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蛙》讀後感

《蛙》讀後感

[編輯]《蛙》讀後感共含7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蛙》讀後感

第1篇:《蛙》讀後感

猜你正在找《蛙》讀後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説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看了2個星期有餘。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普通婦產科女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而記敍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麼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繫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麼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後,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説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後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裏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説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行着國家政策,忠實於黨的方針戰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着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衝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説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説明知這個政策還懷着僥倖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第2篇:《蛙》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蛙》讀後感範文。

讀完了兩遍莫言著作《蛙》,每一次讀完都是不一樣的收穫,第一次讀完後我想的是陳鼻,第二次讀完後我想到的是姑姑。這次讀完《蛙》我合上書腦子裏誰都沒有出現,似乎一切很朦朧,也像是在思考什麼。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挺好看的,所以才會堅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執着,心裏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麼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個牀上拿了本書抹着眼淚,有點傻勁。可是我真的傷心的哭了,你説一個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個孩子而已,而那個孩子已經在肚子裏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是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麼美好的生命,在當時的政策和醫術下,就這樣走掉了。真心心痛。這時候,還真恨那個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覺得書中的小跑對王仁美,並沒有王仁美那麼愛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後,用一種懷念、思念來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獅子後,被小獅子“盪漾起伏”的胸給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沒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許在這一點上小獅子跟貼合他。

結果,到了晚年,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為來彌補自己當年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為國家奔波前後的、她心裏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可晚年,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迴歸了“小我”。這是多麼矛盾的一對結合,以至於她內心的糾結把她整得有點痴了。

書中還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處,他們的感情更為單一、純潔,目標更為明確。作為一個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猶豫的、有退縮的、有點自私的。可是他們沒有,所以我遠遠的敬重他們,卻不敢靠近!

第3篇:《蛙》讀後感

《蛙》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前些日子,爸爸從六合帶回一本小説,小説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麼值得看的?我們農村裏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後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鬥爭。結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後,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彷彿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後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後來聽大人們説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後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 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第4篇:《蛙》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蛙》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蛙》,首先是這個題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作家,僅僅是題目這一招似乎已經勝出很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們。讀了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倒不是向我一開始想的純粹是為了賣座那麼膚淺。“蛙——娃——媧”,這麼一追溯,便顯出此中真意了。原來小説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篇小説的本意是為了讚揚還是批判,或是醖釀着什麼更深刻的內涵。在此只想談談我自己看了小説之後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覺得計劃生育是一項再正常不過、明智不過的政策了。中國的人口那麼多,造成了諸如資源匱乏、生存質量下降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不限制人口,那還了得?我在家裏是獨生子女,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基本也是獨生子女,偶爾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們家庭思想觀念的落後。我一直以為計劃生育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輕而易舉就實現的事情,哪裏會想到原來推行這項政策的過程是那麼艱難?在小説中,在落後的中國裏落後的小村莊,“姑姑”為了落實計劃生育的政策,親手殺死了2000多個胎兒,更間接殘害了多少婦女的生命?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第5篇:《蛙》讀後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蛙》讀後感的寫法。

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蛙》讀完,實在地覺得是部引人入勝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獅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躍然紙上,個個角色或濃粧或淡抹幾乎都詮釋地恰到好處。小説到最後,也諷刺地寫出了社會的畸形。在中國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脈相承的。計劃生育稍稍地阻撓了這一腳步,但是隻要國家在進步,人民生活安居樂業,這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就源源不斷。

小説把鏡頭定格在了農村,更加突出了這一矛盾。通過蝌蚪與日本作家的來信來貫穿整個始終,雖然比較傳統,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這條線。特別是姑姑在小説中多次不同場合不同語氣,每每搬出與日本人作鬥爭的事情,讓人會心一笑,可愛與可悲。比照現實,周遭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人,一件事從小講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而故事的開始就新穎逗趣地寫到“命名”。名字在每個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鄉這個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詼諧的形勢存在,好像我們小時候隨口給別人起的外號。

故事從一開始的陰暗到後來的荒誕,只是從蝌蚪與小獅子的來回高密鄉就完成了,又通過堂吉訶德來串燒,雖然我覺得銜接有點困難,尤其是蝌蚪性格的變化讓人驚訝,作為一名軍人,怎麼會被一小破孩追跑,而這人早前還能用軍人的身份勸架?總之,最後我覺得是愈往荒誕發展,可通讀下來,也能與現實接軌,不得不説現實與荒誕也許只隔一線。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獨》,通篇的荒誕奇幻,真真假假,演繹了觸目驚心的現實。

總之,這也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小説,值得一看。

第6篇:《蛙》讀後感

給大家帶來《蛙》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蛙》是一個底層計生幹部的個人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我國農村計生工作史。這段歷史中有榮辱,有辛酸,有執著,有無奈,有揭露,有褒貶,作家以敏鋭的眼光,捕捉社會的風雲變幻,娓娓道來,給人以振聾發聵般的心靈震撼。

《蛙》除卻情節的跌宕起伏,我還喜歡她的如下風姿:

語言詼諧。莫言的作品語言是很有風格的,流暢詼諧而且誇張,讓人忍俊不禁。比如寫王小倜飛行技術的高超,王駕機一個俯衝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個西瓜,一拉桿,殲擊機又呼嘯着衝向雲霄,呵呵,這是多麼誇張詼諧的文字!可以和青蓮居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節奏鮮明。小説從小夥伴們吃煤寫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來的王小倜叛逃、wenge波瀾“小弦切切如私語”將讀者引入故事中,王膽順流逃跑河中分娩則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來美國愛嬰醫院的出現如河道陡然變寬,流水變緩,滿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給人以跌宕起伏的藝術享受。

構思縝密。小説後半程寫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銷娃娃,王肝忽悠顧客時巧舌如簧就進入創作狀態,那創作狀態中的語言細膩而有哲理,縝密中充滿神祕,讓顧客心甘情願地爭先恐後地買泥娃娃。

有人説《蛙》思想不夠積極,是在揭計生工作的家醜,從政治的角度看確實有這個嫌疑。但是《蛙》是文學作品,是小説,是小説就要反映現實,超越現實。

第7篇:《蛙》讀後感

在本站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蛙》讀後感的精選範文。

這篇小説是一部徹徹底底以“人”為主題的小説,獲得了第八屆矛盾文學獎。

故事發生在山東省高密東北鄉,這是莫言許多小説中一貫用到的場景。“姑姑”是一位身份複雜的鄉村醫生,她一生坎坷的命運貫穿了整部小説。“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時她曾與父親勇闖平谷;因男友逃到台灣惹上了一身罵名;在年輕時她曾是計劃生育國策的支持和執行者;人到老年時她面對“我”的超生卻睜隻眼閉隻眼。

除了“姑姑”,小説還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獅子”年輕時也曾是計劃生育的堅決支持者和執行者,但嫁給劇作家“我”之後,始終受着膝下無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壓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替懷孕服務”,併成功得子。在形勢的鉅變下,“小獅子”從計劃生育國策的執行者搖身一變為“違抗者”,其間經歷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巨大壓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膽是“計劃生育”政策盲目執行下的犧牲品,也可稱之為是“傳宗接代”傳統思想的犧牲品。莫言在小説中用幾近殘酷的筆觸詳細描寫了王仁美和王膽的死,給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斷麻利、鐵面無私的形象,同時也試圖詮釋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輕時的豪言壯語與年老時的唯唯諾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變化中闡釋了生命的堅韌與堅強:生命的堅強與脆弱會因環境而變,因此人性的諸多因素也並非一成不變。

整部小説的結構也較為獨特,由四封長信和一個九幕話劇組成。四封長信分別代表了四個時代,每一封信都是一個時代的隔離帶。書信體的敍事方式給小説的表達賦予了更廣闊的空間,利於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給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礎。九幕話劇《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補充和昇華莫言在小説中暗示了其標題:以“蛙”為書名,極有隱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媧”,“媧”是古之神女,化萬物者,書名是整部小説的主旨和濃縮。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説,《蛙》對人性的剖析與批判更為深刻,對社會的剖析也一針見血。通讀小説,我們能感覺到作家雖然始終在寫家鄉的故事,卻已經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去寫“人”,我想這應該是許多小説作家應追求的目標。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7篇《蛙》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蛙》讀後感範文。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5w5o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