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中學生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

中學生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

中學生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

給我帶來感染和震撼的還有對童年的敬畏和捍衞。“每個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稱得上‘偉大’的時光,那就是他的童年……孩提的偉大在於,那是個怎麼做夢都不過分的季節,那是個深信夢想可以成真的年代……對兒童成人化塑造,乃這個時代最蠢的表現之一。下面為大家精心廉政了一些關於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請您閲讀。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1

我想我寫這篇讀後感的願望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教育者們去閲讀這樣一本美麗而深刻的思想作品---王開嶺的《精神自治》,去感受那份屬於心靈的觸動。我相信每次閲讀它都會激起我對屬於思想者的那份快樂的追求。

清楚地記得翻開書的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就被作者優美的措辭和細膩的語言以及纖細的情感所歎服。我從未在閲讀的時候經歷着這樣一份情感,不是像以往喜歡一本書那樣簡單地在享受着文字所帶給我的快樂,帶給我的想象,帶給我的沉醉,而是無法剋制的讚歎,欽佩與敬仰。作者深刻的生命體驗和鋭利的思想與他充滿着文學而又詩意的表達結合後彷彿產生了一種可以撼動我心靈的力量,就像有人説的那樣“猶如你在混沌,慵懶與麻木的沉睡之中聽到一聲嘹亮發叫聲很刺耳的鞭聲,凜然驚醒,肅然起敬。”

在開篇《精神明亮的人》中,觸動作者心絃的是福樓拜寫給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時看日出(像現在這樣)。”正是他的“按時看日出”讓作者猝然絆倒。一位如此吝惜時間的世界文豪,卻每天惦記着“日出”,把它當作是一門必修課來迎對,那是何等的對大自然的熱愛。於是作者感歎“迎接晨曦,不僅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體驗;不僅僅是人對自然的欣賞,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於生命的一輪撞擊。它意味着一場相遇,讓我們有機會和生命完成一次對視,有機會認真地打量自己,獲得對個體更細膩,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禮,一記被照耀和沐浴的儀式,賦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覺,新的閃念、啟示與發現……”正是因為作者的這些文字(事實上還有很多其它令人動容感慨的文字)讓我為自己對待大自然的態度而潸然。原來自己的日常感受是那麼的冷漠、粗糙和魯鈍;原來自己漏掉了那麼多珍貴的、值得為之欣喜和感激的東西。這讓我突然憐惜自己不再是一個童心未泯的人,沒有了兒童般的好奇與純真,不知覺地走進成人的世界,漫無目的地追尋着成人的遊戲規則、同人打交道的經驗和邏輯。經常我會為自己的麻木和無精打采摸不着頭腦,而今當我漫步並沉浸在作者的精神洞穴裏時,我才頓然發現自己缺的是兒童般的明亮的精神和清澈的目光,因為只有擁有它,才能在這個有着無數缺陷與黴暗的世界裏、無數懊惱與沮喪的生活中注視到美麗與神奇。是的,我渴望且拼命地提醒自己做個童心未泯的人,去享受童年的美,自然的美,既而是心底的那份熱情與釋然。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2

讓靈魂從嬰兒做起,像童年那樣,咬着鉛筆,對世界報以純真,好奇和洶湧的愛意······

多麼純淨有趣的語言!看着封面上的這行字,我品味着,懷着一種期待的心情翻開了正文,讀着讀着,視線漸漸地就移不開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漉漉雨雪,秦世恍兮,隨着王開嶺的描繪,我彷彿看見了兩千年前的易水河畔,那個孤傲絕倫的身影在慷慨長歌。荊軻,普通的名字,非凡的一生。為了義,你明知必死,卻毫不留戀前去了。

黃土,皚雪,白草,逼近,尖嘯,倒地,視線突然模糊,一種無法言説的悲傷縈繞在我的心頭。我猛的一驚,很久沒有什麼文章能讓我情緒波動如此強烈了。

義,到底有多大魅力,能讓人為之捨生忘死?撥開那悽美的情景,我不禁這麼想到,倘若當年荊軻未死······

不,他的榮譽就是死,沒有不死的死士。王開嶺帶着些許憂愁歎息卻又肯定的説,接着,那充滿美感的語言再次表達了對荊軻的肯定讚許。

我又反覆閲讀那短短的兩頁半,我想,再沒有什麼文字能重現當年情景了吧。

荊軻,願你走好。

繼續翻着,我的視線似是深受吸引,不由得停留在了“向兒童學習”這五個大字上。目光所及處,在理性之美的渲染下,王開嶺用温和明澈的語言,緩緩的浸潤我的心靈。

讀着,我不禁陷入了思考,是啊,別説大人了,現在的我,不也是在努力擺脱束縛,成為一個所謂的成熟的人嗎?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我不禁對我的行為產生了動搖之心,卻忍不住繼續往下看去。

文章最後,王開嶺説,從何時起,一個少年開始學着嘲笑天真了,開始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臉紅了?細細一想,現實也的確如此。

童心,是善良的,純真的,敏感的,似乎美好的品質都濃縮在了這裏。童年是嫩綠的,充滿生機的,奇妙的。而隨着年齡的增長,童心的美好卻在飛速消退着。那麼是不是有一天,我也會變成一個冷漠無趣的所謂的成熟的人呢?

哦,不,我想,我可以試着改變一下,在成長的同時,若是我儘量保留那份純真,也試着從兒童的視角看待周邊事物,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或許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成熟的人?這值得一試。

王開嶺還在繼續,理性之美的光輝繼續閃耀着。我看到了背叛了無精打採生活的可愛少女安妮公主,感受到了一代歌后鄧麗君聲音的無限情懷,為觸摸到的遭遇天災絕望的人們的經歷而哀傷悲痛,也為外國人民誓死保衞自然的決心與行動而震驚敬佩。

王開嶺的《精神明亮的人》彷彿是一口清泉,不斷帶給我豐富的精神享受,滋潤了我的靈魂,正如吳散人所説,這樣一個晚上,攜上這樣一本書,與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歡愉和春天的臨近。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3

曇花一現,蜉蝣朝生暮死,都有過最美的一刻。人的一生相對萬物的永恆來説,卻也不過是彈指的一瞬。因此,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更要有高潔的品質和頑強的意志,摒棄那些為人不齒的惡習,用真正心靈的本意,來演繹生命,在生命的舞台上綻放。

《精神明亮的人》是一部國產文學書籍,收入王開嶺最具標誌性的詩性散文和思想隨筆。在思想界,他被譽為新生代的旗幟人物;在文學界,他被視為優美的靈魂書寫者。王開嶺的文字,有一種温潤的金屬感,有一種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幹淨。題材之豐浩、細節之精準、紋理之細密、精神發現之獨特、關懷視野之闊大、言説的鋭度和思路的延展性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那麼大面積的精神風光:鬱鬱葱葱的故事森林、幽邃致遠的理性深潭、峻峭挺拔的良知峯巒……在王開嶺身上,我驚訝地看到了一個體悟型作家的全面性:文學的、美學的、理性的、情懷的、史思的、宗教的……一本書竟能洶湧、匯合那麼多元素而又從容不迫!在這個浮躁的速記寫作時代,我不得不承認,它有一種鮮見的“世外”品質。

年前的最後一場雪,那麼大,那麼白,卻又那麼靜,不禁想起本書一章《殘片》中的話:雪是哀的。這悲愴的念頭究竟緣何而來?清潔神性的東西正在被驅逐。大地上,已很難留得住雪了。的確,藍天,碧海,雪山,綠林……那麼自然,那麼純淨的,在人類的破壞下,漸漸離我們遠去。全球變暖,臭氧破壞,頻繁地震,雪山融化……無一不在昭示着人類的惡行,那美麗的大自然,在人類暴虐獸行下,早已傷痕累累,連那本來一到冬天就漫山遍野的雪,都變得那麼彌足珍貴,只剩下殘片在飛舞,在怨懟,在痛恨,在哭訴……

滿眼是粗礪的風和玻璃幕牆憂鬱的光,刺得淚腺腫痛。心情也與天空一樣,冷漠而悵遠。寂靜和虛無多麼不同啊。寂靜是飽滿充盈、有衝動的,而虛無啥也沒有。寂靜是生命的內衣,給人以夢幻的温情;虛無如死氣沉沉的蟬蜕,是沒有動作的投降。沒有雪的冬天,還有季節尊嚴嗎?遠遠的,我聽見了雪的哭聲……像流浪的盲女在哭,像花園的枝骸在哭。

自然之殤,亦是人類之殤,夜晚的燈紅酒綠,黑夜根本算不上黑夜,那黎明又談何而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灰濛濛的塵埃,遮擋着陽光,就算入射進來,那温暖的、震撼的、清新的、愉悦的體驗,你又能感覺到多少呢?

雪漸漸融化,殘片之聲,不絕於耳……

一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智者,一位詩人,一顆良心,一個浪漫而冷峻的同時代人。這樣一個夜晚,攜上這樣一本書,與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歡愉和春天的臨近。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4

隨手翻雜誌的時候,發現了一篇文章,名叫《精神明亮的人》,我從未聽到過這樣的詞彙,精神明亮?還是形容人的?好奇心吸引我繼續往下讀了下去。

文章以福樓拜給女友的信開頭,他告訴他的女友他每天在鄉下乾的事情,其中有一句是“按時看日出”。這令作者很疑惑,一位世界文豪,每天想着日出,把它當作一門必修課來對待,為什麼?而這,也像一盆水一樣潑醒了作者,開始發表他的感悟。

“‘按時看日出’,是生命健康與積極性情的一個標誌,更是精神明亮的標誌!它不僅僅代表了一記生存姿態,更招示這一種熱愛生活的理念,一種生命哲學和精神美學。”

讀完全文,給我一種極大的震撼,原來日出,它並不僅僅是太陽升起,預示新的一天開始。它還是藝術,是大自然最優質的傑作。迎接太陽,當它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刻,當第一束光線照耀在你身上的時刻,當你感到那熱量變成能量漸漸充滿你全身,讓你感到膨脹的時刻,那不僅是一種景色,還是一種精神體驗,心靈洗禮。

可是,我們是否真正的這樣,迎接過那次震撼呢?

多少次,我們不是在被窩裏矇頭大睡。當迷迷糊糊地醒來時,那已不是新的了的光線,照在我們身上,我們還覺得,我們什麼都沒有失去。

而城市,又給我們創造了多少機會呢?

夜晚的燈紅酒綠,黑夜根本算不上黑夜,那黎明又談何而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灰濛濛的塵埃,遮擋着陽光,就算入射進來,那温暖的、震撼的、清新的、愉悦的體驗,你又能感覺到多少呢?

所以,當你有機會來到郊外,看一次真正的日出時,一定要全身心地融入進那大自然的創造的美麗畫卷中,感受它帶給你的最激昂的時刻。藉着它看清我們前方的夢想、歡樂和道路……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5

在閲讀時經歷過這樣一種情感,不是像以往喜歡一本書一樣,簡簡單單享受文字帶來的歡樂、想象和沉醉。而讀這本書時,確實無法剋制的讚歎,崇拜和信仰。

“沒有合格的黑夜,也就無所謂真正的黎明”,每當讀到王開嶺在《精神明亮的人》裏説的這一句話時,內心卻似湧起驚濤駭浪,久久不能平靜……它意味着一次洗禮,一記被照耀和沐浴的儀式,賦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覺,新的閃念、啟示與發現……”

吳散人是這樣評價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智者,一顆良心,一個人浪漫而冷峻的同時代人。攜上這樣一本書,與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歡愉和春天的臨近。”

是啊,人生苦短,只在彈指一揮間,宛如黃粱一夢。我們何嘗不應該叫醒自己,激勵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那些骯髒的人和物,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品格,去面對一個精神明亮的世界,去做一個精神明亮的自己……

説來也好笑,人生的意義不就在這其中嗎?做一個追光者,追逐着光的腳步,追逐着自己的腳步,去追逐夢想,去追逐自己所想要的呀。

王開嶺思想的脈絡,始終向着美、人性、自然伸展開來,之所以被他掛懷,正是因為人類對他們的日漸疏遠和淡忘。他一次次含淚捧起那些遺落在浩淼歷史長河裏的珍貴片段,都是在喚醒人們的愛與良知的記憶。

他在一個錯時不清的黃昏裏具有罕見的説是與不是的堅決與徹底的能力,他在一個虛無主義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態和鋒利的目光守護着美與良心。

而我們這些追光者,追逐着對美好、純淨、質樸、正義與忠誠記憶的嚮往。是王開嶺的清潔、激情與浪漫、他的寬廣和深邃,他的忠誠和對美的深愛沐浴着我……

也就是這樣一本書教會我如何做一個追光者,去追尋精神明亮的世界,如何去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

標籤: 讀後感 中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9lr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