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高中生桃花源記讀後感

高中生桃花源記讀後感

高中生桃花源記讀後感

讀了《桃花源記》,我感覺到了桃花源的美,景色美,人也美——和諧、熱情、幸福。在作者陶淵明生活的那個戰亂頻繁的時代,這樣的桃花源是當時所有人的嚮往。如今,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裏,時代變了,人們心中的桃花源也就變了。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桃花源記讀後感,請您閲讀。

桃花源記讀後感1

“陶淵明在晉朝寫了桃花源名揚千百年陶淵明夢桃花夢裏的事美麗誘人又傷悲”這是歌手“騰格爾”,專為我家鄉的景點“桃花源”所譜曲。早在1600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留下了《桃花源記》此着名詩篇,為世人所創造了“世外桃源”這個甜美的世界。

我想看到此處會勾起大家對於桃花源的美景的遐想了吧。那麼就由我帶領大家去領略桃花源的盛世之美景吧!步入景區大門,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溶洞,足有十於人壘成人梯一般高度,涓涓的細流沿着溶洞順勢流出,這河水雖沒黃河般聲勢壯大,卻如小河淌水流進似水人家,潺潺的流水,好似一股清泉淌進人心。山洞口被茂密的大樹圍繞遮掩。而穿過這個長達50米的溶洞,豁然開朗,這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桃花林被四周的高山環抱着,好似襁褓裏的新生兒被柔被所環繞。當新春來臨時當你步入來到桃花源中,便會見到桃花爭豔的情景。

絢麗的桃花怒放着,似粉紅色的海洋。小路拾級而上抵達桃林中,一股沁人心脾的奇香會隨着微風幽幽地攀附在上你身上。微風拂過,桃花林中下起了粉色的花瓣雨,如詩如醉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此處的桃花不似於牡丹的嬌嫩,又沒有玫瑰的嫵媚,沒有臘梅的堅韌,但它卻總能讓你沉醉。傳説孫悟空看好了,這片風水寶地,就在王母娘娘那兒,偷來蟠桃樹,把種子撒在了這裏。所以這裏的桃花非同一般,有過於其它地方的桃花之美麗。

佇立於桃花林中賞桃花之後,繼續沿路前走,便有一條由桃樹環抱的湖。湖的正中間修建了古色古香的而又別緻精美的涼亭,時不時會有遊人在亭下乘涼、休息或是觀賞周圍的美景。若是你站立起來,在碧綠湖面的倒影上,你便會體會到幾分“水上桃花紅欲燃”的美感。湖中的魚兒圍繞着亭子四處覓食,為這靜謐的湖面添了幾分活力。

大約再走五六分鐘,就可以看到一些古代人使用的用品。譬如:織布機,鋸子,蓑衣,鐮刀等我們聞所未聞的生活用品。而在這些工具的旁邊,還有一些惟妙惟肖的雕塑,創造者用巧奪天工的手藝將當代農民辛苦勞作的樣子,表現的惟妙惟肖,真是應了那句話“鋤禾日干午,汗滴禾下土”。

遊覽於桃花源,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那桃花盛開的繁榮,更是那勞動者對於我們現在富饒生活的無限付出,此次之行令我受益匪淺,銘記終生。

桃花源記讀後感2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著名詩人。

本文是陶淵明的名作。作品資料是作者根據廣大人民的願望與自我的理想而憑空虛構的。他虛構了一個在武陵大山中與世隔絕的理想社會,那裏生活着一批幾百年前為避戰亂而躲到那裏的人。這些人世人和睦相處,幸福快樂,桃花源裏的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安定,和平自由,人人平等,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中人民的理想世界。作者描述的這個“世外桃源”雖是虛構的,但仍不管用心的思想好處。作者藉此一方面揭露了當時長期戰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羣眾要求擺脱剝削,壓迫,用自我的勞動創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強烈願望,同時也表現出自我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這篇文章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漁人非但沒有遵守自我的諾言,還帶領別人去桃花源,好在他最後沒有找到桃花源。也許礻是他的報應吧。我們每個人都就應遵守諾言,因為這不但是別人對你的依靠也更是自我對自我的,如果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別人會怎樣看你呢?

跟世外桃源的人相比之下,可見得我們是有多幸福,所以我們也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在那裏,我也想對桃花源裏的人説:你們不要住在桃花源了,你看我們此刻已經有了電視機,電冰箱,空調……跟你們比,我們可要幸福多了呢,你們快出來吧,此刻那裏已經沒有戰爭了,只有和平與幸福,此刻的科技可發達了。

讀完《桃花源記》這一篇文章,我覺得自我也好像裏面的人一樣,每一天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那就請讀《桃花源記》這一課吧!

桃花源記讀後感3

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後,我的靈魂會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進那個人間仙境。那裏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有的只是快樂和諧的生活。我經常幻想着那樣的人間仙境。

但這僅僅是幻想,當回過神來,就會有一種説不出的失落感,因為現實中的世界距離那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遠。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明白了關愛森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我帶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們沿着荷花塘走過,微風拂面,淡淡的荷葉清香中夾着柏油的氣味,原本令我心曠神怡的舒適感一掃而光。這時我想到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還存在,那麼還可以聞到竹葉的清香呢。可是,現在大部分的氣味都被塵土的氣息所代替了。當今,隨着科技的發展,工廠越來越多,排放的氣體嚴重污染了環境,還有各種車輛排放的尾氣,使原本就污染嚴重的環境雪上加霜,想起這些,心裏一陣遺憾。

夜幕如期降臨,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腳步,我問他:你怎麼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隻打轉的鳥兒説:姐姐你看,是小鳥,好可愛呀,也在做遊戲嗎?我説:可能是吧。他想了一會兒,看着我説:怎麼只有一隻呢,其他小鳥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媽媽,找不到家了?晚上會害怕嗎?面對他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觀望四周,這裏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後來為了造路、建房,竹林變成了柏油路與居民區,或許這隻鳥兒正如我弟弟所説的那樣失去了家園,無家可歸了。

晚上,我躺在牀上,弟弟的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園的何止是這一隻小鳥呢,有多少小動物無家可歸,有多少動物瀕臨滅絕或苦苦掙扎在生死邊緣,這都是人類所賜。

漸漸地我開始進入夢鄉,我彷彿變成了剛才所見到的那隻鳥兒,來到了一個人間仙境,這兒晴空萬里、山清水秀、我在這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享受着陽光的温暖,往下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的氣候,在陽光的照耀下,花兒顯得分外鮮豔。這裏的生活非常和諧,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勞作,享受着勞動與大自然的喜悦。

桃花源記讀後感4

懷着小小的激動心情,我閲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麼美麗、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跟着陶淵明的蹤跡,我們來到了充滿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幅和平寧靜的景象。土地平坦寬闊,肥沃的土地上種滿了莊稼,年輕的小夥子下田耕種,不畏炎熱,都在努力的為自己的生活播種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了那可愛的桃花,還有一羣羣小動物,小魚和小蝦嬉戲着,來來回回,都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時候還朝着我們眨眨眼。啊,桃花源裏的池塘真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漣漣秋水,給人幾絲涼意;瞧!

‘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把桃花源人們的幸福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設酒殺雞作食’對於一個外來人,老百姓們熱情招待他,熱熱鬧鬧,並沒有覺得他是個外人,會給人們帶來傷害,他們那麼淳樸,善良,可是這個武陵人卻不記恩德,恩將仇報,妄想打擾他們的安寧生活,以為可以得到一大筆財富。他們自私自利,見利忘義,只活在錢財之中。我們用心想想,在現實社會中,這種人有嗎?多嗎?確實,多。多的數不勝數。社會上正是有了那麼多這種人,社會才變的那麼亂。如果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都能為他人着想,為他人考慮,不要只想着自己,那麼‘桃花源’將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想到這裏美好的感覺戛然而止,黑暗已經籠罩了整個天空,籠罩了人們的心靈。我們不應該讓黑暗繼續蔓延下去,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擔當起保護家園的責任,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只有歡笑,沒有壓迫,沒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惡,骯髒的思想通通從靈魂裏清楚。

作為現代的中學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桃花源記讀後感5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深深地將我吸引,陶淵明將桃花源寫成一個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在當時那個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會嚮往光明吧!

腦海裏浮現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畫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裏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説:“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説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歎一聲説:“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陶淵明讓我震撼。陶淵明雖然放棄了官職,回到了家鄉,但是他得到了心靈上的解脱。我想這應該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現實社會中多少人為了利益何止是不擇手段。他們也不想想難道有錢就快樂了嗎?如果金錢名利與快樂成正比的話,那陶淵明豈不是一個十足的大笨蛋?其實一切的一切都起源於你的心底。其實你在金錢名利中表現出來的,只是你眼中的貪婪。

有的人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鬥角;有的人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們可以做一個資歷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們決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會選擇平凡但是拒絕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38p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