藹ㄈ∶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ㄋ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ㄒ灰怪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ɡ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ㄊ塹湫偷惱園合一ㄓ姓有園ㄇ罷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ㄕ個造園以山水並重ㄒ運池為中心ㄋ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ㄍら柯ジ蠼粵偎而立ǖ褂乘中ㄏ嗷ビ吵摹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ㄊ紫扔橙胙哿鋇氖嵌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ㄓ星逑愀囈唷⒊凡脱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ㄖ屑淦撩派嫌幸環漆雕畫ㄊ親菊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ㄗ菊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ㄔ取名為“歸園田居”ㄒ藴鐫胺綣饢主中部ǔ莆“復園”ㄒ猿氐杭偕餃∈おㄒ彩親菊園的精華所在西部ǔ莆“補園”ㄒ鄖宕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ㄒ膊歡猿篇ǖ錯落有致ㄊ杳艿錳濯ń乎自然ㄊ撬罩菰傲種脅季腫釵精巧的一座。 走出蘭雪堂ㄓ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ㄓ胛韃嗔箍煨巫垂忠斕氖峯並立ń兇“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ㄋ酌“翻轉劃龍船”。走到這裏ㄋ坪跤興圃相識的感覺ù蠹銥贍芏薊崍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ㄍ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⒘偎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⒕褪“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⒈騁懈咔姜⒁槐嚦闊⒁槐叻獗摘⒏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⒕褪遣握沾碎可杓頻摹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⒅屑淥柿⒌哪親重檐攢尖八角亭⒚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⑾啻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這座建築物⒋油餉嬋此坪跏橇講悛⒃誒錈嬋慈粗揮幸徊恪P郎退罩菰傲擲鐗慕ㄖ物⒏叩穆ジ笠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⒛視飄動的浮雲⒛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⒊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⒅饕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⒊閃慫罩萁ㄖ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⑻辶拷洗蟮乃拿嫣⒊“秫香館”。顧名思義⒕褪切郎偷韭篤香的地方。“樓可四觀⒚康畢那鎦交⒓姨鎦誅⒔栽詮弁中。”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⑵渲魈褰ㄖ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⑻辶科大⒂朐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西南⒏糲有一土山⑸嫌諧し酵お⒚“放眼亭”⑷√拼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⒁嘣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⒍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⒏蠢鵲那獎諫峽有25個漏窗⒉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⑺孀挪揭蘋ù暗謀浠華⒃澳誥吧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⒈愕攪酥脅炕ㄔ啊?湊庾半亭倚牆而作⑼ぶ杏幸輝補懊弄⑷面凌空⒊だ人坪紿⒐拭“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⑾蛭魈魍⒓遠處又有一亭⑼つ諞燦幸輝補懊弄⒄餼褪俏骰ㄔ暗“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⑿∏帕魎之上⒐攀骰木之間⒁倭⒆乓蛔寶塔⒛薔褪竊巴庠洞Φ謀彼濾⒏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⒃擻玫煤艹曬Κ⒃爸魅肥搗丫×誦幕。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⒛媳閉⒂幸恢盅掛指歇⒃∈以爸骼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6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J谷爍械嬌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4笮〔煌P巫錘饕颯8叩痛礪洫J杳苡兄隆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7植甲鷗叩痛礪淶慕ㄖ物>哂薪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3匕肚折K繞山轉。假山上的“悟竹幽居”I蕉サ“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R簧礁吖一山ゴ幽廈嬋椽R簧攪接一山ゴ遊髏嬋椽R簧窖溝怪諫姜>哂兄泄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R蔡逑至“橫看成嶺側成峯T督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S倘縊母鼉藪蟮木悼螄餷蹲潘罩菰傲忠荒晁募鏡姆綣猹け泵媲嘀袷筍N髏婺酆賞錄猹D廈嫖嗤┣鎘戟6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6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K坪跤敍┰碌笨鍘⑶宸縲煨旌馱鍛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Q刈磐渫淝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U庾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6賜バ氪滿林霜。”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T焦小溪2繳鮮階>偷攪“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S朐斷閭靡RO嘍元U駒諭つ詎T爸懈鞔νぬ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I戲交褂忻鞔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は衷諼頤搶吹街脅炕ㄔ暗鬧行某乇擢U飫鎪拿婊匪H面植柳N繞水面S瀉煞縊拿嬙ぁ⑾闃蕖⒓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景點。

篇十六: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相約美麗的蘇州園林,我是此次蘇州園林之旅的導遊,我姓竇,大家叫我小竇好了。我身邊的這位師傅姓陳,是此行的司機,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出,我將盡力為各位解答。祝願大家都能不虛此行,玩得盡興。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園林設計以水池為中心,亭榭樓閣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脱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峯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檐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欣賞蘇州園林裏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着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

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着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着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羣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悦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着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濃密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台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裏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 和遠香堂等眾多景點,我就不一一講解了,大家可以慢慢欣賞,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我。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 西花園的主體建築 “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裏面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裏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這裏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

透過窗户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陣陣涼意。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

西北面的“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意命名。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

在“卅六鴛鴦館”北面池塘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樓閣的倒影,這幢樓閣便是“倒影樓”。樓閣下層“拜文揖沈之齋”,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紀念館”。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師,後人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畫家合稱“明四家”。到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着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

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像一把打開的摺扇,俗稱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朋友們,短暫的拙政園之旅到這裏就基本結束了。希望以拙政園為代表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給你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後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篇十七: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歡迎遊覽我國四大名園之一的――蘇州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之作,並且拙政園被稱為“天下園林之母”。

好,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園林。拙政園分為三部分,其中精華部分在中間一部分。為什麼取名為拙政園呢?因為拙政園的主人是王獻臣,他的意思就是説:我不適合當官,當官的我是個傻傻的人。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着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除了“蘭雪堂”,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現在我們將走進精華部分。走廊牆壁上有的各式各樣的窗花,如果往裏看的話,將會看到25幅不同風格的畫。現在,我們繼續向前走,前面的是“倒影樓”。”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池面上波光粼粼。看看樓頂,好像一把扇子,樓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後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

這次的遊覽到這就結束了,遊客朋友們再見!

篇十八: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黃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遊覽著名的拙政園。拙政園是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拙政園全園以水為中心。她共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東園,請看,東部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峯,臨水建有水榭、曲橋,它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多美啊!

穿過東園,我們就來到了中園。中園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大家請看,那間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廳遠香堂,四面長窗通透,可環覽園中景色。各位,請大家一起來到廳北,這裏有臨池平台,隔池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這裏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四季景色因時而異,美不勝收啊!

讓我們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園。西部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那就是西園的主要建築――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園到處都有秀麗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説不完,請你們慢慢遊覽。大家在遊覽的時候請注意衞生與安全,不要亂扔垃圾。

篇十九: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蘇州,我叫華瀚韜,大家叫我小華或華導遊,蘇州有許多園林,其中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今天,我先帶你們遊覽拙政園,大約要兩個小時左右。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它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拙政園的正門,大家可以看到正門上方有拙政園三個大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返鄉,以大弘寺原址拓建為園,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由《閒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句縮寫而成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座三開門的堂屋就是蘭雪堂。

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這句,象徵着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下面,我們去遊覽梧竹幽居,它位於花園的最東面,俗稱月到風來亭,它的造型非常別緻,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我們聯想起了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你們站在亭子裏往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這就是聞名天下的蘇州拙政園,歡迎大家以後再來蘇州遊玩,再見。

篇二十: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拙政園在江蘇蘇州市婁門內。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並借用晉代潘岳《嗣居賦》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語意,取“拙政”二字為園名。1860~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對外開放。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西部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着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着“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裏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裏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拙政園中園的佈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羣的清高品格。此園以水為主,水面的佔五分之三,建築羣多臨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樸的造園風格,是我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篇二十一:關於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拙政園參觀。 拙政園和我市的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後兩個屬北方皇家園林,規模宏大,裝飾繁複,金碧輝煌,充滿滿清的審美趣味;而我們蘇州的兩個花園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寫意園,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是文人現實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園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集大成者。風格疏朗,創造的山水親和喜人,藴含着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

同時,在中部花園山水處理上的偉大成就,“一池三島”的格局成為了後世園林創作的範本。被世人譽為“中國園林之母”。拙政園也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佔地5公頃。它的創意構思由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徵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於1509年,從畫到園,前後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相傳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説《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經住在這裏,所以有關大觀園的許多描寫都與拙政園的園景相吻合。 第一任園主王獻臣是明朝的監察使,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監督地方官員的吏政情況,職位顯赫;官場失意後還鄉,在蘇州城內東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現在的“拙政園”。名字源於晉代潘岳的文章,“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自嘲地説,自己才學淺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行治國平天下的壯志,只配回家作一農夫,從此不理朝政,享受隱退林泉的雅興。就象這座“蘭雪堂”的名字,取自詩句“清風灑蘭雪,獨立天地間。”,表達主人潔白自持、瀟灑大方的志趣。 在這幅漆雕屏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園由兩條遊廊分成三部分:東部以田園風光為主,明代王心一買下後取名為“歸田園居”。曾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保留的建築很少。如今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貴樹種和典型的古典建築。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又稱“復園”,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簡雅而鋪張、敦厚而輕靈的風格,在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西部是清代主人張履謙重修的,稱“補園”,色彩上有了藍色的裝點,風格上帶有明顯的清代時尚特徵。 同時,我們從這幅漆雕畫上可以看到,園中絕大部分的建築都與水相鄰,面對水面或者挑起凌空於水面之上,它們的名字也都得靈感於流動着連接着園中各處的水,把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致描摹得精彩絕倫。特別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擁翠堆綠,或紅白點綴,或枯枝待雨,古人賦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園主青睞於它的“香遠益清”,這些催發詩人清愁的物事在這裏都因園景需要各有表現。如今,拙政園一年一度的“荷花節”,不但集及了百餘種荷花品種,還精心使千年古蓮子發芽,並培育出碗蓮等珍貴的觀賞品種,贏得了遊客嘖嘖稱讚。

篇二十二:關於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相約美麗的蘇州園林,我是此次蘇州園林之旅的導遊,我姓竇,大家叫我小竇好了。我身邊的這位師傅姓陳,是此行的司機,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出,我將盡力為各位解答。祝願大家都能不虛此行,玩得盡興。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園林設計以水池為中心,亭榭樓閣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篇二十三:關於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有人説,拙政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鉅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這話究竟有沒有道理?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去探尋一下大觀園的影子吧!

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並重,以水池為中心,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脱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也不對稱,但錯落有致,疏密得體,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佈局最為精巧的一座。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峯”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峯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峯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走到這裏,似乎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温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檐攢尖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裏面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裏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量較大的四面廳,稱“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欣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樓可四觀,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觀望中。”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體量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長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着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看這座半亭倚牆而作,亭中有一圓拱門,三面凌空,長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極遠處又有一亭,亭內也有一圓拱門,這就是西花園的“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小橋流水之上,古樹花木之間,屹立着一座寶塔,那就是園外遠處的北寺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浴室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着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qwj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