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精品多篇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精品多篇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精品多篇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 篇一

小黃,鄉鎮基層財政幹部、愛心媽媽志願者隊伍發起、組建和管理人。她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是黨委政府好助手,鄉村振興排頭兵,戰役前沿急先鋒。她曾經從事婦聯工作12年,羣團工作經驗豐富,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她熱心公益十四年,是公益活動領頭雁,土家文化傳承者,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領跑者。她投身於鄉村文明建設,“有事找美清”,這是社區居民的信任也是讚譽。

政府的財政管理的好參謀

2019年12月,建始縣高山鄉鎮花坪鎮財政所原所長身體欠佳,又正值財政年底決算和年底財政資金兑付的巔峯時期,儘管當時她的孩子正在讀高中,她毅然決然“拋家棄子”來到平均海拔1300的'高山鄉鎮挑起財政工作重擔,成為全縣財政系統唯一的女所長。

她用二個月的時間遍訪花坪鎮57個村,跑遍421平方公里,摸清村情,熟悉村級三資管理現狀,舉辦4期惠農資金管理5期財務管理培訓班,理順財政監管秩序;主動參與花坪鎮項目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管理,迅速成為黨委政府的好參謀好助手。她帶領全所幹部上下一心,算好賬,理好財,財政運行穩健,後勤保障到位確保花坪鎮工作上下一盤齊,民心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在財政工作穩步向好推進的同時,她積極主動參與招商,2020年10月,隨花坪鎮招商團隊到山東日照成功招商山東日照城建集團入駐花坪鎮投資51億元建設花坪云溪康養小鎮項目建設。2021年協助政府成功舉辦花坪鎮關口葡萄採摘節,策劃組織的慶祝建黨100週年的快閃活動獲得全縣好評。

關愛留守兒童的“好媽媽”

2008年3月,她在擔任婦聯主任期間,組建愛心媽媽志願者服務隊,長期致力於關心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志願者工作。

離崗不卸任,14年來愛心媽媽志願者發展至今達97人,愛心幫扶救助活動從未間斷,她每年至少自掏腰包8000多元用於貼補團隊培訓經費或充實留守兒童幫扶資金,帶領團隊累計捐款捐物達60餘萬元,幫助留守兒童千餘人,從2008年開始直接結對的10名貧困兒童,有3名女童都長大成人並組建了家庭,“美清姐是我們所有結對孩子的‘媽媽’”,這是團隊同事對她的讚譽。

開展志願服務的急先鋒

2010年4月,她在擔任建始青花女子民兵連連長期間,率領青花女子民兵連戰鬥在每一次的抗災救助維穩的一線,出勤高坪鎮大型活動安保30餘場,抗洪搶險100人次,每年旅遊高峯期現場維穩80餘場xx00人次。

在2020年疫情期間,小黃接受安排黨員就近上崗工作,帶領青花女子民兵就近入社區、村組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帶領女子民兵們積極參與消殺、入户摸排,義務幫村民代購物資。她自費購買消毒液,汽油、消毒脈衝迷霧器,從2月7日起,她每天揹着27公斤的裝備,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進行兩小時的消殺,守護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

同時發動社會援助捐贈救災物資,爭取社會愛心人士為花坪鎮籌集捐贈價值6491元的疫情防控醫用物資,抗擊疫情的事蹟登上央視七台的軍事頻道、湖北電視台及學習強國。“有事找美清”,這是社區居民對她的信任。

投身鄉風文明建設的好幫手

在擔任高坪鎮婦聯主席期間,她積極投身鄉風文明建設,策劃文藝匯演活動10餘場,向30餘個村、5000餘村民宣傳精準扶貧政策帶來的新變化;收集、整理土家族民間婚俗文化歌曲《陪十姊妹》《哭嫁》,並兩次登上CCTV_7台《鄉約——金建始》的舞台;舉辦鄉村旅遊文化交流活動30餘場,為建始縣獲評“湖北省土家族婚俗文化之鄉”榮譽稱號作出突出貢獻,其本人入選恩施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小黃和她的志願服務團隊從未停下腳步,深入各學校、景區、鄉村院落義務演出上百場次,被授予恩施州巾幗十佳服務隊、建始縣“優秀志願者”和“優秀志願服務集體”的稱號。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小黃説,“我願做一粒火種,照亮影響更多的人,讓為民服務精神永放光彩!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更好的影響和帶動人們遵紀守法,樂於奉獻,人人充滿愛,世界更美好!”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 篇二

小張,男,現年12歲,某中學七年級學生。

小張同學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於實際行動。從入學以來,他總是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他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助人為樂;他熱愛勞動,積極帶領全班同學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有益活動;作為一名留守兒童,他能很好的適應獨立的生活,在家主動幫助爺爺、奶奶做家務,堅強地為家庭撐起一片天,是一名真正品學兼優的學生。

一、誠實正直,做講道德的中學生。

在學校,他樂於助人,哪位同學需要幫助,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他都搶在前面;在家裏,他除了做好自己的事,還幫爺爺、奶奶做家務;在社會上,他總是會利用假期與同學結伴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因此,他總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同時也帶動了不少同學加入了“講道德”的隊伍中。

二、刻苦學習,做愛學習的中學生。

國小時他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學後,他又積極調整學習態度,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快地投入到了緊張的中學學習中。無論是主科還是副科,他都能夠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出問題,並與老師交流,聽取老師的建議。面對現在學習生活中的激烈競爭,他並不畏懼,還總是笑着説:“有壓力,才有動力,受過壓力的彈簧才能彈得更高!”正是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使他在各科考試中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學習標兵”。

三、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積極進取。

小張同學是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一旦確定了目標,他會全力以赴,朝着目標奮鬥。他不僅自己成績優異,還想方設法讓全班一起進步,一切都為了班級考慮。有時候早自習,他會主動帶領大家,高聲朗讀課文。遇到難題,都是勇於面對,努力解決,從不逃避。他會給自己定期制定生活計劃或者學習計劃,力爭每段時期都有所進步。

由於他的卓越表現,取得了不少驕人的成績,相信他能夠保持一貫的優良作風,並把它帶到同學中去,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中學生。正因為有了堅定的夢想,才會收穫碩果累累,正因為有了執着的追求,才會更加相信自己。小張同學正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憑着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在浩瀚的學海中奮力遨遊。用正直與善良為歌,以陽光和快樂為曲,彈奏着一曲質樸的暖人心扉的青春樂章;他用理想和追求做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正書寫着一張留守兒童多彩的人生畫卷。

留守兒童關愛倡議書 篇三

朋友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們: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期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然而,當我們衣食無憂、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時,在我們身邊還有着這樣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他們小小年紀,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缺失親情;他們渴望家庭温暖,卻只能忍受孤獨的煎熬;他們稚嫩柔弱,卻過早地承擔起了生活的無奈。由於長期缺少父母的呵護和家庭的温馨,他們的學習教育、心理健康乃至人身安全都難以得到保障……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轉型期,留守兒童問題已然成為了突出的社會問題,影響到了社會的穩定和諧。尤其是XX5名兒童窒息死亡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

關愛留守兒童,為他們帶給良好的成長環境,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為此,我們呼籲,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留守兒童,政府職能部門要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社會愛心人士和團體組織要發揚樂善好施,扶弱濟困的傳統美德,盡綿薄之力,為留守兒童帶去關愛的温馨;留守兒童家長要勇於承擔起孩子教育第一任老師的職責,讓家庭成為孩子品德修養與學習智慧的培訓基地。在此,省婦聯、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出倡議:伸出關愛之手,温暖孤寂之心,讓我們攜手撐起一片愛心藍天,讓留守兒童共沐陽光雨露!

我們誠摯期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以及企事業單位踴躍奉獻愛心,讓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都能擁有幸福的童年和完美的明天。您能夠向留守兒童家長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使他們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職責和義務,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加強親子溝通和交流,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温暖;您能夠擔當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做孩子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促進留守兒童身體、心理、品格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您還能夠透過XX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資助特困留守兒童、捐建“留守兒童之家”,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條件,幫忙孩子們實現一個完美的理想……也許您的點滴付出,將能夠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也許您的一分關愛,就能夠點亮他們的青春夢想!

讓我們齊心協力,將關注留守兒童轉化為關愛,在您的參與關愛中,故事温暖,孩子幸福,秀麗。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篇四

古往今來,家長對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過於“望子成龍”,然而,對於怎樣去培養和教育孩子, 每個做家長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該何從入手。孩子的培養與教育關乎其未來的人生旅程,也關乎做家長的責任。

我班有些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在外經商、務工,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裏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屢見不鮮,使學生成為留守兒童。

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現象令人矚目。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影響頗深。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於代理家長這個神聖的職責。現將自己的工作心得談一談: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

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 。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

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帶領學生去醫院治療。在學習上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使他們能夠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以優異成績完成國小的學業;課間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起拉家常、做遊戲,瞭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這樣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幹部協助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 ,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3、確定監護人員、家校通力合作。

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嬌生慣養,這就給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學校的留守兒童這麼多,無形中給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增添了許多麻煩。至於這些重重的困難擺在我們老師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種挑戰,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集體座談、個別訪問,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然後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學校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監護人聯繫卡,這樣便於學校、班主任、監護人隨時可以相互進行溝通,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 。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 ——“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台,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 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

4、健全”留守”檔案、便於信息捕捉。

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 。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着家裏的孩子,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老師總不能看着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劇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 ,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髮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許多家長照着這種方法去做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着正確的軌跡發展 。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淺析留守兒童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篇五

[摘要]近年來,隨着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也造成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不斷增加。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着心理、道德、教育、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留守兒童, 發展現狀, 對策分析

1.留守兒童產生的背景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一個特殊弱勢羣體。當前,隨着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口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流動,他們外出打工、經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並委託其祖輩或其他親戚照料。

留守兒童的出現,其實是社會發展時期的一個過渡性問題。這個現象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生存,這就使得很多家庭不得不捨棄孩子外出務工,從而出現留守兒童。其次,由於地域經濟水平的差別較大,高收入誘使農民背井離鄉。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而以追求經濟為目的農民工,經濟水平和消費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擔的其大城市裏孩子讀書的諸多現實問題,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費用問題,再加上農民工一般文化素質不高,從而導致工作不穩定,經常處於流轉狀態,孩子們需要的最起碼的穩定都是問題。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單獨留在農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兒童由此產生。

1.2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養模式

在農村中佔主流的教養方式還存在着很大的盲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因受各種因素的侷限,這些老一輩人,無論教育思想還是方法都無法跟上形勢要求。他們由於教育觀念陳舊,往往都只在乎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溺愛或偏護這些留守兒童,在對孩子進行監護和施教時,通常是追求物質生活全方位的滿足,但卻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無論是從體力甚至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養育的重任。而那些在親友照管下的留守兒童,監護人更多是給予孩子學業成績,起居生活和物質之類的淺層關懷,很難做到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所需要的深層關心。無人照管的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除在金錢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外,對於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和關注往往是鞭長莫及。

2 留守兒童的發展現狀

2.1 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心理健康、情感和社會交往等方面。

2.1.1 心理健康方面

兒童時期是心理成長髮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但由於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很容易因為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

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母親關愛,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的環節,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裏找到感情的支持。而留守兒童幾乎都是由單親或者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撫養,由於監護人生活壓力比較大,文化水平較低,只可以勉強保證兒童的平時生活,而沒有精力、能力以及時間在學習上給予兒童有效的幫助、建議。而在教育方法上,監護人一般只會採用物質獎勵或者是體罰方式,而對兒童在學校的教育和思想行為情況缺乏必須的瞭解,沒有與學校和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別人欺負,尋求保護或自我保護的意識特別強,在自我保護行為上出現過激行為等。

2.1.2 情感方面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歸屬、愛以及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撫慰,是兒童“愛與歸屬的需要”的重要內容,是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翼下之風”。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個體早期發展中,父母的愛、支持和鼓勵容易使其建立起對初始接觸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這種感覺的建立,保證了兒童成人後與人順利交往。相反,早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很容易會使兒童逐漸形成一種內向、自卑、孤僻、悲觀、孤獨、無助的性格。有專家曾經説過,沒有親情的教育是一種殘缺的教育,而父母的關愛是其他任何親情所無法替代的。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往往會出現可能引起或誘發兒童不良的人格因素,內在表現主要為情緒消極,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安全感;內心封閉,孤獨,不合羣;衝動任性,心煩氣躁;自卑拘謹,抑鬱憂慮、焦慮緊張、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等情況。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長期與父母兩地分離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關懷,多項調查表明,50%的留守兒童遇到煩心事會悶在心裏,直接造成了他們任性、自私、心理抑鬱,迴避正常交流途徑性格內向孤僻等。此外,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無形中使留守兒童走向了自私任性、逆反心理、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

2.1.3 社會交往方面

心理學證明:小雞在出生的4天內由於“印刻效應”會將第一個出現在視野內的活動物體當作母親,不願離開,孩子也會對幼年時經常照料自己的人產生特殊的依戀。如果孩子由祖輩撫養,父母就錯過了與孩子建立深層依戀的關鍵期。

由於外出打工的父母與孩子接觸時間短,對自己的孩子缺乏瞭解,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往往根據的是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參照其他親朋好友的孩子,經常脱離了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往往讓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對自己的父母越來越陌生,親子關係日益淡薄。長大後的孩子即使回到父母身邊,也無法再建立起這種依戀關係。面對陌生的環境,生疏的親子關係,孩子會覺得孤獨,顯得壓抑、怯懦或者表現得特別逆反,不願服從父母的管教。孩子與父母的不良關係也會影響今後孩子的人際交往。他會以此為根據,處理他將來遇到的人和事。這樣的孩子成人後與周圍人相處時也難免磕磕絆絆。

2.2 道德方面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本領愈大,就能為非做惡愈大”。然而,農村留守兒童的道德價值觀扭曲,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正之風,甚至攀比誰的零花錢多,誰更富有。留守兒童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兒童社會化程度不高。改善家中經濟狀況是大部分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原因,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感情上缺位,為了彌補孩子,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零花錢,隔輩監護人對孩子也更多地是生活上照顧,疏於對孩子習慣養成的引導,導致留守兒童之間奢侈享樂之風盛行。而且,農村的留守兒童親子互動頻率低下,親子間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大多數留守兒童在校學習成績差,得不到教師的關愛,留守兒童情感需求得不到重視和滿足,導致留守兒童性格發展出現異常。他們缺乏對他人的信任,表現冷漠,只知接愛,不知施愛,道德情感淡漠。

2.3 教育方面

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子女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不少孩子認為“讀書沒用”,除了家庭經濟壓力得到緩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還給留守兒童帶來的另外一個影響,看到沒上過學的父輩照樣能在外打工掙錢,留在農村的孩子們開始覺得“書讀不讀也沒什麼區別”,對於他們來説,“知識改變命運”就是一句空話。學習成績的好壞對他們來説沒有多大意義。這種觀念影響孩子產生了學習無用的情緒;有的代理監護人文化素質偏低,對學生不能提供學習幫助;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承擔了所有家務和田間勞作,就無法顧及孩子的學習使孩子成績滑坡。

2.4 社會方面

社會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就是安全問題了,這是留守兒童面臨的又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思想上的不成熟,而又缺乏有效的監管,農村兒童的安全很難得到保證。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的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2008年全國婦聯發佈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有34%的人只是“有時會注意預防孩子發生意外”,還有8%明確表示“顧不過來”。這樣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實際上不能起到有效的監管作用,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往往因為年幼無知,不能意識到自身行為的危險性,以至於釀成大禍。輕者,皮肉之苦;重者,傷殘,甚至失去生命。近年來各大報紙經常報道留守兒童溺水、傷亡等事故。而由於缺少強有力的監護,留守兒童成了一個十分顯眼的弱勢羣體,成為不少犯罪分子瞄準的`對象,致使留守兒童成了被威脅、被搶劫、被毆打、被勒索、被拐賣的主要目標。

3 促進留守兒童發展的教育策略

3.1 監護人教育觀念的轉變

首先,父母要轉換觀念,重視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有條件的父母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照顧,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無法把孩子接到身邊的,要從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確定孩子的監護人,細緻落實孩子的監護權,要創造更多時間與孩子談話溝通,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瞭解子女的情感思想,及時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規範孩子言行,向子女傳授人生經驗,使孩子體驗到親情歸屬和父母關愛的幸福。改變因為愧疚而實施物質補償的做法,多給予孩子心靈上的撫慰與思想上的引導。

其次,家庭中的長輩應有教育和管理留守兒童的責任意識,多注意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使孩子能夠隨時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與温暖。監護人不但要注重智力因素的教育,還要關注孩子道德情操、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要力戒打罵等簡單粗野和嬌縱放任的教育方式,儘量採用説服教育、談心溝通、體貼諒解、鼓勵表揚等易於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恰當的教育方式。

3.2 學校管理

針對留守兒童不斷增多的情況,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措施,定期對學生進行座談,加大對留守學生的健康教育,加強學校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聯繫,使學校及監護人都能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狀況。而且留守兒童家長要儘量為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其次,學校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大力宣傳,多方協作,共同構建社會監護體系,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學校應該增添一些課程內容和生活能力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學校還要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學校還可以建立健全的留守兒童檔案,與留守兒童、家長多溝通,實行學校、家庭共同教育。教師應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給予正面引導和關愛。使家庭起到教育監護的主要作用,監護人要積極配合學校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3 政府措施與社會協作

政府可以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引導並加快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在本地就業創業的機會,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做到發展農村經濟與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相互促進,使更多的孩了有機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父母的照顧和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此外,政府還可以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資助和留守家庭的扶持。對因經濟貧困上學有困難的留守兒童,要通過多種形式給予資助,確保他們有上學的機會。政府要加大財政支出,在每個村鎮建立志願者或社會工作服務站,便於對留守兒童進行長期的心理輔導,以引導其心理健康成長。

參 考 文 獻

[1]姜強強,陳晨。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64-67.

[2]高慧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綜述[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09(4):25-29.

[3]黃麗。打工族子女家庭教育問題不容忽視[J]。廣西教育,2001.(12):15-17.

[4]蔣平。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05.(4):25-26.

[5]於慎鴻。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中州學報,2006.(3):3-4.

[6] 黃寶中。閉文彩。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3):2-3.

[7]王曉騰。沒媽的孩子也是寶[N]。貴州商報, 2007.10:26.

淺析留守兒童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篇六

摘 要:幼兒老師,和家長溝通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對幼兒的熱愛和關懷是教師教育好幼兒的基礎,也是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的根本。幼兒教師的説話藝術關係着與家長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夥伴關係與親密感情,也關係着家長能否感受到教師的付出,從而對教師產生信任感,並由衷地尊重教師。

關鍵詞:留守兒童;家長;溝通技巧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8-0234-02

DOI:10.16657/1673-9132.2016.28.154

語言交流是一門藝術,是一項技術,也是一種智慧,對於文化素養相對較低的農村家長來説,教師的語言技巧尤為重要。因為,在幼兒教育這個複雜的過程中,家長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努力發揮家長的教育主動性,密切家園聯繫,促進家園共育。所以,幼兒教師要獲得家長的信任,家長才能幫助我們開展班級活動,共同幫助幼兒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自我提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充實有關幼兒發展與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更多適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要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説話要有藝術性

大部分留守兒童第一次踏入陌生的幼兒園時,會產生恐懼感,有的甚至大哭大鬧,不願上幼兒園。很多家長都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寶寶不願意上幼兒園呢?是老師對寶寶不好,還是小朋友欺負寶寶了?……很對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慮。有位教育專家這樣説過:很多孩子都會不願上幼兒園,那是因為幼兒園不自由。 是的,孩子在幼兒園裏需要遵守好多規定,如上課不能隨意講話玩具大家要分享到外面去玩還要老師同意等。這些都要幼兒教師及時與家長交流,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思想。當然教師和家長的交流也是一門藝術,談話要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使家長感到老師在關注自己的孩子,甚至比自己更瞭解孩子。

二、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園的保教工作

(一)家園應該隨時溝通

接送孩子時教師和家長進行簡短談話,也是進行家長工作最簡便、最及時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時間與家長互相交流孩子的情況,向家長反映問題,提出要求,商討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要抓住這個時間段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並樂意與教師進行交流,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當然,教師在向家長彙報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時,語氣要委婉,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再指出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先從其他的教育事例入手,再找到切入點和突破口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方式既能維護家長的自尊心,還讓家長更容易接受,這樣家長就會願意與老師合作,從而尊重老師、支持老師、配合老師的教育,達到更好的家園共育,促進兒童的更好發展。但是,教師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不要過度誇獎,這樣會使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從而放鬆必要的管教,但教師也不可以把孩子説得一無是處,否則會使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把交流放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先揚後抑,有褒有貶。

(二)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讓家長更好地理解幼兒園的生活,支持教師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請家長直接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讓他們親身經歷、親身體會,如家長開放日、親子游戲、親自參與環境創設等。讓家長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最佳途徑,如在裝飾樓道的過程中,讓家長和孩子共同製作一個掛件,剛開始的時候,也許家長只是一種應付的態度,心想只要隨便做一個掛件就可以了。但是,讓家長以主人翁的身份親自拿着自己的作品來裝扮樓道時,有的家長看着自己敷衍了事而作的作品掛在所有人都可以觀賞的樓道里時,感覺自己的作品太對不起觀眾了,所以就要求重新做一個更好的再交來。這樣,讓家長慢慢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不但使他們瞭解了孩子的成長情況,還進一步看到了老師工作的艱辛,會對老師的工作更加肯定,更加支持。

(三)家園共同討論育兒經驗

現在的家長對幼兒教育非常重視,學習和總結了許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經驗,通過共同討論育兒經驗,不僅可以使教師從中獲益,也促進了家長之間的互相交流與學習。幼兒園在組織家長會的時候,可以安排一個家園共同交流育兒經驗的環節,教師先徵集家長們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請個別做得好的家長進行發言,之後讓家長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擺觀點,傳經驗,通過共同討論,促使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更加友好、熱情,並使雙方得到更科學的育兒經驗。

三、用真誠換取家長的信任

幼兒園沒有小事情,一旦事情發生了,老師首先要尋求自身的責任,不能推卸責任,否則家長會對教師的綜合素質產生懷疑。有一次,航航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把尿撒到波波褲子上了,老師看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讓波波躲開了。不過撒得也不多,就沒有叫家長來換褲子,可是,當波波的爺爺回到家發現孩子被尿濕褲子以後,以為是哪個孩子故意把波波的褲子尿濕了,就在班級微信羣裏給老師和航航的家長髮了一條言辭激烈的譴責信。代班老師第一時間看到了這條消息,也馬上做出了迴應:這個與航航及航航的家長沒有任何關係,是航航尿急一下子沒有把握好尺度撒上去的,純屬意外,要説錯那是老師的錯,與孩子和家長沒有關係,老師向你道歉,可以嗎?當波波爺爺看到老師的回答之後,馬上做出了相反的迴應:只要不是故意的,就沒關係了!其他家長看到之後,也都很大度地幫老師解脱:老師太不容易了,那麼多孩子要照顧,哪有不出紕漏的。一致勸波波爺爺不要生氣了,老師也在盡心盡力為孩子服務。第二天,波波的爺爺送孩子到幼兒園,還專門為自己的言辭來向老師道歉。所以,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面對幼兒園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勇於面對,有信心和勇氣去解決,要明確自己在家長溝通工作中承擔的任務,一定要坦誠地告訴家長幼兒出事的緣由,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另外,幼兒教師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思維要清晰,態度要誠懇、坦然,主動接受家長的建議。

讓我們用心搭建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橋樑,讓家園關係更加和諧,併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而努力奮鬥。

留守兒童關愛倡議書 篇七

尊敬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基本方略。而“文化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方面和內容,是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後狀態,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在我省偏遠貧困地區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有父母,父母卻常年在外,為了生計奔波。從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只能跟着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一起生活。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為助力開拓孩子們的閲讀視野和思維,在書中探尋世界、增長見識,幫助孩子們豐富情感世界、打開心扉,讓孩子們愛上閲讀、愛上學習、享受學習。太原市扶弱幫困協會發起“關愛留守兒童,捐出一本書,獻出一份愛”志願服務項目。在我省貧困地區建立“愛心圖書室”,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通過閲讀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有愛心的您,能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麼?也許您並不富裕,但聚沙成塔,您省出的一盒煙錢,您家中閒置的兒童讀物……都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

太原市扶弱幫困協會在此向您發出邀請:請伸出您愛的雙手,加入我們的行列。您捐贈的不僅僅是一本圖書,對於孩子們更是一份愛心,一盞希望之燈,一條通往夢想的成功之路。我們在此替孩子們感謝您的捐贈!

捐贈類型:

1、圖書募集類型:科普、人文、勵志、傳統文學、字典、雜誌等;

2、圖書募集要求:適合國小生閲讀、使用,內容健康、向上的書籍。新舊不限;

3、除此之外,您認為孩子們需要的物品。(如各類筆、文具、書包、作業本等或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籃球、跳繩等各類運動器材)不僅限於圖書,或個人書畫作品都可以。

您可以在書籍裏夾上一張寫有祝福勉勵語的卡片,並附上捐贈人的姓名。我們收到圖書後會將書籍做分類整理,然後統一向貧困山區學校進行捐贈。並且將捐贈者捐贈物品數量和愛心人士統一登記造冊。

同時,歡迎有意合作冠名參與愛心圖書室的愛心企業、單位與我們聯繫!

捐贈地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q7vd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