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多篇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多篇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多篇為本站會員“sz132448”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多篇

《人間失格》這本書我早在幾年前就看了,前幾天好友説她買了這本書來看,我就又再次翻開這本書,再次閲讀的時候,心態與理解完全不一樣。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5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1

靈魂,有時候,不知所以不知所起,便破碎了。

曾讀過一部小説《東霓》,無論東霓如何爛泥扶不上牆,無論東霓多麼歇斯底里,無論東霓多麼殘忍,我都無法責怪她。

《人間失格》裏的葉藏,濫交、懦弱、酗酒、注射嗎啡、進入精神病院,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渴求原諒。

《漢尼拔》裏面的漢尼拔,兇殘、扭曲、吃人!童年時妹妹被吃的恐怖記憶,成了他日後吃人的引線。他讓殺人有儀式感,讓死亡有藝術感,我記得電影裏,飛機上,他拿出餐盒,竟然禮貌優雅的想讓身旁的小朋友嚐嚐人肉,他的表情那麼無辜、温和,於是,我們不禁要問,漢尼拔到底該怎麼評價?

《人間失格》裏的葉藏也是一樣的,到底該怎麼評價他?他靈魂破碎於何時何地?因何?

爸爸的忽視?傭人的侵犯?家族的壓力?

以文中的內容來看,葉藏在很小的時候,已經討厭那沉悶的吃飯時間了。屋子昏暗,氣氛壓抑,一日三餐竟然成了一個孩子的不能承受之重。

家人的疼愛,是他從小的渴求,但他努力的犧牲掉自己的真面目,以淘氣、聰明、搞笑的方式討好家人。他為了家人的愛,其實疲憊不已。

文中還提到他從小受到傭人的侵犯,但沒有細寫,可以説這是他不能承受的所在,因為他竟然連寫也不能寫——有一種可以承認但不能描述的感覺。

上學的經歷雖然寫的挺多,但其實並沒有實質事件,一是一體兩面,活在假裝裏,二是孤獨,沒朋友,三是濫交,性放縱。但顯然此時他已經在承受惡果,在承受痛苦了。

而後,主人公因為與一個已婚女人一起殉情,而被父親放逐了。我用了放逐這個詞,文中表述的是斷絕了關係。這個時候開始,他的格格不入被家人知道了,他不再需要苦心經營自己的搞笑形象了,不用在刻意活潑了,但他顯然也不能快樂。

這個世界非你所願,不管以真面還是假面示人,這世界還是非你所願。

主人公的故事顯然並沒有結束,他遇到了一個喪偶女人,而他不辭而別前的場景,竟然是酗酒的他,受不了母女二人對他的認可。

再後來他結婚了。但他竟然看到了妻子被侵犯,他懦弱的選擇了回到屋頂逃避,卻沒有救她。他的朋友目睹這一切,與他絕交,而他沒有痛恨那個逍遙法外的罪犯,卻痛恨的是他的朋友。妻子被侵犯的敍述,又是極簡略——可以承認但不能描述,顯然又是主人公一大痛點。

再後來他為了不酗酒,用上了嗎啡。直到成癮,最終被送到精神病院,去了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

全文內容不多,甚至談不上特別引人入勝,談不上多麼精彩。但它在引人思考,該如何保護孩子的靈魂的完整性。

父母的愛,有時候是一種罪。《無聲告白》裏的女孩以跳湖逃離這她不能承受的巨大的壓力,而這一切的起因,不過母親過於傾注的巨大的愛和關注。《人間失格》有點反其道而行之,主人公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他需要譁眾取寵來得到關注。特別是他長期受到傭人的侵犯,竟然沒有被發現。他眾多的兄弟姐妹也沒有發現,可見主人公其實生活在極端的忽視裏。

《重慶森林》裏有句台詞:有一種沒有腳的鳥,困了只能在風裏睡覺。渴望得到安全感、安定感的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一樣需要安全感、安定感。誰也不可能做那隻沒有腳的鳥,那太累了,太孤獨了。

有人問,有沒有辦法解救主人公?有啊,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唄!主人公似乎得到的全是愛,但其實他沒有遇到合格的父母之愛,他沒有遇到真正的朋友之愛,哪怕他與人殉情,被人無條件接納,他還是沒有遇到一份能治癒他靈魂的愛。

他的不堪,被他知悉,但他的無力,沒被他承認,甚至他沒有去試圖獲得幸福。他在自己的世界裏與一切都漸行漸遠。

如果,他殉情之後,能夠允許回家,或許他不會陷入漂泊的境地。再後來,妻子被侵犯,他和妻子都是受害者,他無法偉大,但也不能苛責妻子。於是他發現了妻子的貯備的自殺藥物,如果這個時候,他們能夠進行一次深度談話,也許能夠合理的解決掉兩個人的心病,但他選擇再次自殺。而他醒來後的要求是去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他要離婚。他和妻子始終不能做有效溝通。他沒有那個能力,他不會愛人。

一個沒有得到過愛的人,也不會去愛人。寫到最後,其實我極度同情主人公,他其實情感極度匱乏,在情感上被虧欠的太多了,但在社會上他卻是一個情場浪子的面目。沒有人能治癒他,因為那份虧欠不是女人給的,而是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親給的。但我其實也極度的不認同主人公,他的消極,他的浪費,他的頹廢,可惜,我不能這麼做,因為他是一個病人。就像《東霓》一樣,面對他破碎的靈魂,我無法苛責。

人的靈魂,其實非常脆弱!我們崇拜堅毅,卻忽視堅毅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以安全感、安定感為基礎而呈現的。愛,是一個課題,請認真對待。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2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週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裏。時值四月,張國榮先生已經離開十四載,十四年前,他在遺書中寫下:“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並不是每個人的理想都有珠光寶氣的光澤,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中寫到:“大願,原是每個人都有的……一位是願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好看的姑娘,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另一位是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着,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白海棠”。如此陰暗的理想,聽起來卻不覺反感,“扶白海棠吐血”,竟有了些雅的味道。

相比之下,太宰治先生的理想就不僅僅限於“吐半口血”了,他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打開太宰治先生的履歷,除了獲獎,便是自殺未遂,直到39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我沒有考證過太宰治是否真的患有抑鬱症,但毫無疑問,他的文字裏透着抑鬱傾向。人們説,這是“無賴派”文學。

太宰治的人生信條可能就是:如果沒什麼事的話,那我就去死一下。

第一次自殺,太宰治20歲。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卻因為未到致死量,自殺失敗。研究者説這次自殺是因為他的學業不佳。

第二次自殺,時年21歲的太宰治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情人離他而去,太宰治卻被救了回來。這讓他一生都覺得揹負罪責。

第三次是太宰治26歲時,學業門門掛科,畢業希望渺茫,報考報社不及格,絕望之餘,便跑到山中上吊自殺,可是上吊的繩子卻斷了,太宰治悻悻而歸。

第四次是在1937年春天,得知妻子與人有染,他悲苦憤懣,帶着妻子前往羣馬縣水上村谷川温泉,打算兩人結伴共赴黃泉。這次兩人也因藥量不足致死而倖存了下來。

連死都死不了,我有何用?

最後一次,就是1948年6月13日與山崎富榮的情死了。那時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説《人間失格》剛剛成書不久,太宰治已經開始屢屢咯血,病情惡化。據説投水之前,二人還服用了氰化鉀,看來這一次當真是決意赴死,39歲的生命,終於如願。

對於有的人來説,相比活着,死亡真的不可怕。

讀《人間失格》,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掙扎與痛苦。然而卻絲毫不覺得同情,因為“同情”總是給他人,而《人間失格》裏的種種陰暗,總有一款適合你。就像張國榮先生在《異度空間》中所飾演的心理醫生,以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獄”,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獄。

我們每個人苟活於世,除了見諸於朋友圈的種種正能量,總還有更多的陰暗情緒纏繞着我們。有時候你隱隱的感覺到了它,卻又難以具體描摹,甚至不敢面對,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並非生性樂觀之人,那麼諸多頹喪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在你內心肆虐。後來那些遊離的陰暗情緒在深夜流出你的腦海,幻化成一本《人間失格》。

對內心世界採取幾近白描的方式,毫不掩飾的告訴這個世界:我就是這樣卑躬屈膝的一個無賴,我過着混亂的私生活,沒有責任感,面對現實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我頗有才華卻不願有絲毫進益,我面目可親卻只是混吃混喝的皮囊……我唯一熱衷的事情便是死亡。

葉藏(書中主角)説,他是用“丑角精神”作為對人最後的求愛,可他其實根本不會愛,因為他缺乏袒露自己內心,或是探視他人內心的那點勇氣。葉藏在小的時候發現,自己佯裝一個蠢貨的時候,貌似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喜歡。於是他便走上了耍寶搞笑的道路,甚至當他發現“模仿勞埃德和大家寒暄的樣子,她們笑得更歡暢了”。從那往後,每逢鎮上播放勞埃德的電影,葉藏必坐在台下,偷偷揣摩他的神情舉止。仔細回想的話,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都遇見過這樣依賴耍寶搞笑博得他人認可的人?甚至我們自己,是否也在某些時刻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站在高處的時候,莫名期盼自己會突然跌倒。

所以我們總是聽説,真正的喜劇大師,台下總是沉默寡言,而真正出色的喜劇,都有那麼一絲悲涼的味道。陳奕迅的《浮誇》被很多人翻唱,我總以為最出色的是王祖藍那一版,除卻技巧,我想是因為王祖藍更能理解歌曲中所描述的“丑角精神”。

我沒有能力分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到底是什麼,就像我無法真正理解太宰治為什麼如此執着於死亡。因為在他人的記憶裏“我們所認識的阿葉非常率真機靈,若是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天神般的大好人呢。”以及“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對,就是這種靦腆的笑,這是大有前途的藝術家特有的表情哦。為我們的相識,乾杯!小娟,這傢伙是個美男子吧?可別被他迷倒哦,都是這傢伙來了畫塾,才害我淪為第二美男子啦。”

可是,這些根本無法填補心靈上的空缺。太宰治説,沒辦法,我只是想死啊。

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痴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裏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為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3

如果説有哪一部書可以讓人感到深深的壓抑,如同被鬼壓身一樣,喊也喊不出來,動也動不了的恐懼,《人間失格》絕對可以排進前三。人間失格的色調是暗淡無光的,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以至於竟然不能一口氣讀完,我必須要歇一歇,緩一緩,帶給自己的衝擊實在太大。讀書最怕的是和作者產生共鳴,因為那樣你一下子就陷進去了,無法自拔!

小時候的葉藏是一個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齡人所沒有的敏感。雖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間,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離羣索居的,與周圍的人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觀與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都大相徑庭,併為此而徹夜難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這種狀態,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離經叛道的,一旦他表露這種想法的話,大概會被人當做精神病人送進冷冰冰的醫院吧。

他決定扮演一個小丑,來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來取悦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親人朋友,自己的老師同學,乃至周圍的各種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讀到這裏,心真的很難不痛,這本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不知道他的這種想法從何而來,消極悲觀,你可以賦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負面詞彙,這或者已經註定了葉藏以後生命的悲劇。。。我們無法去同情葉藏,因為你一旦開始同情,便代表着你開始思考,思考過後,你會駭然發現,你與葉藏並無不同,每天都帶着一張假面具,過着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的日子,無時無刻不在看着別人的臉色過日子,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無時無刻不活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長大後的葉藏越發的頹廢,逃課、酗酒、抽煙、娼妓,糜爛的生活像極了我們眼中壞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來越深了,終於在某一天,與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葉藏還活着,只是這種活着真的是葉藏所需要的嗎?行屍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壓抑,還是壓抑,找不到別的形容詞更能形容讀人間失格的感覺。

與其説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的遺著,不如説這是他留給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遺書更合適。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藉大庭葉藏的獨白表達他的人生與思想:「信賴是罪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不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會徒勞無功,只會讓人覺得更差恥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裏,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瞭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

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卑微而自由,這是葉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選擇。與他相比,我還是更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關心每一個關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選擇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間失格,讀過便相當於一次心靈的洗禮,洗禮過後,依然要重複着日復一日的生活,並告誡自己,要好好的活……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4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本文作者對於日本文學大師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間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初次接觸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本文作者懷着淡然的心態開始讀。但是,認真讀完這本書,覺得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然後,查閲了關於太宰治先生的資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豪門,一生立志文學,師從金伏鱒二等小説名家;他熱衷於閲讀《聖經》,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投水自盡。《人間失格》是他的遺作,也是最被人知曉的作品。

書中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説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説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痺自我,自殺,輾轉於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脱。

作者想表達什麼呢?令人深思。是虛度時光?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是這樣日復一日的行屍走肉?通過作品我們需要反思我們自己的生活,是否過得有價值,是否值得!書中的原型現實生活中是否也存在?那些人是誰?可能是你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抑鬱者、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就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讚,原因大概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葉藏的影子吧。他的出現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也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使人警醒!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他從掛着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於金錢與愛、日漸倦怠而絕望的青年,葉藏於安樂時創作絕望之詩,於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悦,這樣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所有人內心深處無意識都存在一個“永遠的少年”。所謂“永遠的少年”,乃是對希臘少年神伊阿科斯的指稱,又是穀物與再生之神。作為英雄,他試圖急速地上升,但時而又會突然墜落,被吸入作為地母的大地中。於是他又以新的形式再生,重新開始急速上升的過程。藉助地母神的力量,他可以不斷重複死亡與再生的過程,永葆青春。他永遠不會長大成人,是英雄,是神的兒子,是地母的愛子,又是打破秩序的搗蛋鬼,同時又不可能徹底定型為其中的某一角色。他絕不被習俗所束縛,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對無意識中閃現的靈光,總是保持着開放的心靈,但卻缺乏加以現實化的能力。他永遠年輕,不被世俗約束。他與世界上的人性的醜惡形成鮮明的對比。

透過人性的窗户,我們從中看出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因此,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審視我們自己的生活。人生在世,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存在即合理。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着深淵, 不如懷抱陽光,明媚地活着與奮鬥。這是積極的處世之道。

一個僅三十幾歲的人能用自己的才學寫下不朽佳作,必定擁有着無與倫比的才學,這也是本文作者最敬佩的。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5

其實我對作者太宰治並不瞭解,而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好像看到了他的生與死,或者我。據我瞭解,太宰治在寫完這本書不久之後,他跳海自殺,打算這樣來結束自己的命運。

我想這麼不對世界報懷希望的人,一定自殺了不止一次。而果不其然,是如此。20歲,第一次;21歲,有了第二次;26,28,29,他連又自殺了三次,而最後這一位早已對人世間不報以希望的人離開了我們。這裏我不禁想到這個人的內心到底對他所在的世界絕望往到什麼地步,才能下決心對自己如此狠心。他是“無”,是“風”,是“空”,他討好,恐懼,害怕被拋棄,無心的行文流露着太宰治內心深切的苦楚。而這本書的主人公則是他的寫照,另一個他。

可是他為什麼這麼喪?

這因為二戰,二戰以後的日本,動盪的社會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亂,可能是他們缺少了往日穩定的經濟消費吧。當時的日本人民落入心理性的虛脱狀態中,後工業社會帶來的人的異化。在這種精神荒蕪,自私偽善的黑暗社會,而太宰治的一部《人間失格》表達對當時那個偽善荒誕世界的控訴和反抗。從小缺乏家庭關懷,生性敏感,神經纖弱,厭惡家庭卻一生都在經濟上難以脱離家庭支持,這些都最終促使他徹底走向虛無。太宰治的小説往往刻意表現一種懦弱美學,不像大師般俯瞰眾生,太宰治對人間的凝視常含情意,連諷刺也寄予温煦,《人間失格》裏説:“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所以不僅沒有勇氣奮起抗爭,而且連幸福,愛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

《人間失格》主人公每日自責“苟活着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裏,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着。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最後靈肉一起湮滅。因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為人資格,這不抵抗之罪其實也正是驕傲:拒絕一切形式的妥協,以放棄抵抗來表示自己的立場。

我想肯定有人不太喜歡這本書,或這種自暴自棄的心理,因為我就是這樣,但回頭想想我就是這樣一個太宰治,敏感、孤獨又温柔的人。

2020閲讀人間失格的心得感悟精選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6p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