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多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多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多篇由本站會員“啦啦啦啦啦”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多篇

太宰治的小説往往刻意表現一種懦弱美學,《人間失格》裏説:“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一

【最精彩的悲劇】

把每個明天當做世界末日,從現在起邁出第一步——題記。

初次聽聞這本書,是在與朋友的一次閒聊之中,隨後對這本書產生了濃濃的興趣,邊去書店買來了這本書,抱着極大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細細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單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為搞笑;也行因為怕父親掃興而在半夜潛入客廳在父親的本子上寫上‘獅子’二字,只為不讓父親因自己而掃興……”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人。他對這個世界太過畏懼,認為世人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都要可怕。他曾説過“面對世人,我總是怕到發抖”他太過敏感,太過小心翼翼,以至於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面對世人,他總是怕到發抖,而面對這個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宰治不過是因五次自殺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認為他的作品中傳遞的是使人愈來愈消極的負能量,可當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時,才會發覺他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他的一生,一個使自己絕望的人生。當自己讀過他的三五本書後才發現他的作品並不是以“罪”“惡”“罰”為主題創作,反而是以“愛”與“善”為主題創作。他寫每本書的目的都不是為讓讀者致鬱自殺,而是使讀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贖,不落到與自己相同的下場。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覆的變,反覆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變得低落和沮喪,然而你再低落和沮喪,人生還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改變所包圍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沒辦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選擇跑的更從容一點,盡我所能的在這個被動的人生裏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抗拒’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好歹讓我改變自己,遵從自己的選擇。”在我眼中,《人間失格》或許就是在闡述這樣一個道理。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入瘋人院時,書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於了他的第五次自殺,我想這或許便是最精彩的悲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二

“人是思考着的蘆葦。”風吹過成片的蘆葦蕩,很美:無數纖細的蘆葦隨風搖動,還有一些卻因為根系不深,成了飛舞在空中的絮花。

在這個世界上好像還算和平的時代中,科學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當人工智能可以如同人類一般去思維,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地位是否就此喪失?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螺旋的根源説起——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

很多人會認為,價值觀是對於外界事物評價的思考體系,但這不盡然。我們通過對事物的評價來尋找自身在人類社會上的定位。而價值觀的形成是日常生活的積累,是每個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可以説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繫的心靈橋樑。看到電視上地震後受損嚴重的災區,你會萌發出對他們的惻隱之心。“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他們都與我有關。”而當同情心昇華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便將之稱為偉大。

所以在我看來,價值觀與同情心是擁有做人的資格的先決條件,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不偉大,也不一定要做出什麼傑出的社會貢獻。做人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做人的意識,有活在當下的真實感。而不得不提的是,現代網絡的大眾普及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這種實感。

每天在微博,新聞上熱議的事件不少,而地下的評論看多了,便會覺得千篇一律,彷彿一個機器模子中刻出來的,既無思考也無內涵,有時竟還會看到有人在在災區照片下邊評論:這照片拍得真具有藝術感,用得那款濾鏡?如此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是一種歷史虛無感的體現,更是一種人性的悲哀,我們從古至今提倡的“真善美”為何會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如此缺失?也許,在擔憂人類被機器取代之前,我們首先應該自省,自己是否有做人的資格,這資格指的不是更風在網上發發雞湯文,刷刷存在感。而是用行動強烈地區分開人類與機器的界限,要證明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是獨一無二的,它們仍是被社會所需要的,被我們所需要的。

人間失格,希望這句警語可以永遠深埋地下,成為警戒,提醒人們的標牌。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三

【生而為人,實則我幸】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這是我對於這本日本文學大師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間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終於還是鼓起勇氣提筆寫下這篇文字,為什麼會用“鼓起勇氣”這樣令人怪異的詞?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書中描繪的文字中的“喪”已經侵蝕了我,這種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

在一位摯友的推薦下我初次接觸了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我懷着淡然的心態開始讀這本書,卻以意猶未盡結尾。看似平淡的敍述中帶着魔力和侵蝕力,一點點打動我。

查閲了關於太宰治先生的資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豪門,一生立志文學,師從金伏鱒二等小説名家;大學時代曾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卻中途逃脱;生活放蕩不羈,卻熱衷於閲讀《聖經》;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情人投水自盡。若是發生在當下的話怕是媒體們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間失格》是他的遺作,也是最被人知曉的作品。

回到書中的內容,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説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説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痺自我,自殺,輾轉於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脱。

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只是敍述自己的一生嗎?不是,是一種發自靈魂的的拷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虛度光陰嗎?當然不是,但是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這麼做,活着的每一天彷彿機械般行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生沒有活出該有的色彩,枯燥無味。等到躺在病牀上的最後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那些人是誰?可能是你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讚,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葉藏的影子吧。他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甚至成為了不少人的精神導師。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他從掛着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於金錢與愛日漸倦怠而絕望的青年,葉藏於安樂時創作絕望之詩,於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悦,這樣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所有人內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着一個“永遠的少年”。他不會老去,永遠不會長大成人,他是永遠的英雄,永遠的青春。他不會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縛,會一直樂此不彼地追逐着自己的夢想,但卻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這不是一種病態,它代表着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這種意義上,人們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學稱為永恆的“青春文學”。我們在他作品的主人公中發現了這一點,一個純真的“永遠的少年”帶來的心靈上的衝擊無可避免。他與這世界的人性的醜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開了窺視人性的窗户,從中看見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喚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膽戰和寒慄。

開頭的語句的確是我感觸最深刻的,我想作者能寫下如此篤定的肺腑之語必定是經歷了社會的險惡,人性的冷漠以及自我的摒棄吧。一個僅三十幾歲的人能看透這一切,用盡一生才學寫下不朽佳作,必定擁有着無與倫比的才學,這是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給我最大的驚喜。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為對待人生的態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着深淵,不如懷抱温柔,明媚地活着。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生而為人,實則我幸。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四

因為筆者是日本文化愛好者,因此嚐嚐看一些日本的動漫和輕小説,同時也對日本文學有着稍微瞭解,而在諸多動漫和輕小説作品中,都介紹了日本文學家太宰知的遺作《人間失格》,譯為中文則是“喪失做人的資格”。

有人評價這部作品充滿了滿滿的負能量,讀了其中某些文字之後的確讓人很不舒服,例如書中有這樣的文字:“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世間就是個人之見的爭鬥”,諸如此類的文字,而我讀完之後也是覺得自己的心情莫名變得低落,然而想着僅僅心情低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想着從小説中尋找答案:大庭葉藏(主人公)是如何主動或被動地“人間失格”。

故事還還是要順着時間順序發展:

第一個階段:大庭葉藏的少年時期。

無疑葉藏在世人眼中是幸福的孩子,無他,只是因為他出身良好,父親是國會議員,自然葉藏小時候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而在大正末年以及昭和初年的日本,仍然有好多人吃不上飯。

但是這一切都不能讓葉藏感到高興,因為他無法感知他人,認為這一切都很疑惑。他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專制者,而在葉藏小時候,他曾經被家裏的男僕和女僕侵犯過。他認為告訴父母是沒有用的。而為了與世間人之間的聯繫,他就充當了一個“小丑”的角色。

第二個階段:大庭葉藏的中學時期。

這個階段的葉藏還是一如既往的充當着大家“開心果”的角色,可是這樣子葉藏就幸福了嗎?結果在一次“小丑”表演之後葉藏的一個同學直接就説:’騙子!”。而葉藏為了使自己的把戲不表露出來就和這個人經常在一起。而葉藏彷彿在這個人面前脱下面具一樣,他向這個同學表露了自己的夢想:當一名像梵高那樣的畫家。而這位同學對葉藏做出了兩個預言:葉藏未來會成為一個情場高手和一個很有名的畫家。

第三個階段:大庭葉藏的高中及以後

葉藏終於離開了故鄉,到了東京。初到這花花世界,他仍然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空虛,在這裏他遇見了堀木正雄這個人,這個人教葉藏怎樣飲酒、怎樣與女人相處,而因此葉藏變成了一種真正的遊戲人間。

這時葉藏的父親離開了議員的位置,而因此沒有理由在東京有房子,於是葉藏只好開始了租房的生活,而葉藏和堀木正雄的大手大腳,也讓葉藏陷入了困境。葉藏周遊於各種女人之間,但是其精神卻越來越空虛,第一次殉情自殺,被救,後來葉藏充當低俗雜誌的漫畫作者,他的精神也越來越差,一次次,在一個藥店老闆娘的引誘下,他開始注射嗎啡,一步步,終於家人知道了,葉藏就開始了自己“精神病人”的身份,此時他徹底喪失了做人的資格。作品結尾有這樣的文字:

“今年,我將滿二十七歲,由於早生華髮,在周圍人眼中,我已年過四旬。”

可能有人認為葉藏是自己作的。偏偏沒有順從父親,結果卻一步步淪陷。然而當我們再翻開小説時,就會發現,錯的到底是誰?

小時候的葉藏本來也算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是家裏僕人對他的侵犯,讓他對於周圍的有了懷疑,他相信過人嗎?他不告訴自己父母的情況,因為葉藏從小就知道“真理似乎總站在深諳處世之道的人那邊,他們總會巧舌如簧地喋喋不休。”

因為父親是政治家,葉藏從小觀察周圍的人,看着政治場合周圍人的社交,當面相互恭維,背後相互詆譭,然而雙方都相安無事,這讓葉藏大惑不解:“若我知曉那奧祕,也許就不會如此懼怕人類,也不會對每個人都盡力討好,更不會與人的生活對立。”

這樣的情緒和疑惑一直伴隨着葉藏以後的時光,周圍人的曲曲折折的話語他不是太明白,因為小時候的經歷,他已經對人這種生物的理解產生了疑惑。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來自哥哥們的救贖。

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淪中感受着這世界的惡意,最終他被這世界判定為精神病人,終於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在二十七的年華,頭上長了白髮,不到三十的人卻宛若四旬大叔。

葉藏錯了還是這個世間錯了?

筆者的答案是:這個世界的確讓人疑惑。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五

故事是由三張照片引起的,上面留下的是“大庭葉藏”幼年,青年,壯年的人生痕跡。自然,也暗藏着作者的前半生。

他出生在日本東北部的一個世家中,從小膽小,怯懦,對世間的一切都十分不解,天真的外表下本該是歡笑與遊戲,可他自己卻自行戴上了耍寶搞笑的面具,透過外表下窺探心靈,卻發現他只是為了討好這個將要摧毀他的世界。

他在家之時,做的幾乎為違心之舉。過年時,家父要為孩子們採購禮物,便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心願單。他並無所求,準確的説是沒有自己的思想,於是父親對着他問想不想要舞獅,他莫不作答。可是當別人都睡去時,又偷偷往心願單上寫下“舞獅”二字。他的靈魂無慾無求,寫下那二字只是為討父親歡心。他具備了那個年紀不該擁有的“欺詐”的人格。

而後,便開啟了枯燥的校園生活,還是一樣的耍寶,一樣的逗樂眾人,一樣的討好這個世界。這是出現了一個“竹一”看透了他這所謂的“意外的搞笑”。使他感到大事不妙,便想着避開他。可也許是上天開了個玩笑,使他們越相互避又相互靠近。對他來説“竹一”是“知己”亦或是“天敵”。“竹一”的預言也幾次改變他的人生。

“女生一定很容易迷戀上你”。“竹一”的預言斷定了我生活的走向,“殉情”,“自我放逐”,“酗酒”,“自殺”,“藥物麻痺”,無一種墮落不是由女生而起,當然其中最多的還是他自己對於生的無知,對死的無望,對世間的迷茫。人格一點點的支離破碎,以酒精及藥物來麻痺痛苦現實中的人生。他所喪失的是人的“天性”“本能”,一天天苟活於世,人格早已失去,他所透支的,只不過是殘缺的生命。

最後,他被“親人”送往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他自己所要求的)——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範文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9z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