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開學第一課》讀後感與感想(精品多篇)

《開學第一課》讀後感與感想(精品多篇)

《開學第一課》讀後感與感想(精品多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感想 篇一

新學期開學了,全國上下都關注教育部直髮的《開學第一課》。學校下達通知,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觀看這重要的一課。

等看完這個《開學第一課》時,已經快11點了,一直堅持看完,看完就一頭紮在牀上睡着了。這樣的狀態是我不喜歡,原本應該是一起看完了,兩個人交流一下的。可是時間實在是太晚了——由此,我也想建議一下,這個開學第一課能不能八點開演,或者就不要下命令通知,看直播了,等到第二天看轉播也行啊。孩子都是認真的,老師通知1日晚上九點開始觀看,他就不折不扣,想讓他看轉播也不行。

開場一曲吳磊演唱的《夢想開始的地方》讓每一個學生點燃激情,“學校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讓每一個學生開始放飛夢想。開學第一課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帷幕,董卿與撒貝寧兩位名主持閃亮登場。這兩位一出現,讓這開學第一課變得隆重而大氣起來了。當董卿宣佈這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後,精彩一課的內容便慢慢地呈現在了每一個學生與觀眾面前。大家一起開始聆聽前輩們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發生的故事,一起走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起感受屬於我們中華兒女的民族驕傲和自信,從而喚起學生對學習中華文化的求知渴望。

中華民族究竟有怎樣的驕傲?我們和主持人一起從“字以溯源”開始感知。漢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漢字或許都有一個故事,這也許是漢字與世界上的其它文字的本質區別。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寧教授講述致力於研究漢字_餘年的故事,追根溯源,鑑古塑今,帶領我們一起領略漢字的魅力。感受文字的起源與變化,從而讓學生知道:只有更好地認識過去,才能更好地擁抱未來。

接着當“漢字叔叔” 理查德·西爾斯講述他痴迷於漢字的故事時,相信你會與我同樣震撼。沒有想到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漢字有着如此巨大的熱情,幾十年傾盡家財、不遺餘力地研究與傳播漢字,在此期間遇到了那麼多困難,都沒有放棄。他的故事感動着我,也許感動着每一位中國人。每一位中國人都該清醒,本該中華兒女做的事情卻讓一個外國人做了,坐在電視機前,讓人汗顏。若我們國人多一些對中華文化如此痴迷的人,我們的文化沒有什麼理由不輝煌燦爛。

“字以溯源”為我們講述了前輩們為了傳承、保護漢字而堅守一生的故事,想如今,我們的“漢字”已經“走出去”,並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這就是我們漢字的驕傲所在,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驕傲所在。

開學第一課讀後感 篇二

今天,我們在班上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夢。

第一節課開始了,這一節課的老師是李連杰叔叔。班主任告訴我們李連杰叔叔曾經講了一句讓人震驚的話。李連杰叔叔16歲時第一次到美國去比武,美國總統看到年輕的李連杰武功這麼好,就請他當保鏢,而當時的李連杰一口就回絕了,還告訴美國總統,他練一身的好武功是為了保護13億中國人!

這讓我想到了:李連杰叔叔這麼愛祖國,長大後還為祖國做出了這麼多的貢獻,是我們的好榜樣。我也有一個類似的夢,長大後我想當一名偉大的人民教師。我要到山區,給山區的孩子當老師,讓那些沒錢上學的孩子也可以上學,讓他們長大成人以後都可以走出山區為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富饒!

第二節課開始了,班主任帶了一名殘疾人走了上來。這位大哥哥的名字叫楊孟橫,楊孟橫哥哥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游泳健將。可是在他十歲的那一年,被高壓電擊傷,失去了雙手,但他依舊堅持着自己的夢想,可是在比賽中只奪得全國第九名,不能參加殘奧會。他的夢想沒法實現,於是他去追求另一個夢想,想成為同聲翻譯。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終於考取了中山大學。

我不由得想到殘疾人都可以那麼勤奮的學習,為什麼我們健康人就不能呢?殘疾人身殘志不殘,我們也要像楊孟橫哥哥那樣勤奮學習,我們也要像楊孟橫哥哥在哪個地方跌倒就要從哪站起來,我們不能輕易放棄。

能上金字塔的只有兩種動物,一種是老鷹,一種是蝸牛,如果不能做矯健的老鷹,就當一隻持之以恆的蝸牛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感想 篇三

父愛如山,深沉而又博大;父愛如酒,時間愈久愈是香濃;父愛如光,照亮前進道路;父愛如傘,為我遮風擋雨;父愛,教會我堅持。

看到“磨杵成針”的故事時,眼前就會浮現出一件兒時我與父親之間的事情。“1、2、3……18、19……”父親一下下地給我數着數。“我不跳了,我不想跳了!”5歲的我一邊堵氣地把跳繩扔到一邊,不邊嚷嚷着:“不跳了,不跳了,我跳不了,我連20個都連不了!”一次次,跳不到20下我就跳壞了。我的耐心終於在一次次失敗後被消磨殆盡。父親走過來,撿起地上的跳繩,調試了一下長短,説:“好,你先不跳了,休息一下,看爸爸給你跳100個。”好,我來給你數數。“我忘記了失敗的不愉快,興奮地給父親當起了小計數員。“1、2、3……50……60……_”父親178CM的身高,1_斤的體重,拿着我的跳繩顯然不成比例,雖然已經將跳繩放到最長,可是父親的手中卻仍顯短。為此,父親給我示範時需跳得很高,要説不吃力是不可能的。看着他就算是在每一下都得跳得很高的情況下,那龐大卻不顯笨拙的身體,我猜想如果繩子合適,父親一定跳得很好。隨着我一聲聲的計數聲,一層層細汗出現在了父親的額頭,父親卻沒有停下來。“99。100”當我數到100整時,看見一粒黃豆粒大的汗珠從父親的額上劃落。“爸爸你真棒!”父親在給我示範完跳繩後,微喘着拉着我在台階上坐下休息,一邊休息一邊給我講了一個故事:磨杵成針的故事。相傳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唸書缺乏耐心,常常逃學。有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腳下,見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問。老太太告訴他要磨出一根繡花針。李白驚訝不已,鐵棒如何磨成針呢?老太太説:“只要有恆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啟發,自此他發憤讀書,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堅持就要有毅力。堅持就要不怕吃苦。堅持就要要有耐心。

“來,再堅持一下,再試一試。”在父親鼓勵的目光下,我又拿起了跳繩,一下,一下,又一下……那一天,是我5歲的生日,那一天,我刷新了自己的跳繩連跳紀錄,整整128下!那一天,父親教會了我支持。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難跨越的門檻。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困境,有的時候就需要那麼一點毅力,一點努力和一份堅持,成功就能觸手可及,而不是充滿遺憾地擦肩而過。“再堅持一下。”當我遇到困境時,父親的話語宛如尤在耳邊,父愛,教會我堅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13z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