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1

書桌上,《朱自清散文集》靜靜地躺在那兒。一頁頁,一張張,都凝聚着朱自清畢生的心血,那頁的《背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一個普通的動作,一個普通的景象一,個普通的父親,觸動了多少讀者的心絃,這位平凡的父親演繹了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我看見他帶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子去,尚不大難……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

歲月在不經意間從身邊劃過,在每個匆忙的背影后,父親關愛的目光越來越遠,母親熟悉的話語漸漸淡忘,在你身心疲憊的時候,駐足下來,讀一讀書中的温情故事,你會有感動的心跳。

世間所有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朱自清父親的背影是我們千千萬萬父母的縮影。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會走路、會講話,再到入學、就業。一切的一切都飽含着了父母親對我們無盡的愛。

是啊!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打動了許多人。在我的印象裏父親的背影也同樣令我有相同的感受:

還記得那個冬天的早晨,雪將路面覆蓋得很厚,整條道路被裝扮成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滿眼裏都是樹枝被積雪壓斷的慘景。就快遲到了,父親從安全角度考慮放棄了汽車,不由分説地拖出了那輛自行車,載着我直奔學校。我在後座望着他那堅毅的背影,那洋溢着父愛的背影,不知不覺流下了滾燙的眼淚。到了校門口,他不斷叮囑我小心路滑,並拍掉了我身上的雪珠。我強忍着淚水使勁地點頭,他滿意地看了我一眼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車漸漸遠了,父親轉過頭給了我一個燦爛無比的微笑,迎上這温暖的回眸,我再也抑制不住了,原來我常常忽視了一些人和事,忽視了一種樸素的真實。就像現在,那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低過屋檐、低過荒野、低過塵埃和此刻的寂靜,彷彿一撮燃過的灰燼。肅然諦聽,耳邊似乎有不絕如縷的歌聲。凝神而視,淚水悄然垂落……

父親把背影搖晃成歲月,歲月磨舊了那條從家通向學校的路。記憶中,他的背影是那樣的高大挺拔。是他,把背影擰成一根長長的線,而我則是被線繫着的風箏,每當看到他的那高大挺拔的背影,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掠過我的心間,心靈深處那個背影,便逐漸串成絲,拉成線,牽着浪跡天涯的風箏。

那個堅毅的背影,那一次温柔的回眸,無一不體現出父親對我濃濃的愛意。望着書桌上打開的那本《朱自清散文集》,我的眼睛再一次濕潤了……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2

這是朱自清爺爺在上個世紀20年代寫的作品。雖然時代離我們很久遠,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父子間那濃濃的感情。

最使我感動的是父親對兒子那質樸無私的愛。“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抱着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讀到這裏,我都會被父親那深深的愛給感動,情不自禁籟籟地流下了眼淚。兒子雖然已經20歲了,但父親總是為他做這做那,在父親眼裏,兒子始終是最重要的。

由這我聯想到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的父母對我何嘗不是這樣,從咿呀學語,蹣跚邁步,到走進校門……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和每一點進步中,不都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嗎?每天,當我還在睡夢當中,媽媽早已起牀給我做好了早餐,為了讓我多睡一會,總是在最後一刻才叫醒我。下午,媽媽接我回家,帶着一天的工作疲憊準備好晚餐,吃完飯後,陪着我做作業,瞭解我的學習情況,無時無刻的關愛着我。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媽媽先弄藥給我喝,但是終究不放心,陪着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燒退了,媽媽才閤眼睡着。第二天早上,我燒退了,媽媽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飯,媽媽怕耽誤我的功課,堅持送我去學校。但是她卻不放心,中午冒着大雨來學校送藥給我吃,當時她的衣服都濕透了,卻顧不上自己對我問這問那。看着媽媽那濕漉漉的頭髮,我都分不清她臉上是雨水還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上翻滾,我忍住沒讓它流下來。當媽媽匆匆離去的時候,我卻忘了問媽媽有沒有吃飯,那一瞬間,我看着她的背影,在心裏默默説:“媽媽,我愛你!”

讀了《背影》一文後,我對父親、母親、父愛、母愛有了更深的體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詩,真真切切正的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啊!不管我長得多大,離家多遠,都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父母的愛是神聖的,偉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在她的懷抱中幸福的生活、快樂的學習!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知識,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後,回報父母,報效祖國!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3

朱自清的《背影》,並沒有用華麗的文字來描述父愛,來描述父親那肥大,令人心疼的背影,但卻讓讀者們,潸然淚下。這是為什麼呢?

朱自清僅用了樸實的筆觸便寫下這篇令世人讚不絕口的文章,是因為他的文章中帶有炙熱的心以及對父親的摯愛之情。

在描述父親爬上月台買橘子的那一鏡頭,是最讓讀者們看了心疼的地方,也正是因為朱自清將這一鏡頭細緻的寫了下來,讓讀者們紛紛勾起了往日的回憶。那濃厚的父愛。這一鏡頭,無疑是《背影》中的一大亮點。

人們由於長期以來,接觸了有關頌揚母親的文集,便往往對父愛有所忽略。

其實,父愛並不亞於母愛。母愛是細膩的,温和的,宛如春天的姿態以及氣息。是温暖的,踏實的。然而父愛,則是略帶嚴肅的。人,也往往會因此而沉浸在母愛中。

父親的愛,表面上多是批評,而內心深處則是因為愛子心切,愛子之深罷了。如果我們能仔細、冷靜地對待父親的愛,大概便不會對父愛有所質疑了吧……

文中,父親的背影,讓朱自清消除了與父親之間的沉重的隔閡。從總體上看,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是先抑後揚的。

原先,作者在對待自己的父親的做出的種種事情,是覺得十分可笑、荒謬的。當時,並不曾發覺父親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己,只感到他是一個不善言辭、身體肥胖的人。然而,父親爬上月台的那一幕,令作者深深地感觸到父親的愛是偉大的。父親的背影亦是偉大的。不然,他又怎會流下眼淚呢?

之後的歲月裏,我想他定不會忘卻那一令人慟哭的一幕吧。

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自己流淚了。從古到今,中國人都流傳一句古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在此處,為何身為男子的朱自清會做出如此的舉動呢?

這一處,在我看來也是一大亮點。朱自清身為男兒,但是在父親的面前,他始終是他的兒子。當看到父親為自己買橘子時那艱辛的'背影,他又豈能不哭呢?父親為他所做的一切都如同雨點般,一點一滴地滲入他的內心深處,也正是因為如此,父親那矮小肥胖的身軀在哪一科也定性成為高大挺拔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父愛。

不錯。父愛是偉大的。它與母愛一樣,是能感化一切的。讀完了《背影》,看完了《背影》,更讓我在心中感知,父愛是偉大的,亦是令人慟哭的!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4

寒假裏,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讓我無比感動。文章通過深情款款的筆觸,樸素醇厚的語言,描寫了父親送別遠行求學兒子的經過。作者以特定的觀察視角——“背影”,體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文章開頭第一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引出了文章的背景:作者二十多歲時,他的祖母去世,而父親失去了工作。他們變賣家當,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導致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讀到這裏, 我深切地體會到了當時作者家庭的困頓,真想幫助他們一把!

但這時父親並不氣餒,過了不久,他便前往南京謀事,這時朱自清剛好要去北京唸書,父子倆便同行。他們先到了南京待了幾日,而後朱自清動身去北京,父親決定親自送他。朱自清到了車上,父親叮囑幾句後便去月台的另一端買幾個橘子,讓兒子帶在路上吃。父親的背影又一次出現了:“他用兩手攀着欄杆,兩腳再向上縮;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讀到這裏,我眼前出現了一位時時刻刻都在為兒子着想的父親,感受到了他那隱匿卻不失深沉厚重的父愛。

買完橘子後,父親便轉身離開,再一次出現了父親的背影:“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來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在我的腦海中,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像電影畫面一樣慢慢淡去,我的心也隨着作者變得酸酸的。我深知,自己以後一定也會跟父親分別,父親會一樣的再三囑咐我,給我買吃的嗎?我會不會像朱自清那樣不耐煩,暗地裏笑他迂腐嗎?

後來,朱自清家中越來越慘淡,他父親觸目傷懷,情鬱之中,自然發之於外,家裏瑣屑往往觸他之怒。但父親對兒子的愛數十年如一日。後來,父親給朱自清寫了一封信,不禁勾起了朱自清對父親的回憶:“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讀完這些,我不禁也想起自己父親,他那慈愛的笑容、温暖的懷抱、微挺的肚子……他對我點點滴滴的愛都將永遠留存在我的記憶中。

讀完此文,我覺得人生就如一場大夢。在這個大夢裏,會有長長短短、深深淺淺、肥肥瘦瘦、甜甜苦苦的無數小夢。這些夢無時無刻不在變幻,而唯有叫“愛”的夢永遠不變,永遠給人氤氲似的温暖。

《背影》父親節讀後感5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從北京至徐州,和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辦完後,父親去南京某事,作者返北京上學,父親同行一段路以後,不得不在浦口車站分手時的情景。

《背影》的篇幅短小,題材極其平常,但是表達的感情卻十分真摯動人。字裏行間中無不透露着父親為兒子送別時無微不至的、濃濃的父愛。

一般寫人物,較多地從正面着筆,而作者卻把描寫的焦點放在了一個極其普通的部分,這一點由題目也可知,是父親的背影。文章除開頭以背影為題之外,又三次提到了背影。第一次是為兒子買橘子,艱難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第二次是父親離開時,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的背影;第三次是收到父親的來信時,讀完信後,眼前浮現的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父親為給兒子買橘子艱難的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作者詳細的寫出了父親一系列的動作,字裏行間中無不體現着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步履蹣跚”、“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台”、“兩手攀着”、“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傾”……作者被父親這一系列艱難的舉動打動了,使他不禁落下眼淚來,他定是感受到了父親的愛。

我在想,他是不是想通過寫父親的背影,藉此來體現父親的默默的關愛呢。因為,好像每個父親的關愛都是“沉默”的,並不像母親那樣説那麼多的話。因為,我記得有次,我的自行車上連接車筐的螺絲鬆掉了,騎車子的時候車筐總是不停的晃動,發出一陣陣的噪音,擾的我很煩。我中午放學回家後,在午飯期間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媽媽聽完後不停的問我,而爸爸則是坐在一旁默默的吃着飯,看着新聞聯播,貌似一副沒聽進去的樣子。我吃完飯後就去睡覺了,醒來後再騎車的時候,發現那顆螺絲被擰緊了,晚自習回家後問媽媽是不是她給擰緊的,媽媽卻説是爸爸,是爸爸吃完飯後給我擰上的,看,父親雖沒有説什麼,但是他聽進去了。父親的愛總是以沉默的形式出現。不過,我依舊能感受到父愛在我身邊包圍着我,温暖着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9yj5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