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創作10篇)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創作10篇)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塑料光纖”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創作10篇)

第1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給你一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幾年前,初涉職場,經驗不足的我很是焦慮,正當迷茫的時候,有朋友推薦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她説張德芬的見解很能寬慰人,我卻武斷地牴觸這類心靈雞湯的書,認為它的作用像一塊軟布,拭過傷口,卻不能治癒根本。

如今有了婚姻,工作尚可,卻也有困惑不已的時候。偶然到書店逛逛,我看到最新印刷的版本,封面上沙漠黃的背景上,坐着位長髮翲逸的托腮女子,像極了夢中的場景,於是把書買回來讀。

全書以女主角若菱的視角,當她面臨工作、婚姻同時出現問題,尋求高人指點的過程。若菱與志明是大學同學,在周圍人的眼裏是絕對的才子佳人,兩人從美國留學歸來後,就各自奔向工作崗位,志明留校當上教授,而若菱成了外企骨幹。隨着各自工作上的壓力,交流越來越少,互要以冷戰應對,感情出現危機。工作上,若菱兢兢業業,卻要遭受不公正的排擠,她異常的憤怒;回到家,看到志明與不認識的女子摟在一起,她更是沮喪。一切的不順利,加上兒時痛苦的回憶,讓若菱頓覺崩潰,人生不知如何繼續,這時出現了位靈脩的老人,寬慰她,幫助她慢慢找回本我,認同自己。

讀完,我感覺豁然開朗,若菱的故事沒有結局,並不像眾人所願的美好團圓,而是順期自然,認同自我。市面上很多類似題材的書籍,能做到通俗易懂的並不多,作者將理念融合到故事對話裏,對簡單事情的討論引發我們對世界的思考,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

我們看見的世界,是我們選擇看見的世界。有個小故事,男子天天打老婆,後來拋下妻子和三個兒子,遠走他鄉。三個兒子長大後,老大認為是罪惡的世界造就父親,而父親的拋棄造就了他痛苦的一生,他到處偷竊搶劫,報復社會;老二認為父母的模式就是自己人生的模式,娶了老婆回來,天天拳打腳踢;老三認為母親很可憐,自己長大了成為男人,要疼愛自己的老婆,對母親更是孝順。

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事件的發現,源自於觀察者的主觀判斷,然而事件本身就是那樣的。所以要追求內心的真我,主要是四層:關心身體的變化,與身體聯結;臣服於發生的事實,不被情緒左右;負面思想是自己加上去的,檢視自己的心態;認同自己的身份,所處工作、社會地位、家庭、財富,接納自己,才能歡迎別人。

第2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面對一個陌生人,有時候我們無來由的感覺到親切,而有時候恰恰相反;在一個公眾的場合,情緒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快樂與悲傷都可以互相感染;也會碰到傳説中的氣場,看着就是V587。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都想讓自己的能量壓倒別人的能量,都想從別人的身上獲取能量,像一羣在山洞裏爭奪火源的原始人,忘記了洞外面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那太陽,便是我們自己。

弗洛伊德説人有本我和自我,這本我與自我的區分,就是洞內火把與洞外太陽的區分了。

從赤裸裸出生到現在,我們穿上了衣服,也穿上了這個社會賦予的太多無形的束縛:社會倫理、世界觀、價值觀、身份、地位……,讓我們去追求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了各種各樣的像徵,有了思想、有了情緒、有了身份,於是以為這些思想、情緒、身份便是真正的自己,以為這個不停忙碌不斷追求着的就是真正的自己,而要讓自己實現個人價值,就不停的爭奪這些可以移動的能量。

我們在爭奪中,有了不同的情緒,養成了不同的情緒模式。這種情緒模式最終成為一種反射,遇到相似的情況就會暴發。這種情緒的經常性暴發會讓人體上癮,所以有些人的在追求能量的過程中有了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古怪性格。

然而這種能量的爭奪終究是辛苦而無意義的,因為我們能攜取的能量的根源在於自身,但各種無形的東西把我們真正的自己層層包裹起來,最終斷絕了聯繫。

要接觸到真正的自我並從那裏獲取能量,就要突破這些隔膜,這一共有四層:

最外面的一層是我們的身份和角色,我們要認同,並且思考為什麼會成為這種角色,嘗試從其中獲取這些角色扮演的本質。無論是婆媳、朋友、同事、愛人,傾聽自己的聲音,拋開別人或者社會給予的成見,這不是秀給別人看的。

再內一層是思想,對思想的控制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如之前所説,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體,思想也是。我們散發出什麼樣的思想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回饋,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眼睛裏有不同的外觀,有言:心裏有什麼、眼裏就有什麼。寫到這裏想到一句佛言,相由心生。思想的聲音是我們要傾聽的,而如何真正聽到我們的思想也需要好好的想想。我們想的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是對行為產生影響的。

第三層是情緒,情緒是會上癮的毒藥,然後成為一個人的性格。父母教我們堅強、能幹、聰明……可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對立的,有堅強便有軟弱,有聰明便有笨拙,有能幹便有無能,我們都是矛盾的結合體。所以,對待負面的情緒,我們要臣服,一切過去的東西我們都要臣服、認同。對情緒的控制,就是要肯定自己有這方面的情緒存在,並且告訴自己,我已經不需要它了。

第四層是身體。我們要學會和身體對話,這種對話的方式就是經常停下來,認真地去感受某一個部位。堅持鍛鍊身體、珍惜自己,珍惜生命。

總之,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第3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這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不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陽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會有貴人為你撥開雲霧,通達了悟。那些遺留在心裏的困惑和陰暗,揮之不去,凝結成黑壓壓的烏雲,遮蓋住我們原本明亮無染的心空。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靜下,實則一直很痛苦,在家裏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誰,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是他們的希望。在中學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誰,我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精益求精是我們奮鬥的口號。而在大學,衡量一個人得標準變得多元,再想為自己標記一個閃亮的標籤很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隨着人潮不自覺的走着,解開各種身份的束縛,我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

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

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讀她的書的時候,有一句話確實震撼到我,也瞬間讓我覺得很可怕:“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情,從生理學角度來説,我們的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聯繫,比方説,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等等,那麼你就在重複的為那張神經網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我在想,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不開心的那條神經應該很粗吧,也至此讓我決定,往後無論碰到什麼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成最佳,要樂觀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真我。在追求愛,喜悦,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張德芬説:“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説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説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閲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第4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寒假時,我閲讀了一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裏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説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裏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着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日記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裏寫上真我,愛,喜悦,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着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裏面第二個寫着思想,第三個寫着情緒,第四個寫着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説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着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説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試圖去抗拒,發生了就是事實,事實最大,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着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匪淺,不記得是哪位名人説過的一句話,心態決定一切,學習也是如此,只有用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才會取得好的成績。

第5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猜你正在找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我聽過很多次這本書,今天終於抽出時間去閲讀它了。

書中最讓我觸動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以的外在事物都是內在投射的結果。我的腦海裏浮現了兩個可愛的小人兒,一個穿藍色衣服的男孩和一個穿紅色衣服的女孩。女孩在虛掩的門後探出個腦袋望外面的世界,男孩湊到女孩的耳朵旁輕輕的説了這句話。那兩個小人兒都是我自己來着。

還有,我覺得老者是位很厲害的人物,那麼與眾不同,説出的話總能引人思考,我試着跟着他説的話去做,好像我就是故事裏的女主,也有幸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老者問:思想是什麼?並指導女孩閉上眼睛幾分鐘什麼都不要想。然後,我閉上眼睛,想要放空,我自我催眠:不要想任何東西不要想任何東西…放空幾秒,我的腦袋又開始不受控制了。我依然記得我那5分鐘裏想了什麼。最主要的3個內容是:1.雖然我閉上眼睛,好像也可以看到圖書館裏坐着的其他人,當時我是坐着閉眼而不是趴着睡覺狀的,書是開着的,我的手指正壓着我所看到的那一頁,我閉着眼睛,心裏有個怪聲音對我説話:他們不小心看到我這樣閉着眼,會不會覺得我很怪異呢?這時候,有個腳步聲從我旁邊走過,我有些不安,害怕別人覺得我怪異,想睜開眼睛,最後沒那樣做。2.我拉回思緒,繼續放空,我想到了那句觸動的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內在投射的結果。然後,為了讓自己儘量不要想東西,我不斷重複這句話。3.接着,我想到了各種人際關係,我想到了我的舍友。前兩天,舍友看到我站在陽台,以為我在心情不好,胡思亂想,課外並沒有心情不好,所以我為她的誤解感到心情不好,難道我的樣子看起來像總是心情不好嗎?在那一瞬間我的心情變得越來越不好。現在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舍友的形象是我臆造出來的,人家可沒覺得你“總是”心情不好呢!都是我的內在投射出來的!當然,舍友也用她的內在投射出了一個:“我”,她所説的:獨自一人站在陽台的時候就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想家的時候,其實是在描述她自己,而我當時站在陽台,心情不錯,在聽着校園廣播裏的對話還有音樂,心裏想着:我這是在享受生活呢!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確這個“內在投射出外物”的含義!

不知怎麼,突然地,5分鐘後,大概覺得幾分鐘過去了,我睜開眼睛,看到圖書館裏的其他同學都處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並沒有怪異地偷瞄我,我鬆了口氣,有些好笑呢!我和女主一樣驚喜的發現這個祕密:原來不能不想東西!

雖然只有大約6分鐘的時間,我卻發現了自己的思想:原來我在乎的是外界對我的看法。雖然時間很短,可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對話,好像看透了很多東西。

我覺得:給自己幾分鐘不要想東西,實際操作起來是神奇的一件事,在那幾分鐘後,你會得到很大的力量。

第6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的寫法。

這本書已看了較長一段時間,此篇文章整理於以前的筆記,再加上了我自己的一些觀點。

事件-想法-結果

對一件事擁有不同的看法,會產生不同的行動,自然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潛意識自信,將會活得精彩。

三個民工在砌牆,別人問他們在幹嘛,甲不耐煩的説在砌牆,乙説在建高樓,丙説在創造一座城市。若干年後,甲還是民工,乙變成了工程師,而丙成為了兩者的老闆。

把一切不幸當成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事實上確實也是鍛鍊機會,畢竟老是待在舒適區是很難有進步的。

年輕人要主動多做事,要把它看成是成功的跳板,哪怕是別人叫你多打幾個電話都能鍛鍊你的溝通能力。

不要逃避,學會接納

自己的事要努力做,至於結果怎樣,要看淡一點。努力了也還是不行,那就老天的問題,不要太介懷。

對於一些已發生的事情,再抱怨也沒用,不如學會接納,理性的面對想解決辦法,説不定會有轉機。

勇敢的面對自己最不想看見的部分〈如情感、失敗〉,明白“存在即合理”,積極的接納他們,它自會慢慢消失,這樣才能真正的平衡。

別為一點小事要死要活,退一步,換個方式你會發現,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關於飲食

40%的穀類

40%水果蔬菜

20%含蛋白質食物

每頓七八分飽即可

晚餐要早點吃、吃少一點

要細嚼慢嚥慢點吃

與人相處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有可能那想法只是你自己瞎想的,是你自己太敏感,並不是事實。

我們只在乎別人怎麼對自己,卻很少反思自己怎麼對別人,仔細想想,自己真的有發自內心地對他們友好嗎?

學會感恩,能幫助別人儘量幫助別人。

其它

培養興趣愛好非常重要,有可能它就是你以後的精神寄託。

對於某些事,某些經驗應該是分享,而不是傳教,不然會鬧矛盾也沒效果。

受潛意識影響,我們更喜歡認識相似的人,過同樣的生活,但或許還有比這更棒更好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發現罷了。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嘗試點新的,學會接觸不同的人。

【劃重點】:

很多人可能會説

「懂得很多道理,但我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我問你

「道理你懂,那麼你有身體力行的去做嗎?」

答案估計都是否定的,這就是明白很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的根本原因!

所以,

以後沒事多回頭看看這些道理,把他們落實到實處,只有這樣道理才屬於你。

定期覆盤(建議每週/每月都要),或者遇到困難想不開的時候,回來看一下「再抱怨也沒用,不如學會接納積極想辦法」。

第7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關於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的寫法與格式,請參考本文。

從看完全書到提筆寫讀後感,中間足足間隔了一個多月,因此書中的具體內容很是模糊,所以又粗略地翻閲了一遍。融入書中的劇情,再次化身故事中的主人公若菱跟隨老人開啟了探索自我的旅程。

一個內在的聲音疑惑地問道:“我是誰?”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靖兒。”

內在的聲音又追着問:“靖兒是誰?”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靖兒是我。”

她還是追着不放,繼續問道:“然後呢?”

這時候我有點遲疑,吞吞吐吐地回答:“然後,我,不知道……”

看到我滿臉猶豫的樣子,她自言自語地説:“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我堅定地回答:“穩穩的幸福。”

而她依然平淡地發問:“那麼,穩穩的幸福具體是什麼呢?”

具體是什麼呢?書中老人給出了很多問題讓人進入深思,一點一點清理了通往自我心靈的道路。

在讀此書的時候聽從了本書作者張德芬女士的建議:讀幾章停下來咀嚼反思一下。靜靜的觀察生活、細細的體悟生活,與書中所寫進行對比,反覆的進行思考和總結。

但遺憾的是沒有及時用文字記錄下來,幸好在督促其讀書會其他書友一起閲讀、討論的過程中,自己也因此獲益匪淺。書中“所有的付出都將得到收穫,只是展現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恰巧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證明了這條真理。感謝遇見千島湖讀書會!

然而在我人生中最幸運的遇見莫過於加入千島湖跑團,遇見那樣一羣充滿活力的人兒,從此之後感覺灰暗的人生開始慢慢回暖。在極其單調無聊的步伐中去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的聲音。慢慢地臣服現實、接納現實、努力地在既定的現實中去實現更大更好的突破。直至此刻,高中畢業三年,從未動筆寫讀後感的我,安靜地坐在電腦面前。藉由此書,回顧着自己這三年的點點滴滴。伴隨着敲擊着鍵盤聲音,心中溢滿着感動的情緒,感恩。我想我已慢慢地拆除了上帝帶給我那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的禮物,正漸漸地享受到它精心為我量身打造的豐盛美好的內在。

飲水思源,烏鵲反哺。現在的自己雖沒有強大到拯救地球,但至少擁有了獲得正能量的方式,希望自己可以為身邊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這恰巧又是一個認識自我、成長自我的過程,彼此成就。

借用書本中的那封信: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所有的遇見,都不是巧合。當外境又有任何東西觸動到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親愛的你,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第8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下面這篇由網友為大家蒐集整理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的寫法格式,希望大家喜歡!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台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關心靈成長的小説。作者以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原因,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張德芬將世界上的事分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別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對其他已經發生的事學會臣服,最後的結果交由上天去抉擇。雖然我不能完全認可這些想法,但我認為每個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實則大愛無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語言、行為、習慣等,管好自己就不會再給他人制造麻煩,就等同在愛別人。

書中有一句經典的話讓我印象很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在論斷時,或許只看到了片面。有時候換個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個人的成長,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的成長。許多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入了困頓的深淵,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抱怨。《遇見未知的自己》帶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讓我明白真我應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行囊,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過一條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常慌張、着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請問你在找什麼?"男子問。

"我的車鑰匙,沒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慮地説。

"你大概在哪個位置,怎麼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個暗處,説:"在那兒掏錢包出來的時候掉的。"

男子詫異道:"那你怎麼不在那裏找?"

女子理直氣壯地回答:"那裏沒有燈呀,怎麼找得到?"

或許你覺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樂時,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錯了方向。所以,難怪我們無法獲得我們想要的人生!

張德芬説:"先要為你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負責。負責的意思不是説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説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我該如何做到最好。"

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磨礪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第9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和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在的世界,進而發先我們大多數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主人公在一個不經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心的平和,就像春繭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確實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這個代號上,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事實上每當我想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樣的,我發現認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像書中所説那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着,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着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

這本書我只看了兩遍,還沒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麼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淨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慾望。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着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理想。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涵的冰山一角。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第10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小編猜你可以喜歡這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最近,在公司組織的"書香移動,相伴成長"主題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張德芬女士的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接納,是這本都市身心靈脩行書籍與我產生的共鳴。我慶幸能夠在紛繁的生活中,落一時的寧靜與寬懷,和自己的內心對話,為自己錯綜複雜的情緒找一條出口,對我而言,是一件令人大快朵頤的事情。

關於人生的終極思考。這本書的開頭,老人關於"我是誰"的終極追問把我從現實直接打到冷宮,讓作為讀者的我有點無所適從,因為我本能的認為,這不是在盤查户口,而是一個關於你如何來,到哪裏去的終極問題。所以,跟隨筆者,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隨之而來的是歎息,因為在都市生活中,我們已經忘記,或者説無暇顧及這些"無聊"的問題,但對我來説,卻有正中下懷的感覺,大學時候喜歡讀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尼采等等哲學家一一浮現出來,尼采説:"我就是太陽!",這種熾誠與癲狂把本我無限放大,讓每個讀尼采的人都能感受他內心的那股力量。但是現在,我們有多少人在思考關於我是誰,我如何生,如何死,如何存在,如何消失的問題,我們的眼裏只有對名利的追逐,對周遭的憤懣,對世間各種的批判和隱忍,但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這樣,我何苦要這樣,我來這個世界走一遭,我該以何種價值體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是利他,還是利己,是逆來順受,還是順勢而為,這些都是我們忽略的思想死角,但是卻無處不在潛意識的指引着我們的現實生活。

通過這本書,我讀到的結果是接納,所以,我想説,不管"我是誰",關於人生,最好的態度是接納,一種順勢而為的情懷。

接納我們的情緒。情緒其實是社會的產物,社會越來越複雜,隨之,情緒就越來越多變。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作為個體的人和作為社會的人,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關聯,這種關聯構成的單位糾結出不一樣的情緒,比如:工作,家庭,糾結出來的情緒可謂是千變萬化,甚至可以讓一個人千瘡百孔。

關於情緒,老人説它其實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去幹涉,而去臣服。我個人覺得臣服用在這裏顯得太被動,而且無可奈何,對於情緒,我更願意用接納來表述。

説到情緒,我想到我們職場上常常説的一個詞:情商,是説一個人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能力。説某人情商高,説明他控制情緒的能力強,反之不然。但是,對於情商一説,我情願理解為這個人在接納情緒的時候,是以坦然而喜悦的方式來的,而且,高就高在這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會為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這個情緒產生的根源,以作者的表達,那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拒絕,她説:"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所以,每當我們工作不如人意,生活超出我們的負荷時,我們總是在內心充滿了無限的牴觸和厭惡。我們討厭工作上無盡的壓力,我們討厭職場上人事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我們厭倦生活中的庸庸碌碌和繁雜瑣碎,在毫無激情的狀態下,我們一度懈怠生命,辜負時間。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在這種情緒中痛苦而隱忍的掙扎着,但是很多人又不願意抽離其中,這是書本里作者談到的"貹肽"效應,就是這種習慣性的如飢似渴,導致了我們在工作中,在生活裏無法自拔。所以我們的幸福感降低了,我們的情緒化越來越嚴重,我們甚至在這種情緒的漩渦裏迷失自己。

但是作者在書裏這麼寫到:"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是驅散不走他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光進來。"我想説,這個光,就是我們的接納心態,一種不做作,不刻板的融入。舉例來説:當我覺得加班是一種負累的時候,我感到身體和精神帶來的雙重疲憊,從而抱怨和抗拒情緒油然而生,在這種痛苦中,我一味認為公司對我不公,社會對我不公,甚至懷疑人生都在和我開玩笑,把我拋棄了,這是抗拒給我帶來的痛苦。但是,當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接納的時候,會發現既來之則安之的效果比牴觸更能安慰自己的內心,更有甚者,當我們站在大我的立場來分擔這種情緒時,會發現這居然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隨之而來的,是情緒的放鬆,是一種泰然處之的心態,痛苦感消失無蹤。

所以,對於情緒,我們自己就是那束光,不要抗拒,不要控制,只要欣然接受,接納就能打開心門,光就會進來,進來趕走痛苦,照亮我們的靈魂。

關於未來。關於未來,每個人都有很多期許。但是更多的傾向於物質上我要的。在精神層面,可以説思考的人卻佔少數。

讀了張德芬女士的書,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我不光在書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找到了走出陰霾的路徑,對我而言,這也是一道光,指引心靈的光芒。對於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我來説,未來的質感不光體現在物質層面,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自我交流和自我救贖。書裏説:"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在當下的。"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過去的未來就是當下,當下的以後就是未來。所以,當下是最重要的,只有過好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當下,未來才會有質的提升。

我記得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一代梟雄》,裏面的男主在劇情結尾的時候説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事情的結果到最後都是好的,如果不是,那説明還沒到最後。"我相信未來也是一樣,未來就是我的那個最後,不管中途經歷什麼,最後的結果我相信一定是好的,我們只管在過程中以寬容和喜悦的情懷去接納,好的或者不好的,到最後,肯定是好的。所以接納,這就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範文。

標籤: 有感 遇見 創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n4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