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長江鱘的百科知識(新版多篇)

長江鱘的百科知識(新版多篇)

長江鱘的百科知識(新版多篇)

長江鱘地理分佈 篇一

長江鱘屬淡水定居性魚類,主要分佈於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在長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中也有分佈,如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以及沱江等支流的下游也可捕到。

魚類的分佈在頗大程度上決定於所棲息的水體性質。鱘魚是喜棲息於寒帶和温帶鹽分較低的水體中的魚類,要求有較寬闊的水面,如大江、大河和近岸的淺海地帶。這些地方水温不高,沙礫性底質,深度最大不超過200m。

鱘魚類的食量大,其主要食物為底棲的動植物和沖積沉淤的有機物渣滓。因此,它所分佈的地帶是食料豐富的大型湖泊、大型河川,河口及淺海近岸地區。深海遠洋中不適於鱘魚類的生活。

鱘魚是一種健遊的魚類,除一些地區性的移動外,還能作遠程移動。在其移動過程中,自然環境條件如氣温、水的鹽度和化學成分以及水的流速等都在變化。所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可以促使鱘魚屬性的變異。由於自然選擇的結果,因而就產生了適應新環境的地方種。

近代鱘魚類的化石見於白堊紀。要了解鱘魚類的分佈現狀,必須與白堊紀的古地質地理的變遷相聯繫。那時地球的表面水域和世界各大陸塊是相互連接而以後又割斷的。據此可以推斷近代鱘魚類分佈形成的過程。

分佈於長江干支流,上溯達烏江及黃河以及黃海、東海海域。

長江鱘形態特徵 篇二

體長梭形,前部略粗壯,向後漸細。橫斷面呈五角形。吻較短,呈鈍圓形。腹部扁平。口大,橫裂,位於頭腹面。口前方有觸鬚2對。眼小,側位。軀幹部被五行骨板。背鰭後位,與臀鰭上下相對。尾鰭歪形,上葉大於下葉。側骨板以上灰褐色,以下和腹部乳白色或黃白色。5~6齡性成熟。體長可達100釐米左右,體重5~10千克。

長江鱘的百科知識 篇三

長江鱘屬淡水定居性魚類,主要分佈於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在長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中也有分佈,如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以及沱江等支流的下游也可捕到。

長江鱘成熟個體的體長分佈在75~105釐米,體重為4.5~12.5千克;雌性為6~8齡,體長為99~108釐米,體重為9~15.9千克。長江鱘最小性成熟個體,雄性為4齡,雌性為6齡。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鱘野外滅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jjv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