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大學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大學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大學讀後感600字精彩多篇

大學讀後感 篇一

孫思瑤

老師説:“《大學》是我國的“四書”之一,它積澱華夏五千年的魂,是中學生必讀的經典之一。”我急忙週六就去圖書館借來看。之後,我去網上搜查資料,原來《大學》原本是名列《五經》的《禮記》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來單列,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後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強調儒家的道統而非其他歪門邪道。明明德、親民以及至善一直被認為是《大學》重要的三綱。明德是根本,親民為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人們常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都一樣,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大學》一曰“大人之學”,二曰“為政之學”。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需要知書明理,通曉人生之道;二指但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輝偉大的人格,他們修己安人,歷練內聖外王之道,終成轟轟烈烈的事業。這兩種含義具有同一思想——修身。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牢記在心,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在這個過程中時刻記住,只有做好一件小事,才能實現理想。

大學讀後感 篇二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這章內容是圍繞“誠意”二字展開的。大學“三綱八條”中第三條就是“意誠”,所以本章就用“所謂誠其意者”開頭,接着自然而然就有了後面的文字,行文的方法依然是舉例説明什麼是意誠。毋其欺、惡惡臭好好色、慎獨等都是為了解釋誠意服務的。文中又一次用列舉事的方法來對小人與君子加以區別。

學習該章要琢磨“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的內涵。這句話是説一個人的外在表現是由內心意念所控制的,或者説內心意念總能表現出來,因此君子都注重慎獨,慎獨是君子誠意的表現方式,簡單説就是心裏沒有“妄念”,有了“妄念”一定會通過自己言行表現出來。

人在羣居的時很容易受到約束,一些人內心所想與自己的行為常是不一致的,因懼怕“十目所視,十指所指”,於是不得不做些“違心”之事,這是小人而非君子的表現,所以君子能夠做到慎獨。即使獨居獨處也能嚴格要求自己,因其內心本就沒有“妄念”,這才是誠其意的內在含義。

本章的總的思路是,要想明德,先要致知,要想致知必先格物,格物之先須要誠意。或者説能靜下心來琢磨事物運行之道理的大前提是心無妄念,即意誠。意不誠者什麼事也做不成,這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具體實例了。

《大學》讀後感 篇三

用了幾天時間,把《大學》精讀了幾遍,真有一種相見恨晚、醍醐灌頂的感覺。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初學入德之門也。”大學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做學問必讀的第一部書,可以説是中華文化的根源,是2000年來士子們做人做學問的標杆。程頤先生還説,大學是做學問第一部,《論語》《孟子》到在其次,學者做學問必須從這本書學起。

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覺得這條可以作為所有大學的校訓,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生的意義嗎?再看看當今的大學,彷彿離這三條基本的方向還相差的挺遠,大學的教育不僅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後這本書還説了實現這三條基本方向,實現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這八條途徑又以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意修身為本。”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關於做學問,《大學》裏引用了一句《詩經》中的話“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做學問就像磨製一塊精美的玉器那樣,需要反覆的為之,精益求精。做學問如此,磨練德行也是如此。接着又提到了誠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説君子在獨處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不敢隨便。

最後,《大學》裏提到幾條關於“治國”“平天下”,摘抄幾條經典的,“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聽案子的最佳狀態就是沒有案子,有點像中醫裏的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沒有糾紛了,自然和諧社會就成就了,非常高。還有“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以利為利,即是以利為目標,那麼上下交爭利,國危矣!以義為利,即是以義為目標,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大學讀後感 篇四

王佳昭

《大學》是儒家的經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中的“學”就是指“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這本書的中心。何為“大學之道?”“大學之道”在於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慣,在於養成美好的品德,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句話是我讀整本書最受益匪淺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的含意遠遠不止“各司其職”那麼簡單,它表達的意思還有:做什麼事,就做好。作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以後才能學到忠、學到義。身為人父,不僅要愛自己的孩子,還要仁慈。作為國家領導人,也是如此。

《大學》中有這麼一段話,“一家仁,一國興仁,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帶領一個國家,到了一個團體沒有想象中的複雜,一定是從自己修身,家庭文家做起,自然而然治國,平天下。作為領導的人不僅要做到勤,還要做到仁慈。在我們國家,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和政府的關係。2008年汶川地震後,温家寶總理第一時間來到災區,只會全國人民和災難做不屈的鬥爭。我想,正因為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會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我們國家才能長盛不衰。

《大學》讓我們終身受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7kj8v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