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時代楷模黃大年真實事蹟【精品多篇】

時代楷模黃大年真實事蹟【精品多篇】

時代楷模黃大年真實事蹟【精品多篇】

時代楷模黃大年真實事蹟 篇一

距離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去世,已經過去了22個月,很多人都很想念他。

“黃老師傾盡畢生心血的地球探測項目還在繼續,我們時刻都在懷念他,他的為人處世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生前助手於平在電話裏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她沒有過多傾訴思念,“我們只想全力以赴把研究工作推進下去。黃老師生前十分低調,一心撲在科研上,我覺得只有做出成績才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2017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黃大年病逝。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一年來,黃大年的事蹟在神州大地被廣為傳頌,激勵着無數人奮力前行。

至誠報國,創造多項“中國第一”

人們感動於他的愛國情懷。2009年4月22日第40個“世界地球日”當天,我國啟動了“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但在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路上,缺乏高精度地球探測儀器裝備掣肘相關技術的發展。

彼時,海漂18年之久的黃大年已蜚聲中外。作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他是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研發部主任,帶領着一支300人的團隊,從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動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場探測技術工作。

2009年底,當聽到祖國的召喚,黃大年立即決定回國。同事們的含淚挽留、妻子賣掉診所後的痛哭、女兒獨在異鄉的孤獨都沒有讓他停下歸國的腳步。

參與“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是黃大年回國後的第一項重要任務——擔任專項第9項目“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他的帶領下,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技術空白。

他帶領團隊用5年時間完成“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讓我國深探儀器的技術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地面電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工作取得顯著成果,為產業化和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無人機大面積探測領域的技術空白……

人們難忘他作為戰略科學家的高瞻遠矚。黃大年推動成立吉林大學移動平台探測技術研發中心,以航空重力梯度儀為核心,建立立體探測系統。

回國僅半年多,黃大年就統籌各方力量,繪就了一幅宏大的新興交叉學科藍圖。2016年9月,一個輻射地學部、醫學部、物理學院、汽車學院、機械學院、計算機學院等的非行政化科研特區初步形成,黃大年擔任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這個戰略設想涉及衞星通訊、汽車設計、大數據交流、機器人研發等眾多科研領域。

無私忘我,是學界的一股清流

人們心疼他的分秒必爭。永遠坐最晚一班航班,手術前一天還在談工作……

黃大年辦公室牆面上有着一張巨大的日程表,直觀地説明了主人的忙碌:赴西北地區指導地方科技建設、教育部“長江學者”評審……

日程表上的時間停在2016年11月29日。上面潦草地標記着“第七屆教育部科技委地學與資源學部年度工作會”。那天凌晨2點,北京飛往成都的最晚航班剛一落地,黃大年就被急救車接走。經過簡單檢查後,他逃出醫院,“因為第二天的會太重要了”。

他的眼裏只有工作。傍晚時分,黃大年的夫人張燕常拿着切成小塊的水果來辦公室看望他。“黃老師總是説,放那兒吧,正忙呢,你先回去。”黃大年的學生馬國慶説,雖然師母會要求看着他吃完,但經常還是無奈地走了。

人們感念他的不求私利、無私忘我。他將科學放在第一位。一回國,黃大年就攪動了國內學界。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平説:“大年不講‘關係’,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他是學界的一股清流。”

作為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黃大年經手數億元的項目經費。怎麼分配這一筆錢,他的發言權最大。有和他相熟的專家來找黃大年要經費,黃大年卻説:“在科學上,我沒有對手,也沒有朋友。”

黃大年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他已經走遠,但他又從未離去。他精神的火炬,還在照亮無數人前行的道路。

時代楷模黃大年優秀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二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鄧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工作。“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用一生定義了什麼是高尚的靈魂,詮釋了學者如何為人民、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立命,做到了“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師,教書育人、敢為人先。黃大年同志説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璞玉。他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户”,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用行動闡釋了什麼是“教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學,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高校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黃大年同志功勛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新時代踐行科技報國的典範,以他的能力和貢獻完全可以申報院士。但是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他,自己並不是院士。同事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説:“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為實現強國夢奉獻全部,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境界。

黃大年先進個人事蹟 篇三

百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黃大年同志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有外國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他以不畏強手、敢於超越的氣魄和自信,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他始終把趕超世界一流和搶佔科技制高點,作為攻堅克難的不竭動力,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的學習,讓我深刻感受到在黃大年同志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共產黨人的光輝本色,展現了一名新時期海外歸國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格。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矢志不渝實踐科技的報國理想,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心繫祖國、報效人民的傑出楷模,是廣大知識分子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事業的優秀代表。

我輩當存有敢為人先之志。回顧黃大年同志的人生歷程,我輩又何嘗不該學習這份勇攀高峯的精神,把事不避難、奮勇爭先踐行在工作和生活之中。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有着強大的感召力,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 篇章。

逝者已矣,黃大年的生命在58歲時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黃大年之問”仍迴盪耳邊,振聾發聵,激勵我輩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看2019黃大年影片有感

元月8日,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教授,生命定格在了58歲,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事業和崗位,而他吉林大學地質宮507的辦公室牆上貼的12張A4紙拼成的日程表上,每個格子寫着滿滿的安排。那不僅僅是工作,那是一顆赤子之心的報國情懷。這位“__”科學家自回國,就一直馬不停蹄,夜以繼日人拼命工作,他不是在工作,他是在以最快的速度繪製着一個科學家對祖國對人民的志誠之心和誓死實現強國夢的剛勁風骨。

1950年,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李四光,衝破重重阻力,從英國來到法國又轉到意大利,祕密坐進開往香港的船艙,最後回到祖國,最終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1950年,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兩彈”元勛、“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依然放棄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回到中國,為中國核理論研究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1950年,中國解析數論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著名數家家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衝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他説:“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1955年8月,“中國現代火箭之父”、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專家錢學森,歷經6年曲折,衝破重重阻攔回到了祖國懷抱,從此,他一頭紮在軍事科學研究中。傾其所學,又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不斷推出科研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竭思盡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

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

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

…………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科學家,懷着不變的初心和對祖國矢志不移的忠誠。傳遞着最強基因,繪製着相同的精神版圖。

黃大年教授,其實就是這一個個科學家對祖國矢志不移忠誠的延續。只是他生命的意義超越了我們帶有功利色彩的習慣性思維,超越了世俗中規定的任何一種價值實現,超越了社會上固有的一些存在形式與樣態。尤其在經濟大潮如洪水猛獸般地衝擊社會的今天,黃大年教授的事蹟,更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並進一步指導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黃大年先進個人事蹟 篇四

黃大年精神,我覺得能夠概括為三個詞:誠信、愛國和強業。

一是誠信。

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制度後,黃大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由於成績優異留校任教。1992年在長春地質學院送他出國時他表示,我學成後必須第一時間回國。,他在英國利茲大學獲博士學位後,第一時間回國。之後又為了國家需要和進一步學習跟蹤國際前沿技術,他在長春地質學院黨委羣眾決定下再次出國,也促成他於20在國家感召下回國,回到__大學。在當下社會誠信缺失的情形下,黃大年是誠信的典範。

二是愛國。

他有強烈的愛國心

他的愛是發自內心,是有基礎的。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子女的教育都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_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心得體會。甚至在父母病危與他聯繫時,都是告誡兒子,你乾的是大事,是國家的事,你乾的事高於一切,父母能理解,你在崗位上好好工作,不要為父母分心。他在大學的畢業留言和入黨申請書中,都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之情。所以他的愛國不是衝動,而是發自內心的,是多年家庭、學校、國家教育的結果,是一種職責擔當的體現。

三是強業。

他常講,國家支持我出國不是為了拿一個學位和享受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是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將來要為國家服務,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貢獻。所以他能捨棄國外那麼優越的條件,即使家裏經濟損失那麼大,也要毅然決然回國,就是為了把我們國家的地球物理事業做強、做大。他不是為名利回國的。回國的7年裏,他一向在為怎樣做強我們的地球物理事業奔走。比如,“十二五”期間國家863計劃的航空重力梯度儀的研發項目,一個億的研究經費,他一分錢沒留,都給了具體的研究單位,甚至為這個項目出差,他都自己墊錢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_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_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這個我都不理解。我們單位考核也需要經費,也要業績,但他就是這樣,從不計較個人的利益。他回國後,抓緊一切時間做科研和人才培養,大家戲稱他為“科研瘋子”。他從事的地球物理工作是系統工程,主要是解決國家需要的資源和國土安全問題。他規劃承擔了__大學到目前為止體量最大、經費支持最多的一個項目,經費達3.26億元,組織了國內幾十家單位400多人的科研隊伍聯合攻關,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大大提升了我們學科在國內外的地位。

黃大年先進個人事蹟 篇五

20__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黃大年教授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這不幸的消息震驚了吉林大學師生,也震驚了中國的學術界。

幾天來,同學、好友向我致電詢問病情始末,電話不斷。他們難以相信這一悲痛的事實,而我每次在陳述大年已離開了我們,都淚如泉湧。與大年相識、相知近四十載,我們共同為地球探測裝備自主研發而奮鬥的往事歷歷在目。夜裏,我輾轉反側,大年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浮現。

與大年相識在1978年,這是恢復大學聯考的第一年,是在長春地質學院物探系金屬物探專業新生報到的日子,大年來自廣西地質隊,我來自遼寧鄉村。大年分在3773班,我分在3771班。我們金屬物探專業四個班的同學一起上課,一起在地質宮二樓閲覽室上自習,我倆經常共同討論問題。1982年畢業留校,大年留在物探系,而我分到了儀器系,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許下心願,共同努力,發展地球物理方法,研製屬於我國的地球物理探測儀器。

我們真的有緣。1982年,我倆又在學校組織的教師英語高級班學習一年英語。之後共同研修物探系碩士研究生課程。1990、1991年我赴英國留學、交流回國後,1992年大年也獲得了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同樣赴英國求學。送大年出國的時候,大年堅定地對我説,老同學,再會,我一定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

大年從未忘記自己對祖國的承諾。從1992年到英國訪問、學習、工作共計20__年,大年總是惦念着母校,經常回訪交流,以拓展師生們的國際視野。物探系77級留校的同學還有杜曉娟和我,為了便於大年常回來,專門為大年申請了學校的流動編。20__年,中科院和吉林大學共同組織申報“深部資源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與實驗”重大項目時,需要緊急召集海歸優秀人才組建團隊。大年聽聞,義不容辭地處理掉劍橋的住房,20__年由多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驗收會上,大年帶領的研究團隊,經過短短6年的刻苦攻關,所完成的深地探測儀器裝備成果獲得了國際領先水平的高度評價!

大年忘我的工作,令人難以想象。20__年以來,大年跨學科組織團隊,與探測儀器專家合作研發深地探測和海洋反潛,與機械領域專家合作研發大載重量無人機,與計算機專家合作研發地球物理大數據處理與解釋,涉獵地學、信息、軍事和軍民融合等多個領域。作為老同學,我總是願意給他最大的幫助。儀電學院分別自20__年從國外引進的骨幹人才曾曉獻、從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引進的劉傑、從高壓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留校的楊大鵬等均派到大年團隊,以支撐他不斷拓展研究領域的腳步。回國後,大年不知疲倦,幾乎是夜以繼日的連續工作。20__年12月初,大年暈倒在出差途中。組織上安排大年檢查,20__年12月4日,大年檢查完出院又到辦公室工作,我到大年辦公室,看到大年臉色不好,勸大年在家休息幾天。為了不影響工作,大年緊接着又到北京出差。劉傑在北京給我打電話,説黃老師身體不好,需要回長春住院。8日大年住院,14日手術之後,劉傑給我發短信,告知手術做完了,讓我放心。15日早上,我心急如焚,儘管大年的祕書告訴我手術後在ICU無法探望,我和儀電學院餘國友書記還是不放心,堅持去醫院看望了大年的家屬。當聽到手術成功、術後不用化療時,心裏感到安慰。回來後一直盼望大年能早日康復,沒想到…… 大年,人生處處是戰場,戰場上你戰勝了千難萬苦,卻沒有戰勝辛勤勞累帶來的病魔,更沒想到,短暫的失聯卻成永別。

大年,你榜樣的力量將激勵更多的人化悲痛為力量,完成你未完成的偉大事業,實現你回國追逐的夢想!

大年,老同學懷念你,老朋友懷念你,老戰友懷念你!

黃大年先進個人事蹟 篇六

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在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築夢路上,廣大知識分子更是圍繞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中央電視台推出系列報道《家國棟樑》,為您講述知識分子無愧於時代的奮鬥故事。

黃大年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0__年前,他帶着科技強國的心願,出國留學、工作,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然而,當黃教授得知國家的召喚,他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國帶領科研團隊尋求技術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學召開《黃大年事蹟報告會》,教師王鬱涵回憶黃教授説過的話:“我一點都不想等到葉落了才歸根,我想把我的所學交付給祖國。他説我和祖國從來沒有分開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就義無反顧。”

這場報告會,正在吉林大學的校園裏巡講,師生共同緬懷一位逝去的教授——黃大年。

1977年,黃大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系,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在當年的畢業紀念冊上,黃大年的留言寫到:“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心懷報國之志,1992年,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並從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為這個領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術的少數華人之一。

20__年4月,當得知國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時,黃大年第一時間給母校打電話,明確表示要回國。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教授回憶説:“黃老師就沒有提一個錢字,但是就強調他在國外的做的這種高精尖的這種科研工作,以及這種工作回到國內來怎麼開展。”

“我覺得對我來説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惦記着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這樣的回來參與建設。”黃大年教教生前採訪。

回國後的第6天,黃大年就與吉林大學簽下全職教授合同。他帶着先進技術,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這種設備就像一隻“透視眼”,能“看清”深層地下的礦產、海底的隱伏目標,對國土安全具有重大價值。而這樣的高端裝備,國外長期對華壟斷或封鎖。

從零開始的黃大年,帶着研究團隊日夜奮戰。他出差始終趕最晚的那一程,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同事經常兩三點鐘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務。

和家人聚少離多,讓黃大年心懷愧疚,他在朋友圈感歎:“可憐老妻孤守在家,在掛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獻昌説道:“黃教授有一句話很典範的,他説我們等於説為國家損失了20__年的工作時間,我們要把它補回來,那真的就是一種家國情懷,回來以後是隻爭朝夕。”

黃大年帶領400多名科技人員,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自主研製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軟件系統,提高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的製造能力。

20__年12月8日,黃大年因膽管癌住進醫院。即便在病牀上,打着吊瓶的黃大年還在改方案,給學生答疑解難。

黃教授的學生周文月告訴我們:老師剛打完點滴,這手還沒有緩過勁來呢,然後就開始給他講,所以我就拍下來這個照片。他跟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

20__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眾多師生帶着傷痛和懷念,默默垂淚,悼念送別。

斯人已去,未盡的事業卻仍在繼續。黃大年生前規劃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航空重力梯度儀研製,已通過階段論證即將啟動。昔日與黃老師並肩奮戰的同事,正在讓“地球深部探測儀器”從理論走向應用。

在吉林大學檔案館,黃大年寫的入黨申請書,讀起來仍讓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時代楷模黃大年優秀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七

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在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築夢路上,廣大知識分子更是圍繞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中央電視台推出系列報道《家國棟樑》,為您講述知識分子無愧於時代的奮鬥故事。今天我們首先來認識國家“_”特聘專家黃大年。

黃大年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0__年前,他帶着科技強國的心願,出國留學、工作,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然而,當黃教授得知國家的召喚,他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國帶領科研團隊尋求技術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學召開《黃大年事蹟報告會》,教師王鬱涵回憶黃教授説過的話:“我一點都不想等到葉落了才歸根,我想把我的所學交付給祖國。他説我和祖國從來沒有分開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就義無反顧。”

這場報告會,正在吉林大學的校園裏巡講,師生共同緬懷一位逝去的教授——黃大年。

1977年,黃大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系,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在當年的畢業紀念冊上,黃大年的留言寫到:“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心懷報國之志,1992年,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並從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為這個領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術的少數華人之一。

20__年4月,當得知國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時,黃大年第一時間給母校打電話,明確表示要回國。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教授回憶説:“黃老師就沒有提一個錢字,但是就強調他在國外的做的這種高精尖的這種科研工作,以及這種工作回到國內來怎麼開展。”

“我覺得對我來説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惦記着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這樣的回來參與建設。”黃大年教教生前採訪。

回國後的第6天,黃大年就與吉林大學簽下全職教授合同,成為第一批迴到東北發展的國家“_”專家。他帶着先進技術,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這種設備就像一隻“透視眼”,能“看清”深層地下的礦產、海底的隱伏目標,對國土安全具有重大價值。而這樣的高端裝備,國外長期對華壟斷或封鎖。

從零開始的黃大年,帶着研究團隊日夜奮戰。他出差始終趕最晚的那一程,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同事經常兩三點鐘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務。

國家“_”特聘專家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馬芳武回憶:“黃老師他説非常急迫,我們現在要創建雙一流大學,一定要跟上時代快速地發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離多,讓黃大年心懷愧疚,他在朋友圈感歎:“可憐老妻孤守在家,在掛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國家“_”特聘專家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獻昌説道:“黃教授有一句話很典範的,他説我們等於説為國家損失了20__年的工作時間,我們要把它補回來,那真的就是一種家國情懷,回來以後是隻爭朝夕。”

黃大年帶領400多名科技人員,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自主研製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軟件系統,提高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的製造能力。

20__年12月8日,黃大年因膽管癌住進醫院。即便在病牀上,打着吊瓶的黃大年還在改方案,給學生答疑解難。

黃教授的學生周文月告訴我們:老師剛打完點滴,這手還沒有緩過勁來呢,然後就開始給他講,所以我就拍下來這個照片。他跟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

20__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眾多師生帶着傷痛和懷念,默默垂淚,悼念送別。

斯人已去,未盡的事業卻仍在繼續。黃大年生前規劃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航空重力梯度儀研製,已通過階段論證即將啟動。昔日與黃老師並肩奮戰的同事,正在讓“地球深部探測儀器”從理論走向應用。

在吉林大學檔案館,黃大年寫的入黨申請書,讀起來仍讓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時代楷模黃大年優秀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八

黃大年同志身上體現出深厚的愛國情懷、強烈的敬業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立起了一個時代標杆,他的事蹟具有很強的先進性、典型性和時代性。

一、黃大年同志心懷大我、愛黨愛國、至誠報國,把祖國需要作為畢生追求

他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對黨、對祖國無限熱愛,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1982年1月大學畢業時,他在畢業紀念冊上給同學留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1988年1月,在留校任教期間,他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在入黨志願書中寫到:“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1992年,黃大年同志獲“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資助,受學校選派出國學習。1996年從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科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國,1997年又經批准赴英國開展科學研究。在國外工作的18年裏,他擁有了優厚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但始終沒有忘記祖國,始終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無論是參加學術會議還是講學,他招之即來。他曾説,“對我而言,我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2008年,我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國家“_”),旨在從海外引進一批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高層次人才歸國效力。當時,黃大年在英國劍橋ARKe_地球物理公司任研發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帶領着一支包括外國院士在內的300人團隊,長期被同行作為跟蹤和趕超的主要對象,主持研發的許多成果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多數產品已應用於世界多個國家的石油公司,他也成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生活上,黃大年已成為少數躋身英國精英階層的華人之一,收入豐厚,家庭生活十分優越。擁有位於劍橋大學旁的花園別墅,寬闊的草坪,豪華的汽車,學醫的妻子在倫敦開了兩家診所,女兒在讀大學。2009年4月,接到吉林大學邀請他回國工作的郵件之後,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環境和安逸生活,以最短時間辭去國外一切職務,説服妻子賣掉經營多年的診所,留下還在讀書的女兒,自費購買了昂貴的科研儀器,在2009年聖誕夜那天回到祖國,回到吉林大學,成為我省引進的第一位、也是東北地區第一位國家“_”專家。妻子在賣掉自己苦心經營的兩個診所那天失聲痛哭,“她是學醫的,那是她一輩子的夢想”。但為了黃大年的祖國夢,妻子放下了個人的夢想。

説起回國的原因,黃大年毫不猶豫地説,“很簡單,就是情結問題,就是惦記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需要很多很多我這樣的人回來參與建設。” “回國的選擇,我沒有後悔過。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他辦公室裏掛着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國家“_”專家的合影,他説:“我的辦公室只掛這張照片,每天都能看到國家領導人鼓勵和關注的目光,激勵我們為實現強國夢想拼盡全力”。2016年11月28日晚,黃大年從北京去成都開會,因為急着趕航班,沒顧得上吃晚飯,喝了一杯冰可樂就上了飛機。飛行過程中,他因腹部痙攣昏迷,但他卻一直死死地抱着筆記本電腦。他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摸了摸懷中的電腦,然後長舒了一口氣,對空乘人員説:“我要是不行了,請把我的電腦交給國家,裏面的研究資料很重要。”他病重期間進手術室前唯一的交待,是囑咐家人一定要保護好書房電腦硬盤裏的資料,萬一他有什麼不測一定要交給國家。

二、黃大年同志刻苦鑽研、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為實現科技強國夢殫精竭慮

他立志科技報國,始終把敬業拼搏和鞠躬盡瘁,作為默默堅守的道德境界,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帶領科技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為黨的事業、吉林振興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英等國家已使用航空重力梯度儀進行軍事防禦和資源勘探,而我國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上,沒有研發整套裝備的能力。回國後,他組建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移動平台探測技術研發中心,把航空重力梯度儀作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方向。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項目”和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帶領由院士、大學校長、研究所長等400多名高級別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協同攻關,在科學技術上彎道超車。

黃大年以一股“瘋魔勁”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事業,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不知疲倦地求索挑戰。他惜時不惜命,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數十次地往返於各個科研機構,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幾乎沒有休過完整的寒暑假和節假日。他白天開會、洽談、輔導學生,晚上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為不耽誤白天的工作,節省有效時間,他出差經常選擇最晚一班飛機往返。黃大年辦公室所在的地質宮大樓每晚10點關大門,可這條“禁令”卻對黃大年不起作用。他經常在辦公室裏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才離開。有時候出差回來,還要直接趕回辦公室,準備第二天的工作。樓下看門的大爺總被黃大年敲門聲叫醒,就和老師同學們抱怨,讓大家勸勸黃大年早點下班。後來時間長了,看門大爺對黃大年產生了敬意,讓學生們轉告黃大年無論多晚進出,喊他一聲就行。

黃大年為節省時間,中午飯經常吃苞米代替,但他只吃烤苞米,因為吃煮苞米會滴水,會耽誤時間、影響工作。黃大年之所以這麼忙,是因為他着急,他急科研的進展,急人才的培養,急我們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他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曾吃着救心丸參加重大項目評審驗收答辯。有人稱他“拼命黃郎”,説他是個“瘋子”,他卻説“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黃大年正是懷着這樣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有同事説“你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他卻在微信朋友圈裏這樣説:“我是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2016年教師節,在外出差的黃大年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感歎:可憐老妻一再孤獨守家,週末、節日加平時,空守還空守。回國6年多,妻子“從燦爛到憂鬱”“從微笑到焦慮”。他總是安慰妻子説,“再有一年就忙完了”,但他卻一年比一年更忙。他的妻子張燕老師,曾多次給吉林省委組織部打電話,哭着讓部裏同志勸勸黃大年,注意多休息、工作的節奏放慢一點兒。省委組織部邀請黃大年參加專家健身聯誼活動,專門安排黃大年休假療養,可他參加活動也不休息,仍然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就這樣,黃大年只爭朝夕、爭分奪秒地帶領團隊辛勤奉獻、頑強攻關。在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短期內就迅速獲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創造出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他研發的多種重力梯度儀原理樣機進入國際前沿水平,實現了跨代研究的設計目標,用5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以他的團隊研製出的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配備自主研製的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軟件系統為標誌,我國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讓國際學界驚歎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有外國媒體報道説,“黃大年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

三、黃大年同志以德育人、言傳身教、誨人不倦,把為國育人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理想

他始終把為國家培養人才、建強團隊作為重要任務,他常説,“中國正努力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而這段並不平坦的進程需要幾代人去完成。”身為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科學家,雖然工作繁忙,卻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生身上,回國不久就主動擔任吉林大學“李四光本科實驗班”的班主任。他經常出差,卻從不放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出差前安排學習任務、研究項目,出差過程中還要召開視頻會議,幫學生分析研究遇到的難點;查看批閲學生通過郵件發來的學習筆記和讀書報告。在他最後生病住院治療期間,在病房中他一邊艱難地舉着輸液的手,一邊為學生答疑。他以德育人,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抱負,叮囑學生們,“一定要出去,出去了要回來;一定要出息,出息了要報國”。他充滿愛心,用父親般的慈愛呵護着每一個學生,經常默默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有時熱心幫助患重病的學生家長解決治療問題。他目光高遠,為學生和團隊成員創造接觸世界最前沿科技和先進設備的條件,他給本科班學生每人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他主動為團隊成員提供與院士等國內外頂級專家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出國開闊視野,先後支持資助同事和學生26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黃大年身體力行、殫精竭慮地履行為師之責,取得了累累碩果。他指導的44名研究生中,有1人獲得了國家地球物理學會頒發的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學技術獎,1人獲教育部博士學術新人獎,3人獲吉林大學研究生優異成績最高獎“李四光獎”,1人獲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8人獲國家獎學金;他的團隊成員中,有1人被學校破格晉升為教授。

長年的超負荷工作,使黃大年的身體不堪重負。2017年1月8日,終因病情危急,醫治無效病逝。黃大年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祖國,把生命最絢麗的部分奉獻給了所鍾情的事業。他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帶動性和感召力,必將激勵和鞭策我們不忘初心,從自已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幸福美好吉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時代楷模黃大年真實事蹟 篇九

66年前,新中國第一所地質學校——東北地質專科學校(合併到吉林大學的長春地質學院的前身)在此誕生,李四光衝破重重阻力,離開英倫回到祖國,擔任這所學校的首任校長。

7年前,大雪紛飛的平安夜,一位國際知名學者“作別西天的雲彩”,從英國劍橋飛回祖國懷抱。他悄然踏進吉林大學地質宮,腳步聲卻震驚了整個世界。有外國媒體報道稱:他的回國,讓某國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

他就是黃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計劃”專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當今中國不可多得的戰略科學家。

心有大我,讓他的行止有了山的巍峨;至誠報國,讓他的胸懷有了海的遼闊。他以戰略科學家的氣魄,為國家地球深部探測技術運籌帷幄;他以教育家的身姿,為培養學生盡心盡責;他似一朵浪花撞擊着夢想的礁石,又像熾熱的熔巖衝出地殼,奔湧燃燒,光芒四射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永遠地走了,帶着他對祖國最深沉的眷戀,帶着祖國對他最不捨的呼喚……

大雪無痕,英雄有跡可循。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從哪裏來?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其宏大的時代背景和獨特的心路歷程。

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大年,在畢業留念冊上,就寫下了這樣的豪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父輩們的祖國情結,伴隨着我的成長、成熟和成才,並左右我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選擇。這就是祖國高於一切!”從他的一份工作自述中,也能清晰地管窺他高尚的內心世界。

這是怎樣一位純粹的、有情懷的、赤膽忠心的科學家!

1982年1月15日,黃大年在給同學的畢業贈言中寫道:“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新華社發

黃大年出生於廣西南寧,父母都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父親對黃大年的要求十分嚴格,常在一些小事中鍛鍊他的記憶能力和應變能力。“中國的未來絕不能沒有文化知識。”記憶中,父親經常講到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他們“沉穩”“和善”,“帶回國的行李箱中滿滿都是書。”

1966年,爆發,8歲的黃大年正上國小三年級。受這場浩劫的波及,他隨父母下放到桂東南一個遙遠的小山村。國中時黃大年離開家,到羅城縣的“五七”中學讀書。這是一所工農兵學校,雖然教學環境封閉,但學習生活井井有條。黃大年從這裏學到了自律、獨立,每當他聽下放的知識分子講課,眼睛裏便滿是崇拜的“星星”。

艱苦的生活,磨礪着他幼小的心靈;漂泊的日子,讓他在適應各種環境中倔強成長。高中時,他又跟隨父母輾轉廣西貴縣,考入貴港中學。高中畢業時,當地的地質隊要招兩名航空物探操作員。由於反應機敏,成績優秀,17歲的黃大年從幾百人中脱穎而出。

作為航空物探操作員,他第一次從飛機上俯瞰廣袤土地、秀美山川,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祖國河山質樸的愛,深深植入他的心田。

從此,黃大年的“地質夢”拉開了序幕。

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關閉十年的考場重新敞開大門。全國570萬考生用激情和渴望驅散了寒冬,黃大年也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他欣喜若狂地拿起書本,踏上大學聯考徵程。

大學聯考前一天,黃大年走了近一天的山路,到達廣西容縣楊梅公社高會考點,跟隨浩浩蕩蕩的趕考大軍進考場。有志者,事竟成。黃大年如願以償,以楊梅公社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系(現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

黃大年在長春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質學院)大門前拍照留念

“把失去的光陰奪回來”,是當時大學校園最流行的口號。在長春地質學院的地質宮,黃大年真正走進了地球物理學的殿堂,他幾乎天天泡在地質宮二樓的閲覽室,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諾夫數學物理方程習題集,做了一遍又一遍。聰明加刻苦,他連續獲得“三好學生”和標兵表現獎。

課堂上認真聆聽,圖書館聚精會神;舞台上一展歌喉,足球場揮汗如雨。黃大年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大家都喜歡這位陽光帥氣、聰敏機慧、熱情奔放的青年。

美好的大學時光倏忽而過,轉眼來到畢業季。當時流行寫畢業留念冊,在冊子上留下青春的照片和臨別的贈言。

那是一張一寸黑白證件照,24歲的黃大年,一頭濃密黑髮,目光堅毅,俊朗的臉龐充滿朝氣。照片上方,有一句贈言簡短有力:“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一顆中國夢的種子,此時發了芽。

1982年,黃大年本科畢業,留校任教。一年後,又考取碩士,碩士畢業,繼續留校任教。他曾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從助教到講師,風華正茂的他一路優秀,1991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科學的春天裏,疾步如飛的黃大年和百廢待興的中國,一起追趕着世界。

“對我而言,我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雖然身在海外,但一顆心,時刻準備着回來。

作為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英國搞科研,始終是一個被追趕者,但他並不覺得榮耀,因為他是“有祖國的人”。

“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滿腔赤子情,一顆報國心。對於黃大年來説,學成歸來,報效祖國,才是最大的成功,才是今生今世最大的價值。

1992年,黃大年再次來到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啟動,通過層層篩選,黃大年拿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他被派往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是同批留學生中唯一來自地學領域的博士生。

黃大年在英國留學期間

“我一定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臨別時,黃大年鏗鏘的話語,至今留在老師、同學的心中。

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計劃”專家毛偉健與黃大年結交已有25年。黃大年來到利茲大學攻讀博士時,毛偉健正在利茲讀博士後。“他背個雙肩包,一見到我就興沖沖地自我介紹。”第一次見面,黃大年就給毛偉健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知音初遇,惺惺相惜,後來經常在一起談生活、談學習。

黃大年知道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四年裏,他對時間吝嗇至極,每分每秒都在吸納、都在追趕。1996年12月,黃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成為該係獲評優秀學生中唯一的海外學生。

博士畢業後,黃大年回到母校。此時,國外同行在航空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日新月異,黃大年唯恐落下追趕的腳步。第二年,經單位同意,他又前往英國,繼續從事探測深水油氣和水下隱伏目標的研究,成為當時該領域的少數中國人之一。

這是一家名為ARKeX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黃大年在公司裏擔任高級研究員和研發部主任,是一個被仰望的傳奇人物。他帶領一支包括外國院士在內的300人“高配”團隊,主要從事海洋和航空移動平台探測方法、技術和裝備研發。它是一種能夠在海洋和陸地複雜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快速移動方式實施對地穿透式精確探測的技術裝備,被廣泛應用於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這項技術是當今世界各國科技競爭乃至戰略部署的制高點,是強國展示實力的重要標誌。

本領過硬,黃大年成為國際著名航空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專家,受到國際同行的尊敬。許多年後,當黃大年帶隊到他曾經工作過的英國公司考察時,對方安排他們參觀正在研發裝置的核心部分,甚至不吝介紹其中的重要參數。此情此景,讓隨團考察的中科院院士羅俊感慨萬分:“我從事這項工作多年,還第一次受到西方發達國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圖為黃大年(前排中)和學生在一起。資料照片(人民視覺)

一晃10多年,英國儼然成了黃大年的第二故鄉。事業有成,收入優渥,有花園洋房,妻子在倫敦經營着兩間診所,女兒也上了大學,一家人的生活安逸舒適。

可是,他心裏始終有一團熔巖渴望爆發、渴望奔湧,渴望將這份光與熱奉獻給祖國。

2004年,黃大年正在大西洋深水處攻關“航空重力梯度儀”軍轉民技術時,父親走到了人生的最後時刻。電話那頭,父親深情地對大年説:“兒子,估計我們見不到最後一面了……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國的人!”兩年後,母親也悄然離去。當時,黃大年正在國外一個空軍基地做試驗。母親臨終前,留下的還是那句話:“你是有祖國的人。”

自古忠孝難兩全,康河的水,大年的淚,赤子的心。

海漂18年,黃大年一直懷揣着對祖國的惦念,對父母雙親的惦念,無論是回國講學還是參加學術會議,他總會像一葉風帆急急駛來。而18年後真正歸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歷史的天空風雲變幻,但總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輝映。

半個多世紀以來,有過兩次大的歸國潮,都與國家、民族的召喚緊密相連。

李四光們的歸來,是奔向“新中國”;黃大年們的回國,是踐行中國夢。

2008年12月,中國決定實施“計劃”,旨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工作或以適當的方式為國服務。中國夢這三個字,讓以黃大年、施一公、潘建偉等為代表的留學人員無比振奮。他們紛紛匯入歸國大潮,引領中國在多個科研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從“救國夢”到“強國夢”,從“個人夢”到中國夢,兩代留學生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報國的赤誠。

“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漂泊18年,黃大年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機遇,等待一次召喚。

2011年12月5日,黃大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參加學術交流會時拍攝的照片

2009年4月,時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的劉財,把國家“計劃”有關材料試探性地發送給遠在英倫的黃大年。

聽到母校的召喚,海外赤子的一顆心,被徹底激活。黃大年第一時間就明確表示,考慮回國。

黃大年需要祖國,祖國也需要黃大年。

“多數人選擇落葉歸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更能發揮價值。現在正是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這批人應該帶着經驗、技術、想法和追求回來。”在黃大年給劉財的一封郵件中,愛國之情一覽無遺。

劍橋的寧靜,康河的柔波,在黃大年心中難免有牽絆、有不捨。他的科研團隊也再三挽留。“夥計,你別走,留在這裏,我們會有更多成果。”國際航空物理學家喬納森·沃特森後來回憶説:“當黃教授離開英國返回中國的時候,我們特別悲傷,對他的為人以及事業上的成就都非常尊重,許多人想讓黃教授留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o55v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