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

我們應當給自已一個機會,讓自已和自已的內心境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已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已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裏,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已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請笑納!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1

不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陽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會有貴人為你撥開雲霧,通達了悟。那些遺留在心裏的困惑和陰暗,揮之不去,凝結成黑壓壓的烏雲,遮蓋住我們原本明亮無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靜下,實則一向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裏的時候,我明白我是誰,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是他們的期望。在中學的時候,我明白我是誰,我是教師眼裏的好學生,精益求精是我們奮鬥的口號。而在大學,衡量一個人得標準變得多元,再想為自已標記一個閃亮的標籤很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隨着人潮不自覺的走着,解開各種身份的束縛,我一時間不明白自已是誰了。

我想,也許我的外表能夠代表我,於是開始關注自已的着裝;也許我的工作能夠代表我,於是進取參加社團,想在忙碌中體會自已的存在;也許成績能夠代表我,於是勤啃書本,為成績單上的分數下力氣。可是當我閒下來,獨處時,還是會感到空虛撲面而來,我不歡樂,這是為什麼?伸出雙手想去抓住自已卻落空,我到底是誰?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已的身體。我能夠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能夠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簡便,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已的身體。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已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能夠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已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已的思想。我能夠看見與知曉自已的思想,然而那能夠被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已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直覺的見證。”

這是以往台視知名女主播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已》書中的一段話。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説,你能夠理解為你是一個歷經幾世輪迴的古老靈魂與肉體精神的融合;對於更多的人來説,我們能夠明白,我們是能夠感受,觀察,檢驗自已思想情緒的一種覺知,我們擁有身體,身份,甚至思想,可我們不是他們。這其實是換了一種更高的觀點來看待自已。當我把自已定位為駐紮在身體裏的覺知,藉助身體,身份等來體驗這個世界,突然發現以前的一些問題不再是問題,只需正確對待自已的得與失,不因為外界的褒貶而喪失對自已的信心。有錯改錯,就事論事,絕不將對事情的看法變成對自已的人身攻擊。因為任何一種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已。

書中還講到,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悦平和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可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悦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已。沒有吃過糖的孩子不會留戀糖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以往喜悦滿足,長大後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滿缽滿,擺到自已面前,試圖讓自已歡樂滿足。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悦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着於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歡樂。

其實錯不在我們追求外物,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不要過於追求。太執着於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於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慾望,將自已的情感全然寄託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並且學會傾聽自已內心的聲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不至於在高度繁華的世界裏,淪落為一個不明白自已是誰,要幹什麼,要到哪裏的窮忙族。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涵的冰山一角。我在書店看到時,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完美的緣分。

沒有人能夠給我們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也沒有道理能夠徹底讓我們覺悟。因為這個相對的世界,沒有絕對的道理。可是,對於初入心理學、心靈脩正的人,把這本書比作靈脩地圖,是可是分的。只是每個人可能選擇不一樣的主幹道。另外,覺得原先很多宗教裏的東西,被越來越明確的證明為是合乎科學的,比如説,心想事成,臣服態度,祈禱時的能量場變化……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2

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一直認為讀該類書便是需要人生指導的人。終究,事實並非如此,生活在喧囂匆忙世界中的我們,需要這樣一股使心靈歸於靜謐的清流。總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機會遇見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紗,遇見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從一個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

該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畢業,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白領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麼我不快樂?為什麼我如此之不幸,沒有父母的愛,失去丈夫的愛,終日面對婆婆的尖刻、冷漠,就連企盼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惶論擁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託?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個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找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已。

想來,這個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個自己的載體罷了。我們永遠都難以知道自己真正該怎麼活、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所以一次次我們錯過了隱身於思想深處的另一個自己。總在嘗試着改變些什麼,可是生活會毫不保留地告誡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就唯有適應。

人生其實很簡單,最終追求的莫過於“真我、喜悦、和平”罷了……最欣賞本書中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們內心透射出來的結果。

向世界竭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每個人時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處,活於世上,我們真的不需要對世界作出任何解釋,世界只接受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罷了……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3

我在暑假裏閲讀了教師摧薦的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已》,説實在的,只讀了一遍,對書的資料也沒能真正地理解透徹,只明白讀完後,心靈變得寧靜了。

書中提到,這天底下就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説得多好啊!我且不説老人講得多有道理,就拿自已來説吧,暑假偶爾去打打麻將,這不就有了以上的三種結果了:去打麻將是我的事,能否贏錢輸錢是老天的事,別人是否從我這贏到錢是他人的事。反正我把打麻將當成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它也是我其中的一項興趣愛好。這樣一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成不了“自已思想和情緒的奴隸”。所以感悟:心態很重要!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已工作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堅持進取心態,心裏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這樣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使工作順利,心境舒暢。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進取的心態,多從正面看問題,樂觀地對待人生,樂觀地理解挑戰。這對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至關重要。心態是後天修煉的,我們完全能夠經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讓生活的每個角落都鋪滿陽光!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4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老朋友推薦的,它算是一本心理類的書。最喜歡裏面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僅有自已。”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的去關注別人,卻忽略了自已。

它主要講述了名校畢業生的女白領若菱在生活中經歷的起起伏伏,以及她與一位老者的對話,由此教我們去探尋內心深層的自已,讓我們逐漸去了解認識內心更存粹的自已,讓我們離最真實的自已越來越近。

在書中,作者從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四個方面去講述,並切實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意見,經過團隊性諮詢,個別的療愈,或者是練習體驗的方式來幫忙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進一步療愈自已的內心。無法預測未知的自已,只能用自已的勇氣解決當下的問題,期待未知的自已yi和生活。遇事時,多看看自已,從自已找原因,認清最真實的自已。以往修的一門心靈脩養課,教師説過的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已,發現自已,探尋未知的自已。

其實,無論在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世界上從來沒有自已消失的問題,當碰到問題時,就得應對,處理,放下,解決。”如果當你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已的勇氣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

很多時候,不一樣的人應對問題,想法不盡然一樣,但一樣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夠克服自已的怯懦,提起勇氣解決問題的。期望看到這些的你,亦能如此!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心得5

近日在同事中漂流着一本好書,是崔大夫推薦大家讀的——《遇見未知的自已》,書的作者是曾為台灣知名女主播的張德芬。這本書很異常,它是“都市身心靈脩行課”,它帶給我的是心靈的淨化,它值得我們每個人反覆的閲讀、品味和吸收。

這本書以主人公若菱的感情和工作為主線,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這些道理經過若菱與一位老人的對話融會在故事裏,使讀者很有興趣讀下去,並在不知不覺中跟隨着作者的引領,不自覺地深入淺出的對自已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應當怎樣調試自已的心境?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喜悦,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讓我明白了我們喜歡某個人或某件事情,或厭惡某個人某個事物,其實都是內心的一種投射和需要;它教會我健康的呼吸方式;它教會當我產生不好的情緒時,要往內看,看看自已是否是沒有去接納臣服或者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內心,才是真正產生不好的情緒的原因,讓自已在困境中不再糾結。它告訴我“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

所以,它能夠是一個災難,也能夠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完美,並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此刻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勇敢的、樂觀的去應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標籤: 有感 遇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3o9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