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5篇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5篇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5篇

21世紀是邁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新時期,作為教師,我們也將面臨更多的詰難。那麼,我們將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呢?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有幸讀了《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這本書,受益匪淺。以下是我讀後的幾點思考:

一、用愛喚醒學生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持有的一種職業情感,構建其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得以切實開展的基礎,更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熱愛學生,是教師所具備的道德品質。經典教育故事: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裏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巴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了他,同時令這個學生放學後去自己的辦公室。放學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二塊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説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有正義感。"這時那名男生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麼説,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對的。"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陶行知出其不意的獎勵,圓滿地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我們為他的不留痕跡的教育智慧歎服。

二、用知識武裝自己

1.學科專業知識

學科專業知識不但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還影響着教師的教學成績。

提醒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有以下策略:重視之前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工作中繼續積累學科專業知識,利用培訓提升學科專業知識水平,通過日常閲讀積累學科專業知識。

2.學科文化知識

這裏所説的科學文化知識可以分為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兩類。

人文知識是教師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人文真實是關於人生問題的論述、表達以及實踐,具體包括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哲學知識、美學知識、教育法規及職業道德知識等。

教師作為一個專業羣體,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的養成必須以豐富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教師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有利於其形成求真求實、批判質疑、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教師要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加強對科學文獻的閲讀,加深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其次就是要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多參加一些與任教學科有關的課題,研究工作,重視學科中的實踐性教學,強化自身的時間能力讓自己走上科研之路,這是教師增加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還可以參加一些繼續教育活動或者實踐,比如各種進修或培訓活動,從而增加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我最喜歡培訓了,可以直接汲取老師的經驗。

3.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學知識,主要有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課程改革及教育教學技能知識。

4.學生髮展知識

學生的發展是學生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漸由幼稚走向成熟之間,有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包含了學生的生理髮展、心理髮展、社會發展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學生的心理髮展既包括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發展,也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的發展。影響學生髮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等幾個方面。

怎樣豐富學生髮展知識?積極學習,參加培訓,參與教師成長共同體學習。我們可以尋找一些與自己目標觀念,信仰相近的人,在相互協商形成規範和分工的前提下,相互合作,運用學習工具和資源共同學習,共同挑戰複雜問題,共同提高。

三、用“表演”吸引學生

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研究編者和作者的意圖,正確把握文本,認真研究學生,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學時加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利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做到開合有方,收放自如。課堂教學要上出温度上出熱度,激發興趣,點燃熱情,教師要學會煽情,通過導語設計,過渡語設計,結束語設計,不斷地把情感推向高潮,推動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又能從文本中跳出來,不斷的地拓展、遷移。教師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語言準確,富有激情;板書工整,富友美感;教態自然,開合有方;教法靈活,收放自如。課堂教學要樸實,厚實,不作秀,不粉飾,不摻假,防止淺嘗輒止,做表面文章。教室要做教學的明白人,能理解教育現象背後的東西。教學要有廣度,教師要做好課前資料的收集,課後資料的拓展延伸,課中的點燃激發,從而不斷地把課堂教學向生活遷移,努力構建開放的、具有活力的教學體系。課堂文化是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教師要以優秀的課堂文化為基礎,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塑造自己的課堂教學品牌。教育就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終身受用,壞習慣貽害終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導入要引趣,情境鋪墊要溶趣,抓住閃光點要及時導趣,要用遊戲、課件激趣。整個課堂詼諧幽默,情趣融融,學生就會學得既紮實又輕鬆愉快。教育理念要創新,教學方法要創新,教學設計要創新,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創新型的學生。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點燃創新熱情,培養創新意識,教授創新方法,形成創新能力。

用生命影響生命,教育最珍貴的就是獨特和靈性。教師要有睿智的頭腦,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方法,博大的愛心,為學生描繪一個五彩的世界。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2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一貫的思想是:教師對於我們來説也是養家餬口的一份職業而已。因此,我處於“用生命迴應職業的需要”。我將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並且希望自己努力的工作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一份較好的品質生活。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李鎮西一樣將職業看成“一種生存狀態”,他説:“我的教育不為領導,不為職稱,不為榮譽,只為這就是我的樂趣本身。”自已回想這一年來讀書學習的過程,真的覺得非常的享受。通過學習,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變得越來越從容。

學習從來不會因為年齡而晚。去年讀書時,當時的我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快速的在專業上成長,以緩解自己的不安。因此,我讀的書也是一個方向的,基本上沒有獵涉其他的知識。我認為,必須要有專業的深度後,才能再有知識的廣度。同時,我的文章、我的觀察點基本上也是單一的。我認真的讀着每一本書,吸取着書中的營養。

一年的堅持一晃而過,前段時間心血來潮統計了一下我寫的文章數目,本以為會有很多,但最後只有58篇。心中還是對自己有些失望,自己將每天安排得滿滿的,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堅持,但最後的數據讓自己有些情難已堪。

但很慶幸的是,通過去年的堅持,雖然看到數字,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好的是現在的我,已將平時的寫作當成自己精神和情感的一種寄託。自己只有將每天最熱烈的想法付之這些文字後,內心才能平靜!讀後感·今天正好給朋友改一個講話稿,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自己感覺將整個文稿提升了一個檔次。內心的自豪感更是爆蓬。

隨着時間的流逝,越讀書越知道自己知識的淺薄,自己的內心也更加的平靜。感覺以前漂漂然的自己,越來越落入塵埃。自己對自己也更加的明白,我的才華託不起我的夢想,我只有認真努力的讀書。因此,對於自己的選擇,也更加的執着。學會了“減負”,不再為一些外在因素而左右自己的追求方向。學會了擺託時間的慣性,沒有再在周而復始的開始學習,又停止,又開始學習之間循環。每天堅持讀書和寫作,不為其他,只為自己的努力,成為更平靜的自己!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3

續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

第二篇 知識與能力素養

第三章 知識素養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的四個標準,其中之一就是必須有紮實的學識,這就要求老師必須要有良好的知識素養。知識素養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老師的其他各種素養都是以知識素養作為根本基礎的。好老師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教書育人要求教師必須有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來武裝自己,還應包括教師個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教育教學實踐知識,這些知識決定了教師個人的教學特色。教師還應具備一些學生髮展方面的知識,比如有關學生的生理、心理、社會發展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知識。總之,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教師,其知識素養隨着教育教學實踐的積累而不斷髮生着變化,同時也因為教育教學實踐的革新而不斷增加新的內容 。作為教師,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

一、學科專業知識

學科專業知識不但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還影響着教師的教學成績。

提醒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有以下策略:重視之前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工作中繼續積累學科專業知識,利用培訓提升學科專業知識水平,通過日常閲讀積累學科專業知識。

二、學科文化知識

這裏所説的科學文化知識可以分為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兩類。

人文知識是教師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人文真實是關於人生問題的論述、表達以及實踐,具體包括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哲學知識、美學知識、教育法規及職業道德知識等。

教師作為一個專業羣體,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的養成必須以豐富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教師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有利於其形成求真求實、批判質疑、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教師要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加強對科學文獻的閲讀,加深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其次就是要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多參加一些與任教學科有關的課題,研究工作,重視學科中的實踐性教學,強化自身的時間能力讓自己走上科研之路,這是教師增加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還可以參加一些繼續教育活動或者實踐,比如各種進修或培訓活動,從而增加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

我最喜歡培訓了,可以直接汲取老師的經驗。

三、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學知識,主要有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課程改革及教育教學技能知識。

四、學生髮展知識

學生的發展是學生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漸由幼稚走向成熟之間,有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包含了學生的生理髮展、心理髮展、社會發展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學生的心理髮展既包括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發展,也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的發展。影響學生髮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等幾個方面。

怎樣豐富學生髮展知識?積極學習,參加培訓,參與教師成長共同體學習。我們可以尋找一些與自己目標觀念,信仰相近的人,在相互協商形成規範和分工的前提下,相互合作,運用學習工具和資源共同學習,共同挑戰複雜問題,共同提高。

第四章 教育教學能力素養

一、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體,尊重學生主體等。這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呼喚教師要迅速轉變自身的角色。教師是引領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導師,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工作的必要能力。教師要通過語言表達教授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學科技能,可見,語言表達對於教育教學效果的實現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良好的教師語言表達的特點是:簡潔凝練,敍述流暢,條理清晰;知識傳授的語言應深入淺出,明白易懂;教師的語言應講究表達藝術,富有情感。

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下功夫:精心備課,吃透教材,構建內在的知識系統與資源庫;語言豐富,詳實具體,清晰流暢;精密準確,遵循學生身心成長規律;重點明確,清晰有序,通俗明瞭。教師語言的錘鍊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絕非一日之功。教師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懈地努力,在課堂教學的舞台上綻放出獨具特色的光彩。

二、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影響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師具備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素質,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育能力呢?首先是親和力。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只有深入的瞭解自我,才能瞭解他人。注視、微笑、握手、説話,多用鼓勵、肯定、讚美、關愛、支持的語言。覺察力。覺察力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增強教育效果的關鍵能力。教師要善於自我覺察,善於反省總結,教師要會覺察行為細節,要會覺察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還要會覺察情緒背後的內心渴望。聚焦力。就是在確定教育焦點的時候,既要考慮學生眼前的需要,又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實現人的教育。變通力。我國的傳統價值體系特別強調變通,所謂"變則通,通則久"就是對變通力的準確描述。在任何一個系統裏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靈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容許找出雙贏的可能性。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育教學效果的實現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教師應該具備以下教育教學能力:鑽研教材的能力;研究學生的能力;教學組織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個剛走上講台的年輕教師成長為富有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需要經過不斷的積累探索和完善,因此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努力。多聽優秀教師的課,擇其善者而從之;廣泛閲讀教學資源,閒暇之餘,可以常常閲讀本專業的期刊書籍,拜讀名師的心得、論文,登錄有關的教學網站,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借鑑新穎多樣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及時進行課後反思;寫教育敍述,在敍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見所長,但日有所增;積極探索多樣有效的成長模式,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打破了時空限制,人成長的模式也是多元化,藉助互聯網,年輕教師和志趣相投的教師組建以提升育人能力為核心的發展共同體,可以實現教學能力的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你幫我,我幫他,大家幫大家的良好教育生態系統,通過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共同研究,促進教學能力的共同提升;通過課題研究,提升科研能力,進行專業發展。是貨,目前司機認為一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師會不斷的處理着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就像是在用理論的光芒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和研究,這是教師提高教育教學素養的基本途徑。擲永鑫認為科研應該真正打動教師的心靈,中國小搞教學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藉助信息技術,加速專業成長。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從而減輕工作負擔。

三、課堂管理能力

課堂時教學的主陣地。具有教學經驗與教育智慧的老師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節奏張弛有度,教學智慧隨處可見。課堂氛圍是和諧而愉快的,學生的學習感覺是愉悦的,教師的教育是幸福的。

課堂教學管理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影響教學的各種因素,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綜合能力。教師在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溝通、交流、合作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保證教育學的有機協調。教室的課堂管理,一般有五個方面:教師的自我管理,對學生的管理,教學內容的管理,對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和對教學環境的管理。

《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讀書體會(二)

第三篇 綜合素養 第五章 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獅科學素養的基礎,在知識經濟時代,在注重培養科技人才的同時要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目前的學術觀點也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從"關注知識輸入"到"關注人的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已經成為理念共識。無論是教育規律、教師職業特徵、教育方針政策還是教育理念,都強調了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文素養是,通過環境薰陶、自我學習、知識傳授、社會實踐等方式,將人類文化成果逐步內化為氣質、修養等。人文素養主要體現為對人的關愛、尊重、理解和最有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對人類終極關懷的品質,這是人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內在的心理特徵和精神品質。人文素養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衣着打扮,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的方面得到體現,可以説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的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精神的體現,也是人文知識、人文方法與人文精神的綜合體現。 人文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人之所以為人",強調人是獨立的個體,強調尊重、保護、培養、發展人的個性,使人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使人的科學理性和人文素養充分融合,充分發展。 人文精神的內涵是綜合的、全方位的,很實在、很具體,是一種巨大的遷移默化的力量,它應當包括文化品味、審美情趣、心理素養、人生態度、道德修養、愛國情懷、精神世界、價值觀、人生觀等。 第六章 信息素養 當今世界已邁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科學技術信息化和大數據普及化的“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悄然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將變革人類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一句話,人們的生存方式。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體現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七章 研究素養 隨着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發展,教師附近要做一名教學實踐者,還要做一名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及研究者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高素質的教師掌握研究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第八章 自主發展素養 一、終身學習能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需要終身學習。《論語·述而》有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孟子》記載:“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父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悟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所以,我們要繼承先賢的優良傳統,保持一個虛心向學的心態,同時也給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 一名現代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為“育人”終身學習,教師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於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教師的最終追求是育好人,為“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 朱永新説:“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一個有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最基礎做起,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合理規劃,體驗職業幸福感,提升學習動力。有規劃的人生叫航行,沒規則的人生叫流浪。人生為經,規劃為緯,經緯交織,成就人生美好藍圖;人生為車,規劃為路標,指引着方向。設計個人職業規,體現教室師個體的生命意義,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確立明確目標。 教師職業發展分為適應期、成長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五個階段。 教師終身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知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今時代,教師投身學習的途徑可謂多種多樣。 向書本學習。朱永新説:“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從本質上説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每個個體的閲讀水平。”教師的成長食與閲讀優秀教師是讀出來的,閲讀應當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價值追求。閲讀教育文獻,提升教育理論,素養閲讀古今中外教育經典名著,以及一些權威雜誌會提升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素養。閲讀專業著作,更新知識結構,讓教師成為學生吸收知識的活水而不是死水。閲讀百科書刊,提升教育綜合素養,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向專家名師學習,同伴互助學習,親臨現場學習(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最好儘量走出去,親臨教育現場進行觀摩學習,這是看書、聽解釋、看視頻等方式不能比擬的。),外出遊歷學習(利用寒暑假在家長週末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遊覽名勝古蹟,人文色彩比較濃厚的地方走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4

開學初,我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專題學習,通過學習,我對核心素養有全新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我明白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的課程標準。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核心素養是要準確而具體地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核心素養研製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最終培養出有靈氣的學生。即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才氣、有人氣的能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傳統課程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培養目標上,只重視傳授知識,不注重發展能力,按一個模式培養學生,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在教學內容上,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在教方法上,是注入式、滿堂灌,只研究教師如何"教",不重視學生如何"學"”,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形式上,只是課堂一個渠道,單一化、模式化,忽視因材施教和課堂外渠道。在師生關係上,重教師作用,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知識傳授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傳統教育是保守的、封閉的。

  第三、靈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於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講着講着學生不見了。而我認為,一節好課是要講着講着,老師不見了。靈動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後;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提出了翻轉課堂。利用微課件課下學習,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放在課下。上課解決疑難問題和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學生內化的過程放在課上。

雖然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通過學習,我還是覺得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好的教學方法是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實踐新的教育教學方式,爭取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給我們的傳統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讀《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心得體會5

因春節前閲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似就書中闡述的教師的素養讀得不太過癮,便又拿起桑國元等撰寫的這本《21世紀教師的核心素養》,趁閒暇的正月讀讀。説句真話,不是因為覺得經常出現在嘴邊和眼邊的詞眼應該較清晰的認識它,也是難以讀下去這類書籍。也是感謝教師的這個稱謂,有些東西需要弄清楚定能坐住“冷板凳”、並不是完全跟隨興趣、心情走。

按照書中闡述,我目前已進入職業發展的“高原期”,也就是説,在這個階段,個體的職業生涯進入一個“相當長時間無法提升的狀態”。閉目想想,好像我的職業“高原反應”不太明顯,也許多年的職業“自然狀態” 使得自己職業“成長期”和“成熟期”起步晚了或進程慢了,雖不敢説進入“超越期”,確實很珍惜目前。

按照書中梳理的“21世紀教師”三大類型的八大素養,即:師德與理念素養(師德素養、教育理念素養)、知識與能力素養(知識素養、教育教學能力素養)、綜合素養(人文素養、信息素養、研究素養、自主發展素養),我認為也就是教師的德與才、博與專、行與思、説與文的素養。不看詳細的闡述,僅就那些條文式的詞語,每看到一個,我便和自己“對號入座”:“家國情懷”、“職業認同”、“關愛學生”、“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站了20多年講台,雖沒測試自己的家國情懷有多深、記錄關愛學生的行動有多少次,我也是堅定自己的職業認同,精心修煉自己的教學之術、以達教學之效。也就是説能夠隨時閲讀、願意行文的一線教師,“師德”和“理念”並不是需主要修煉的“核心素養”。“知識”是人類社會發展不斷充實、壯大的集合體,而教育教學能力只要你的學生願意和你分擔不同角色、演完每個40分鐘、便無一個明顯的高低界限,同時,知識和能力也是互為因果的“共同體”。所以認為第三類型的“綜合素養”是我應該需一直修煉的“核心素養”。 “人文素養”是形成教師氣質的精、氣、神積澱;“信息素養”是當今現代人的時代標誌;“研究素養”是每個教育者需開發的有利資源,能使教育教學的行與思脈絡化和站點化,“自主發展素養”是一位教育者能一直舒展於21世紀講台的不竭的能源……正因為綜合素養的不及,才使我拙於表達一本書的感受。其實人文素養、終身學習能力、溝通能力、批判創新能力等應是21世紀每個文化人應修煉的素養,一個時代共同修煉的“綜合素養”,這樣會帶來21世紀教育的新氣象,教師的核心素養自然不擔心不修煉。

沒有檢索,沒有思考更多,就本書中提及的素養對照了一下,自感淺薄,但不自卑,畢竟一直行進在21世紀教育教學的路途中,有學生相伴,有摯友同行,有書籍引導……

還想説一點的是思辨的話題需要用思辨的方式表達,自然有失故事與情感。但為闡述形象和清楚,文中也插入了一些案例(特別是最後一章),我總覺得與本書的整體文風不太統一。同為教師,我還是非常感謝本書中面對孤燈、冷屏的著作者們,景仰他們無需測試的教師的滿滿核心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81m1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