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蛙》讀書筆記

《蛙》讀書筆記

第一篇:《蛙》讀書筆記

《蛙》讀書筆記

讀莫言小説《娃》有感

(2014年10月25日)

聽説中國人首次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來看,畢竟前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所謂中國人早已只能稱為“華人”了。 剛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是質疑莫老的文筆,而是這部作品竟然是“蝌蚪”寫給日本作家的書信體小説。在這當口,寫給哪國人不好,偏偏是日本人?特別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

姑姑説她與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裏住了三個月,有吃有喝,沒受罪。姑姑説那杉谷司令是個白臉青年,戴一副白邊眼鏡,留着小八字鬍,文質彬彬,講一口流利中文。他稱老奶奶為伯母,稱大奶奶為嫂夫人,稱姑姑為賢侄。姑姑説她對杉谷沒有壞印象。當然這是姑姑私下裏對我們自家人説的,對外她不這樣説。對外她説,她與大奶奶老奶奶受盡了日本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但堅決不動搖。 讀到這裏的時候,心裏不舒服的感覺更甚了,甚至開始懷疑這部作品能獲諾貝爾獎的原因是否涉及政治因素。

小説寫到了中國鬧饑荒時全公社沒出生一個孩子,寫生活變好之後為實行計劃生育殘害了不少生命,寫文革時對人性的迫害,寫中國人重男輕女,為生兒子不計後果。寫台灣對內地人的吸引力,主人公的未婚夫叛逃台灣。當官的如何腐敗,一個小小的鄉衞生院院長只會向上級送禮和誘姦下屬;大款如何奢靡,包了二奶再包三奶四奶?? 看小説的過程中,我確實產生了我們中國人“家醜不外揚”的想法,產生了“自家孩子怎麼打都行,別人不能碰”“人民內部矛盾沒必要向全世界宣揚”的想法。我知道這種想法很膚淺很幼稚,但它確實產生了。不產生這樣的想法也不太正常,畢竟我受了黨的教育二十多年,對自己的黨和國家懷着極深的感情。

儘管如此,我知道自己的文學素養應該不只是到這一步,既然是現實主義作品,就要把現實刺裸裸的揭示出來給人看,就要觸及人心靈的最深處。雖然80後的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但我知道它確實存在過。所以,就算心裏再不舒服,我也不得不承認,《蛙》的的確確反映了中國發展史上一些許多人都知道卻沒有説出來的事實。

第二篇:蛙鳴--莫言《蛙》讀書筆記

聲聲蛙鳴樁粧罪

——《蛙》讀書筆記 説來慚愧,作為堂堂文科生,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到我這裏時,我竟然在問莫言是誰?當時,只是從自己的角度覺得:莫言作為在中國尚不拔尖的作家,經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實在是有些不合常理。又加上當時莫言的書在全國上下都賣得火熱,我又不想跟風,所以也就一直沒有讀過莫言的作品。直到前些日子,在網上給朋友買書時,才順手買了本《蛙》。

等書寄到之後,我剛讀完前言部分,就感覺自己被震住了。莫言從長度、密度、難度來剖析長篇小説的尊嚴,可謂句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其中有這麼一段“長篇小説不能為了迎合這個煽情時代而犧牲自己應有的尊嚴。長篇小説不能為了適應某些讀者而縮短自己的長度、減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難度。我就是這麼長,就是要這麼密,就是要這麼難,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讀過之後,確實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我有時也會感歎,改革開放之後,文學也不免走上了“受國家宏觀調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這裏的“國家調控”指的是社會主義的“和諧大法”,但凡是鍼砭時弊、抨擊政府、言辭激烈的作品要麼被閹割、要麼被屠宰;而“市場經濟道路”則是指為了迎合高壓、單調的生活之下的“大眾”口味,一大筆寫手橫空出世。玄幻、穿越、恐怖、暴力、色情···有這些元素堆砌而成的動輒幾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的所謂的小説可謂是層出不窮並且很受歡迎。想這些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幾乎毫無營養可言的印刷品、電子文檔如此橫行,大眾的品味、社會的浮躁可見一斑。在恰恰是在這種時候,聽到了“小説的尊嚴”這樣一句震耳發聵的宣言,想不激動都難。

言歸正傳,我對《蛙》的第一印象想就是小説結構很別緻。小説以五封長信和一部話劇的形式呈現出來。信是寫給外國著名作家的,小説的主體部分就包含在信中,顯得自然而連貫。而話劇則是對之前內容的延續和昇華,語言犀利,情節緊湊、一波三折。

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蛙》看作是史書,一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計劃生育史。這部歷史,其實説起來很簡單:首先,新中國成立之初,醫療衞生水平提高,現代化的接生方式隨之普及;接着,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之後,中國出現了一次人口出生高峯;而在七十年代之後,迫於人口壓力,我國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到了當代,生育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

這部歷史當中,囊括了形形色色的而又個性鮮明的人物;記錄了不同家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命運的流轉。而其中當之無愧的角色自然是姑姑。父親是白求恩的得意門生,為國捐軀、德高望重;自己相貌出眾同時又醫術精湛。如此多的榮耀鑄造了她膽大心細,果敢潑辣的性格。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她的人生軌跡其實正是那段生育史的縮影。新中國成立之初,她是推廣現代接生方式的急先鋒,飛車過橋、痛打接生婆、緊急時刻力挽狂瀾···在她的努力下,現代化的接生方式便很快為當地人所接受;而在人口出生高峯時,她日日奔波勞碌,忙着為產婦接生,被大家視為送子觀音;而計劃生育政策推行之後,姑姑由受人尊重的送子觀音忽然間就變成了人見人怕的“活閻王”,不管超生的孕婦上天入地,姑姑總能用拆房揭瓦、威逼利誘手段將孕婦找出來,送到手術枱實施流產手術;而後姑姑也終於不得不服老,從手術枱上退了下來,年輕時經歷過痛徹心扉的感情挫折的姑姑,最終選擇嫁給了一位與世無爭的民間藝術家,説不清是為了贖罪還是因為命中註定,姑父捏泥人的手藝人,於是兩口子合作,姑姑一一描述那些在她手中被扼殺的嬰孩的模樣,姑父就根據她的描述,將那些早夭的肉體用泥胎還原出來。

在我看來,這部小説的精彩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結構、內容,更是因為它的高度——人文關懷。作者直面尖鋭而敏感備並且受爭議的計劃生育政策,從親歷者的角度,相對客觀地還原了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地區的實施情況。社會主義國家中注重集體主義,強調團結

一致、顧全大局。但這依然不能成為計劃生育政策侵犯個人權利、抹殺個人訴求的藉口。作者從丈夫、妻子、醫生、計劃生育工作者等普通人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問題小説中沒有激烈的言辭、沒有批判的語氣,有的只是扣人心絃的、引人深思的記敍。其中既有“捉拿”孕婦時“計劃生育小分隊”興師動眾、劍拔弩張,隨時準備拆房、拔樹的緊張形勢。也有孕婦為了保護胎兒,不惜採取跳河的方式躲避計劃生育小分隊的緝拿,結果孕婦和胎兒雙雙殞命的悲劇場景。作者在其中塑造了王仁美,這一女性形象,她性格直爽、愛憎分明、單純善良,為了給家裏生個兒子,她私自取下避孕環,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懷孕。即便如此,姑姑還是聽到了風聲、帶着計劃生育小分隊,對躲進地窖的王仁美威逼利誘,最後為了丈夫不被部隊開除、為了家裏的房子不被拆,她只得向姑姑投降。在進入手術室之前,她對丈夫説的一番半似囈語、半似嗔嬌的話中,看似是一種幽默,隱隱約約也透漏出了她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有與丈夫訣別的意味。如果説將美好的事物破壞給人看是(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一種悲劇,那麼像這樣將美好以及創造美好的願望一併破壞更是讓人扼腕痛惜。也許很多人會將憤怒的矛頭指向作為“黨的忠實走狗”的姑姑,但其實她才是最可憐的人。作為黨員,服從國家指令本就是她的職責,她要承受“送子觀音”到“活閻王”的落差,用那雙曾經帶來無數生命的手扼殺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以至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卻對青蛙有種極度的恐懼,因為她覺得青蛙的叫聲就像孩子的哭聲,那些被她扼殺、向她討命的孩子們的哭聲。

正如作者曾説過的一句話,“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小説中的“我”,既王仁美的丈夫,是一個當代知識分子的形象。而在這部書中這個形象則顯得懦弱、武斷,有正義心卻在維持正義時顯得狼狽不堪。尤其是在妻子命懸一刻之際,他考慮到自己的升遷,考慮的家族的利益,最終還是選擇了站在政策這一邊,而讓妻子孤獨地含恨而去。而在妻子去世之後不久他又經不住誘惑,竟然和“害死妻子的仇人”同時又是自己兄弟一直追求的女人結婚。

實際上,小説不僅是對歷史的反思,在最後也對當下生育的社會亂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醫院和養蛙場勾結,幹起掛羊頭賣狗肉的營生。表面上富麗堂皇的門面,背地裏卻幹着見不得人的勾當。他們利用人們求子心切的心理,一方面聯繫求子心切的“客源”,一方面又找一些“代孕”的年輕婦女,只顧從中漁利,完全不顧人倫天理、不顧法律規章。其中最富諷刺意味的應該就是“我”和二任妻子因為無法生育,最後求助於代孕公司,而為“我們”代孕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差點做了他們養女的“我們”的朋友的女兒。最後,朋友成了岳丈、女兒成了妻子、而臂中的孩子難以説清是兒還是孫···

“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歷史之痛,呈現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莫言説到了,至少在這本書中確確實實也做到了,所以我説,這本書值得一讀。

外文學院日語系 王亞輝

學號122201422014412014年5月27日

第三篇:讀書筆記-蛙

《蛙》讀書筆記

説起讀書,實在有些慚愧,對莫言的作品沒有多少了解,得知莫言榮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才有一種衝動去讀讀莫言的作品。讀的第一篇便是《蛙》,讀着讀着我不禁有些難受,因為我的家庭也曾因為“計劃生育”政策而受到傷害。

我喜歡作品中姑姑的性格,大大咧咧,開朗,熱情,直爽。。。可謂女強人,可我更多的是討厭她。在“計劃生育”政治任務面前,繁衍權,生命權似乎遠遠沒有完成任務更重要,所謂“上吊不解繩,喝藥不奪瓶”,無數的家庭在這種極端殘酷的高壓政策下家破人亡。姑姑為一個出色的計劃生育工作者,為保證完成任務,曾經將孕婦趕到河裏淹死,曾經將無數即將分娩的生命扼殺。

看到“姑姑”各種的執着,心裏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麼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少了更多的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是更加不能理解她甚至想要鄙視姑姑的行為,她曾用拖拉機拉到鄰居的大樹,要拆掉鄰家的房屋,從而逼迫王仁美,做引產,各種無情的逼迫,王仁美只好妥協。你説天真的王仁美,只想要個孩子而已啊,那個孩子已經在肚子裏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麼美好的生命,在無情的政策和醫術下,就這樣走了。這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而那時“姑姑”的鐵面無私,導致無數未出生或者已經出生的生命喪失,甚至母子俱全,全家受到滅頂之災,即使這樣,姑姑還在堅持着。

作為普通人,傳宗接代似乎自古以來就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似乎這種無情的計劃生育讓許多母親不僅受到身體的傷害更多的是心靈的傷害。我不禁有些迷惑:人的生命尊嚴在和計劃生育政策發生矛盾的時候到底孰輕孰重呢?民生福祉和國家利益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嗎?人民羣眾的合理訴求是否該得到尊重呢?

書中人物名字不禁讓人發笑,幾乎都是用五官四肢內臟命名,如:王腳、王肝 、王膽、張拳、李手、陳耳、陳眉等,這樣怪異的名字不禁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可能是那個時代對生命一種美好的願望吧。

莫言曾説過:“女人代表了愛,代表了繁衍”,而蛙腹多產,一夜之間,便能出成羣的蝌蚪.<蛙>後半部分的諸多文字,都是表明這事姑姑的懺悔錄.有一天夜晚,姑姑聽到蛙聲一片,彷彿成千上萬的嬰兒在哭泣和控----姑姑最終嫁給了捏泥人的郝大手,以‘捏泥人之手’來表達對那些沒有能來到人間的生命的歉疚,並希望將消失在網中的那些孩子重塑.這是中國民間俗理中的‘輪迴説’,但其實也是一個現代人慈悲心的反省意識.

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為來彌補自己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為國家奔波前後的,她受傷,受辱,受罵,她只堅信自己是個共產黨,她心裏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可晚年,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迴歸了‘小我’。姑姑這一生也不容易,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

姑姑是計劃生育的執行者,回想起小時候媽媽為了給我生個弟弟,在計劃生育的追趕下東躲西藏,現在似乎對計劃生育這個詞有了更多的瞭解。想想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的初衷,他應該不會想到簡單的四個字會使很多家庭支離破散。或許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面對如此大的人羣,很難很好的實施,要實行這一政策,只靠強硬,行嗎?如果真的行,王人美就不會死,陳眉也不會有這麼悽慘的結局,姑姑更不會後半生生活在蛙的恐懼之中,這個政策從實施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國人的情感中依然根深蒂固。古老中國傳承的幾千年的東西,怎麼靠強硬解失。

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和商品經濟的突飛猛進,一些超生的方式也‘與時俱進’在高密東北鄉,袁鍶以牛蛙養殖公司為幌子,組織了一批‘代孕女’為那些想要生男孩的人代孕,年逾五旬的小獅子耍花招似得把我的精液注入一個‘代孕女’體內,並使其懷孕,糊里糊塗

我又做了父親,我也曾想辦法讓懷孕數月的陳眉做引流手術,因為年輕時斷送了妻子王仁美 的命,這事我心中最痛的地方,也是永遠難贖的罪過,最後,慢慢的接受了現實,我甚至把陳眉懷的孩子想象王仁美懷的那個在收拾台上夭折嬰兒的投胎轉世,並以老來得子的喜悦迎來了兒子的誕生。

一切的一切,孰對孰錯,一個個無辜生命的逝去,計劃生育這一重要的主題,是非因果,沒人説得清,這或許就是60 70年代中國命運的縮影,為那些曾經因為計劃生育而逝去的靈魂祈禱,願在下一個世界安康幸福。

仔細想想,很是佩服莫言先生,如此這般淋淋盡致歌頌了生命的尊嚴,孕育重的生命也有尊嚴,計劃生育是對是錯,還在爭議中?但無論怎樣,期待和諧平安繁榮富強的中國到來,願在努力的方向上看民生,只有這樣,世間才會更美好!

第四篇:讀書筆記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

安豐國中 趙 嵩

自從上學期學校安排了教師讀書活動,我從圖書室借閲了幾本自認為適合自己閲讀的圖書,有《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等。起初,也只是隨手翻翻,可真正在閒暇時打開閲讀,卻又不一樣的感受。對《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特別喜歡,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學生的生源質量,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

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將教師與醫生放在一起聯想。醫生看病的原則首先是“望、聞、問、切”,即要實事求是,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刨根問底,進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開出藥方治病救人。

王老師的這本書實際上就是這樣在引導我們的教師應該更加專業一些,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或是僅憑經驗來處理問題。誠然經驗對教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驗引來的思維定勢,逐漸懶惰的思維方法有時卻有致命的危險,或者説對於教師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人們都説“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夠對每一個人都能洞察心機,再加上可能出現的代溝,國中生當中的一些想法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看似簡單幼稚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卻顯得至關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麼?是考試?是成績?是升學?這些教育手段漸漸成了目的,凌駕於教育之上,而教師本身也就成為了一種謀生的手段,教育過程甚至成為一種追名逐利的捷徑,試問有多少老師能夠真心去教每一個學生?在這種“目的”的引導下,問題生就真成問題了,很多本不該劃為問題生的也變成問題生了,也許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應該是每個教育者都不願看到的。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我們的學生呢?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問幾個為什麼以外,就是要我們關心學生的需求。現在有太多的學生被家長當做白板從而複製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學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僅僅是家長看來的白板,實際上經過學校及社會的影響,學生這塊板上並不是隨意能刻畫的來的。比如書中分析學生去網吧的原因時就很透徹,説到底就是學生把自己在家在學校以及和同學朋友間未能發泄的東西 1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在虛擬世界裏尋找天堂的過程。 而且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越是直接跟他説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樣,因為這種教導與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產生的矛盾更成為了一種催化劑。不問青紅皂白,只問是非對錯,到頭來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對孰錯了。

對於老師來講,這本書堪稱工具書,特別適合任課老師閲讀,它比較全面地羅列出了學生在青春期所出現的一系列典型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對應方法,現在很多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從更深層次去研究學生的心理,因此時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首先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後再進行處理,而不是想當然地馬上批評教育,孩子的心靈很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出現更多的問題。老師僅靠學校裏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是很難對付現在的學生的。

如果你還在為問題生而煩惱,建議你讀一讀《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相信你您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第五篇: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國王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乍看之下彷彿是一個勵志故事,當然,這麼認為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一個患有語言障礙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國家的緊迫情勢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積極去改變,在最終逃出了缺陷的陰影,而終於讓那些質疑,擔憂,譏諷等等的公眾輿論煙消雲散,最終也不失為一位偉大的國王。

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另一部分也因另一個人所為對比昇華: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應當的繼承人,卻因人生機遇和風流個性,逐漸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也從一個側面説明了,天賦如果不被後天善用,也會逐漸被磨滅,被荒廢,而對於george來説,一個對於王位繼承者來説有相當阻礙的缺陷,,如果有去改變,不停地嘗試,最終也會得到糾正,獲得真正的自信。

如果george是個平常的人,或許他有口吃,或於他的發育有問題,這都沒有什麼,他可以選擇成為作家,他可以選擇出賣體力維持生計,他可以儘量避開交際,獨門獨户,這都沒什麼,他自己和別人都不會覺得這是多麼有問題的一件事,然而他卻成為一個有語言缺陷的國王,一個小問題也許就成為大困難,就像edward一樣,一個花花公子其實沒什麼,但是因為出身背景和責任,就顯得有些失大體,不成器之感,其實都是位置造就的,因為人並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很多人也許都在羨慕另一種生活,其實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除非你可以擁有每一座城門的鑰匙而自由進入,否則,並不要輕

易先忙活着盲目追求另一種生活,除非你已經想得透徹,或者你是個永不思悔的人。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3z8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