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大學》有感

讀《大學》有感

此次寫讀了潘麟老師的《大學》廣義之後自我的收益,對我理解《大學》有很大的幫助。古人説,“開卷有益”,真實不虛!即便我看完此書,依然半懂不懂,卻也讓我對古聖先賢的智慧升起了仰慕之情,對古老的中華文化有了自豪之感,從此不敢妄自菲薄,輕言我懂!感恩潘麟老師的旁徵博引,深入講解,並且對儒釋道不斷地進行分析和比較。我不知道具體在哪些方面更清晰了,反正我覺得自己清晰了一些。

讀《大學》有感

《大學》是孔子學生曾子所編。之所以説是編而非作,是因為《大學》中基本上都是引用了聖賢的言論以及觀點,曾子間或做一個小結,使其簡潔明朗化。《大學》的核心為三綱八目。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

所謂格物而後致知,致知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平天下。這只是為了敍述的方便而如此行文,事實上,這八目並不完全是遞進關係,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在這三綱八目中,包含了為聖為賢的標準以及行持。整個《大學》因此而展開。因為個人所學有限,單看原文,我幾乎完全看不懂古人在説什麼,好在有老師的講解,釋義和翻譯,才概知一二。不時有慚愧感升起:身為華夏子孫,日常讀書行文皆用漢語,卻不懂祖先之語。

儒家注重修身。身者,心之外形也。身正則心正,所以要想讓自己的人格更加的完善,日常中對自己的言談舉止,行住坐卧不可不保持足夠的警覺,使其總在“正”上便是。所謂衣食住行乃修行之大事,除此之外,別無大事,佛陀有3000威儀,84000細行之説。84000細行講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注意,處處注意,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莊嚴威儀,這也就是儒家所説的“正”。儒家對於行住坐卧有其具體的標準,那就是“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我今天雖然暫時做不到,但只要心中對此一念起來,感覺浩然之氣便撲面而來,真是凜凜君子風啊!能行住坐卧如此之人,定、靜、慮、得該是必然了!

儒家不僅在外相上有修身的呈現標準,更進一步闡明修身的內容: “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能做到好學、力行、知恥,即為修身。好學,實則為心靈提供營養,為生命成長指明方向,好學是為己而學。力行説的是所學必為日常生活服務,必為生命的覺醒服務,而非在頭腦層面的知識堆砌。學則用,學則行,行有得。所學滲入到生命中才是真學,否則變成痴學。儒家強調知行合一。王陽明説,“知之真切篤行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恥大概就是儒家所謂的良知吧。此處的良知非為後天教化所得的經驗,行為準則,使乃心性內涵本有的道德自律和道德審判。日常中偶爾也會聽到“此人良知還未泯滅”之語,大概就是指自己內在本有的道德自律與評判吧!

知和行非先後關係,而是並行的關係。

儒家的修身在日常生活的灑掃應對中。目的是轉小人為大人,為君子。所謂小人即為“耳目之官不思”,也就是處在不自覺,不警覺狀態的人,無有反省,反思之動作。大人,君子則與之相反,時刻處於自覺自律自省中,並把自覺自律自省的結果落實於行動中的人。儒家修身的目的是為了轉化氣質。氣質是自私,自我,自戀,五毒,性慾,非理性,偏執等自我的部分。質指的是遺傳缺陷,比較差的體質,不良的秉性等等。

孟子説,“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何謂“放心”?收攝已失已昧的真心,彰顯良知之心,四端之心,如此而已。繞來繞去,儒家都在講良知。儒家心不安,原因大抵來自禮崩樂壞,文明不傳,道德不行,人間不公,天下不平,聖賢不出,家國無道。儒家是濟世化民之後,其心乃安。儒家提倡的是德化人生,始終以人為本,是真正的人本主義。而佛家的心不安,則來自於虛妄,幻滅,煩惱,顛倒,迷執,業障,無明等。佛家安心後方去濟世化民,提倡的是覺悟人生。

跟隨潘麟導師的講解,我看到了《大學》中的某些內容,與老子《道德經》中的部分內容是一致的,言異而質同。古人的思想大都是大同小異,以和為貴,修身養性。

讀完《大學》廣義,對於我目前有何裨益呢?

第一:瞭解了遠離心性的標誌。

內心的不安,失落,無歸屬感,無意義感,無價值感等等,或者説自己處在西方心理學所謂的神經症狀態,這就是遠離心性的標誌,事實上,我一直處在神經症狀態。事實上,95%以上的人都處在神經症的狀態,換言之,眾人皆在病中,唯有修行以自救。

第二:何為世界。

無論是對於光明還是黑暗,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就不可避免地參與進探索的對象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到所探索的對象中,不可避免的創造了所探索的對象,那我們所探索的對象,又將以我們對他創造出來的形象呈現給我們,這樣神,仙,佛,魔,鬼,三世六道到就由抽象變成具體,由可能性變成了現實性。

用現代心理學的語言説就是“你的注意力創造了你的現實”。

用雪師的話説就是“世界是心的倒影”。

所以日常有必要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能量的投注方向保持高度的覺知,使自己處在八正道的狀態,那就是:正見,正行,正念,正定,正語,正命,正精進,正思維。

然後才有可能得到儒家所説的德化人生的正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8146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