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黨員心得體會 >

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精選8篇)

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精選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精選8篇)

篇1: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如果算上平時以個人名義來遊覽參觀的話,我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井岡山了,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特別是這次參加由省局組織的革命傳統教育,更是感悟頗深、收穫頗豐。

井岡山我們此次學習的第一站。幾天的時間裏,我先後參加了“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專題學習,學習了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現場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追隨革命先驅者的足跡,體會他們在艱難險阻中永不磨滅的堅強信念。

隨後,我們來到贛州的瑞金市,參觀了“一蘇大”舊址、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舊址羣、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到興國縣現場學習蘇區幹部好作風,觀看了《瑞金奠基》、《井岡豐碑》和《黨的紀律要牢記》等教育片。

每到一處、每次學習,紅色的印記都深深的打動着我,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陳列着大量紅軍曾經使用過的珍貴文物,在毛主席使用過的油燈、硯台前,在朱德總司令挑糧用過的扁擔前,一幅幅革命歷史畫面浮現在眼前,使我無時無刻不被革命先烈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歲月裏浴血奮戰、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所感動。

《井岡豐碑》分“引兵上井岡、艱苦的歲月、熱血鑄忠誠”等五個 篇章,為我們講述了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袖創立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再現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開創井岡山道路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生動記錄了他們的光輝思想,集中展現了以“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為主要內涵的井岡精神,成為了共產黨人可貴的精神財富。

瑞金是享譽中外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這裏堅定的跨過了第一渡,來到“一蘇大”舊址、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舊址羣,看到一件件革命先輩們曾經使用過的物件,聽着工作人員的細心講解,這些真實的景物和故事,使我的心靈一次次被震撼、被感動,對革命先烈除了敬仰還是敬仰。

在我國著名的將軍縣——興國,一首“哎呀嘞,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着草鞋幹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的歌謠,充分表達了蘇區羣眾對蘇區幹部的高度評價和讚頌之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之後,興國縣蘇區幹部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紮根基層、服務羣眾,經常深入到鄉村進行調查研究,瞭解羣眾的生活疾苦,修路橋、打水井、鋤田地......幫助羣眾開展生活生產,蘇區幹部與羣眾魚水情深的畫面活靈活現的刻在我的記憶裏。

將近半個月的學習,所見所聞,給予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靈震撼,思想上受到了洗禮,精神上受到了鼓舞,每一個現場、每一處勝地、每一個故事、每一件文物都令我敬仰,引我深思,催我奮進。

飲水思源,如今,新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在和平而幸福的年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加強自身科學理論的學習,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對黨無比忠誠,對事業鍥而不捨;堅持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結合自己的工作職責,以積極、務實、創新的態度尋求工作上的突破,在變化中求發展、求進步、求和諧;大力弘揚井岡精神,依靠羣眾,深入羣眾,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做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共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篇2: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通過緬懷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活動,我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感悟到井岡山精神就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斗爭中共同創造和培養的一種無產階級革命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精髓。

為了更好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們赴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户,更為重要的是它是革命的搖籃,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那裏把馬列主義的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併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這次能夠親身前往這革命的聖地,心情自然是難以表達。

4月16日我們乘車開赴井岡山,開始了本次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在短短的幾天的活動中我們參觀了井岡山的小井紅軍醫院、黃洋界哨口與紀念碑、百竹園、紅軍造幣廠、大井毛主席舊居、水口彩虹瀑布、北山烈士陵園等紅色景點。每參觀一個革命舊址每經過一處紅色景點都有一段感人的革命故事讓我回味。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中國革命歷史的豐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建黨、建軍、建政等一系列偉大革命實踐活動,使井岡山享有“中國革命搖籃”的聲譽,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從當年黃洋界保衞戰到今天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井岡山精神激勵着幾代人英勇奮進。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這種精神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光輝,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手培育,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昇華而成的。紅軍在缺醫少藥、缺衣少糧的艱苦環境中一路走過來,最終走向勝利就是這種偉大的革命精神的支撐。

在北山烈士陵園前面對無數先烈,我們重温入黨誓詞後,感到作為共產黨員應該以井岡山的精神和入黨誓詞來激勵自己,並努力付諸實踐。通過這次井岡山之行加深了我對黨的理解和認識,也更堅定了對黨的信念。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如何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保持黨員先進性、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是我們每個黨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通過緬懷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活動,我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感悟到井岡山精神就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斗爭中共同創造和培養的一種無產階級革命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精髓;實事求是、勇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艱苦奮鬥、敢於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容;依靠羣眾、無私奉獻,是井岡山精神在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情操上的具體體現。我要牢記共產黨人的責任,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將這種精神化作前進的動力,開拓創新,勤奮工作,為統計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3: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4月9日至14日,作為中央黨校國資委分校中石化第44期黨校班學員,到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第一山”(朱德題詞)—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期間,拜謁了北山革命烈士陵園並敬獻了花圈,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哨口(在黃洋界保衞戰紀念碑前重温入黨誓詞)、紅軍造幣廠、小井紅軍醫院、大井和茨坪毛澤東舊居,聽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黃仲芳教授關於井岡山歷史地位、作用和井岡山精神的黨課,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同時得到一次空前淨化。

精神支柱高於天。1927年,蔣介石、汪精衞先後發動“4·12”和“7·15”反革命政變,使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敗。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進行血腥鎮壓,成千上萬共產黨人的鮮血淌流成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在如此嚴酷的局勢面前,我們黨靠什麼來點燃井岡山的星星之火?靠的就是崇高的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井岡山斗爭時期,新生的革命隊伍處於十分強大的白色反動勢力四面包圍和反覆“會剿”之中,生存和鬥爭環境非常險惡。是什麼力量支撐着根據地軍民同敵人鬥爭到底?是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是工農紅軍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團隊、一個人,必須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百折不撓,戰勝千難萬險,去爭取更大勝利。

珍惜年華多奉獻。洪昭光教授曾説過“一個人如果有寬闊如大海的心胸,那就什麼事情都打不倒他。要是偶爾‘想不開’,那麼看過三座山之後,準保什麼煩惱都沒有了。”洪昭光所説的第一座山就是井岡山,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了多少英烈,和他們相比,我們豈不是太幸福了? 洪昭光所説的另外兩座山分別為普陀山、八寶山。井岡山時期,59位擔任過各種重要職務的先烈中,有90%以上是20多歲的青年:王爾琢追隨朱德參加了南昌起義,來到了井岡山,在一次追趕叛徒隊伍的途中不幸犧牲,年僅25歲。何挺穎,犧牲時才24歲,張子清28歲,宛希先23歲。張子清和宛希先一武一文,是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的左右手。伍若蘭26歲,鄧家海29歲,劉真27歲,王佐25歲,而鄧貞賢只有21歲,還有15000多位有名有姓的先烈和漢白玉無字碑上更多的無名先烈。他們都犧牲在生命最燦爛的年華,將青春和熱血化作了井風山上一簇簇映山紅。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裏一定要為革命、為社會多作奉獻。

艱苦奮鬥不畏難。井岡山斗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不僅對井岡山根據地在軍事上“會剿”,而且在經濟上嚴密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困死在井岡山。為了保障戰爭需要,邊界黨和政府因陋就簡,創辦了一些軍需工廠,如創辦了修械廠、軍械廠、紅軍被服廠、紅軍印刷廠等。這對補充紅軍的給養,支援戰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了解決食鹽缺乏的困難,黨和政府反動軍民用房屋等老牆上的土取下來熬硝鹽,以代替食鹽。紅軍醫院設備簡陋,藥材缺乏,醫護人員就自己上山砍竹子,自制了竹鑷子,竹軟膏刀、竹藥筒等,還上山採集中草藥,學習民間驗方,自己動手配製中藥,用來治療傷病員。紅軍官兵們生活艱苦,當時流傳着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這既是當時紅軍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又反映了他們的革命樂觀精神。正因為有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井岡山軍民才不為任何艱難困苦所嚇倒。

羣眾利益記心間。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和紅軍之所以能以弱小的武裝力量戰勝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黨和紅軍“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謀利益”,並得到了千百萬人民羣眾真心實意的擁護。上井岡山之初,毛澤東身背斗笠,腳穿草鞋,走遍了整個羅霄山脈,對井岡山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情況進行了詳細而周密的社會調查,先後寫出了《永新調查》、《寧岡調查》,使黨組織和工農兵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能符合廣大羣眾的利益,艱苦的井岡山斗爭,是中共歷史上官兵最為平等、革命友情最為融洽的時期,不論是衝鋒打仗,還是挑糧蓋房,幹部和戰士沒有什麼兩樣,朱德軍長每天來回一百多里路與普通戰士一樣展開挑糧競賽。“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軍民齊心協力,粉碎敵人會剿”的紅軍歌謠,表現了井岡山軍民粉碎敵人封鎖、堅信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黃洋界的大槲樹,成了領袖與羣眾同甘共苦、温暖融洽的歷史見證。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羣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羣眾、政治上代表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行動上深入羣眾、工作上為了羣眾,全心全意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得到羣眾的擁護。

篇4:井岡山之旅心得體會

我一生有幸曾三次到過井岡山。不久前,又隨團到革命聖地井岡山重遊,驚歎蒼山翠竹、紅壤清泉等風景外,令我從心靈上受到震動的還是一處處革命遺蹟、一件件歷史文物和恍若可及、可觸、可體察的濃重的艱苦奮鬥精神。

井岡山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艱苦奮鬥精神之源”。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裏,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來到井岡山,同毛澤東同志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的新局面。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偉大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偉大精神,其主要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依靠羣眾、勇於勝利、實事求是、敢於創新”。井岡山精神是無數革命先驅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不朽豐碑,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支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強大精神力量。今天,我們繼承發揚井岡山精神,對於振奮精神,團結一致,應對市場的嚴峻挑戰,打贏效益保衞戰大有裨益。

井岡山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具有開創性和奠基性,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敢於創新精神等等,都是對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有力地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疑問。這種為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克敵制勝的強大精神支柱。當時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根據地實行軍事上“圍剿”、經濟上封鎖的政策,妄圖把革命隊伍餓死、困死。但是英勇紅軍沒有被艱苦的生活和極度的困難嚇倒,相反,連續擊退了反動勢力的四次“進剿”和三次“合剿”,歷經大小戰鬥近百次,積累了豐富的軍事鬥爭經驗,創建了一整套紅軍建軍原則,提煉了紅軍戰爭的戰略戰術。正是因為有堅定信念和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井岡山根據地才得以鞏固和發展起來,直至將革命的烈火燃遍全中國。

依靠羣眾、勇於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憶往昔,歲月崢嶸”。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的井岡山時期,艱苦卓絕,在物資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毛主席卻將新領的棉衣贈予貧農禦寒,自己只穿兩層單衣;他和朱德等紅軍領導人與官兵同甘苦共患難,“從軍長到伙伕,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吃“紅米飯、南瓜湯”。沒有食鹽,廣大軍民把房屋老牆上的土取下來熬硝鹽。紅軍醫院缺少醫療用具,醫務人員自制竹刀、竹鑷子等代替。為儲備糧食,朱德、毛澤東帶領紅軍將士,走小路從井岡山下挑柴擔米上山,朱德的扁擔至今被人銘記。

我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時,看到有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我感悟到,這首歌是紅軍艱苦奮鬥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真實反映。

實事求是、敢於創新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井岡山斗爭始於革命低潮時期,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刻,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敢闖新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以大無畏的革命膽識,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獨特道路,創造性地制定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組織制度和紀律,引領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當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歷屆中央領導人,十分重視井岡山革命精神。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同志重上井岡山時語重深情地説:“為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沒有過去井岡山的艱苦奮鬥就不可能有今天。他老人家希望大家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千萬不要丟了”。鄧小平同志在20世紀70年代初到茅坪參觀時語重心長地説:井岡山精神是寶貴的,應當發揚。江澤民同志在20世紀80年代末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時,寫了“繼續和發揚光榮的井岡山革命傳統”的題詞,他還指出:中國革命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發揚井岡山精神。2009年寒冬時刻,胡錦濤在江西考察時強調指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

2016年2月2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猴年春節前夕來臨之際,迎着飛舞的白雪三上井岡山,由北京乘飛機抵達吉安,然後乘車第一站到達井岡山,瞻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堂弔唁大廳,他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並三鞠躬。在陳列室和忠魂堂,他凝視着開國元勛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説,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離開烈士陵園,他來到八角樓革命舊址羣。他視察楓石,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在八角樓先後參觀毛澤東同志住室,朱德同志住室和士兵委員會舊址。毛澤東當年在這裏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他一邊聽講解,一邊詢問有關細節。他表示,現場感受當年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領導井岡山斗爭的情景真是深受教育和鼓舞。

我們要品讀習三上井岡山的深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我們要牢記中央領導同志們的淳淳教導,始終不忘井岡山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井岡山精神,是激勵全國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財富。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並不斷賦予其新內涵,使之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鼓舞代代中國人民在建設國家、民族復興的歷程中,勇往直前,奮鬥不息。

今天,我們要結合新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着追求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羣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出新的時代光芒。讓紅色基因,八角樓的燈光照亮我們的前進之路,共和國的紅色江山也必將血脈永續,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讓井岡山精神代代傳。

篇5:井岡山之旅心得體會

經過五天的紅色之旅,不單單是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和洗禮,更多的是感慨和收穫。

一、感受和心得,這次旅行對於我而言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也更進一步瞭解了歷史,對心靈的又一次洗禮。

井岡山,革命的搖籃,新中國的起源地,是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出處所在。也瞭解了在艱苦條件下,井岡山在新中國成立中它的地位。

在歷時兩天的行程中,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和對革命老區崇高的敬意,參觀每一個景點。在井岡山烈士陵園門前的重温入黨宣誓,更是心潮澎湃,甚至比當年的入黨宣誓更勝一籌。隨後參觀了黃洋界哨口、大井朱毛故居、小井紅軍醫院、造幣廠,瞻仰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一路上我感受着道路的蜿蜒崎嶇,雖有山路給身體所帶來的不適,但是所到之處,我無不被每件歷史實物及革命先輩英勇事蹟所感染,一切的不適都煙消雨散,腦海中不斷浮現電影中革命先輩帶領老區人民與敵人浴血奮戰的動人場景;小井紅四軍醫院 舊址是一座古老的二層木樓,十分簡陋,顏色呈灰黑色,如浴火後的殘體。當年,為了改善紅軍傷病員的醫療條件,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建設較好的紅軍醫院。紅軍官兵們紛紛將平時發的伙食尾子募捐出來,軍民們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成了這所杉木皮蓋的屋面、全木質結構、上下兩層共32間的紅軍住院部,取名“紅光醫院”,裏面光線很暗,條件更是無法想象的簡陋,竹子的手術刀、鑷子、山上採的草藥等等可正是這裏,醫治了許許多多將士,使得他們能重上戰場與敵廝殺。

尤其是在小井紅軍醫院曾志的女兒陶斯亮對她母親一生的評價,對我觸動很大,她説:“您所奉獻的超出一個女人,您所給予的遠遠超出一個母親。”同樣是女人同樣是母親,而烈士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她所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是我們現代女性所不能比的。 她具有常人難於超越的崇高信仰,而我作為新時代女性自愧不如。

從井岡山開始,星星之火燃遍九州。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精神也將激勵我繼續努力! 二、下步工作打算

通過此次紅色之旅,使我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我深深感悟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神聖和先烈們的偉大,一次次在心裏經歷了前所未有震撼,井岡山現在一片祥和寧靜,槍聲和炮聲早以不復存在,只有青山依舊,訴説着人間的悲喜。如果沒有先烈們的浴血奮戰,那裏有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環境。回顧戰火硝煙的年代我們更應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在今後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我更加要好好珍惜、求真務實、紮實工作,一定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井岡山精神,以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做好本職工作,把井岡山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接受了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追憶了井岡山革命先烈英勇抗敵、頑強鬥爭的感人歷史,緬懷了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以“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激發我們的革命熱情,更加堅定了我工作的信心,在今後的工作與生活中,碰到困難在所難免,但就像毛主席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所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願為我我所熱愛老齡事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看了井岡山之旅心得體會的讀者還看了:

篇6:關於井岡山之旅心得體會

看見了,看見了,那火紅的黨旗,中國現代革命聖地--井岡山到了,看着那神聖的黨旗,心中湧起無限的激動。 車到茨坪,換車直奔毛澤東故居。 在導遊小姐的陪同下先後參觀了井岡山黃洋界哨口、大井紅軍領袖故居紅軍造幣廠等革命勝蹟。在黃洋界,我們領略了當年“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逍遁”的壯烈場景。我們感受到當年革命領袖、紅軍戰士和井岡山人民在敵人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所進行 鬥爭的艱苦性。同時井岡山的一草一木和流傳下來的動人 故事 感動着我們每一位遊客。當年戰爭年代的那棵毛澤東、朱德挑糧上山時曾歇息過的菏樹,如今已成了公路旁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它默默見證着歷史。那副舉世聞名的“朱德的扁擔”,使當年革命領袖與人民羣眾同甘共苦的動人情景歷歷在目。在大井毛澤東故居,我們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當年在井岡山住過的房子,他們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而前仆後繼地、不屈不撓地跟敵人作 鬥爭,最後終於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在舊居里,我們看到了毛主席、朱德、彭德懷當年睡過的牀和用過一些桌子椅子。一切都是那麼的簡陋,在生產技術異常發達的現在,很難想像當年主席他們的工作生活環境是如何的艱苦。在主席他們舊居前面的一片空地上,我們看到了毛主席當年的 讀書石,這塊石頭在一棵樹底下,當年主席在這裏運籌帷箼,冒着敵人飛機轟炸的危險在這快不起眼的石頭上,讀了大量的書籍,批閲大量文件,在這裏為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俗話説“有山必有水,山因水而媚,水因山而靈”。井岡山除了一座座有名的山之外,還有千姿百態的井岡山水,青龍飛瀑的壯觀,白龍瀑的雋秀,彩虹瀑的奇逸、仙女瀑的婀娜多姿,數量多、落差大的飛瀑是井岡山靈氣所聚,井岡山綠色第一景的龍潭景區就以五潭十八瀑著稱。最為壯麗的碧玉飛瀑,落差67米,上寬6米,下寬17米,飛瀑擊石,濺玉流金,讓人回味起“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美妙詩句來。井岡飛瀑主要有龍潭景區和水口景區兩處。我們參觀的龍潭景區還有鎖龍、珍珠、擊鼓、仙女等五個飛瀑,也是井岡山最重要的風景區。 只有親自來到井岡山的人才能體悟天下第一山的內藴和它厚重的歷史。“吃一餐紅軍飯、南瓜湯、紅軍套餐;走一段紅軍走過的小路;唱一首紅軍歌謠;祭掃一次紅軍烈士墓;聽一場革命傳統教育課;看一場紅色旅遊歌舞晚會《 歲月井岡山》”,井岡山紅色之旅的“六個一工程”讓我們以輕鬆的 心情走進井岡山,走進這紅色的精神家園,感受先烈們的英勇鬥爭精神,回味那蕩氣迴腸的中國革命歷史,真是讓人感慨萬分。巍巍五百里井岡山,已與眾多革命遺址融合為一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成了人們陶冶情操、振奮精神的生動課堂,成為對外宣傳和進行愛國主義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兩天的井岡山之行雖然短暫,但井岡山給我們的震撼是我們來井岡山之前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特別是對江澤民概括的井岡山精神內涵:“堅定 信念,艱苦 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 依靠羣眾,勇於勝利。”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們體會到革命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前輩用 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應加倍珍惜。並堅信井岡山精神與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相結合,熔鑄成新的時代精神,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定能“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談笑凱歌還”。

篇7:關於井岡山之旅心得體會

按照西北大學團委的統一安排,10月中旬,我有幸來到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參加了2014年陝西高校團幹部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訓班。通過為期一週的一系列情景教學、現場教學、專題講座、儀式教育、體驗教學、互動教學等活動,我深入系統地學習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的中國革命史和為中國革命獻身使命的感人事蹟。在井岡山的革命搖籃裏,我找到了一種精神,那就是——信仰。

記得那一天,我們來到井岡山烈士陵園參加祭奠儀式。順山而上,走過兩組台階,來到紀念堂。在弔唁大廳裏,四周牆面嵌刻着在井岡山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內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於那些在井岡山斗爭中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特設一塊無名碑,以示懷念。站在大廳的中央,我一面環顧四周的英名錄,一面聆聽着講解員的細緻感人真實的鬥爭故事。不自覺地,淚水從我的眼眶湧出,滑落到我的手背上。在這裏,我又高舉右拳,重温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從內心深處喊出,鏗鏘有力、堅定從容。這一刻,我深知:井岡山的重量,就是生命的重量,更是思考的重量。牆面嵌刻的每一個名字背後,是青春,是無怨無悔為中國革命獻身的年輕生命。這,就是信仰。

還有那天,去瞻仰小井紅軍烈士墓。1929年1月29日,敵軍在當地遊民陳開恩的帶領下,竄到小井村,而正在醫院裏養傷的130多位重傷員來不及轉移,結果被敵人活活槍殺。女紅軍曾志當時就在小井紅軍醫院工作,1929年1月,她忍痛將自己年幼的兒子留在井岡山,自己跟隨紅軍主力部隊奔赴新戰場。1998年,曾志同志逝世後,一部分骨灰葬在了她曾經工作過的小井紅軍醫院旁的小山包上,小小的墓碑上鐫刻着“魂歸井岡——老紅軍戰士曾志”幾個字。當我站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和曾志同志墓前,心靈再次受到洗禮,這是奉獻,這是信仰啊。這一刻,我深知:信仰比生命更貴重。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信仰,是我們的信任所在,更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在無限的世界面前,人的有限性是不能改變的,這便產生了一道鴻溝——欲知和未知,有限和無限。在這裏,有希望,也有恐懼,於是也給信仰留出了地盤。我們需要信仰,並且永遠需要信仰,需要信仰來拉近這有限和無限的距離。

那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高校共青團幹部,我們又需要怎樣的信仰呢?那就是,始終堅定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斷努力,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對於高校共青團幹部尤其重要,因為它對廣大青年學生具有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 ,它是比權力更持久、更有效的領導力量。

篇8:關於井岡山之旅心得體會

6月19日至24日, 我參加了上海僑界代表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培訓班學習。六天的學習培訓,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憶往昔,歲月崢嶸。當我走進雄偉的井岡山,佇立黃洋界哨口戰場遺址,腦海不禁浮現89年前,毛澤東同志率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情景;放眼綿綿井岡山,隆隆炮聲猶響耳畔,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巋然不動;當我穿上紅軍服裝,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自做紅軍餐,體驗紅軍生活,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在眼前飛揚,歲月永遠帶不走毛澤東、朱德、陳毅、譚震林、袁文才、王佐、王爾琢等一串串熟悉的英名;一次次拜竭英烈陵園、井岡山會師紀念館,一次次踏訪三灣改編、茨坪革命舊址,一次次景仰紅軍醫院、茅坪八角樓,搜尋歷史細節,都引起我心靈的強烈共鳴。在井岡山的每一天,我都被革命先輩的事蹟感動着,感情的潮水也在放縱奔流着。六天來,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激情教學、音像教學、訪談教學及學員座談交流,我受到了深刻的傳統教育和心靈洗禮。井岡山光輝的革命實踐,生動詮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道路所孕育的井岡山精神,燭照着中國革命一步步邁向成功,也為我們黨貯藏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先輩們那超乎尋常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嚴明紀律,“官兵薪餉穿吃一樣”的優良作風,“真正的銅牆鐵壁是羣眾”的諄諄教誨,讓我時時處處在激動、震撼中感受、感悟偉大的井岡山精神。

今年2月,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面對巍巍井岡山深情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時值建黨95週年前夕,這次培訓將慶祝黨的生日,歌頌黨的豐功偉績與緬懷革命先輩遺志,繼承井岡山精神有機結合起來,更凸顯培訓活動的及時性和重要性。

進入新時期,我們黨從革命黨成為執政黨。但是,少數黨員包括領導幹部卻將井岡山精神忘卻,淡漠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理想信仰動搖、黨的意識缺乏、宗旨觀念淡化、進取精神不足,甚至為一己之私鋌而走險,最終誤入歧途。因此,必須始終堅持井岡山精神,始終堅持以井岡山精神鋪灑共產黨人的家園。今年以來,黨中央為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簡稱“兩學一做”)的活動,就是繼承井岡山精神的又一重大舉措。這次培訓活動,我們在瞻仰井岡山博物館的同時,重温了黨的光輝歷史,重温了入黨宣誓,對於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黨性認識,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進一步堅定黨的理想,非常及時。

今天,我們繼承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羣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在建設小康、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要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着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於擔當;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用創新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要保持艱苦奮鬥本色,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幹在實處,關鍵時刻堅決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要認真踐行黨的宗旨,努力提高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的能力和水平。只有真正這樣做到了,才能説是理解並繼承了井岡山精神,才能説是對黨的95週歲生日的最好紀念。這次培訓活動,我們在體驗井岡山革命鬥爭生活的同時,學習了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的重要講話,領會了繼承井岡山精神的深遠意義,對於幫助我們進一步保持道德情操,保持公僕情懷,保持政治本色,保持革命朝氣,進一步加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建設小康,實現強國夢而奮鬥,非常重要。

當前,黨內突出存在與井岡山精神相悖的“四風”問題,對此,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説到底是與理想信念不堅定、不牢固聯繫在一起的”。這深刻説明:理想信念動搖是“四風”頑疾產生的思想根源。我在井岡山培訓的日子裏,看到的、學到的、感悟到的、體會到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不就是我們黨開展“兩學一做”活動,所要追求恢復的優良傳統嗎?看到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定生活,對照為中國革命勇敢獻身的井岡山烈士,對照一心為民謀幸福的井岡山精神,那些曾經宣誓入黨、如今卻忘本而熱衷於“四風”的黨員,包括身居領導崗位的那些“關鍵少數”黨員,難道還不應該就此感到羞愧、還不應該立即同與黨的宗旨、與井岡山精神格格不入的“四風”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嗎?

我作為黃浦區僑聯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僑聯青年總會理事,對照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實際,以井岡山精神為鏡,看到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羣眾觀念方面還有欠缺,在創新僑聯工作方面還存不足。特別是一名僑聯繫統領導幹部,更要自覺加強修養,把個人的發展同上海、同黃浦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自己身份和工作優勢,為黨的僑務工作盡心盡責。通過井岡山的學習,我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必須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認真學習黨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僑聯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黨的羣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市、區僑聯的領導下,不斷提高研究僑聯工作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揮僑聯組織羣眾性、民間性、統戰性、涉外性的特點,拓展聯誼渠道,以僑促台,反獨促統,維護和促進祖國統一;加強自身建設,以有效的工作,傳遞僑界正能量,發出僑界好聲音。

二、必須積極助推開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圍繞黃浦區建設目標,發揮自己海外關係優勢,儘可能邀請華僑和各界人士回國考察,到上海和黃浦區投資創業,興辦企業和公益事業。開展海外聯誼活動,做好國內國外兩個平台之間的溝通聯合;加強與僑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和聯繫,組織好學習、視察、調研等活動,發揮好僑界的參政議政作用。

三、必須加強聯絡交往,不斷增進友誼。針對不斷變化的新僑情,加大海外聯誼工作力度,以“聯”為基礎,廣泛團結海外僑胞,以地緣、血緣、業緣為紐帶,擴大聯繫面,廣交朋友。加強與上海涉台、涉僑、涉外部門或協會的聯繫,建立定期聯繫機制。要加強同海外華僑華人的聯繫,加大同海外民間文化、藝術團體的交流。

四、必須強化服務,切實維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堅持為僑服務的宗旨,關心僑界的困難羣體,依法為僑辦實事、辦好事,把僑聯建設成為廣大僑界羣眾信賴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僑胞之家”。積極主動與區有關部門溝通、聯繫,建立共同維護僑益的機制,解決和處理好涉僑糾紛案件,認真做好信訪、接待工作,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維護黨的統戰政策。

六天培訓,時間雖短,但給我的感悟卻銘刻於心。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不僅造就了中國革命,更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歡慶建黨95週年的日子裏,作為一名僑聯繫統幹部,我將永遠繼承井岡山精神,禪精竭慮,恪盡職守,服務羣眾,不忘黨恩,不負眾望,努力為黨的僑務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angyuanxinde/8gom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