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假期《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多篇

假期《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多篇

假期《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多篇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假期《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範文,歡迎參閲。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一

説到《朝花夕拾》人們便會想到魯迅。那我先來介紹一下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吶喊》,《彷徨》,論文集《墳》,雜文集《熱風》,《華蓋集》等,被後人稱為民族魂。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為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着讀着,你彷彿就看到那個人從書中走出來就站在你面前一樣,向你展示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醜,反而是懷着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我們讀過的文章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二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發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輕輕地瀰漫在身邊,手捧着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散發出獨特的童真,隨着那一片片思念的雲彩飛向那曾屬於我們久違的世界……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着嬌嫩的花瓣,喚發着淡淡的清香,頂着殘陽採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葱時光。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遊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着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着放棄,抑制自己的想法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鑑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着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着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葱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

有人説一篇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裏望着滿天的星星,在寧靜的月光下,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温馨。

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現在的我擁有着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遊着,努力地學習,拼命的爭取明天。或許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領會不到的吧!

童年,在隨着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嚐着那杯尚留餘温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那一個輪迴……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三

假期裏,我在網上找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部回憶散文集,記敍了魯迅幼年與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這本書中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批判了當時的社會與正人君子,其中《狗—貓—鼠》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講述魯迅小時候仇貓,因為貓的性情殘忍而具有媚態,在夜晚經常嗥叫,擾亂他人讀書休息。更因為他在童年時捕食了作者心愛的隱鼠,所以他十分憎惡。雖然後來得知隱鼠是長媽媽踏死的,但終究沒有與貓的感情融合。從這裏我讀到作者在幼年時,就已經愛憎分明,對弱小者產生同情心,憎惡暴虐。同時讀這篇文章也通過自嘲在暗暗諷刺着那些散佈流言蜚語的“君子”“紳士”,批判着他們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魯迅那文筆的妙處。

《瑣記》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淺。它記敍了魯迅兒時與夥伴們經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為天倫鬧出什麼亂子來,衍太太也絕不告訴各人的父母。在魯迅與夥伴們去吃缸裏的薄冰時,衍太太卻讓他們比賽誰吃得多,並唆使魯迅去尋找母親的首飾,變賣成錢給自己買東西,我感到衍太太心術不正,心靈不純潔,怎麼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圖》講述了魯迅在兒時閲讀“老菜娛樂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通過對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讀了讀,發現其中一些故事荒誕愚昧,富有迷信色彩,雖然使讀者明白孝順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來的加以誇張虛構,哭泣能使竹筍得以成長嗎?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鯉魚跳出嗎?當然不可能,這説明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忍。

《朝花夕拾》樸實的語言,細膩的情感,鮮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這裏面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四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説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_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五

課本里經常出現魯迅先生的文章,它們都出自《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所以這個寒假我讀了這本書。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就是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的收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也寫了許多關於兒童時代的趣事。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生活,彷彿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些不同。魯迅在自家的百草園中與昆蟲做伴,上學後在書塾的後院裏嬉戲,這讓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當時生活的快樂

《朝花夕拾》中,給我影響很深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阿長是魯迅家給他請的保姆,這個鄉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檢點:總之在私底下對別人指指點點;給魯迅講長毛的故事來嚇唬他;還害死了魯迅的隱鼠;睡覺擺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佔整張牀鋪……但就是這樣的阿長卻給魯迅買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經》,滿足了他的願望。

這本書她甚至不認得是什麼名字,卻趁回家的時候買了。這使魯迅對她的不滿全都消除了。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委實不易。魯迅寫了這篇文章,表達出自己對阿長的感激與懷念。

一個孩子因為一本書就滿足了,他的這份童心與天真在現在可能很少見了。現在的孩子們不知什麼時候變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們。父母的職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成了他們炫耀的資本。看到別人有好東西而自己沒有,就會向父母伸手要,好與別人攀比。每週的零花錢一個比一個多,花起錢來絕不遲疑……這些孩子們卻沒有想過父母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每週的零花錢是父母在崗位上辛苦工作的來的。我們要做的是關心父母,而不是向他們索要東西。當我們換位思考時,會發現自己做了多麼不該做的事啊。

所以我們還是保留一份童真,不與別人攀比,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們童年的回憶將會是美好快樂的。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六

合上泛黃的書頁,指尖彷彿還有一絲書墨氣息。我凝望着那薄如竹片卻又厚重無比的書脊,閉了眼,陷入無盡的沉思中……

“朝花夕拾”,多麼動聽的名字,十篇帶着流水般純樸氣息的散文,裏面又包含了多少複雜的情感!對故鄉的懷念,對親人的思念,對師長的敬重,對童年的嚮往……少了些批判,多了些追憶,少了些凌厲,多了份真情。是的,恐怕這是魯迅的一個夢吧。遠離塵世的紛爭,人們的排斥,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時代,以一個孩子、一個青年的純樸而年輕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身邊的人。有一個古老的紹興城,承載着如煙的往事,悄然入夢……我看見了這個夢,也寧願相信這是個夢。

這個夢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質樸、最純真的。這個夢裏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個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個天真聰慧的小童,在百草園中拔何首烏,在燈光下聽長媽媽講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紙上描繡像。他是純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對封建教育對兒童思想的束縛,他反對迷信和怪力亂神的説法……正是他先進的思想,讓他具備了成為一個大文豪,一個批判家的條件,不是嗎?

慢慢地,慢慢地,魯迅的童年隨風而逝,漸行漸遠。他的求學之路逐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有幸的是,在這條路上,我看到了《瑣記》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它講述了魯迅長大後,由於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求學,繼而出國留學的故事。在這裏,我認識了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魯迅,也看到了辛亥革命後社會的種.種弊端。衍太太虛假的善心和醜惡的嘴臉使我憎惡,“維新派”腐敗的作風令我氣憤。我知道了魯迅為何要出國留學,直至棄醫從文。我看見了一個蜕變的魯迅,更看見了一個即將被喚醒的中華!

我們不是書中的魯迅,卻在感悟着書中的魯迅。往事如煙入夢來,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相映成婆娑倩影,迎賽神會也隨魯迅的成長漸漸遠去。我們在讀《朝花夕拾》中成長,在讀《朝花夕拾》中感懷。我們只有感悟着,併成長着,將它化作一紙清夢,永遠珍藏……

《朝花夕拾》學生讀後感七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

《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着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等組成。

由於其寫作方式的優秀之處,這本書中的多篇文章也被編入國中的教科書內。

《朝花夕拾》共含十篇文章。其中有表達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説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僅體會到封建制度對社會對人的危害,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那對祖國熱愛,對人民滿腔熱血的豪邁氣概,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學習那俯首甘為孺子牛,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vm6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