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數字化授信”為農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數字化授信”為農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一、案例背景

“數字化授信”為農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農村小額信貸風險大、業務分散、人力成本高。傳統農户授信,需要工作人員深入現場開展盡職調查,查閲資料、瞭解農户詳細信息,再加上授信審批時間長,一套流程要3-5天時間,這種完全依賴於人的方式,不僅耗時、費力、成本高,還面臨着人工操作風險、道德風險、客户風險評估難、授信不準確等問題。

近年來,海南省瓊海大眾村鎮銀行精準定位服務對象,着力解決農户信用信息收集難、農户信貸風險判斷難、授信效率低等問題,並將數字技術融入傳統信貸業務,為農村普惠金融插上騰飛的翅膀,打造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武器。

二、主要做法

瓊海大眾村鎮銀行把“數字化風險計量技術”大膽融入農户授信,實現了農户授信數字化、智能化、模型化。

(一)貸前調查數字化。在貸前客户調查階段,擺脱了繁瑣且標準不清晰的傳統盡調流程,依託數字技術,線下采集上傳看得見的客觀現場數據,如農户家庭住房、存貨、生產設備、車輛以及人民銀行徵信數據等能夠直觀反映農户家庭收入水平、償債能力且相對容易現場採集和評估的“軟信息”,線上收集客户合規的互聯網大數據,如法院公告、流水記錄以及涉及借貸關係的網絡行為數據等經過客户授權並脱敏的數據信息。最終將上述線上線下信息錄入數字化模型進行運算和交叉驗證即可完成調查。

(二)資料審查智能化。在客户資料審查階段,通過智能校驗,減少錄入信息的錯誤,如客户身份證信息、銀行卡信息的自動校驗,以及其他關鍵數據的邏輯檢驗。

(三)風險測評模型化。在授信環節,使用評分模型和額度模型自動進行信用風險測評。評分模型主要圍繞客户的顯性和隱性負債等要素構建“風險先行指標”,以風險先行指標為主,再結合反欺詐風險規則對農户風險進行評分。額度模型主要根據客户的家庭資產、生產性流動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測算,同時為避免額度測算出現極端偏差,還補充設置了一系列額度天花板因素,當觸發天花板因素時,額度上限自動鎖定。通過上述科學的模型算法精確計算出客户的風險大小,合理授信,擺脱了審貸環節對人的依賴。

三、取得成效

一是整村授信工作穩步推進。截至2020年末,瓊海大眾村鎮銀行累計完成57個村委會、200個村小組的“整村授信”工作,累計授信金額5200.67萬元、授信1186户。二是辦貸效率大幅提升。在現場考察後,將信息錄入系統即可計算出測評結果,審查、審批意見均依據測評結果作出,原則上整個流程(含現場考察在內)只需1天,而此前一般農户辦貸流程需要3至5天。三是操作成本大幅壓降。原來需要在現場做的盡職調查簡化為拍照,5分鐘即可完成,原先的審貸會簡化為數字算法計算,大大降低了時間、人力、培訓和操作成本。

四、經驗啟示

瓊海大眾村鎮銀行有效克服了農村小微金融成本高、風險大、管理難的窘境,使農户小額信貸變成成本低、效率高、盈利好的“香餑餑”。該模式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鑑。一是做農村貸款要線上與線下結合,把網點人員優勢同數字技術結合起來,用人員解決線下信息採集的問題,用數字技術解決效率及風險深度評估的問題。二是要通過實踐來總結、完善“風險先行指標”,實現對風險的提前預知。“風險先行指標”體系的構建,不能簡單照搬傳統的財務指標,一定要緊密結合實踐,要接地氣和實用。三是不斷提高作業效率。農村小額貸款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和流程的優化,能夠大幅降低作業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四是一切貸款業務要以風控體系建設為核心。好的風控體系,既能提高授信效率,又能保障授信精度,讓貸款資金流向勤勞守信的農户手中,實現涉農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五是緊密圍繞業務構建數字技術體系。瓊海大眾村鎮銀行在數字技術上的投入相較於大型商業銀行並沒有優勢,但成功建起了自己的數字普惠金融模式,靠的就是把數字技術用在了“刀刃”上。六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業務、宣傳兩不誤。要開發使用適合當地客羣需求的數字技術,在滿足農村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向其普及數字普惠金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風險防範等知識和政策,逐步解決農村地區“數字鴻溝”問題,保障普惠金融各項政策落地實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1d6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