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合集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合集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合集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

《撒哈拉的故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寫的沙漠生活,與《哭泣的駱駝》裏那種一貫悽慘、荒涼和肅穆的風格不同,穿透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了許多。也許那時是三毛才去的日子吧,在她的眼裏,沙漠生活還那麼有吸引力,想想看,在這樣一個神祕的世界,那麼多的冒險要去,那麼多刺激的事情要做,那麼多新鮮的日子要過,怎能不讓一個本來就一心向往撒哈拉的人心潮澎湃?

《娃娃新娘》裏就寫滿了她對撒哈拉當地風俗的無可奈何,雖然沒有在文字中作“一聲歎息”,可讀過後自己也彷彿看見姑卡那“瘦得眼眶都陷下去”的臉,有一絲不忍,可更多的只是無奈。

三毛是相信有靈異現象的,這也許又是她與別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她甚至於堅信人死後有靈魂的看法。所以,在《死果》這篇文章裏,就處處見到了她描寫得十分厲害的“靈異”現象,原因是她撿到的一個裏面包有符咒的銅片然後又掛到了脖子上。

“這種符咒的現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以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我並不想追究到底符咒是不是真的如上所説會取人性命,到是三毛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痛苦、吶喊、撕心裂肺的慘叫以及對生命的無奈直至絕望讓我從心底感到一陣寒意。

整本書中,我最愛的一篇,自然是《白手起家》了。從“異鄉人”到家庭主婦(其實她的工作遠非“家庭主婦”那麼簡單),從她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麗的小屋,這中間經歷的苦難曲折自不必説,看着三毛和荷西一步步將這個“沙地的城堡”建立起來,竟然自己也有種滿足感。像她説的那樣:“……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脱的。我的家,對沙哈拉威人來説,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脱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境複雜得跟從前一樣。”可見,三毛對她的新家是很滿意的,甚而又步回到了原來的三毛了。

原來她來沙漠也只是為了逃避,只是為了放鬆,這又何嘗不可?只可惜,人的一些東西是很難躲避,很難改變的,再堅強的人,終究不免軟弱。三毛也是人,所以她也走不出這個框框,她需要的東西,愛,父母,家,朋友,她的追求,沙漠不能全部都給她,沒有一個地方能全部給她,她只有一個一個地方不停的跑,不停的鬧着,笑着,瘋着,試圖去忘掉什麼。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2

提起撒哈拉,我想沒有比鳥不拉屎這個詞在適合它的了,但看了三毛的撒哈拉我卻愛上了沙漠,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從她的小説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裏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裏會是什麼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着一時的衝動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去了撒哈拉,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三毛對於沙漠的渴望是內心洋溢出來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為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製造無限情趣.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後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持着這麼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因為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所以我們會心生羨慕。

我認為我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三毛比我更加開朗。在《沙漠中的飯店》中,三毛與荷西間的妙語讓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最後,三毛用小黃瓜代替筍做的筍片炒冬菇令荷西的老闆稱讚,讀完也讓我跟着樂了起來。

《懸壺濟世》這一節主要是説三毛做大夫,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異獨特的方法,或是用國內藥書上的老法子,給當地人治好了病,甚至有一次,三毛改行做牙醫,用指甲油來給人補牙齒,並且確實補得那幾個不肯去醫院的發病的人牙齒都不痛了,足可令其咬東西。這件事荷西瞭解後,嚇得全部頭髮刷一下完全豎起來,像漫畫裏的人物一樣,又足以讓我們心裏感受到荷西當時的驚嚇。

讀三毛的故事,彷彿我也成了書中的主人公,同她一起快樂,緊張,感受着撒哈拉的風土人情.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中的奇葩。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3

在寧靜的夜裏,我從書櫃裏拿出一本三毛寫的著作——《撒哈拉的故事》,我想這裏面會講些什麼呢?於是,我帶着這個“問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寫的都是三毛自己在撒哈拉沙漠過的那些有趣而又驚險的日子。有幾篇文章寫的也十分生動,像什麼:芳鄰啊,荒山之夜,沙巴軍曹等等,都是一個個真實的故事,每一個情節都呈現在我的腦海當中。

一個最令人深思的一篇文章是——荒山之夜。主要講的是:三毛和荷西去迷宮山尋找仙人掌還有其他珍貴的東西。但是,這座山是一座可怕的山,有很多人經過這裏而迷路死亡。三毛和荷西決定去迷宮山嘗試的走一走,去一下探險。在迷宮山裏荷西不小心陷入了沼澤,抱住了一塊冰硬石頭。在這關鍵的時候,沙漠土匪出現了,三毛上車甩了沙漠土匪。她又看着地上的輪胎印回到沼澤地邊,臨危不懼,把車上的坐椅連起來推進沼澤,救出荷西。平安地回了家。

我也是一個熱愛探險(冒險)的人,喜歡探險(冒險)應該具備哪一基本條件呢?答案就是勇於面對可怕和困難,遇到任何事都冷靜。我可以説,我沒有具備,但是,在去富陽溶洞的那一次,我具備了探險(冒險)的基本條件。

溶洞,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裏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從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峯和奇異景觀的溶洞。過幾十萬年自然打造出來的奇形怪狀的珍貴奇石,可以説是鬼斧神工啊!這次,我就來到了溶洞。在17度的溶洞裏,有些孩子嚇的讓大人抱,有的還站在大人後面不走,有的乾脆閉上了眼睛,但我卻覺得好漂亮,特別是有些乳白色的鐘乳石,我真想走過去摸摸。在走道邊也有奇石,好象張牙舞爪的魔鬼,我真用照相機拍下來,在“法安震虎”和“定海神針”等等比較可怕的幾景也無法嚇倒我了

害怕和膽小是一種莫名的恐懼,也是因為知識的貧乏,同時,膽小和害怕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和做任何事的,我們要敢於面對可怕和困難,遇到任何事情都冷靜,把自己的心放平靜,並且多掌握知識,讓自己的大腦充實。這樣,無論是探險(冒險)還是做其他的事情,我們都能順利的完成了。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4

從前聽人提起三毛這個名字,便覺此名是極富少年活潑心性兒的,不曾知曉取名者是何許人也,直至暑期來臨,我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方知“三毛”的名字竟是自己為自己所取。懷着一顆對這名作家的好奇之心,我買下此書並帶回家仔細研讀,讀後我便深深喜歡上了三毛,這世間難得的奇好。

一直以來,我總無知地以為撒哈拉沙漠只是一望無垠的漫天黃沙,也許偶爾才席捲出幾個憔悴的背影,從未想過原來沙漠裏也有居民,如我們一般平靜的生活。而三毛用她的筆講述了沙漠裏一個個平凡又動人的故事,詮釋了這些撒哈拉威生存的意義,讓人們瞭解到沙漠的模樣與風土人情,她那平實的語言為孤寂的大沙漠平添一筆神奇而温暖的色彩。

其實讀這本書,最使我佩服與感動的還是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都市的誘惑,執意來到自己一心想要揭開神祕面紗的大沙漠,同樣令我羨慕的是她的同伴是真正懂她愛她,願陪她去沙漠受苦的丈夫荷西,在這裏,只有沙子,沒有太多的水,甚至沒有傢俱沒有牀,但她與荷西生活得十分幸福,他們以積極的勇氣和執着的信念在沙漠裏安定,簡單快樂地經營着小日子,而且這一點也不枯燥,反倒有不少浪漫的韻味兒。撒哈拉沙漠裏,三毛為荷西留下這樣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對三毛洶湧的崇拜包裹着我不能平復下來的內心,我相信,三毛是個十分堅強的人,看她描述自己的處境,承受着我們無法承受的苦難:吃着鹹井水做的飯,駕車去一百二十多裏外的荒原找化石遇險差點死掉。忍受周圍所有人的體臭及騷擾,步行四十分鐘排四個小時的.隊買便宜三分之一的菜——因為要省錢供自己與荷西吃住……此外,三毛花了很大功夫觀察當地人的住行習慣,一切因封閉環境導致的愚昧無知在我們眼前被分崩離析地展覽,而我只有深深地憐憫與歎息。

我為姑卡的早婚而震驚,為沙崙的痴情而悲哀,為啞奴的善良而温暖,也為他的悲劇結局而不忍,我為那無名軍曹而傷感,為巴西里和沙伊達的苦戀而心悸,為魯阿而歎惋,為荷西而惋惜,為三毛而無奈與痛惜

世間百態,我想三毛已嚐盡了大半,讀她《撒哈拉的故事》,如品一支迷人的鋼琴曲,兜兜轉轉,一不留神就把讀者帶入了她所獨有的節奏,看到她與荷西的輕鬆相處,我倍感開心,但我無法訴説內心的遺憾,因荷西先她一大步離世。

不知不覺中,身處萬里之外的我似乎也愛上了這片沙漠,愛上了三毛與荷西。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5

不得不承認,我看過的有意義的書屈指可數,即使這樣,我還是想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向大家推薦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沒看過這本書的人也許會認為名字這麼枯燥,所以不想看!可是正好相反,本書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再加上三毛詼諧的語言和她與荷西之間的搞笑,動人的事情,無一不為該書增加色彩……

比如,《芳鄰》裏那些鄰居的行為讓我又好氣又好笑;《沙漠觀浴記》那主人公離奇的遭遇讓我捧腹大笑,久久不能合上嘴巴説話;《死果》則表現出了十分厲害的“靈異” 狀況,“這種符咒的狀況,也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令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看完這句話時不禁毛骨悚然;《天梯》又描述了三毛考駕駛執照的搞笑歷程;《娃娃新娘》中又可見撒哈拉當地的落後,三毛也時常流露出三毛對姑卡的同情 ……

通過閲讀這本書,三毛與荷西的愛情讓我羨慕不已;在沙漠的艱難歲月裏,他們一直牽着手,相互支撐,彼此尊重,同舟共濟,演繹着夫妻間真摯而可泣的愛情故事,“知三毛者,荷西也”正好體現了他們之間的濃厚之情。通過閲讀這本書,讓我不由自主地對她產生敬意,試想一下她是如何在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的沙漠生活的?可從她的文章裏字字洋溢這她對這片沙漠的熱愛?她始終在努力地生活,始終保持着一種樂觀的態度!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生活,生活是會贈予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禮物的!

所以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一個個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我的面前,又讓我體會到了很多道理,怎會讓我不喜歡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

三毛的一生不算太長,很多人視她為傳奇的女子。我很喜歡桃花月球在她的書裏對三毛那不同於大多數人的評價,且深以為意。“她像大部分人一樣,想要看不同的風景、愛剛剛好的那個人,是人生選擇和生活態度成就了她的傳奇和無可取代。”她自由灑脱,真誠爛漫,亦是善良可愛的。

撒哈拉的故事裏,三毛的文字平實樸素,閲歷豐富的她自然不乏情感的真摯,像是在娓娓道來一個個故事。她與荷西在離家甚遠的北非撒哈拉安了兩個人的小家,苦中作樂着。縱然生活很苦,他們很甜。大抵是對這片沙漠有着湧自心底的熱忱吧!

十幾篇動人心絃的散文故事,讓我感受到三毛的多姿多彩。她俏皮靈動,變着花樣的給荷西做着令他驚歎不已的中國飯菜;她簡單脱俗,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一雙涼鞋,一把香菜作為帽子的裝飾物,這便是她結婚的全部裝束;她善良心細,醫術高超到讓荷西刮目相看,哈哈;她真性情,愚昧可悲的撒哈拉威人粗魯蠻橫的結婚習俗,她沒有簇擁,而是憤怒離去;她勇敢機智,哭着看完這一章,太揪心,劫後重生的他們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抱頭痛哭······太多太多,述不盡的愛與慕。

三毛帶給我們太多感動,不羈的靈魂閃動着人性的至真至純。讀三毛之前,未曾想過的地方——撒哈拉,在三毛的書中不僅領略了一番,還有一種抵達至此的心境。她依然活着,活在一個悠遠的故事裏,用她的天真爛漫温潤着大沙漠的撒哈拉威人,像一朵不敗的花兒在撒哈拉恣意得生長着。

三毛姑娘,心底那個最自由,最爛漫,最解風情的姑娘。

以下部分三毛撒哈拉語錄摘選: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視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

●沙本是最無一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它是誠實的,它不虛榮。它不用你精緻,不用你化粧,不用你給予,只要你心安。

●對懂得欣賞它的人,它是無價的,對不懂得欣賞它的人,它一文不值。

●一個人,大凡肯虛心反省自己的過失,將來不再重蹈,成功的希望總是會有的。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釋裏,就是精神的文明。

●在這兒,無窮無盡波浪起伏的沙地,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而人生存在這兒,只不過是拌在沙裏面的小石子罷了。

●我並不氣餒,人,多幾種生活的經驗總是可貴的事。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芸芸眾生裏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7

我羨慕她。鷹般瀟灑,指定哪裏是歸宿,哪裏就是自己的家。註定漂泊的命運將她指引,那流沙王國。三分天真,七分執着,加上丈夫的一向支持,她成功進入了夢幻,她的撒哈拉。

果敢率性,與眾不同。同齡女性於社會追求名與利,唯她願以心為歌,唱響她的熱情與不羈。“我想在撒哈拉定居。”她對荷西説。“我有一種感覺,撒哈拉將是我的歸宿。”於是瘋狂地,背上行囊你前往不熟悉的非洲大陸。她敢,她天真,她瘋。這是我為什麼羨慕她,當世界隨着發達循規蹈矩,又有何人能如此“瘋癲”,欲突破所有的侷限,活成獨一無二的人生?

善良,助人。作為外來者,她接受當地文明,也帶去自己的文明。她告訴我,只要心中一片赤誠,到哪,都有故事相伴。她的故事幾乎都來源於她的熱心,唯有助人能最快地深入一個地方,參與一個文明,擺脱孤獨。

幽默,為生活的苦楚幽默。對於鄰居家蓄意跑到自家樓頂來吃花的山羊,她稱呼為“壞傢伙”,常張牙舞爪上樓抓羊,演出一幕滑稽劇。房頂幾次三番幾次三番被羊踏破,也只能心存抱怨老實上樓修屋頂。郵局離這很遠,要走上半天才能拿上一封信,她卻運用郵局的一點功能幫助了鄰居小夥的單相思。撒哈拉很苦,沒有多少外地人想在此定居,即使心懷新奇,也絕不會像真正過生活一樣待上十天半月。她,是認真的,艱難的生活只是一場滑稽劇,從未想逃避,因為這是她的撒哈拉。

她的撒哈拉是野性的,隨風的,是流沙,也是別樣的安定。看着一篇一篇來自遙遠非洲的奇異故事,腦海中便有一個裹上紗巾,光着足的女子向我走來,向我發出邀請,忘記俗世的循規蹈矩,遵從自己內心的白馬。

來世她要變成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裏安詳,一半在風流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8

偶然間聽到舍友説起這本書,我抱以強烈的好奇心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並深受感動。

作者三毛的先生荷西是一個外國人,被三毛“我行我素”的性格所吸引,在三毛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決定搬去撒哈拉,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説跟去那裏。放棄了自己的航海夢,定居小鎮阿雍。在沙漠艱苦的生活條件中,沒有淡水,沒有錢,女性飽受歧視以及鄰居給生活帶來的困擾,使三毛與荷西感受到了世態的炎涼。但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無論是荷西將粉絲當作魚翅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為了生計去海邊打魚,建造出了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了他們對彼此濃濃的愛意。

在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故事,是三毛在詳細描述將搬去撒哈拉的那段時間,她的半生漂流過很多國家,最後定居西班牙,朝撒哈拉奔去,自己看為看破紅塵,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

而荷西是她的朋友,他不笑話三毛的嚮往,也不阻止三毛。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在沙漠的磷礦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來,等三毛單獨去非洲時好照顧她。我想荷西也許就是除三毛父親外最瞭解三毛的人了吧。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我時刻都能看出她倔強、一意孤行的性格。就算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三毛與荷西結婚的決定也僅僅是想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並未可以讓所有人都以此為樂,而三毛的身邊,就有一個一直陪伴着她的人,就是荷西,一個地道的西班牙人,不在家享受繁榮富貴的生活在世界各地陪着三毛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深情地愛着三毛,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為她編寫遠方的詩,房租一萬的房子,只為讓三毛過得更好,晝夜不息的加班,只想給三毛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荷西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給他永遠深愛的三毛撐起了一個家。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現代社會的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再去陪伴自己的愛人與親人,更加便捷的聯絡方式遮擋住了屏幕後一顆深沉的愛意。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會在一個小小的節日時陪伴家人吃一頓簡單的晚餐,習慣性的問候一句“早安”?

讀完《撒哈拉的故事》,我為三毛與荷西堅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也讚頌荷西對三毛長久的關愛關心。陪伴,是時間最深沉,最長情的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9

第一次認真的閲讀三毛的作品,從一個聽者變成體驗者,就像站在會飛的羽毛上肆意觀望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敢愛敢恨,把生活過成詩意的人是如何揮灑自己的熱情跟真我在乾旱的歲月中,她用歲月賦予她的美,在撒哈拉沙漠上開出最豔麗的花朵。

一個敢於見證生活的人,活出了最真的灑脱,她不像個説教者告訴你如何愛生活,而是記錄生活的點滴,在漫天黃沙中活的一塵不染,用文字堆積起來的記錄,像地殼般嵌入每個人的內心,探索並感悟,她更像帶着面紗的絕世美人,揮舞着,跳動着,即便一個小小的歎息都能引發一連串的猜想。

我喜歡上了她,喜歡上了她的生活態度,細膩又不乏味,激情又不浪蕩,灑脱又不悲哀,每個人,每件事,她都用最細膩的心,去體會從未有過的感悟,會為一個奴隸而傷心,為一個地區的風俗而憤世,她的文字像造物者,像巨人擺弄傢俱,一切都那麼的隨心。從不沉浸在悲傷中來浪費每天的時光,會因日出日落而感慨,在感慨中激昂前進。

讀不一樣的書籍,就像跟作者進行了一次靈魂溝通,而三毛的文字更像夏日的冰淇淋,讓人清涼通透,保持一股潔淨之感不忘活出自我。

你能從這裏得到的無非是靈魂的洗禮,細緻的觀察力跟無窮盡的樂趣,人生本來很苦,自己若不找點樂子,把一切看成是阻礙,你永遠體會不到人世間的其他味道,人生得意須盡歡,愛就愛的徹底,喝就喝的大醉,玩就玩的暢快淋漓,畢竟,極致的背後是才是最真的自己,願你不辜負自己的愛,不辜負自己的胃,不辜負自己的身材,用最辣的酒敬最好的自己。這裏我再借用一句話“學會取悦自己”,如此便不負青春年華。

一個人,眼中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保持虔誠善良的心,獨自行走在四海,以苦為樂,樂中作樂,如此,韶華不再,又怎樣。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0

這本書的作者是三毛,是我喜歡的作者之一。我想,我們每個人應該對三毛的故事都有所耳聞。確實,她做到了我們每個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在她的人生中,她活出了自我。她不害怕別人的冷嘲熱諷,她的人生足夠精彩。讀完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收穫。

第一,在有生之年,我們要去做自己想幹的事情,做自己喜歡乾的事情。這便是一種樂趣。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別人,那我們就去做;如果我們想要去冒險,那我們就應該立馬行動。人生雖然漫長,但一生並沒有那麼多的日子來讓我們揮霍。我們與其昏昏噩噩地度過,倒不如活出真正的自我。畢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一個人,有了想幹的事情,一定要立馬去幹。因為,我們人性存在固有的弱點。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想幹卻沒有立馬去幹,那麼在往後的人生,我們就會不斷為自己找藉口。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完成自己想幹的事情,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堅持。

第二,我們要守住內心的純真、善良,要尋求簡單生活中的簡單快樂。雖然在長大之後,我們見識到了人性的惡,但是,我們是我們,我們不是別人。我們應該守住自己心中的道義。在這世間,做自己是最難的,但也是最簡單的。我們應該在自己簡單的生活中,尋求簡單的快樂。

第三,生活總有酸甜苦辣,我們都需要為了生計而奔波,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過得富有詩意。這取決於我們自己。既然我們的人生有選擇的權利,那麼我們又何必要渾渾噩噩地虛度人生。我們應該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快樂,即使生活存在苦難,但我們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相信自己,我們的未來就一定美好。

第四,書中説到:一個人如果心死了,那麼活着是非常無聊的。確實。有句話説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們必須清楚: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自己來磨練。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天生的。我們都會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但影響只是影響,不能起決定作用。在我們的人生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只有我們自己。即使我們出身不好,我們也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堅持。心若有了方向,到哪裏都能找到前行的路;心若沒了方向,到哪裏都是流浪。

最後,只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守住真實的自我,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1

暑假裏我第一次打開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已故當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寫了她與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時間中所見、所聞、所感。

二月初,荷西與三毛一同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的一個小鎮,但是住的地方離鎮中心很遠。三毛和荷西勉強地製作傢俱、粉刷牆壁,然後再別出心裁地佈置住所。原來簡陋不堪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間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寬容的,善良的。鄰居不停地向她借東西,而她總是來者不拒地給予。《懸壺濟世》中寫到,很多窮苦人沒有見到藥,於是三毛把紅藥水之類的小藥品全部送給了他們。鄰居們有一些小事,她都願意幫忙,即使有困難,她也在所不辭,所以她的人緣很好,這使她在沙漠中結交了很多朋友。三毛在書中説:“長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學到一點,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靈得到滿足。”我想這句話是一種精神動力吧!讓他們在誰都不願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來,並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你看,在《沙漠中的飯店》裏,寫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尼龍線;在吃餅酪時,他把小碎肉説成鯊魚翅膀;把三毛的牛肉乾當成順喉藥;還把壽司中的海苔比喻成複寫紙。荷西對許多食物的“無知”總是會逗得三毛哈哈大笑。

不過,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是很艱難的。在《荒山之夜》裏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裏找化石,在離小鎮一百多公理的地方,幾小時之內,温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快凍僵了的時候,三毛終於把他救了上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顧名思義,就是寫沙漠中的人怎麼洗澡的。文中介紹到:沙漠中的人們洗澡時,首先脱衣服,再拎一個空水桶到一個小房間內打水,把從從頭澆下來。如果冷的話,可以進入一個温度很高的房間,在這裏,用石頭在身體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後,身體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髒東西衝一下。沙漠中,人們總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時總是在浴室裏待半天。這種洗澡方法是我從未見過的,感覺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嘗試,那是因為沙漠中沒有水才這樣洗呀!

三毛説過:“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活過。”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好,與其長時間碌碌無為,不如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這個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2

讀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讓我感覺三毛不像現實生活中的人,像一個夢幻,虛構裏的人物,她和一般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像三毛自己説的,她過得是不一般的生活,將艱苦的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美好,讓對沙漠生活渴望而不可及的人都產生了渴望和羨慕,説明三毛的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她的心靈和平常的人確實是大不同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好幾次在讀的過程中去上網百度三毛和荷西的照片,感覺書中的三毛和照片裏的三毛是處在兩個世界的,光看照片,看不出三毛寫的是自己在沙漠裏的事情,書裏那個大膽,想做就做,率真,灑脱等等不同於一般女子的三毛與照片中的三毛是那麼的不像。

看到最後三毛寫給自己爸爸媽媽的信時,才感覺三毛原來和我們是處在一個世界的人,她不是那麼夢幻的一個人了,她和我一樣會跟父母訴説家長裏短,會和父母撒嬌,那個喜歡流浪的女子,喜歡到處跑的女子,婚後在離自己家鄉千萬裏的地方,也會牽掛父母,渴望父母寄信給自己,在沙漠生活多年,想回到了那個自己熟悉的家鄉。

三毛的文字會吸引着我一直讀下去,等我從書裏拔出來時,時間不知不覺的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了,我一般吃飯的時候,因為吃飯對於我來説是快樂的事情,就不想再看書了,那樣感覺會把吃飯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通常我會挑本漫畫或者找一部電影、紀錄片、綜藝,邊看邊吃,然而這本書,我在吃飯的時候,一樣可以看下去。

我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性格,喜歡她的為人處世方式,喜歡她的善良,喜歡她的豁達大度,喜歡她可以在任何艱苦的環境下都可以使自己過得與眾不同。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3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一邊閲讀,一邊和三毛一起走進這全然不同的世界。一瞬間,感覺自己彷彿愛上了這個獨立灑脱的女子,愛上了大漠,亦愛上了“流浪”。

《撒哈拉的故事》裏有神奇的沙漠風光,有奇異的風土人情,亦有三毛和荷西的幸福時光;有浪漫和美好,有阻礙和艱難,亦有無奈和心酸。三毛用質樸的文字將大漠裏的故事娓娓道來,那種自然與單純,那種愛和感恩,那種淡淡的幸福與憂愁,那種苦中作樂的隨性生活,讓人深受感動,亦令人心馳神往。

“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的滋長着,它,並不是掙扎着在生存,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如此自然的事。”沙漠裏條件艱苦、資源匱乏,三毛卻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在茫茫大漠裏活出生活趣味;沙漠人思想封閉、觀念落後,三毛卻能夠堅守自我,在世態炎涼裏獻出人間温情。一邊讀書,彷彿一邊在聽三毛訴説,説被裝點成一幅畫的沙漠小屋,説三毛與荷西的難忘婚禮,説娃娃新娘的落後風俗,説荒山之夜的驚險重重,説沙漠觀浴的離奇遭遇......

把沙漠的風土人情説的細緻入微,把三毛的真誠灑脱説的淋漓盡致。是啊,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無論多麼悲慘的境遇,只要頑強的抵住風沙,即便是在茫茫的大漠,也能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三毛也正是這樣,憑藉着對生活的熱愛、執着着內心的堅守,活成沙漠裏那朵最純粹、最美麗的花。

“飛蛾撲火的時候,一定是極快樂的。”三毛為夢而勇敢,為愛而執着,拼盡全力,不顧得失。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也都該有這樣為追求而不懈奮鬥的時光。只有這樣,人生才能真正屬於自己,真正有了意義。敬重這位勇敢的女子,欣賞這樣獨立的個性,亦渴望這樣不羈的靈魂。突然想起一句詩,“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風裏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4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用自述的形式,講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碎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記錄了她與丈夫荷西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以及沙漠中新奇的風土人情。也藉助三毛的視角,展現撒哈拉沙漠地區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一些不為人知,卻又讓人深思的背後。讓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這本書中充分的為我們展示在撒哈拉中風土人情。其中對我來説,印象深刻的篇章有“娃娃新娘”,也許是因為我也是一個女孩,所以對這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在這個篇章中我所看到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被很早的剝奪了快樂的童年,以及未來的生活選擇。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在結婚是所遭遇的一切,同時也讓我感到傷心。新婚夜粗暴的對待,以及對未來的道路的迷茫,等等一一切,對於一個女孩來説,打擊是多麼的大。也正是因為這一切,讓剛滿十歲的撒哈拉威女孩在出嫁之後,也一夜之間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變成了沉默寡言的羔羊。這也真實的反映了撒哈拉威民族婚嫁的陋習,反應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平。這讓同為女孩的我感到十分的恐懼,也十分的慶幸。恐懼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慶幸的是那不是我自己。

而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歸根於她所屬的地區社會的落後與愚昧。而我則是因為我所處的環境是先進的平等的社會。而在這種愚昧落後的社會卻讓無數個無辜的人們來承受它所帶來的後果,這是多麼的讓人心痛啊!在讀完這一本書後,我雖好奇,但也無比慶幸我生活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要知道在以前的舊中國,我們女性的地位就猶如撒哈拉中的一般。那樣的日子對於女人來説,是黑暗的、恐懼的。而如今的新中國,不僅讓人民當家做主,還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倡導人人平等。

在撒哈拉不僅女性的不平等,亦有階級的不平等。在這本書的平實的文字的背後,反映卻是這個社會的真實。這本書或許有不美好的,但亦有浪漫的。這也是這本書的最大的魅力所在。在展現奇異的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展現了與之對立的一面。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

三毛曾説,每當我想你一次,天上就掉落一粒沙,於是這世界上就有了撒哈拉。

有人説,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有着一種沙漠的味道。熾烈,悲壯,平淡中帶着不平凡。三毛的一生是不幸的,所愛之人總是不能在她身邊多做停留。但她擁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得不到的運氣,她遇到了願意給她自由並一心一意愛她的荷西。

在《撒哈拉的故事》“荒山之夜”一文中,荷西帶三毛到沙漠中尋找化石,自己卻不小心掉進泥淖裏,三毛搶救一夜才讓荷西從死亡邊緣逃脱,彼時已經天亮。三毛問荷西,還要不要找化石了?虛脱了的荷西説,要!看到這裏我無奈卻也會心地笑了。不羈的三毛有一個願意陪她流浪,瘋狂的丈夫。雖然三毛説,我從未真正愛過他,愛情也是結婚後才開始的。但這兩人的愛情真的羨慕死很多人。多少情侶有着浪跡天涯的夢想卻停留在出發點上?三毛一句“我要去撒哈拉”,荷西立即默默收拾行李在西屬撒哈拉安頓下來,就這樣陪三毛去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荷西給三毛最大限度的自由,還説就是要三毛自由,自由的三毛才是自己喜歡的三毛。三毛是匹野馬,而荷西給了她一整片草原。

《撒哈拉的故事》除了寫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也記錄了三毛感受到的撒哈拉。封閉的撒哈拉,電不常有,電視常年無法打開,許多住民甚至從未見過鏡子,照相機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平淡到令人抓狂的撒哈拉,沒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景象,只有枯燥的生活;落後的撒哈拉,奴隸制度依然存在,法律名存實亡,教父竟是第一次給人主持婚禮;**的撒哈拉,有戰爭,有死亡。《撒哈拉的故事》向世人揭示了撒哈拉不為人知的一面。

《撒哈拉的故事》裏,有一個風一樣自由不羈,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子,有一個知己般的男人,有一片遙遠的地區,以及許許多多個或温暖或有趣或悲傷的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59rjo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