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第一篇:《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我原本計劃是每個月讀一本書的。結果,計劃中的第一本書果真耗了我一個月的時間才得以讀完。其實,制定此計劃的原因,不過是想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簡簡單單的做一個知性女人。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有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我不需要一定得讀懂它的意思,也不需要尋找顏如玉,只是希望通過讀書,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夠帶領自己走向一條文學道路。

京華煙雲,作者林語堂,此書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部文學鉅著,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對於林語堂的作品,我僅讀過這一本,對於他本人的瞭解,也僅從此書開始。將現代文學與古代神話相比較,我自然是萬分喜歡古代神話的,因為,我總覺得現代文學太過直白,也比較複雜,讀起來遠不如古代神話所帶來的新奇、有趣;特別是對於古代歷史的研究,我猶為喜歡。之前在長安上班的時候,圖書室裏有《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讀本,有各個皇帝、妃子、詩人傳記,都被我每週一本,如飢似渴般的吸收到腦海裏。

我讀《京華煙雲》的起因,説起來很可笑:那天在噹噹網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被身邊的同事看到了,就順便要我幫她也訂一本《京華煙雲》,於是便一起下單。等收到書的時候,我便被這兩本書的封皮所吸引,感覺是特別的舒服。便央求她,我們相互換着看書。但是後來,我便搬來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見》也在阿珍離廠的時候,被帶來的深圳,至於《京華煙雲》我更是沒有機會去借來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便越覺得美好。對《京華煙雲》的思念,便從長安帶到了深圳。終於有一天在網上找到了電子檔,趕緊下載到本地電腦上轉換為txt格式,放在手機裏慢慢的欣賞。從2014年1月份到2月5號才終於將此小説看完,看書的時間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覺前,拿着手機看上半個小時,堅持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最後的結局。雖然結局不像結局,留給我無限遐想:木蘭最後到了四川嗎?暗香他們一家可曾平安?還有博雅這個姚家的獨子後代是否安然無事?當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戰線是不是平安勝利?

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以為就像是在介紹三大家族的成員和他們的得勢,從戰爭開始打,到木蘭丟失;從曼娘結友,到木蘭與立夫相識;從木蘭與家人團聚,到姚家與曾家結親;再從曼娘嫁與曾家,到木蘭暗戀立夫;從牛家得勢,到與曾家聯姻;直到最後三個大家族,分散避難,家破人亡。這是一部長篇巨史,一部介紹家族由盛到敗的縱向史記。以木蘭為中心,展開各個家族的述訴,與之關聯的一切故事,包括悲歡離合。

總止,這像極了一部《紅樓夢》的翻版,特別是關於黛玉、寶芬、阿非與銀屏這幾個人的愛情故事。看完之後,略作感想,特此書寫,不成文,僅共娛樂一番。

第二篇:《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京華煙雲》是著名的一代文學大師,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林語堂寫的,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北京城內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時期,30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且中間夾雜着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案,“語絲派”,“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在講述三家興衰起伏的過程中,充斥着眾多的歷史故事,在歷史的大環境下展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現狀和風氣。 看完林語堂先生的小説代表作《京華煙雲》這部書後,我深深的被裏面的姚木蘭所吸引,特別是在民國這樣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的映襯下,她具有獨有的魅力,同時還帶有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感。林語堂曾感言:“若為女兒身,必為木蘭也。”可見作者對於木蘭的高度評價與讚賞。縱觀木蘭的一生,跌宕起伏,經歷了盛衰的輪迴。小時候木蘭生活在姚府這樣一個衣食無憂的大户人家,從小受到姚思安他父親的細心教誨和母親的百般寵愛,稱得上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了。木蘭天資聰明,內外兼修,簡直就是無可挑剔的完美女神。然而,上天絕對是公平的,在其他方面對木蘭偏愛有嘉,可是木蘭的婚姻並不是像想象中的那麼完美,她所經歷的卻是一場悲劇的災難性的婚姻。為了大局着想,她頂替妹妹嫁給了高傲的曾蓀亞,她非常的識大體,顧全大局,她容忍自己的丈夫的婚外戀,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寬容,能真正做到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木蘭沒有寬容丈夫的情人,那麼結果可能會更加的糟糕,寬容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美德,我們寬容待人,就是在接納別人的行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和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的時候,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和不足,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與人和諧的相處,社會才會因此變得更加的美好,所謂寬容就是你一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那人的腳跟上,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一種大度的寬容,木蘭的寬容是大氣的,從容的,有尊嚴的,她想用自己的行動感化蓀亞,可是事情根本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簡單,丈夫絲毫不為之所動,木蘭是一個有着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她總能在適當的場合講合適的話,辦穩妥的事,她用智慧和心靈去經營着她的婚姻和人生,她極其的富有才智和膽量,她對也婚姻富有很強的責任感,本應該具有一樁完美的婚姻,可是卻沒有那麼的心隨所願,可是她接受命運的安排,從來沒有怨天尤人,仍然努力維繫着這段婚姻,可見她是很傳統的很有責任感的女性。如果説木蘭是完美女性的形象的話,那麼她的父親姚思安就是完美的男性的形象,姚思安是位學者,他精通醫術,甲骨文,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令人歎服,他是位智者,雲遊四方,潛心修煉,胸懷寬廣,為人正直,同時他也是位慈父,對木蘭諄諄教導,關心自己的子女,同時又給她們足夠的自由空間,體現了在那個大時代的背景下,作為父親的開明之處,他善於啟發孩子該如何去做事情,如何能夠更完美的把事情做好,他是一個好的丈夫,在遇到他的妻子之前,他酗酒抽煙,賭博,可是後來卻變得徹頭徹尾的改變了,那些惡習都通通的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對木蘭的母親更是始終如

一。姚 木蘭及其父親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其次我對篇中的一些話也是深有感觸,“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時過境遷之後,回顧其因果關係,卻發現其影響之大,殊可驚人。”有些細微的事情卻起着決定性的重要作用,正如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每件細小的事情之間都有着微妙的聯繫,體現了哲學中事物的普遍聯繫的觀點。“木蘭聽見父親説:“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他的另一項理由是:“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在木蘭以後的生活裏,有好多時候兒她想起父親這句話來,這個道理

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從中獲得了人生的樂觀與勇氣。一個萬惡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個使人樂觀奮鬥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的人會有勇氣,能奮鬥,也能忍受。”從中我感悟到一個人只有提高自身的修養,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才會使人變得平和許多,做到從辱不驚,也只有這樣才會有快樂幸福的人生。“丈夫説:“我覺得聽見你在夢裏喊叫了一聲。“ “是嗎?嚇了我一大跳。我夢見木蘭在老遠的一個山谷裏叫我。我一大哆嗦,就驚醒了。還好,幸而只是個夢。“於是看了看木蘭,姚太太又向身邊兒看了看別的孩子。”用夢做伏筆,身為母親,身為女性,她們自身也帶有一定敏感性,及不能用科學眼光來看待的第六感。或許正是因為母愛的博大。夢與生活息息相關。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一場夢?人們來到這個世界,迷惑顛倒,認假為真,遺忘了真的,卻拿起假的,所以生生世世背覺合塵,醉生夢死。醉生,就是在生的時候,好像喝醉酒似的,不知怎樣生來;夢死,就是在死的時候,好像在作夢似的,不知怎樣死去。人人皆在夢中,不知何日能清醒,所謂“人生如夢”,以假為真,為名為利,貪無止境。 人生就像一場夢,夢中的許多東西如金錢、名利、美色很容易就讓人迷失了其本性。 我們在追逐名和利的時候,應該讓心靈和身體在同一個方向上個奔跑,否則一個將會失去意義,沒有任何的價值可言, “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一個人的福氣的大小和外在的物質的多少沒有太大的關係,一個人一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就是幸福,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的生活。錢財乃身外之物,不應該因為外界事物的多少影響本屬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寧靜。“暫時,一切總算平靜。爐台子上一盞小油燈,燈火熒熒,美麗而安穩。他拿出煙袋,心中沉思。這是好久以來他難得享受的寧靜的夜晚了。後來他回想到這天晚上,覺得真是幸福的天堂一樣,自己的親人在另一間屋子裏安睡,而自己抽着一袋煙,一盞油燈在爐台子上燃燒着晃動。”安寧平靜的夜晚,燈光微亮,點起手中的煙袋,勾起對往事的思索,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靜靜感受温馨和諧的家庭温暖,這就是最簡單最真摯的幸福。“他罵道:我知道你要賣這個孩子,你這個拐孩子賊!我知道你乾的勾當!他對木蘭説:“我不能帶你去,沒辦法。你要小心這個臭婆娘!”説着就走了”。木蘭與家人走散後,遇見了看似醜陋的老八和他的上司的女人,他們帶木蘭上路,可是每個人的動機卻不一樣,老八想救木蘭,上司的女人想借此發財,從木蘭身上撈一筆,我們不可以以貌取人,這樣會使我們被那些長相亮麗卻蛇蠍心腸的人矇蔽雙眼,也容易誤會那些其貌不揚卻熱心腸的好人,因此,我們與人相處不能僅從表面入手,還是需要用心去體會,靜心去觀察,在時間的歲月中,我們會慢慢的發現真正的善惡美醜。“就因為大多數女人的腳,無論在大小上,在角度上,都不中看。所以裹得一雙秀氣嬌小的腳是惹人喜愛的。小腳的美,除去線條和諧均稱之外,主要在於一個“正”字,這樣,兩隻小腳兒才構成了女人身體的完美基底……她父親看了梁啟超的“天足論”,並對於當時在北京及其他各地流行的新學説非常向往,堅決反對給木蘭纏足。這是當年跟夕陽文化接觸之後,影響中國人實際生活的一件事。木蘭聽從了父親的話,但在心裏仍然悔恨沒有裹小腳兒。”裹腳是有一定歷史背景的。當年看似美的裹腳,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就是畸形,它限制了女人的行動、剝奪了作為人應該具備的“跑”、“跳”能力,也從骨子裏再次約束女人的行為。姚先生為自己的女兒指明瞭發展道路,他對於女兒的影響將是前進過程中的啟明星。 “曼孃的少女時代就像寒冬臘月盛放的梅花,生在蒼勁曲折的枝頭,在冬末春初的寒冷中開放,無綠葉為陪襯,

無其他鮮花為伴侶,命中註定幽峭隱退,孤芳自賞;在桃李及其他春花初開之時,她在蒼老挺硬的枝丫上已度過了夢幻的韶華”。這段用極其華美的語言來形容曼娘青春的短暫和歲月的蒼茫,唯有在歲月的長河中孤芳自賞,給以心靈的慰藉。“在屏風的右邊是一大塊淡黃色的凍石作為岸上蒲葦的穗子,藉以表示正是深秋景色,而蒲葦低垂的姿態好像不勝秋風蕭瑟的寒意,這一個屏風就彷彿人間世上的繁華夢。”屏風的樣式和材質突顯深秋悲涼之意,與當時的環境和事件形成呼應。“萬事有其必然—萬事悉由天定。未來之事固然不可知,但是在她心裏,卻沒有懷疑,沒有困惑。”正所謂“成事在人,謀事在天”,明天究竟會發生什麼,我們不可能預測得到,一切的一切皆由上天註定,未來的事情不可預知,因此要把握好眼前的今天,充實自在的活好當下。“搖錢樹是人想象中的一種樹,樹枝子上長着一串串的銅錢,果子像圓圓的金丸兒垂下來就像榆樹上的榆錢一樣,人只要過去把搖錢樹一搖,金子如雨般自樹上落下,人只要彎彎腰拾起來就成了。”搖錢樹無論是外觀,還是作用都是受人們喜歡的,外觀上看果實累累,猶如天上掉下的金元寶一樣,如果搖錢樹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就會有許多不勞而獲的人們,那樣的話社會會變得無政府狀態。人們只有踏實肯幹,辛勤付出才會像擁有搖錢樹一樣,致富的道路才會有希望。“在北京四季非常分明,每一季皆有其極美之處,其極美之處又有互相差異之特色,在北京,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卻同時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內,城市生活集高度之舒適與園林生活之美,融合為一體,保存而未失,猶如在有理想的城市,頭腦思想得到刺激,心靈情緒得到寧靜。”北京的生活四季分明,景色怡人,適合休養生息,城市的喧囂在北京的園林綠化中得到緩解,使得大自然的美景進入眼簾,每個人都有愉悦的身心去呼吸和成長,理性的思維必然得到了昇華,心靈久而久之會變得更加的從容和自信。“木蘭是在北京長大的,陶醉在北京城內豐富的生活裏,那種豐富的生活,對當地的居民就猶如偉大的慈母,對女兒的請求,温和而仁厚,對兒女的願望,無不有求必應,對兒女的任性,無不寬容包涵。在北京,木蘭學到了容忍寬大,學到了親切和藹,學到了温文爾雅,就像我們童年時在故鄉生活裏學到的東西一樣。”木蘭在北京長大,這樣一種環境優美,景色怡人的地方,是木蘭成長最快樂的地方,她的所學歸於她的成長背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造就怎樣一批的人才。“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儒家經典的學問, 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 “立夫有時候覺得莊子和道家思想,對他那年輕的理解力,未免太深奧,只是感覺到莊子文章的風格華麗,譬喻富有奇趣,其詼諧滑稽,幾乎顛倒宇宙乾坤石破天驚的懷疑精神,令人魂魄震動。”莊子推崇無為而治和崇尚自然的觀念。“木蘭:“善一定有善報嗎?”熟話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到頭終有報,我們平時應該多行善事,積善成德,每天堅持做一二小的好事,久而久之,便有了量的積累,現實版的活雷鋒就是這樣誕生的。“木蘭就進入民辦的第一個女子學校求學,也是第一批蒙受女子教育運動利益的一個新時代女子。”木蘭富有新時代女性的氣息,與時俱進,接受現代最好的教育,富有知性美的魅力。 “ 家貧出孝子,國亂出忠臣。”家裏面貧窮會產生孝順的孩子,國家混亂就會可能有出現忠誠的臣子。 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塑造什麼樣的人。所謂時勢造英雄。一個人活在最艱難的當下,就會思考如何使自己變得生活更好,因此,也就造就了那些忠臣孝子。“ 姚思安:“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着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曰子。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才行,我們沒有必要去過苦行僧的生活,錢財乃身外之物,我們不經意間迷失了自我。木蘭:“兄拋魚網赴中流,

妹撒釣絲待上鈎。盡曰得來仍換酒,雨後空舟歸去休。” 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便是可以一起去釣魚,感受釣魚帶來的無限喜悦和放鬆。順亞:“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説故里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花香。”人本來就是沒有歸宿的,但是我們可以隨遇而安,所到之處皆是家,那麼我們的生活是幸福的,充滿鳥語花香的。 “姚思安:生死是自然的真理。真正的道家會戰勝死亡。他死的時候兒快樂。他不怕死,因為死就是“返諸於道”。根本沒有死亡。人不能戰勝自然。生命會延續不止的。 ”這句話談到人生老病死的輪迴是正常的現象,人們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背離生命的軌跡,生命的真諦就在於生下來慢慢活着。 “ 當時戰士唱的軍歌:“上戰場,為家為國去打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表現可戰士精忠報國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 “ (木蘭)覺得來哺育這個嬰兒,她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的將來,是綿延中華民族的生命。這個嬰兒是中華民族延續的象徵。”嬰兒代表祖國年輕的一代,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我們應該注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綿延發展祖國的文化和歷史文明,嬰兒就是祖國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延續的象徵。

第三篇:京華煙雲 讀書筆記

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 讀書筆記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些電視劇的京華煙雲,大體上知道這是一部講述民國時期三大家族的故事。但從沒認真的拜讀過原著,這次有機會拜讀原著深感林先生不一樣的情懷。也覺得電視劇拍的有一點異於原著卻又沒有辦法超越。因為已經看過電視劇,所以在讀原著的時候缺少了一份自己聯想主人公的樂趣。

京華煙雲,顧名思義,講的就是北京發生裏的故事。用一些鮮活的人物來表現民國時期中國的狀況,講述了中國是如何從舊式的思想走向新思潮的。這裏主要是以姚、曾、牛三大家族的生活來反映出作者想表達的思緒。

這是以姚木蘭為故事的主線:戰爭打響,姚家避難,木蘭丟失,隨後曾家尋得木蘭,木蘭與曼娘結拜,之後木蘭與家人團聚。曾姚倆家的關係就走得比較親近。再到曼娘嫁給平亞沖喜,木蘭愛慕立夫卻由於舊時的男女關係不能挑明。牛家得勢,曾牛倆家聯姻,經亞聽從父母之命迎娶並不喜愛的素雲,隨後木蘭嫁於蓀亞。莫愁嫁於立夫。最後到皇帝下台,牛家破敗,日本入侵中華,有愛國的,有叛國的,三大家族分散逃難,家破人亡。

書中最讓人厭惡唾棄的就是體仁了吧。雖然對於銀屏來説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真男人,但他太過於叛逆了。電視劇裏把體仁的故事全都安排到蓀亞的身上讓我深惡痛絕。雖然書中也講到在中年時期蓀亞也遇到過曹麗華曹小姐,但經過木蘭的細心調教,蓀亞馬上懸崖勒馬,改邪歸正了。婚姻中難免都會犯錯。關鍵在於不能太讓對方傷心。電視劇中前期的蓀亞簡直讓木蘭傷透了心。木蘭是一個完美的女人,是一個所有男性心中的女神,怎能讓她的婚姻如此的不幸。所以我並不喜歡這部電視劇。好在原著裏木蘭是幸福的。雖然沒有嫁與立夫,但所幸的是蓀亞愛她。還是説説體仁吧,這位公子哥真是被姚太太嬌慣壞了。他代表的是舊時代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好在他沒有像牛家兄弟一樣為非作歹,強搶名女,只是做了一些不知進取和惹父母生氣的事罷了。最讓我覺得姚太太可悲的事情是體仁告訴姚太太銀屏自殺時對母親的詛咒,為了一個女子竟對母親如此詛咒,實在不孝啊!雖然在華太太的勸説下,體仁想要做一個有抱負的青年,可是最終還是先於父母死去了,還是很讓我心痛的。銀屏這個丫頭也是心機非常的多,她過慣了富人家的生活就不願在下嫁到貧苦家庭中去,對體仁使出了下賤的勾引,生了兒子之後就以為自己可以穩坐大少奶奶的位置,可惜兒子還是被姚太太抱回了姚府,銀屏到死也沒有坐上大少奶奶的位置,這般愛慕虛榮,貪圖榮華富貴終究是要被報應的。

再來説説姚家倆姐妹。這樣出色的女子不光光是她們倆個自身素質高,更是由於姚太太的教導有方,雖説她對兒子太過溺愛,但她還是一個智慧的太太,所以才會教育出這樣倆個完全沒有富家女的架子的大才女。而父親姚思安的新式思想,開朗豁達的性格,濃厚的道家思想,讓木蘭不再纏足,讓木蘭學唱京劇,帶領木蘭學習認知甲骨文,告訴她不要依賴金錢,應當享受財富,也要準備失去財富怎麼過日子等一些道家思想,所以才使得木蘭姐妹被教養的極好,沒有一代女富貴人家的惡習。莫愁的智慧和賢淑也是非常喜人的。她嫁給姐姐愛慕的立夫哥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雖然立夫很有學問,是一個有志向的有為青年,但脾氣暴躁,做事莽撞,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倒是很惱人的。不過幸好娶的是莫愁,這個會勤儉持家的女子,才會過得幸福。雖然他和木蘭互相愛慕,但這樣的結局似乎更美滿一些。 木蘭最小的弟弟阿非,這是一個有些多情的男人,比起哥哥體仁,可以説是得到了更多父親的關愛,所以沒有和哥哥一樣不孝。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男人。只是可惜了紅玉。只因紅玉身子虛弱,心思過於沉重,才會終日病懨懨的。紅玉為了愛,可以捨棄生命,她愛阿非,愛的毫無保留,甚至愛的失去了自己,其實這樣不僅讓對方累,更讓紅玉自己感覺迷茫,所以她和阿非之間才會偶爾有一些矛盾。女人啊,應該學會一種平衡,上善若水。她因為聽見阿非

説的那段誤以為是説她的話,她怕拖累了阿非,也覺得自己的身子是個問題。她所需要的僅僅是知道阿非也同樣愛她就足夠了。就這樣,紅玉走了。阿非着實難過了一陣子。後來和愛慕的寶芬結了婚,過上了很幸福的日子了。

再來説説曾家的孩子們吧。大哥平亞,和表妹曼娘那是青梅竹馬,只可惜平亞後來年紀輕輕就得了重病,曼娘被曾家安排來沖喜,卻可惜剛剛結婚,就成了寡婦。但曼娘是一個及其守舊的女子,心裏只有她的平哥,只愛她的平哥,守在家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傳統思想的薰陶下,從小接受舊式女孩子的傳統教育,她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種男權思想,一心為平哥守寡。為了尋求精神的寄託,曼娘就收養阿瑄,把自己的心思一心撲在了這個兒子身上,把阿瑄似為自己的親生骨肉,並且教養的十分好。只可惜最後一家都慘死在日本人手中。我個人是十分欣賞曼孃的,知書達理,温文爾雅,賢惠孝順,不爭不搶。只是命運和她開了個玩笑,如果平亞活着的話,她會是最幸福的女人。曼娘是中國傳統文化裏培育出來的及其優秀的女子,是深受別人尊敬的女子。

二哥經亞是一個深受舊社會婚姻折磨的好人。如果不是娶了素雲,而是一開始就和暗香這樣一個安分守己的賢惠的女子,他的生活會過得及其舒適。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父母之命不能不從。縱使他有多麼不喜歡素雲,為了全家的利益,他不得不委曲求全。這個多事的妻子,叫他總不得安寧。像這樣安分老實細心的人,在最後一定會有好報的。顯然,經亞和暗香的結合,讓經亞快樂很多。

小兒子蓀亞是這裏面最幸福的一個男子了,和這個奇女子木蘭結為夫妻。我喜歡看木蘭這樣的女子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雖説蓀亞不像立夫那樣和木蘭心靈相通,卻也疼愛這個妙想夫人。雖説在中年時也犯了些錯誤,但能及時悔過,孝順父母,是一個很好的男人。不知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我喜愛木蘭的原因吧,這些男人裏我最喜愛的還是蓀亞。他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牛家的倆個兒子實在是把社會裏最黑暗的一面表現的淋淋盡致。無惡不作,為非作歹,真是人間之惡魔啊。懷瑜竟然可以對自己的太太不聞不問,全都聽從那個鶯鶯的姨太太的話,而且在後來,可以為了得到將軍的賞識,可以和將軍共用一妻,實在是不知羞恥啊。後來為了金錢等等,做了賣國賊,幫助日本人殘害自己的同胞,真是恨死我也。

素雲,這個被嬌慣壞了的富家女,什麼都會想爭得最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別人合不來。後來和哥哥的姨太太學會了一些新潮的事物,變迷失了自己,自甘墮落。後來一度也成為了賣國賊。幸好後來經過黛雲的點撥,還是為了中國大眾犧牲了自己。也算是為自己以前的惡行彌補了一下。

黛雲是一個和姚先生一樣思想先進的人。她是牛老爺的私生女,所以完全沒有馬祖婆那副醜陋的嘴臉,她討厭她的哥哥們,也討厭日本人對中國的侵佔。她獻身於偉大的革命事業,她還幫助素雲走向正道。這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實在是叫人佩服佩服啊!

書的後半部分開始講到日本對中國的醜陋行為,還有叫中國人吸食鴉片,大煙等等,實在是叫人深惡痛絕。他們不僅僅搶佔中國的文化遺產,還對中國婦女進行身體上的侮辱,對中國男人進行精神肉體上的毒害。種種劣行令人髮指。日本人對中國的覬覦由來已久。16世紀末日本發動侵略朝鮮戰爭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朝鮮為跳板直搗大明國,妄想把中國納入到日本的版圖中去。幸好中國明朝看穿日本人的野心,決定援朝抗日,歷經8年抗戰,終於將日本攆出了朝鮮。這次的勝利讓日本在二百多年之內不再敢經舉妄動,但即便這樣也並沒有澆滅日本對中國的侵佔野心。他們不斷的試探和研究,並提出了系統的侵華理論和作戰方略,並對日本民眾加以影響。他們自以為自己和西方一些先進國家都是“文明”國家,而中國和朝鮮還都是“野蠻”國家,所以日本侵佔中國和朝鮮是為了幫助他們走向“文明”,他們為自己的劣行穿上了“文明”的外衣,實際卻是包裹着他們骯髒的身體。

日本對華發動的毒品統治也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有組織的行動。毒品對人體的

危害我想日本人比誰都清楚,但為了奴化中國人,他們無恥的在中國販賣、種植毒品。他們採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向中國伸出罪惡的黑手。他們找到中國的奸商,為了謀取暴利,他們黑了自己的良心。因為有了這樣一羣走狗才使得日本迅速擴張他們的侵略勢力。毒品的走私讓中國的抗戰事業受到了極大的危害。大量白銀浪費在毒品走私中,大批的官員和商人結黨營私,腐蝕了基層的抗日政權。大量人民吸食毒品,導致家破人亡,而且軍隊中的戰鬥力被極大的削弱了。軍隊中高層領導專心販毒,與日本官僚同流合污,致使戰役失敗的例子不是少數。

蔣介石曾在1938年12月26日駁斥了日本首相近衞文麿的 “更生中國” “調整國交”的説辭後,説道了普通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老實説,中國的老百姓,一提到日本人,就會聯想到它的特務機關和為非作惡的浪人,就會聯想到販賣鴉片嗎啡製造白麪銷售海洛因,包賭包娼,私販軍械,接濟土匪,豢養流氓,製造漢奸,一切擾我秩序,敗我民德,毒化匪化的陰謀。”這讓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日本的731部隊在中國的種種劣行,他們用中國國民來進行活體解剖,在用來促進他們的醫療發展。為了戰爭上更好的取得勝利,用人在不同的距離和位置進行手榴彈實驗。在中國進行鼠疫實驗,細菌實驗,他們把有細菌的糕點發給農民吃,用飛機空投細菌在中國的部分地區。使得我國國民死傷慘重。他們的殘忍,真是無法忍受。他們培養了許多跳蚤並使跳蚤感染瘟疫,然後放到小麥上,空投到中國浙江,使得很多人感染。後來日本有帶回一些感染的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來研究生化武器的殺傷力。他們對活體實驗者沒有一點點同情,日本人讓這些被實驗者們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他們讓這些實驗者們進入一個冰窖中,在立刻出來送進高温的屋子中,如此反覆,一點醫學意義也沒有,他們僅僅把看這些被實驗者的反應當娛樂來消遣。

再來説説書中最後木蘭收養了好多路邊的孤兒。她這樣的善良。這讓我不禁又想起了現在的人們。時代在發展,我們也在進步,可是這種善良的心卻慢慢消失的無影無蹤。路邊的老奶奶滑到了我們不敢去扶起來,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捐款假捐,富二代官二代酒後駕車撞死人等等,這些事件屢屢發生。可在那種兵荒馬亂的年代裏,木蘭還可以好心收養小孩子,實在讓現代人反省啊。現在社會極力倡導學雷鋒,做好人好事。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少的可憐。一些富人做慈善事業,大多是社會輿論的壓力太大。不過也有很多真正的好人,像感動中國中的胡忠、謝曉君夫婦,他們帶上自己年幼的孩子,放下蒼老的父母,走到高原,把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那裏的孩子,那是祖國的未來,那是國家的希望。他們放棄了好的生活環境,放棄了讓自己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的機會,放棄了照顧自己父母的時間。他們是真的在用自己的良心來做好事,為了孩子們,為了祖國。其實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只是被利益暫時的矇蔽了雙眼,只要用真誠的心來擦拭,每個人的心靈都會得到淨化。都會成為和木蘭一樣善良美麗的人。

書中的鶯鶯,也很寫實的表述了現在的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美貌,年輕的資本,企圖不勞而獲享受榮華富貴。這樣的人就和體仁犯了同一個毛病,沒有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放在正道上,結果誤入歧途。就後人唾棄。鶯鶯雖然是一個手腕極強的女子,可以把自己的美貌發揮的淋淋盡致,但是始終都不會得到他人的尊敬。就好像參觀姚家的“靜宜園”時,她自己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得不到她人的尊重,但她覺得這是因為自己為妾,不是正房太太的緣故。這樣的人在外表看起來讓人覺得她活的實在瀟灑,實際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我是十分不贊成現在的年輕姑娘去依附那些有錢的老男人身上。這樣等待你不再年輕、不再貌美的時候,他們依然可以甩了你,因為你們之間沒有愛情、親情,有的只是金錢關係。我還是欣賞像木蘭這種姑娘。她的父親一生重視道教,新思想。在她十歲那年全家逃難的時候,將古董都藏於地下,要先生告訴木蘭説:“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得。一個人若享有真正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早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清水。”這段話對木蘭的影響十分深刻。道家的價

值觀就這樣在他的心裏留下了種子,隨着年歲的增長,這種子便慢慢長大便成了一棵大樹。這道家的思想在後來她的生活裏一直影響着她,叫她甘於變成農婦。比如在中年時期,蓀亞和曹麗華的事情,木蘭就認為這種事情強求不得,要順其自然,後來巧妙的讓蓀亞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改邪歸正。這都是道家文化對木蘭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後來嫁於曾家,曾家又是一個儒家文化及其深厚的一個家族。所以在木蘭身上是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木蘭無論在哪一個角色的扮演中都是成功的,不僅僅是姚先生最喜愛的女兒,而且在曾家的媳婦做的也是非常的好,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在僕人間既有威信,又平易近人。這也就是林語堂老先生説的:“若為女兒身,必做姚木蘭也!”,由此可見姚木蘭就是林語堂老先生心目中的理想女子。而且木蘭十分會把握她對孔立夫的愛慕之情,以至於不會叫她和妹妹,和蓀亞之前任何一個人有尷尬的感覺,這在現代女子中也很少有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了吧。

木蘭的妹妹姚莫愁,也是我十分鐘愛的女子,有人這樣評價過莫愁,説娶妻當如姚莫愁。莫愁美麗聰明,性情温婉,是一個温柔恬淡的可愛女子。她和姐姐,木蘭相比較起來,少了一分靈氣,多了一些世俗的情懷,更加勤儉持家,做事比木蘭更加圓潤和更懂得一些中庸之道。她沒有一絲絲傲氣,對孩子更加呵護,對丈夫也是促進立夫的事業發展。真是難得一見的好妻子,好母親。這常言道:“成功的男人身後,必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話用來形容姚莫愁真是十分的恰當啊。她的丈夫立夫,在林先生的筆下,是一個十分有學問,有志氣的男子漢,一腔熱血,卻又不得不屈服於社會之下。立夫只不過太過於剛正了,這樣莫愁的圓潤正好可以融化點立夫的方正。雖然立夫是一個好男兒,但我並不贊成這樣的男子,他到處發表文章,惹得大家都跟着操心。顯然,作為一個為人夫為人父的男人來説,立夫可能抵不過蓀亞,他身上的責任感沒有蓀亞的強,蓀亞懂得向太太屈服,而且為人十分親切,懂得體貼木蘭,新婚之夜還會為木蘭揉腳,這些都是木訥的立夫一輩子也不會做的事了吧。

讀罷全書,感覺生活真的像一部小説,每個人都無時無刻的演着自己的戲,或好或壞。這人一輩子短的很,就這樣匆匆的,木蘭他們的大半生就這樣的過去了,這無法不叫人感歎啊。人生如戲,人生如戲啊!這書或許只能由中國人才能讀出它的內在含義吧。細細品味,這書裏包含了太多中國的文化了——甲骨文,道家精髓,儒家文化,吟詩作對,詩詞歌賦,裹小腳這種傳統的舊式文化。還有對日本對華侵略的殘酷現實。我們要正視我們的恥辱,要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叫子孫後代永遠記得這段歷史。而且,這書也告訴我們要向偉大的女性致以崇高的敬意,她們勇敢,忍耐,善良,淳樸,美麗,大氣,木蘭就是這樣偉大的女性的經典代表吧。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有輝煌,有恥辱,有辛酸,有曲折。但這還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一個叫我們用生命來熱愛的祖國。

感謝林老先生為我們後人創造了這麼好的一部小説。叫人深思啊……

第四篇: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讀後感

讀罷《京華煙雲》這本書,雖然書中有太多美麗的女性細膩的情感吸引着我,但唯獨讓我戀戀不忘的是書中姚木蘭內心裏面那種大家閨秀式的愛情觀,把家庭和愛情的關係處理得如此貼切。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説她失去了自己最想得到的愛,但她卻也獲得了幸福,並且成全了別人,換得了一個大家庭的穩定和和諧。

書中細膩地刻畫出了姚木蘭的三種愛,而這三種愛強烈地展現出了姚木蘭這一鮮活的角色,讓人感覺到了中國沒落封建時期大家女性的獨在與可愛之處。

一、對父之愛

姚木蘭在書中之所以能成為這麼一個坦蕩的人,是與他父親的教導不無關係的,在那麼一個複雜的年代裏,可以説她父親的開明,讓她獲得了太多別人不可擁有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所以説姚木蘭對她的父親既崇敬又尊敬。在清朝末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因為姚家的產業,姚木蘭的童年除了那段被拐賣的歷史,她比別人幸福多了。因為父親是新文化的倡導者,在思想上比較開明,所以姚木蘭自小不曾裹腳,也接受了比較多的新思想,擺脱了中國女性本該有的矜持,喜歡與人論辯,這讓人讀之就能從她身上感覺到一種女性青春的活力。對父親的愛,她表現在一種女兒的順從和對父親思想行為的體諒上。當她的父親打算10年離家雲遊四方時,她比其他的家人表現得更加從容,因為她知道父親內心的追求,儘管不捨得但只是把那種深深地不捨之愛藏於心底。十年後再一次見到父親,我想她是比其他家人更加激動,在她的心裏,無論何時,父親都永遠是她心靈的靠山,她始終保留着那份對她父親的信任感,所以後來當她面臨着家庭危機時,她暫時放下了自己的聰慧,而是在她父親為她鋪平了一切的道路之後她才用自己的大度、美麗和善良擺平了一切。歸結為一點,她對父親的愛是“用放大鏡看人生”。

二、生命之愛

在姚木蘭的生命中,除了她的父親外還有兩個男人對她很重要,一個是她的戀人,一個是她的丈夫。對這兩個人的愛佔據了她一生。孔立夫是一個家庭落敗但卻極富才華的年輕人,他的論辯非常的高雅且極具深意,可以説他是用才華贏得了姚家兩位小姐的芳心,也獲得了姚老先生的認可,所以他進姚家的門就顯得是必然了,但這也意味着姚家兩位小姐必定有一位會失去至愛。後來姚家把木蘭許配給了曾孫亞,木蘭也就漠然的淡出了這場愛情之爭,沒有給姐妹間的感情帶來半點風波。曾孫亞愛她,這她心裏非常地清楚,可她對曾孫亞更多的是好感而非那種拋出一切的瘋狂的愛。所以後來與孔立夫的一次泰山行,讓她一輩子銘記在

心,而且永遠能夠感覺到甜蜜,這種女性內心裏面深深地愛更可怕地讓她願意不顧一切地為自己深愛的人去付出一切,這就表現在後來孔立夫被關進監獄中。當孔立夫深鎖牢獄時,她表現得比妹妹還要急切,拿出了自己的首飾去賄賂典獄長,只是希望心裏的戀人能夠在獄中呆得暢快點。當得知戀人可能會槍斃時,她冒着被玷污的危險不顧一切地去請求司令官的幫助,最終靠着她的智慧贏得了勝利,但在妹妹與家人面前,她表現得很坦然卻掩飾不住內心裏面的喜悦,這或許就是純真的愛吧!對自己的丈夫,她也能夠讓他感覺到幸福,雖然在感情上有分心,但她從沒讓自己感覺到對丈夫感情的愧疚,她用對家庭的愛和丈夫的體貼換得了丈夫的依賴和諒解,用大度和温柔、善良贏得了丈夫的良心,這是何等的偉大!把感情處理得這麼自然,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平靜、和諧地相處在一起,她用自己的行為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生命之愛”的含義。

三、對子女的愛

姚木蘭作為女性,也就少不了在她身上所賦予的偉大的“母愛”,這種愛是我們所有的讀者都真切的感受過的,所以在感悟姚木蘭內心裏面的那種“母愛”時就很熟悉,特別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在那時,時局混亂,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讓學生成為對抗當局的一股巨大力量,在應對學生運動時,政府往往也是表現得稍微柔和。但是在有次學生示威遊行中,當局政府竟無恥的採用武力鎮壓,直接把所有的學生掃射了,這是政府的腐敗和軟弱,卻給很多的家庭帶來了撕心裂肺的哭咽,木蘭家就是其一,女兒走在遊行隊伍的前例而被槍擊了。在女兒的屍體前,姚木蘭像所有父母一樣壓抑不住內心的悲痛,哭得竟成了個淚人,她無論如何也不願接受女兒離去的事實,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她竟有些神智不清起來,她內心裏真的是很悲痛,為了儘可能忘記女兒,她開始萌生而出去南方生活的想法,這或許才是木蘭思戀女兒情的高潮,讓我們也會模糊雙眼。後來,木蘭的兒子要求去前線參加革命工作,她不停的勸導兒子,這時感情似乎已經佔據了理性,在兒子“沒有國家哪有小家”的理論面前,她似乎更在乎兒子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站在母愛的角度出發,我們説它是自私的,但又何嘗不能夠理解,我們真的不希望她失去了最後的依靠。所以,在對子女的愛上,姚木蘭表現得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或許才更於接近大部分讀者的感情,這也能看出我們的作者林清玄老先生在刻畫人物上的特別之處。

掩卷獨坐窗前,我的思緒卻久久不能離開姚木蘭這一形象,從她身上我感悟到了以前我太多不懂的女性內心裏面的情感。在真愛面前,她們永遠都比男人表現得純粹和偉大,她們更願意珍藏住那份真愛,把它藏得很深很深,卻從來不曾忘懷。純真的愛,一種理性的愛,或許全書只有在姚木蘭身上我才能更清晰地感覺到,這種感覺很甜美。

第五篇:《京華煙雲》讀後感

開始認識《京華煙雲》是由於其電視劇的熱播,我看了幾集,便對原著產生了興趣,我知道了這是國語大師林語堂的經典之作。

故事是從義和團運動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主人公姚木蘭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中年婦女。魯迅的文章寫的是這個時候人名羣眾的愚昧麻木,而林語堂是在歌頌中華的傳統美德與面對外來者侵略時一個富貴儒商家庭的變遷故事,從而讚美保家衞國的勇士們。

《京華煙雲》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剛,糅合古今。雖然原著是用英文寫的,但我卻認為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沒有浮華的文字,卻依然美麗古樸,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語堂對這片土地與文化的熱愛。全書充滿濃濃的中華文化,中華情感。文中有“有佳話,有哲學,有風俗,有深談,有閒聊,更有時代變遷時特有的語言習慣。”《京華煙雲》猶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極為抒情的大提琴獨奏,在黃昏的庭院裏。

《京華煙雲》思想美。全書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可以看出林語堂很收道家思想的薰陶。每一章的開頭都有一小段莊子的話,比如“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雖然我看不懂那是什麼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內容有哲學上的內在聯繫。其思想美更體現在對民族災難與傳承感知和認識上,讀罷全文,我還有一種心緒難平的感覺,好像對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讀罷全書,意猶未盡,在作讀書筆記的時候,我相當於再看了一次本書。越是品味,越是反反覆覆地讀。我越覺這書之妙。

姚思安,一個深受道家思想薰陶的智者,性情隨和,胸懷寬廣,為人坦蕩,關心兒女。正是在他的教導下,才培育出兩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在那個時代,他的思想比較開放,他不叫他女兒裹腳,他讓女兒受現代教育,卻都有着傳統女子的美好之處,還教木蘭識甲骨文。最後他因憂國憂民而病卧不起,當他在臨終前,曾要求見牛素雲一面,他説了句“記住你是中國人。”也許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拯救了牛素雲的靈魂。

我很喜歡木蘭,富有才情,柔美婉約,給人以靈動之美。她從小便識甲骨文,知書達理,而且女身男命。書中有一段講木蘭在杭州過着粗茶淡飯的生活,她用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讓她的家庭充滿世俗的快樂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佈置,她悠閒快樂的生活,但是丈夫蓀亞卻放蕩不羈,不甘平淡,喜歡曹麗華那樣的新式女子。面對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憑藉她的智慧和毅力讓問題迎刃而解,從而維持好她的婚姻。我也很喜歡莫愁,莫愁是個沉穩,節檢,教養好的富家小姐,她是個思想成熟,性格穩健,遇事有主見的女子。後來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當立夫出事後,她能沉着應對,把立夫平時的文件都燒掉。她還很孝順,婚後還親自孝順母親。我最佩服的就是她瞭解木蘭和立夫之間的這種感情,她能夠理解,能夠把事情處理得很好,不會讓他們三個人之間感到尷尬。

曼娘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典型,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接受了傳統的思想教育,並將這些思想貫徹到了行動上,甘願地以清白之身為丈夫守了一輩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但是我認為那種感情,遠不是這樣的話可以解釋的。書中還有一段是姚思安預言到中國戰爭爆發的必然性,把中國能否戰勝的問題歸在了曼娘對於中國是否應該打仗的態度上,看似很荒謬。但其中應該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這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夠有反抗日寇的決心,那麼中國又怎麼會沒有希望呢?其實曼娘自己也很矛盾的,我認為她也是不斷跨越傳統,她還和木蘭一起去看過電影呢。

我對馮紅玉這個人印象深刻,但是還是不理解她的行為。我感覺她太多愁善感了,實在受不了。也許她自小多病,又是個才女的原因。最後她卻因為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太糾結了。

《京華煙雲》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甲骨文,道家經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pjg5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