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

《山居筆記》卻更多地體現對人與人性的多層次剖析,漸漸為讀者撥開迷霧,看清本質。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範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範文1

這個暑假,我雖然沒有讀很多書籍,但有了挺多的心得與體會。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是餘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

餘秋雨先生不愧是中國數一數二的散文家,他的語言清新自然,文筆通順流暢,時不時一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語句,就能讓人不禁浮想聯翩且深深地沉淪在文章裏“不能自拔”、回味無窮。無論是人還是文章,都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典範。

在《山居筆記》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一個王朝的背影》和《歷史的暗角》。

先談一談《一個王朝的背影》。這篇文章以清王朝為背景,以康熙的“長城”——避暑山莊為線索,開始了與清朝的談話。文章的開頭以康熙的人生與能力入筆,寫到了“康熙希望能築起一座無形的長城”。所以他在避暑山莊外設立“木蘭圍場”,每年去那裏打獵,也算是一種浩大的軍事演習。這就是康熙作為一個君王的偉大之處,無形勝有形,便可以不再去修長城。他不但精通中國文化,而且熟知國外名人所著的幾何與自然科學的學説著作。他“將生命從深宮裏釋放出來”,使那個時代強盛無比。而到了他的後代乾隆那裏,這一切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康熙的“長城”突然變成了康熙炫耀自己功名與榮譽的地方,“樂滋滋地自我品嚐,這使山莊迴盪出一些燥熱而又不詳的氣氛”。緊接着,排斥了外國文化並只限定在廣州開放外貿,從而導致清王朝逐步走向衰落。之後的嘉慶在避暑山莊看到了父親的功德,不禁覺得身上的擔子太重。這就使之後的子孫在這種壓力下一步步帶領清王朝走向衰敗。在清朝滅亡後,著名的學者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水自盡;餘秋雨先生在文末的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我輕輕地歎息一聲,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羣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悽怨靈魂。”

在《歷史的暗角》這篇文章中,餘先生列舉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又一個臭名昭著的小人,並且詳細的分類為:惡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小人在中國人的心中,自古就有一種範疇,卑鄙的、邪惡的、損人利己的人都會被人們自動劃分到小人這一行列中去。小人的嫉妒與自我利益的膨脹,往往會使一個又一個文化名人走向冤屈之路而無言以對,或許這正是小人真正的強大所在。餘先生的一句話,令我的理解更加深刻:“小人的勢力往往在暗角中滋生,牽絆着中華民族的文明,人被就算被絆倒,摔了個倒栽葱,也對這些人或事無言以對、無可奈何。”在這一方面,小人的手段耍的極其陰險。“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貼在一具高貴的生命,高貴的生命之所以高貴就在於受不得侮辱,然而高貴的生命不享受侮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就是一個二個文化名人被逼上絕路的原因所在。雖然如此,但小人往往不會落得好下場。因為——小人終究是小人。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範文2

讀完《山居筆記》最直接的感覺就是自己對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文明、地域和風情知之甚少,平時的那一丁點了解微不足道。讀起來很害怕,越讀越感到自己的無知,越讀越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十足的文盲,會有那種感覺:靈魂是空白的,只有一副所謂的皮囊。

這本書從古講到今、從北聊到南、從西聊到東、從文人談到小人,每一篇每一文都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這個力量好像可以脱離空間、跑贏時間和穿透歷史。

書中所講的文化,文化比政治和軍事力量更頑強,更有生命力,但在時間面前,在歷史長河中也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很容易就被時間擊敗。後又談到文明,文明相對於文化更脆弱,一個龐然的渤海國在一朝之間就消失了,如果沒有看到《脆弱的都城》這篇文章,我想自己是不會想到一個城市消失的這麼快,相對於山川湖泊,在歷史長河中是這麼的不起眼,甚至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人徹底的遺忘。

文化不能持續,文明又很脆弱,那究竟什麼是永恆呢?

歷史的車輪永遠不會倒退,時間永遠推着它往前走,一種文化也好、文明也好,消失了,馬上又有一種新的文化或文明起來了,猶如各朝各代的興衰起落一樣。這樣,我不由得想起一個詞“進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種文化、一種文明消失了,不可避免的會孕育出一種新的文化、一種新的文明,如果這樣,我們所有的文化和文明從未消失,因為它們已植入到了我們的基因裏,且隨時會有可能進化為一種更高級別的形態。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範文3

近幾天,有幸讀到餘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感想頗多。按照我原來的讀書習慣,因為是餘先生的著作,我虔誠的在讀之前,就做好了做筆記的準備——新筆記。準備把豐富的詞語、精彩的語句、段落記錄下來,算作是讀書筆記吧!可是,讀來讓我大失所望,不要説華麗的辭藻,精彩的段落,就是連一兩個不常用的、生僻的字也沒有看到。一句句讀來又感覺到缺少哪一個字,都表達不出作者想要説的意思,甚至換一個相近的詞語,都要使句子表達的不夠精準、深刻。——這就是大家的為文之道嗎?樸實無華中滲透着華美。從這部著作中我看到只要有三年級的識字水平就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只要思想深刻、精髓。

在這部著作中,餘先生深刻的解剖了人自身的劣根性的東西,謊言、嫉妒、小人。作者沒有針對一個個個體,而是探索、思考了整個的整體性的東西。從起源、發展、到外部環境對其的推波助瀾,以及這種想法、做法其最本質的根源。當然,作者也望聞問切給出了治療的藥方。以我的理解,藥方的實質是自身的覺悟和思考,思考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只要有了思想深度,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抓到了本質,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嗎?

説到思想,博大精神的思想都是要靠文字來表述的,但是,並不是所有華麗、優美的文字都是來表述思想的`。往往深邃思想卻是用樸實、甚至是淺顯的文字來表述的。思想和想法是不相同的,就像是一個戰略和一個戰役的比較。思想考慮的是宏大的、宏偉的問題,而想法則是思想的執行、局部的、片面的,是思想大海的一滴。只有有了思想,才能有一步步的具體的想法,來實踐思想,實現思想。

只有思想深刻,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才能從紛紛擾擾的表面現象中,撥雲見日,看到事物的本質。找到了本質,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侯衞東官場筆記》中有一個故事我記憶深刻。周昌全有三個祕書是其得力干將。其中黃子堤擅長陰謀,洪昂擅長陽謀,侯衞東是干將,以實幹為主,乾乾看。周昌全走後繼任的市委書記不是很看好這三個人,把洪昂安排在紀檢委書記之職好幾年沒提拔,洪昂很有想法。洪昂就施展自己的特長,和市委書記好好地玩了一場陽謀。他一紀檢書記的名義,給書記打了一個嚴打的報告。報告寫得冠冕堂皇理由種種,他本心的想法卻是想要抓住一個在逃犯,很多的官員和這個在逃犯有牽扯,這樣只要抓住了逃犯,牽扯出官員,不管和書記有沒有牽扯,都會給書記下一個領導不力,或治下不嚴的定義,就會把書記調走,書記調走,洪昂自己才有機會升遷。事情的發展就和他的想法一樣,他的目的也很快就達到了。

這是一點小小的感悟,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深刻不深刻的問題。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隨看隨寫,隨寫隨看吧!也藉此練筆,有誰看過這本書可以互相交流的。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範文4

山居筆記是繼《文化苦旅》之後我所讀餘秋雨先生的第二部文集。因為真實喜歡所以看,因為炒作的厲害所以急着看,因為它的人文氣息不可不看。

餘秋雨先生的這部書從《一個王朝的背影》開始,以《歷史的暗角》結束,這本書是在20--年1月出版的,他在這本新版的自序中説他寫這本書歷時兩年有餘,而且犧牲是相當大的,他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十分純粹地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僅僅十一篇文章卻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並不是他的寫作效率低,而是那有股堅韌的探求精神,正是他的那種認真態度和永無止境的追求讓人心悦誠服。多年來他通過邊走邊想,有機地將寫作與考察結合在了一起,很多寫到的地方,他是一次又一次的拜訪求證。曾經就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蹟的一副對聯上面的兩個字,在幾度函詢都得不到準確回答後,只得親自再次去海南,很多時候,他就是這樣不得不一去再去,在追求真理和對文學的無比熱愛方面,他是毫不吝嗇的,不管時間還是金錢。對他的文章,他真正做到了“得失寸心知”,是不會在乎他的經濟和得失的。

按照餘先生的話説:“全書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他還説:“寫作這本書的最大困難,不在言論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證之煩,而在於要把深澀嶙峋的思考粹煉得平易可感,把玄奧細微的感觸釋放給更大的人羣,這等於用手掌碾碎石塊,用體温焐化堅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費難言的艱辛,而艱辛的結果卻是不能讓人感受到艱辛。”我被他的這種治學精神和嚴謹的求實作風以及認真的求學態度所折服,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和精神打動了。這種境界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穿梭,在東西南北的古老土地上走過。餘先生的文章帶給我們的都是精彩紛呈的人文、地理、歷史、故事,上下求索,展示出人類人文歷史的絢麗詩篇,給我們掀開了精神的家園、文化的糧倉。其中,我最喜歡《天涯故事》和《十萬進士》這兩篇。

從《天涯故事》裏,我終於知道了尋求已久的“鹿回頭”,一解我長期的牽掛。我一遍又一遍地讀着這段美麗動人的傳説,那“清澈而美麗,無奈而淒涼”的鹿的目光和那對閃耀着渴求生命光彩的眼睛,它們從遙遠的地方投過來,穿透了時空,一直走進了我們的心裏,這種震撼力是無疑置否的。每當身臨絕境,總會產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美麗與快感,以及頓悟生命的意義,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絕壁死谷,不是生命被逼到了最後的邊界,那麼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不會有這麼深刻的場景。

縱觀海南,從戰國到當今,那些歷史的片段強烈地吸引着我,特別是先生談到的海南歷史中的女性文明。洗夫人、黃道婆帶來的整個中原大地的興旺繁榮,還有從這裏走出去的宋氏三姐妹,都帶着海南強勁的浪潮,是我們女性的驕傲。

女性文明派生並推動了家園文明。蘇東坡、李光他們是淚涔涔地來,卻在家園文明裏破涕為笑;海瑞、邱浚他們雖然是氣昂昂地走,卻也放不下這裏的家園文明,終究樂極生悲。

通過餘先生的筆,經過大腦細胞的溶解、過濾的排列組合,於是一個以非歷史學家的思緒和眼光,讓我們最廣大的讀者讀懂了海南,讓我們尋找到了海南的靈魂所在。海南已經成為我的一種嚮往和追求,閉上眼睛,一陣啪嗒因熟透而掉下來的椰子聲敲打着我的心,更加勾起了我對椰汁的佔有慾望。我飄身過去摸摸這個,搖搖那個,完全沉浸在了這片驚喜之中。

看完這個故事,我陷入了久久的品味中,將自己的頭深深地埋在書頁中,彷彿嗅到了椰子的香味和濃濃南國的水果大拼盤,貪婪吮吸着。

《山居筆記》書籍個人讀後感範文5

讀餘秋雨的《山居筆記》有許多感觸:感於他對歷史文化的獨到見解;感於他對現代文化的責任感;更感於他文章裏所散發出的深情大度的光彩。

《山居筆記》這部書寫作歷時兩年有餘,餘秋雨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寫作。多年來他邊走邊想,邊想邊寫,在追求真理、熱愛文學方面,他是毫不吝嗇的。按照他的話説就是“全書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

他還説,“寫作這本書的最大困難,不在言論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證之煩,而在於要把深澀嶙峋的思考粹煉得平易可感,把玄奧細微的感觸釋放給更大的人羣,這等於用手掌碾碎石塊,用體温焐化堅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費難言的艱辛,而艱辛的結果卻是不能讓人感受到艱辛。”我折服於他的這種治學嚴謹的作風,這種境界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從《天涯故事》裏,我知道了“鹿回頭”,那“清澈而美麗,無奈而淒涼”的鹿的目光其實是那一雙雙閃耀着渴求生命光彩的眼睛,他們從遙遠的地方投過來,穿透了時空,一直走進我們的心靈。

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絕壁死谷,不是生命被逼到了最後的邊界,那麼目光不可能這樣執著。從戰國開始,那些歷史的片段強烈地吸引着我,特別是餘先生談到的海南歷史中的女性現象:洗夫人、黃道婆帶來的整個中原大地的興旺繁榮;從這裏走出去的宋氏三姐妹,帶着海南強勁的浪潮,成為女性的驕傲。女性文明派生並推動了家園文明,蘇東坡、李光他們是淚涔涔地來,卻在家園文明裏破涕為笑;海瑞、邱浚他們雖然是氣昂昂地走,卻放不下這裏的家園文明,終究樂極生悲。

《十萬進士》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餘先生將科舉以來的考場好好地嘲弄了一回,“一種巨大的不信任,橫亙在考場內外”,古代如此,當今亦如此。通過餘先生的這篇文章我才知道“槍手”一詞原來有其悠久的歷史。從“槍手”看智慧,從縱橫的歷史軌跡中,發現原來早在唐朝就有了極大的市場,沒想到有名的詩人温庭筠竟然是一等作弊高手,而且是遠近聞名的。看來,面對考試,無論是怎樣的形勢和內容,古人和我們今人其實都存有誠惶誠恐的心境,這真的是一種無奈。“鼓譟不如沉默,息謗得於無言。”讀餘秋雨的文章,我終於有了這樣的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vm6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