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

《邊城》一書是沈從文先生極著名的一本小説,他自己曾説,他創作《邊城》的目的,不是為了描繪一幅與現實隔絕的世外桃源圖,而是要表現一種人生形式。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供大家參考。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1

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有一個地方:那裏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只有綠竹搖曳的山林和清澈見底的小溪;那裏沒有刺耳的汽笛聲,只有清涼的山風和動人的山歌;那裏沒有玻璃般易碎的情感,只有善良淳樸的民風和如清風的心動……那裏就是茶峒,湘西的一個無人知曉的小山城,宛如一個隔絕塵世的世外桃源。茶峒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令人嚮往——那裏的景,那裏的人,那裏的情……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美境中,悄悄地上演了一場令人憂傷和無奈的生命之曲。

這裏有一條小溪,溪邊有一座白塔,塔下住着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和一條黃狗。女孩梳着長長的辮子,黑黑的面頰上兩隻眼睛清明如水晶,在山林間自由成長的她總是洋溢着甜蜜的微笑。她是那麼淳樸善良,宛如天空中的白雲,宛如含苞待放的山花——她就是翠翠,與爺爺相依為命,靠擺渡為生。小溪那邊有一個男孩,他有着被天使吻過的好嗓子,卻只為她一人唱響整座山城;他不太會説情話,卻總是為她一人遮天蔽日。他就是性情爽快卻情感細膩的二老——儺送。他們的故事從那個河邊的晚上開始:懵懂的心在朦朧的夜色中,在流淌的溪水邊相遇,愛的萌芽從小小的誤解與吵嘴中滋生。儺送打開了她心靈的窗扉,守住了她心中的那座城。翠翠和二老本該譜寫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而命運卻給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同樣愛上翠翠的大老為了成全弟弟,出海做生意卻意外落水身亡。儺送不怨翠翠,只恨自己,於是他選擇了逃避——儺送走了,離開這個讓他想念卻又傷痛的地方和人。爺爺也走了,擺渡船上只留下了翠翠,一個人守着那條小溪,望着對面的山城。茶峒還是原來的茶峒,那裏的翠竹依舊搖曳,有情人的山歌還是一句接着一句地響着,而翠翠的心卻是涼的,她孤獨地等在白塔下,抱着一絲微弱的希望——“這個人也許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有一天,那個曾經跟她拌嘴卻深愛着她,願永遠為她高歌的儺送會回來,他們的故事仍然會繼續。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個故事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情,沒有王子與公主童話的浪漫,它卻帶給每個讀者那麼多的憂傷和惋惜。它本沒有結局,可是常常在我的夢裏,翠翠終究等到了儺送,他們在春天爛漫的桃樹下相擁,粉嫩的花瓣在他們身邊飛舞——原來驀然回首,她永遠都在那裏,等着那一樹桃花,等着他抵達。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2

《邊城》這本書是我近期以來讀的書中,最能帶動我的感情,引起我的共鳴的。

這本書講述在雲南和四川交界的邊遠小城裏發生的感人故事。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那個邊緣的小城裏,生活着相依為命的爺爺和孫女翠翠。他們依山而居,靠着做一些農活和為過渡人擺渡為生,過着清貧但安樂的小日子。他們的家依山傍水,風景綺麗,清澈見底的溪水終日潺潺流動,為他們演奏着最動聽的歌曲;山上長滿了清脆嫩綠的竹子,映襯着這水這屋子,翠翠的名字便是從中而得。每每讀到描寫這溪邊兩岸的風景和這座小城的風土人情,我彷彿置身其中。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我經歷過與主人公相似的經歷,我的家也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沒到節日,例如端午節,我們也會包粽子吃粽子,過節的氛圍也十分濃厚,但我們那裏缺少大河,因此甚少看到賽龍舟。小説的前些章節多着筆於歡樂的民間生活,為故事的開展提供一個温馨而簡單的背景。

但是,隨着翠翠年紀漸長,到了談婚論嫁之齡,矛盾漸漸的出現了。因為某次偶遇,翠翠心裏有了小城裏船户大家的二兒子二老,那種曖昧、情愫在翠翠那小小的心裏滋長、滌盪,改變了生活的平靜。

爺爺對翠翠的愛是故事中最為我所感動的,爺爺一心想小翠有個好歸宿,但又不會勉強她,他要讓小翠選擇自己的幸福。但是他默默的在身後為翠翠爭取着她想要的幸福。一心想要娶翠翠為妻的大老不幸溺亡,讓故事峯迴路轉,跌入讓人心痛的情節。爺爺默默忍受二老和他爹爹的冷漠,冒着病去與二老父子商榷翠翠一事。最後的失敗讓爺爺倍感惆悵,在風雨交加之夜,他走了,留下為之痛哭流淚的翠翠。而到最後,二老,那個曾在翠翠的心上輕舞的男子,一直沒有出現。

讀完小説,我為爺爺善良流淚了,我為爺爺的死流淚了,我為翠翠的不幸流淚了......但令我最心痛的是二老對翠翠態度的轉變,他認為是翠翠爺孫間接害死了他的大哥,雖不至於仇恨他們,但已經對他們沒有以往的感情了。理性一點的人知道,大老的死是意外,與翠翠和爺爺是無關的,在我同情大老去世的同時,我覺得二老對愛情、對翠翠的態度的冷淡更為讓我心痛。

我想,沒有了生她的父母,沒有了養她的爺爺,孤獨的翠翠是多麼的可憐啊,我抱怨二老的無情更抱怨上天的不公......故事最後沒有確定的是二老是否會出現,他也許永遠不會出現,也許就在明天,翠翠也許會等下去,也許就這樣的把日子過下去,守着爺爺的山墳,守着那未知的“愛情”。

她也許不會再悲傷了,因為爺爺跟她説過:“不要害怕,要來的遲早會來的,勇敢面對。”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3

“除了魯迅,還有誰的文學成就比得上他沈從文《邊城》高呢?”——汪曾祺

《邊城》是沈從文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小説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川湘邊界茶峒交界那如弓背的溪流,如弓弦的山路,如黑燕的瓦屋,如天擎的白塔……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山靈水秀、天地和諧的風俗畫。以至於“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條小河中,蜷伏於一條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

如此美的鄉土定然養育了美的人物,小説同樣刻畫了一羣善良、淳樸的人物。閲讀此書,我似乎與三位主人公進行了一次人生的回眸,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

“船總,在川湘交界茶峒這個地方無人不知您,您有一副豪爽的胸懷,一顆仗義疏財的仁善之心,有一種光明磊落、正直無私的美德,在此地一提起你們爺三,無人不豎大拇指,您自豪嗎?”

“我在此地結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因此我做事問心無愧,也不忌諱這是自誇。不過你莫説‘三人’,因為我的大兒子天保已經——已經死了。而且二兒子儺送至今也沒回來,這使我太痛心。這都要怪翠翠他爺爺,不,也許不全是,但定與他有關。”船總傷心地説。

“不要太難過,凡事都要看的開些,人生道路難免有風浪,可絕不能讓陰雲永遠遮住太陽,畢竟晴天是多的。”

……

“翠翠,想你爺爺了吧?”

“我自幼是爺爺養大的,爺爺對我親情無限,為我擔憂,對我關懷備至......他性格直爽,人人也都知道他的正直。我的好爺爺,可是他--他卻永遠離開了我。”

“不要太傷心,現在有楊兵馬幫你,長大了總歸有一天要獨立,要離開爺爺,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知道,我一定會好好活下去,因為--因為我還要等二老。”

……

“儺送,你秀拔出羣,做事細膩,長得像岳雲,但冒犯問你一下,你可別不高興。”

“問吧,沒事。”

“你還會回去嗎?”

“唉,我不想回去了。畢竟哥哥的死這件事有關,我忘不了哥哥......再説我已經答應了山寨中團總的親事,若回去我與其成親又忘不了翠翠。如此既對不起翠翠又對不起大哥,也許這是我最好的選擇……”

……

三個人的話語中無不透露出一絲憂傷的氣息,但三人的正直善良、善良可愛、細膩淳樸又讓我肅然起敬!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淳美的鄉土養育了純美的人,為什麼上演了卻是一出令人斷腸的悲劇故事呢?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4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温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閲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説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裏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説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着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麼?“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着那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豔的文字了,這驚豔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愛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説:“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

有時間,有合適的心情,再讀《邊城》。

邊城高中生讀後感作文5

《邊城》裏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着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着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裏行間飄散着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着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這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羣温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説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裏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着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weo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