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京華煙雲讀後感多篇600字

京華煙雲讀後感多篇600字

京華煙雲讀後感多篇600字

沒有刻意,可是偏偏我看完了《京華煙雲》後,電視版的《京華煙雲》也播放了。看了幾眼,真是失望,我控制了好久,想自己不做評價,可是最終覺得不單是失望,而是覺得編劇對原著的把握太不準確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京華煙雲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京華煙雲讀後感1

姚家有很多人,電視劇裏編劇將曹麗華合和銀屏併為一個角色——蓀亞的女友。導致了電視劇失去了一段精彩。銀屏無疑是悲劇的一個角色,是當時大家庭等級制度下的產物。姚家不允許兒子和一個丫鬟結婚,銀屏被逼無奈才做出後來的事情,體仁最後也沒能好好走到最後;紅玉有人説是林黛玉的另一個形象。那阿非要比寶玉強多了。阿非也許受了兩個姐姐的影響,正直善良開放,再加上有着英式的紳士風格,讓人讀到最後最讓人印象深刻。

再來説第二個家庭——曾家。對於曾家,我説得最多的便是曼娘。曼娘,一個傳統而偉大的女人。尚在花齡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輩子活寡,沒有自己的親生的孩子。令人慶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亞是相愛的,即使封建的婚約這個牢籠囚禁了曼娘一生。曼娘遵守婦道,裹着小腳,忍氣吞聲,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國舊社會婦女狀態。我以為,曼孃的一生也就那麼平平淡淡的度過了,殊不知後來發生的一切讓這位舊社會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來反抗!全中國的婦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禮教,沒有地位,沒有生活的意義,只為了順從,一味的順從。後來,姚先生説“中日大戰,曼娘説打就打,説不打就不打。”書裏的木蘭很疑惑,我也很疑惑,為何?到最後,看到曼孃的結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説:連曼娘這位傳統女性都要站起來反抗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是時候覺醒了!曼娘最後上吊了,看到這一節時我的心一陣一陣的發麻難過。

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許出於官場的緣故,總是不想承認時代的變化,極力維護舊秩序,和木蘭形成對立。但是在家裏,曾先生即使意見不合,但是還是很愛木蘭的。書中對於蓀亞着墨較少,和木蘭伴隨出現,林老後來寫蓀亞變得尚金錢。我覺得他即使這樣也不讓人討厭,代表了那個社會隨機應變的中年人們。經亞顯得平庸的多,我想他最勇敢的事情也許就是和素雲離婚吧。曾家,因為木蘭的加入變得精彩萬分,有了素雲的加入變得動盪不堪。曾家,我覺得真正的才像紅樓夢中的賈家,曾經輝煌,最後落魄不堪依然驕傲。

京華煙雲讀後感2

昨天晚上終於讀完了《京華煙雲》,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沒有完完整整的讀完一本厚厚的書了?自問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記不起來上一本讀的是什麼,在什麼時候。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最後一行字時,我莫名歎氣。而後的一天時間裏,彷彿還是在那段亂世之中,紮下根出不來,也不想出來,多呆一會兒,總是好的。

如今,我的腦袋裏有了兩個木蘭的存在。一個木蘭,巾幗英雄稱豪傑,不懼強敵勇向前,是我們朝朝代代讚揚的對象,古書記載,勵志故事,動畫形象,讓國人無人不知,家喻户曉。而另一個木蘭,只是存在於林老的筆下,存在於讀過《京華煙雲》的讀者心裏。機靈活潑,端莊大方,時髦新派,拋棄舊習,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當,是當時整個時代的先鋒。書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寫,她説林老當時説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可見林老對於木蘭的鐘愛。此處的木蘭,沒有巾幗的英雄奇蹟,更現實更生動,讓人不禁大聲感歎:“不做巾幗此木蘭,必做書中彼木蘭”!

書中的人物和關係結構是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第二複雜的,第一便是《紅樓夢》了。很巧,林語堂先生終生痴迷《紅樓夢》,對於龐大的人物體系細化之分,想必當時也受益於《紅樓夢》。書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個富貴家庭的起落和變遷,僅僅三個家庭,伴隨着時代的變化,讓我們彷彿看到了當時封建落後又努力掙扎的中國。

姚家,一個不參與政治的生意人家,產業遍佈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這位老先生在整個過程中是唯一一個讓我想不出缺點的人,人無完人,也許我沒有參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極度自由的,在看書時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輕十歲二十歲,會不會和他的女兒一樣,積極適應新社會,崇尚新思想。也許是因為年紀,姚先生的這種自由思想沒有明明白白的説出來,但是在兒女身上,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即使到最後先生雲遊四海十年,我沒有不理解,一個靈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敗炮火連天,又怎麼能擾他清淨?

京華煙雲讀後感3

曼妮。曼妮是一個忠貞的女子,在洞房花燭夜便失去了她深愛的平亞,她傷心過後從尼姑庵抱養了一個孩子,從此守在曾家。他對平亞的愛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她不允許任何人褻瀆她對平亞的感情。她轟走了不懷好意打她主意的安大夫;曾因為阿宣説了句“我要活的爸爸”而打了阿宣一巴掌;也曾因木蘭撮合她和陳原而打了木蘭;陳原默默地愛她也絲毫沒讓她動心。在日本進入北平後,她不願搬到王府花園,最後,為了自己的貞潔,拿起了斧頭狠狠地在自己脖子上一劃…… 她是一個孝順、懂禮、賢惠的女子,她與世無爭,在曾家分家產的時候,她説她啥都不要,她只求永遠留在曾家。

在一個人的日子裏,每個人都很同情她,覺得她很不幸、很孤單、無所依靠。所以大家自以為是的給她撮合,以為這樣可以給她帶來快樂,減少她的悲傷。這些只是大家的想像,其實她除了曾平亞她不會因為任何人心動,因為愛情於她而言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信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便會覺得在黑夜裏走路沒有了方向。她是有方向的,而且在這條路上義無反顧的行走着,不被別人打擾。不要以為她沒有其他人所謂的幸福,當她堅持這個信仰的時候她就是幸福的。

木蘭。木蘭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子,從小深受父親的喜歡和重視,在父親的薰陶和培養下,她琴棋書畫樣樣接通、並懂得醫術和甲骨文,是京城裏有名的奇女子。

木蘭是孝順、善良的。為了不讓爸媽為難,為了曾家名聲,她放棄了自己所愛的人孔立夫,替妹妹莫愁嫁到了曾家。然而她是不被孫亞接受的,對於孫亞來説,木蘭太過完美,木蘭跟父母一樣,嘮叨,跟她在一起,他覺得渾身不自在。他和木蘭的婚姻對他還説就是一個湊數的,是父母強迫的。他追求的是自由、愛情。他在曹麗華那裏尋找到了自己所要的東西,覺得在那裏才是放鬆的,才存在真正的自我。他為了曹麗華放棄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回到北平。並偷偷和曹麗華在一起,並有了兒子……木蘭在曾家是委屈的,但她只能把眼淚往肚子裏咽。她在曹麗華死後,覺得在曾家實在待不下去了,決定離開,往前邁進一步,去尋找孔立夫攜手到老。但為的曹麗華的兒子,為了曾家名聲,她還是留在了曾家,和孫亞在外保持夫妻的名分,照顧孩子。

京華煙雲讀後感4

《京華煙雲》中,我最欣賞的一個角色便是木蘭的父親,姚思安,他是天馬行空思想自由的道家,是在亂世中倡導老莊學説的代表人物。姚思安之前也是一個浪蕩公子,但是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幡然醒悟及時回頭,進入了道家的世界。他潛心研讀道家書籍,收集古玩,修心養性,如一個悠然自得的哲人,將世間萬物淡然的化於胸懷。他很喜愛木蘭這個女兒,雖然他仍舊難以擺脱時代的侷限,因循守舊囿於舊觀念,但在他的思想中沒有“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他願意讓兒女接受新事物,尤其是對女兒的態度,唱戲、識字、認甲骨。不阻止後代人的進步,是一種更超脱的姿態。他喜歡結交朋友,特別是有學識、有內涵的人,同時,他總是接受新事物,提倡新思想。

其程度令許多年青人都驚歎不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把自己的長辮率先剪下來,以支持這場運動。他漠視金錢、權力、地位,只醉心於得道,尋求真正的自己,他要洞悟造物者之道,淨化自己的心靈。他把一切看得皆空,選擇雲遊四海。他的老莊哲學思想影響了木蘭的一生,使木蘭成為一個淡然、逍遙、自由,善於在平淡生活中獲得樂趣的人。同時,也影響着孔立夫的人生,使立夫成為一個愛國勇士,用他手中的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更改變了牛素雲的命運。姚先生在臨終前勸告她:“在打仗時,你要記住你是一箇中國人。”這句話感染着素雲,最終使素雲不顧危險,拒絕做漢奸,選擇在日本做特務間諜,為中國辦事,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京華煙雲讀後感5

小時候看過趙雅芝版的《京華煙雲》,記得那時候每天晚上早早寫完作業,守在電視機旁等着潘越雲的歌聲響起,“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當時並不是很懂其中的深意,很多的劇情到如今也已淡忘,唯有劇中姚木蘭秀麗端莊、清新脱俗的美好形象在心底定格,以至於我接受不了後來任何的新版。近日用短短三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林語堂先生的原著,與書中的木蘭相逢,打開書時滿眼悲歡,合上書時感慨萬千。

《京華煙雲》被譽為民國的《紅樓夢》,林語堂先生當時也是因為想要翻譯《紅樓夢》而未成,便仿其結構寫了這部長篇小説,因此這部小説中好多的地方都有《紅樓夢》的影子。讀《紅樓夢》時,我有時在想,黛玉清新自然卻過於孤傲,寶釵端莊典雅卻心機有點重,探春精明能幹有時卻失了人情味,她們的優點若是集於一身,該是怎樣一種完美!林語堂先生曾説過《紅樓夢》中他最喜歡的是探春,他還説過《浮生六記》裏的陳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在他筆下《京華煙雲》裏,姚木蘭不僅有探春的幹練,陳芸的靈動,更是彙集了黛玉的才情,寶釵的懂事,湘雲的豪爽,可以説是集中了作者對所有美好女子的想象,讓我們看到了世間最理想最完美的女子,讀罷,我們和作者一起慨歎,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

這部小説以姚木蘭的人生為主線,講述了曾姚兩家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的悲歡離合,由兩個家族的命運刻畫了政局動盪戰亂頻發的那一段歷史,全書將道家和儒家的哲學思想貫穿其中,展現出了舊中國的的文化、政治與生活。

故事的開始,在南下逃難途中,木蘭與家人失散,被人販拐賣,顛沛流離,後來被曾老爺所搭救,木蘭的聰明博學深得曾老爺喜歡,兩家人從此來往頻繁,帶着報恩的意味,木蘭順理成章與曾家結緣,成就了根深蒂固的婚姻。正如書中所説,“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事過境造的回顧其因果關係,卻發現其影響之大,殊可驚人。”逃難也罷,搭救也罷,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很多的機緣巧合其實就是命中註定,不是由自己來選擇的,一些不經意的小事會奠定日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無論這樣的相聚美好與否,都造就了我們不同的人生。

京華煙雲讀後感6

姚木蘭——一個個性十足,又知書達理、聰明美麗,浩然誠篤、寬容自尊、有道教風範的光輝女性。她落落大方,聰慧賢能,這是中國傳統女性具備的優點;她追求時髦,談吐詼諧,這又不失新時代女性的優點。

她聰明勇敢,擁有自己對生活的主見,更令人驚歎的是她那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她的生活方式隨着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沉穩,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鬆悠閒,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隨性改變自己的髮型和服飾。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遊覽名勝古蹟;與丈夫在涼亭裏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説;還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邊,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這都反映了這個美麗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蘭的浪漫情懷來自於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親的道教思想的薰陶,特別是莊子思想。她勤奮好學,喜歡看書,欣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喜歡在中國文化的海洋裏暢遊,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

小説中很多描寫反映了木蘭的智慧中具有堅實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説:“這名子聽來像個清道夫,又像個挑夫。”莫愁堅持自己的提議,引起爭論。機靈的木蘭便接連提了“孝夫”、“肖夫”兩個建議,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對“肖夫”的名字感到滿意,使 夫妻取得了一致。這表現了木蘭有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準確把握與運用的高人一籌的才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wpk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