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黨員心得體會 >

人民的力量

人民的力量

從1946年6月國民黨挑起全面內戰開始,就意味着國民黨的失敗。毛澤東十分堅定地説,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因為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羣眾和人民解放軍,經過3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奪取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結束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嶄新的人民共和國。

人民的力量

這個偉大勝利的取得,來自人民的力量!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政高官忙着進城“接收”財產,而此時在延安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人民”。共產黨人提出的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治訴求,得到了中國人民廣泛的認可和擁護。人民軍隊的根脈,深紮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戰爭的偉力,來源於人民的偉大力量。所以説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

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與部隊官兵“約法三章”:“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民財者,槍斃;強姦婦女者,槍斃”。不但如此,鄧小平還親自部署成立執法小組,嚴厲懲處違反紀律者。憑藉着鐵一般的紀律,人民軍隊贏得了人民羣眾的信任,軍民關係堅如磐石,使得人民軍隊在大別山站住腳、紮下根。正如劉伯承所説,“我們所依靠的是人民,蔣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

1947年10月,解放軍總部發布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各部隊行軍作戰做到人不踏青苗、馬不啃樹皮,不拿羣眾一針一線,買賣公平,進入城市露宿街頭不擾民……人民軍隊以嚴明的紀律贏得了人民羣眾的信任,為戰爭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後勤補給,除了依靠脆弱的鐵路運輸外,到戰爭後期基本上依靠空投,這種耗費巨大財力的補給行為效果甚微。在同一個戰場上,共產黨軍隊卻能得到來自人民羣眾強大的補給支持,為戰略決戰勝利創造了條件。1948年9月,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中共中央、解放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多次動員人民羣眾支援戰爭,解放區人民掀起踴躍支前的熱潮。陳毅曾形象地比喻:“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勝利屬於人民,勝利來自於人民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也在努力踐行“為人民服服”的宗旨,始終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一定會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標籤: 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angyuanxinde/jl9en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