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張海迪事蹟簡介精品多篇

張海迪事蹟簡介精品多篇

張海迪事蹟簡介精品多篇

張海迪事蹟簡介 篇一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山東文登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為了學習醫學知識,克服了殘疾帶來的種種困難。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瞭如《輪椅上的夢》等著名小説。

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13年12月27日,當選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為羣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張海迪有句名言“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隻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風帆。”對啊,生活的理想就是過上理想的。生活,身為殘疾人士的張海迪尚能做到,健全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輕易放棄,被困難打倒呢?

張海迪事蹟簡介 篇二

1970年4月,張海迪跟着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母親畢江嬌,坐着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十分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她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忙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羣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温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發奮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着怎樣樣進針,能夠在白菜疙瘩上、在蘿蔔上。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説,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説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鍼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最後掌握了必須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羣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正因感染而死去。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着小油燈,對着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因此,此刻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刻裏,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裏,我是一個廢人。”於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張海迪事蹟簡介 篇三

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裏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着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樣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覆發作,十分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牀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着夥伴們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上學校,最後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説:“媽媽,我要上學!”但是正因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髮,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髮,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説,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特殊的學校裏,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牀上,用胳膊支撐着身體,抄書。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國小課本學完了。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刻。一道算術題,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她本來就不喜愛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但是不行,硬着頭皮也得學會它。第13次最後算對了。發奮是加倍的,但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於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潛質,便隨着知識一齊增長起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n36y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