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人生》讀後感1000字

《人生》讀後感1000字

《人生》讀後感1000字

《人生》讀後感1000字1

清晨,本應該是在家裏悠閒自在的吃一頓早飯的時間,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們急急忙忙地飛奔單位;而學生們也正爭分奪秒的趕向學校,每時每刻都在為那最終的一場考試準備着,做不完的練習,寫不完的作業。我們被高壓和快節奏的生活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從早上被鬧鐘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學校,備課、講課、改作業,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盡。美妙的音樂、泛着墨香的書本、一路的風景從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欣賞。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嗎?

也許,我們應該偶爾抽出那麼幾分鐘,去體會一番什麼叫真正的生活。翻開于丹的《趣品人生》,就彷彿變成了深山隱士,沒有了塵世的喧囂,沒有了俗人的市儈,有的只是無限的寧靜與雅緻。一字一句,將人的靈魂領入了最純粹的自然之中,帶着我們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滋味。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閒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拍。

我們感歎生活的瑣碎和無趣,感歎幸福在今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們自己把尋找快樂的能力給丟了,丟給了繁雜的生活、丟給了忙碌的時間、丟給了世俗的名利。我們所有的悠閒和情趣丟棄的無影無蹤。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無意義的事情來進行調劑,人生苦短,生存的意義不光在於奮鬥和拼搏,還在於懂得欣賞擦肩而過的美麗和隨處可見的淡然。正如書中的介紹:“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可以憧憬未來,可以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現在,如書中《序》裏所説,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為當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意境。雖然由於自身的底子薄,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可以多學習,取長補短,將能做的會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發揮。

《人生》讀後感1000字2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温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説,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人生》讀後感1000字3

最近利用晚上睡覺前的一些零碎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這部小説。小説不長,一開始很好奇,像路遙這樣的作家為什麼會用“人生”這個看起來很大很空的詞來做為一篇小説的題目。不過之前看過《平凡的世界》題目所用的詞也給人感覺很大。便看了下去,卻感觸頗多。

我是個看書很慢的,一般很多書都是堅持不下來的,不過對於《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這類發生在農村的小説卻能在不知不覺中很享受的看完。《人生》亦不例外,故事發生在西北農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選擇來展現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進而也對相關人物的人生產生了影響。

起初,高加林高中畢業做了民辦老師,這時,他想着轉成公辦老師。後來,村主任的兒子高中畢業就把他頂替掉了,苦悶的他回到地裏,斷掉了以前的種種想法,開始做個農民,這時一直暗戀他的未從認字的劉巧珍開始鼓起勇氣追求他,在自己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自己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最後被馬佔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這時已經成為成為張克南女朋友的黃亞萍回到縣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對高加林的愛戀,毅然決然的和張克南分手。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裏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最後的人物關係是,張克南和黃亞萍分手,高加林和劉巧珍分手,而後,黃亞萍和高加林戀愛,最後,由於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黃亞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這時,高加林真正愛的劉巧珍已經在絕望中嫁給了一直追求她的馬栓了!

故事的發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選擇推動的!做農民是覺得自己是農民和不識字的劉巧珍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邊上極大的幸福;當回到縣城工作了,覺得劉巧珍説的都是村裏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雞毛蒜皮的瑣事,應該和黃亞萍這樣讀過書的談的來,而且可以去南京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結果從農村來又回到農村,而且可愛體貼的劉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結尾,劉巧珍攔下了要在半路上攔住回村的高加林為她出去的母親和大姐,並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書再給高加林謀求一份民辦教師的工作。

故事有很多淚點,特別是高加林提出和劉巧珍分手的時候,對白不多,卻整個場面讓人心酸。

也許,作者將小説命名為“人生”,是為了説明,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選擇組成,而每一次的選舉是否正確將會影響我們接下來的人生道路吧!

讀完後,有兩個短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雞飛蛋打,不作死就不會死。

《人生》讀後感1000字4

人生就是這樣,如此的變幻莫測,人好像總處在一個怪圈中,一個希望誕生、爾後希望破滅這不斷循環的怪圈。一種希望的產生使人生霎時一片光明,似乎前路不再渺茫與難走;一種希望的破滅又使人生突然間一片漆黑,似乎找不到前進的方向與動力。可我們也許還不能弄清楚什麼才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其實仍困惑於希望的真實含義,我們不懂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追求屬於我們的希望,所以在人生路上我們走的並不平坦。

高加林就是處在這個怪圈中的一分子,命運不斷地戲弄着他抑或是因為他失去了人生的原則因此註定要被命運打倒。巧珍的樸實、可愛、百依百順沒能最終留住高加林,高加林離開了巧珍而投入亞萍的懷抱,高加林與亞萍的結合與其説是兩個人之間舊情復熾更確切的説是高加林為他的前程而作的鋪墊。高加林與亞萍的愛情遠不如與巧珍的那般純潔,他注入了地位、家庭背景、學歷在婚姻中所以使得這段婚姻變得不純粹因而禁不起考驗。高加林在面對兩個女人而作出抉擇時,實際上是在為他的前程與人生作抉擇,這種加入功利性的婚姻令人厭惡與唾棄。因為他追求着他的希望,一個飛黃騰達的希望、一個他自以為是的希望。於是他拋棄了愛他勝過愛自己的巧珍,那個時時刻刻為他前途着想的女子、那個有着楊柳般搖曳身段和粉嫩臉龐的女人;於是他走向那個城市中的女子、那個有着高學歷的女子、那個有着很好家庭背景的女人。是的,他的那個希望實現了可他並不幸福,這也註定了這個不合適的希望終究會破滅的。一個有高學歷的女子是否就是妻子的最佳選擇?一個沒受過教育但心地善良、一生無怨無悔的女子是否更佳呢?時間車輪留下的車轍向我們證實了亞萍與加林感情的脆弱和巧珍金子般的心。高加林遺棄生他養他的土地去追求城市裏帶來的希望,最後又在那光怪陸離的城市中絕望以致不得不重新回到原點。可桃花依舊人面全非,巧珍---這個原本是他人生的一個希望的女人早已為他人之妻了。高加林人生道路的曲折蜿蜒、他掙扎在幸與不幸的邊緣,這兩個女子讓他歡喜讓他憂讓他擁有希望讓他希望破滅。他詮釋了一種典型的人生模式,他身上其實有着我們每個人的影子。

人生可能就是這樣,有很多機遇和挫折,這就要看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去迎接它們?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誘惑,我們又該以何種方式去抗拒呢?這些就是路遙向我們提出的問題,而高加林並非結局的結果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答案。有些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適合的,他或她可能就是你希望的源頭。農村的土地不一定不好只要積極向上加上黨的政策,在農村這塊地方也能開墾出自己的人生也能誕生出新的希望。我們拼命去追求那些泡沫般的希望卻漠視身邊那些垂手可得的希望,於是我們不斷期盼、絕望、希望直到我們身心疲憊、悔不當初。我們都無法掙脱這個怪圈,我們束縛着自己。

或許這就是人生…

《人生》讀後感1000字5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説,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户曉,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人生》已經是路遙的巔峯之作了,但沒想到路遙再接再厲,創造出了更有廣泛影響力的《平凡的世界》。這固然與路遙深厚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底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下層人民艱苦生活的深切體察和嘔心瀝血的寫作有關。

《人生》是路遙對轉折時期中錯綜複雜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把握,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了農村像父輩一樣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加林。在城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加林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作者尤其擅長挖掘主人公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發出閃光。加林是一個勇敢、上進、不服輸的青年,加林有着衝出農村到城市、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抱負的熱望,但因人告發走後門,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他雖然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説法是奴隸)。”加林的奮鬥經歷在當代中國社會具有典型意義。

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這些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是加林辜負了巧珍嗎?或許引領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加林的始亂終棄,而是其中的矛盾與掙扎。小説中加林到城裏運糞與人打鬥的場景、加林回鄉後巧珍姐姐想奚落加林為巧珍出氣,但巧珍苦苦哀求而作罷的場景、回鄉後在村口德順爺爺教育加林的那番話……書中的一切一切都能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加林以後怎麼樣了呢?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着千千萬萬像加林一樣奮鬥的人們,也許他們能給你答案。

《人生》讀後感1000字6

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了路遙的《人生》。首先,要為自己驚人的閲讀速度鼓掌。也許小説扣人心絃的情節是使我不顧一切一口氣讀完的動力吧!

先概括一下主要內容吧:

一個當了三年臨時教師的年輕小夥子,被有後台的人頂替了。對於家庭環境困難的他來説,這意味着他又要繼承祖輩作為農民的命運。在開始的一個月裏,他彷徨,悲觀,但同村的一個漂亮,善良,能幹又對他芳心暗許的沒文化的女生又喚醒了他對生活的熱情。當他幾乎就要甘心一輩子當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時,天大的幸運降臨到他頭上。因為多年未見的叔父的關係,他平步青雲,大展才華,也得到了初戀情人的再次愛戀。藉着她的家庭背景,她即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當然,前提是放棄那個對他痴心一片的農村姑娘。一心想要大展才華的他最終選擇違背自己的良心。可老天似乎就是要跟他開玩笑,因為“走後門”的關係,他又被送回了農村。可謂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當這個沉痛的打擊喚醒他內心的良知和對生活最真實的感悟時,那個他真正愛的人已經下嫁他人。

説實在的,我不懂為什麼作者給這個小説命名《人生》,我也看不懂裏面所藴藏的人生玄機,但我找到了一些觸動我心絃的東西。

對一個女生來説,從我的角度來看,最深刻的感悟如下:(也許真的是俗氣又世故)

永遠不要指望用自己的千斤情誼來留住一個男人的心。

我相信人有良知,但在金錢名望的誘惑下,沒幾個人抵得住誘惑。對一個胸懷天下的男人來説更是不可能。就像小説裏的主人公一樣,對別人痴心一片,掏心掏肺又怎樣。沒有共同的語言,對他的前途沒有幫助,他依然會毫不猶豫的甩了你。這樣的女人最終只會淪為別人的墊腳石,他只有在遭遇重創的時候才會想到從你那裏汲取一點温暖。

也許,有人會想到,誰讓你自己我懂得讀書學習,增長見識,可以與那個人長談闊論。也許這種優越性對一個落魄的男人來説,你的優點是優點,至少你可以幫他出謀劃策,鋪平他的成功之路。可是對一個成功男人來説,你的優點就不是優點了。他不願意自己的伴侶比自己強,不願意看到她毫不依靠自己還能很好得活下去,更不願意被一個女人超越。就像《飄》裏説的一樣,成功男人希望身邊的女人依賴自己,對自己談到的東西總是眨着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問十萬個為什麼,那樣他才有優越感。

我相信女生的本性是安分守己,沒有哪個女人在商場的廝殺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女人最大的幸福,永遠是有一個願意一輩子跟自己牽手同行的伴侶。可是,在沒有確定那個人真的願意跟自己一路同行時,總是逼不得已像個男人一樣堅強得活着。

哎,為女人悲哀啊!

《人生》讀後感1000字7

《哲學與人生》是傅佩榮所著。本書是集傅教授數十年授課之精華所成就的作品,前半段以西方為焦點,探討“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話與悲劇”、“蘇格拉底”、“存在主義”、“荒謬之超越”等知識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學的途徑。後半段則以“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儒家的風格”與“道家的智能”為主題,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體大思精的人生哲理與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全書的結論放在“文化的視野”,有助於拓展人們的眼界與心胸,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讀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穫。

“哲學”到底揭示了什麼?不同的哲學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釋了世界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進而思考人生。“哲學”出現在西方古希臘時代,它的定義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尋一切事物的真相。這種態度成為“愛智”。作者同時指出“愛智”的原則:擁有智慧不等於愛好智慧。“愛智”代表的是一種追求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靈的開放。所強調的是過程,要不停地質疑與詢問,永遠在等待着接受驚訝。

關於人生的思考。人生就是不停地追求,追求自我的完善,外部和內部的自我實現。我們都在下意識地追求自我的實現,卻忘記了去思考人生是什麼,當有一天我們累了,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來去思索。我們困惑了,當我們得到了很多,我們也失去了很多。真正讓我們開心的是什麼?得到了,卻沒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失去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忐忑不安。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往往實現了外在的自我,卻失去了內心的平靜和坦然。因此我們應永遠記住:內外兼修是最重要的。這個世界會促使你外部自我實現的發生,而內部的'自我實現卻必須依靠你自己,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幫得了你。真正地做到了自我實現,你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哲學是對人生經驗的全面反省。哲學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蘇格拉底曾説:“沒有經過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猶如航海,如果你沒有羅盤,就不知道方向。羅盤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對人生經驗做全面的反省。人們可以向哲學家借這樣一個羅盤或指南針,參考他們思考後的見解,也可以在自己內心裏面啟發這樣的智慧。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他的羅盤,只不過他不一定經過嚴格的訓練或者適當地去反省而找到。所以離開了人生,哲學是空洞的,它沒有內容;如果離開了哲學,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裏走。

讀《哲學與人生》,由此喜歡上了哲學,感悟着人生;喜歡上了哲學,懂得了笑看人生!

《人生》讀後感1000字8

看了好多天,才把這中篇小説看完,看的過程很漫長。

這中間自己也隨着主人公跌蕩起浮的人生經歷而走入了他們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們身邊,看着他,她和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已經進入了角色,和他們密不可分了。看來當初我真應該報考電影學院啊,那裏比較適合感情豐富的人,哈哈。

跑題兒了,在説回來,當初‘路遙’寫完[人生]後,大獲全勝,得來了很高的榮譽,但[人生]裏的主人公——‘高加林’,卻備受爭議,因為他的背叛,因為他的浮躁,因為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樣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學‘黃亞玲’談戀愛這件事來説,我覺得以‘高加林’當時的身份,當時的思想,當時的經歷來分析他的所作所為並不過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為這個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質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確實愛着‘巧珍’,但在那時他必須選擇他的同學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情感上我們雖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們應該寬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為一個好不容易才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有着出色才華的年輕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虛榮。

如果中間沒有那一段被告發後,停職發回農村的經歷,也許他真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可命運偏偏會捉弄人,應驗了那句老話——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書的結尾也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説為什麼要讓這麼有才華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那,但作者説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運走到這一步的。

如果沒有這個‘回去’,那他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土地’對他意味着什麼,家鄉對他意味着什麼,‘巧珍’對他意味着什麼了。這‘回去’等於是一個教訓。但迴歸土地並不是他人生的結局,他還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後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結尾跪在地上,抓着黃土,大喊一聲;‘我的親人啊’也就可以讓人理解了。

那時,路遙寫完這篇小説是1988年,離現在已經20年了,那時的路遙就能那樣的現代,就已經在嘗試寫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壇獨樹一幟,自有他的魅力啊。

全書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它的結尾,村裏的父老鄉親都出來迎接又一次變為農民的頹廢的萎靡不振的‘高加林’,使他深受感動,村裏人親切的話語温暖着他的心。緊接着德順老漢的一番話又讓他頓時豁然開朗,眼裏也有了光彩,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氣。

那德順老漢雖然大字不識,但他把自己70多年來參悟的人生道理用最簡單的話語講給加林,講給我們。

哲學家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學家啊。

那善良的村裏人用他們寬容的心胸接納了加林,用他們寬厚的胸懷擁抱了加林。啊,生活真 好。

寬容是一種美德,願人人能擁有它。

《人生》讀後感1000字9

前幾天讀到一本《幽默與人生》,主要內容:在人際交往中,大家普遍喜歡與幽默風趣的人接觸,喜歡與幽默的風趣的人一起工作,共同生活。而幽默風趣的人本身也快樂自在,所以幽默對人對已都有好處。

美國的一家諮詢機構曾經做過一次別出新裁的調查,“你身邊什麼樣的人最受歡迎?”本以為回答會有一個豐富多采的結果,卻出現了驚人的一致性:懂得幽默、富有幽默感的人,是最受歡迎的人。其實很多的成功者都善於幽默,幽默作為人際交往的工具,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形象、增加了人格魅力,還可以獲得別人的同情、理解、喜歡與支持。毛澤東、林肯、丘吉爾等中外名人都是善於利用幽默技巧的大師。例如:在轉戰陝北時,毛澤東率領隊伍夜進田家灣。十幾個同志與毛澤東擠在一座窯洞裏睡,房東大嫂不安地説:“這窯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對不住首長了。”毛澤東笑着説:“我們的隊伍太多了,人馬太多了,對不住大嫂了。”這樣一説,大家都笑了。一下子消除了房東大嫂的不安。書中還講了一個故事:丘吉爾首相正赤條條地躺在浴缸裏時,羅斯福總統突然推門闖進房間,在這尷尬的時刻,丘吉爾神情自若在説:“美國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你面前可是一點都沒有隱瞞啊。”這句話立刻化解了倆人間的尷尬。據説從那以後,兩人的關係比以前親密了許多。

其實幽默風趣的人不在於文化的多少或是地位的高低。記得《紅樓夢》中劉姥姥就是一個幽默高手:在賈母的一次宴請時,鳳姐、鴛鴦擇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説“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説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着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來。她的幽默換來了賈府老少主子們的一片笑聲,説明劉姥姥是一個善於製造幽默的人。這次宴席,也由於有了劉姥姥,因此一直笑聲不斷。事後,她意外地得到了許多銀子和吃穿日用之物。還有,前兩天吃飯時,一個女同學提酒説:我是性情中人,我乾了這一杯。另一個男同學接着站起來説:我是性中情人,我也乾了這一杯。他這一説完,大家都笑成一團。

隨着社會的發展,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不斷加大,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權與錢的竟爭,少了許多理解和友愛,平常説話都小心翼翼,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鬱悶”。所以在工作與生活中,多一點幽默可以使人們和周圍環境更融洽,讓我們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但不善於交談,更不是一個幽默的人,可是我喜歡聽幽默風趣的人講話,俗話説:笑一笑、十年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幽默也是一門藝術,以後我要多花點功夫學習幽默,品味生活、享受生活。哪怕是現學現用,也要贏得他人的笑聲,更要讓我平凡的生活充滿歡笑。

《人生》讀後感1000字10

《拐了彎的人生》這本書。希望能對每一個銀行從業人員有所警示和啟迪,從沉重的案例與痛徹心扉的懺悔當中,引以為戒,吸取這些人生教訓,遵紀守法,愛崗愛家。

元月一日,縣聯社就召開會議,要求全體幹部職工認真學了《拐了彎的人生》一書,並認真思索,寫出自已的感悟與心得。通過近一段時間對全文共13個經典案例的學習,書中的各位“銀行員工”從光鮮的各個崗位到到階下囚的轉變,實在令人惋惜。然而他們徇私舞弊,狂斂錢財,給國家、集體、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損害,確實讓人痛恨,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他們在自己的職位上,有的利用自己的權利或是立場不堅定進行違紀違規的活動,有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進行犯罪活動。在他們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私利,索取非法收入,收受他人財物。他們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扭曲的靈魂世界,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名金融工作者原則,喪失了自已的職業道德,他貪婪、享樂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背離了集體,最終走向了咎由自取的滅亡之路。要知道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堅屋固。在任他們職期間,沒有真正理解“權”的含義,他把國家和集體賦予的權力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看作是斂財的工具。權是一把雙刃劍,用好它,可為國家和集體造福,可拯救蒼生,用不好,則害人又害己。我們應當牢記權力的本質屬性和本質要求,無論自已在哪個工作崗位,無論你是從事會計、信貸還是負責人,都要牢記手中的“權力”是組織、集體的信任而給予的,要對得起組織、集體、家庭與自己。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

一、道德風險是銀行內控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加強自已的法律知識的學習,需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的學習。縱觀案例中的人最初都有着淳樸的性格,對從事的職業有理想與抱負,擁有較強的個人能力、責任心以及開拓精神,都曾獲得過各種各樣的榮譽、頭銜,獲得過較好的業績,個人前程是條康莊大道,幸福家庭也引人羨慕。然而是什麼讓頭頂光環的人生之路拐了彎?其實從遵紀守法到違規違法僅在一念之差;因此,只有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加強道德水平建設的學習,才能更地防範道德風險。

二、我們應當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堅持自修其生,自律其行。要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經常清理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和需求,時刻提醒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必須守住做人的底線。

三、我們應當正確認識腐敗現象的本質和滋生蔓延的原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牢牢掌握抓好反腐敗的主動權,不被金錢、權力所迷惑,拒金錢於千里,不做權力的階下囚。要認真學習各項《違規處理辦法》、《業務經營不準》等各項文件制度,嚴禁觸犯這些。

《人生》讀後感1000字11

可能是因為年齡的關係,最近經常會思考一些有關生活,人生這樣的問題。於是想閲讀一下這方面的文字。上網搜索之後發現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這本書。一直以來就特別喜歡于丹的講座,也特別喜歡她的文字。於是就趕緊買了這本書讀了起來。

幸福在當今社會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原因是我們缺少了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缺乏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成功者不免蒼涼荒蕪。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們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讀者,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的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並不一定跟時長相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讀完這本書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于丹教授講到人生如茶,只有做到:外化而內不化,這樣的人生才更精彩,更有價值。她引用了一個實驗來説明生命與世界相遇的最好方式。她説:生活就像一鍋滾開點沸水,不會因為垂青哪個人,就變成温泉。人進入社會,都會受這沸水的煎熬。雖然人不能選擇水温,但能夠選擇自己的生命質地,能夠選擇與水相遇的方式。

把雞蛋、胡蘿蔔、茶葉放進沸水中煎煮,相同時間後,看結果。雞蛋原本是流動的、柔軟的、煮熟後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生活中,有些人被煮成鐵石心腸,不柔軟,不慈悲,缺少同情心,容易以偏概全,就是被生活給煮硬了。

胡蘿蔔生的時候鮮鮮亮亮、有型有款,可煮完後就成了一攤胡蘿蔔泥。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善良本分,隨遇而安。在單位聽從領導,在家裏都為孩子的前途,已經疲憊得忽略了自己心靈的夢想,就是被生活煮軟了的人。

茶葉投入沸水之前,形狀最難看,分量最輕,而煎煮之後,變得滋潤、豐美、舒展。更重要的是,它在實現自我的同時,也將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濃香的茶湯。

我覺得自己就如同投入沸水的胡蘿蔔,已經被生活煮軟了。年輕時的激情、理想已經在生活中消磨蕩然無存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工作中依然保存着那份責任感,使得偶爾還能從中感到一份愉悦和激動。

在書中我體驗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生》讀後感1000字12

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中的《人生》,已經沒有再反覆看上兩三遍的必要。畢竟,再重來一次,高加林還是會選擇愛上巧珍,還是會選擇以走後門的方式快速走向城市,還是會選擇離開巧珍,離開土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高大上的知識分子的生活。人生的幾個重要抉擇,被深刻地記敍在《人生》裏。《人生》——無愧人生!

《人生》出自當代作家路遙之手。路遙用他獨具匠心的創作力,以改革開放初期的黃土高原農村生活為背景,記敍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愛情、事業上的沉浮歷程,以高加林在許多人生關鍵岔路口上的艱難選擇,折射出那個時代,在西方自由思想和中國傳統文明的衝擊下,那一代青年的兩難選擇。最重要的是路遙先生在《人生》中設計的一個個人生岔道路選擇,影響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要如何評價高加林這樣一個揹負了太多太多的角色。有人説他自私自利,有人説他忘恩負義……還是負面評價居多呢。但其實,高加林也還是一個上進有為的年輕人。畢竟,被撤銷民辦教師後的他,還沒有消沉,還是一貫地追求着理想。只不過,追求理想的他,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選擇,實在是少了一份底線。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離開土地!離開土地!所以,在有機會去城市的工作時候,他毅然地離開了土地,哪怕是通過走後門的方式,但他卻忘了當初被村長高玉德黑掉了教師資格的無限心酸。在有機會去更廣更遠的地方的時候,他又選擇了離開愛他懂他的巧珍,跟隨亞萍,追求一個連他也説不清道不明的城市現代生活。

追求理想,固然沒有錯,加林錯就錯在丟失了本心,忘掉了鄉民的至善、質樸的本性。如果一個人忘記了自己來自何方,那麼就算他能走得更長更遠,又有什麼用呢?直到最後,他仍然是孤獨的。就像德順爺爺所説,加林的根本就是紮在地裏的,離開了土地,他飄飄無所似。而失去本心的他最後還是無奈地回到了土地,之前所做的一切也像一個一個夢,逝去了。

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名利的社會,人們心中私慾無限膨脹,而那一份存留下的堅守卻微乎甚微。前不久,某某高官貪污被落網的消息頻頻傳出,我們歎息。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國家,我們的選擇總是被這樣那樣的誘惑擺動着。在利益面前,我們內心最後的陣地顯得那麼脆弱、無助。我不知道選擇了這個或選擇那個會怎麼樣,但是我知道,堅守了內心那一道道防線,我們才是真正自己,而不至於變成慾望的傀儡。

站在岔路口面前,遠望,似乎每一個出口後邊都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但我會帶着自己初心,堅持我的本性,為我的選擇,義無反顧,追求自己應該擁有的人生。

願君勿忘初心。

《人生》讀後感1000字13

我喜歡讀書。

讀書於我有時是三日不離手,亦或是十日不翻書,所以只能説是“喜歡”,不敢説“志趣”。自識文化積澱不深,十幾年來常不知讀些什麼書好,索性從名著和獲獎作品讀起。近日得好友推薦,讀了《于丹趣品人生》一書,書中美文美圖帶我縱情山水、靜品清茗、歡飲美酒、聆聽琴音。讓我走進中國人傳統生活方式和閒情雅緻的同時感悟了生活的藝術。一點意趣、一點閒情把人們從紛繁世事中引領出來,“且停亭中且停停”,頤養胸襟和心性,趣品人生。

整本書讀畢合實,彷彿是欣賞了一首“名詩名句”的串燒,有如一餐由詩、詞、歌、賦、寓匯聚而成的經典古文饕餮盛宴。閲讀中,我屢屢心生羨慕,于丹如此的美文滿腹,信手拈來,深諳古人智慧與情趣,她該是享盡了怎樣的快意人生?之後的“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給了我答案。“生活是需要一點悠閒的情趣來調節緊張的律動,但情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生命中涵養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裏醖釀出來的,而是在天地間自然滋養而成。情趣的養成,是對生命的喚醒,繼而提升個人與宇宙間的通靈與感悟。”

在書中開篇的“推薦序”中,白巖鬆把“我們,怎麼啦?”的問題拋給了每一位讀者。“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這裏奢侈的“平靜”不是説多維世界,而是直指你我的內心。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焦慮與壓力與日俱增的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你我個人如同微塵,似乎無法逃離以上的困惑。然而智慧的古人卻告訴我們:有自己的心靈生活,用自己的心情趣味就可以改變物境。人生長路漫漫,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悠閒是一種趣味,是一種發現內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失爛漫之心,保持着赤子般的天真,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瑣細的日子就會熠熠生輝。

感慨於書中的一個比喻:“生活就像一鍋滾開的沸水,不會因為垂青哪個人,就變成温泉。你進入社會,都會受這一百攝氏度的煎熬。雖然人不能選擇水温,但能夠選擇自己的生命質地,能夠選擇與水相遇的方式。”“人生如茶,富於建設性的生命,即使跟殘酷的世界相遇,煎熬本身也可以變為成全。”

我喜歡讀書,而且必定要讀印刷出來的紙墨,因為這樣的讀書,才能一邊嗅着墨香,一邊在“唰啦”的紙上翻飛中細品其中深奧,這絕非電子讀物可比。我也欣欣然想去品品茶,就從低門檻的飄逸杯、電水壺燒開的自來水開始,淺賞綠茶,粗品烏龍,當然這也終不能品至“茶禪一味”的境界。我只是想讓自己用小趣的閒適與這個世界相遇,達觀樂天,讓心靈“走出去為了尋覓,歸來時必定帶着妙悟”吧。

《人生》讀後感1000字14

因為曾經一次短暫的相逢,養成了日常閲讀的習慣,到現在也一直堅持着每一次閲讀後都會用心去醖釀一篇分享。

解惑:

在前面的幾次讀後隨筆分享之後,有部分朋友問我寫隨筆的好方法。在這裏,我只能説是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策略,不一定很好,但是很適合剛起步的讀者。從閲讀的第一天起,就在備忘錄上開一個頭備註起始日期,然後在閲讀之中,遇到自己很喜歡,很有韻味的句子和文段,順手就在文檔中輸出來,直至整書讀完。閲讀之後,再回過頭看一看你寫下的每一個段落,穿插起來就是整書的框架,或者説是相對於你自己而言的濃縮版,然後插入你的讀後想法,就over了。只要你想,就大膽的去做,給自己的每一次閲讀都留下痕跡,留下屬於自己的回憶。

書歸正傳: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曾以為這句話中大半個世紀的年齡豈是我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能體會的?但是讀完《人生》才明白,孔子説的這個年齡指的並不是我們的身體年齡,而是我們心理年齡心理狀態的變化。從懵懂無知到獨立自醒再到超脱世俗。人的一生既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又活在他人的世界裏,我們不遺餘力地瞭解他人的世界,他人的人生,最終都是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看到了高加林的一生,有了自己的體味。

高加林儘管才華橫溢,但也逃不過現實的壓迫。為了飛的更遠,他不得不選擇更有條件的黃亞萍,他愛巧珍嗎?毫無疑問,他肯定是深愛過,他有夢想,但是他也必須要面對現實。樸實的農村姑娘可以給他帶來淳樸的呵護和無私的關愛,但給不了他施展才華的跳板。前衞的城市姑娘可以給他人生的跳板,但是給不了他不求回報的真愛。現實與理想,私慾與道德的選擇,成為了高加林人生路上的兩個通往不同終點的路口。我設想過高加林如果一直跟巧珍相愛的結局,不説有多麼的好,但是一定比他走這條路要好的多。可惜人生沒有如果,錯過便是一生。高加林爬的太快,太快總是要跌倒的嘛,人要踏實,切不可歪門邪道。正如柳青所言: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回到現實,高加林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縮影,我們在一生中也會做很多次選擇,讀罷此書甚感抉擇之重要。每一次的選擇既要考慮現實意思也要考慮到長遠利益,可行性和穩定性也都要考慮,切不可一時衝撞,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時間關係,就此擱筆。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人生》讀後感1000字15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秒。

在大山裏面,有一個心懷大志,一心向往城市與自由的年輕人高加林,還有一個樸實善良,腦子靈光但沒上過學而略顯低文化的年輕姑娘劉巧珍。他們倆身邊,有一羣性格各異的人,加林的母親和父親對他寵溺,而身邊的劉之本等人對他卻是冷眼無視。他有着頑強的精神卻被迫僅以耕地的方式去獲得地位、獲得在村裏的尊重、獲得一個正常人的稱號。高加林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給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巧珍的相遇讓他享受到了愛情,讓他的心不在侷限於耕地的痛苦當中,而且在向現實乞求的轉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錯誤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懇求高加林,讓他在極其侷限的情況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開始得到了機會,是高明樓為他走後門找到了報告員的職位,這讓他開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漸喜歡上了高中同學鄧亞萍,二人開始相愛,但始終是沉醉在由仰慕組合成的戀愛感覺,缺乏自由和善良。沒有這些的支撐,高加林的未來變得越來越迷茫,最後因人舉報,一下子回到農民,重新開始了他的闖進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實,不在嚮往虛假的自由。

説了那麼多,造成高加林這種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一種壓抑的社會環境下,一種自身精神也沒有的整潔的條件下,才會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後的勝利。他追求了虛假,高加林沒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會目的,沒有真正的愛情觀。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是不會有這樣的結果的。自由,平等,和諧,富強,民主,文明,誠信,友善,法治……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追求,這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社會目的。一個農民,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他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他能夠活得出色,像高加林這樣的文化人,更能獲得出色的生活。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我們似乎從不在意,但生活中的處處體現。我們嚮往着衣食無憂的未來,嚮往一種自己做主的生活,這就是富強民主。喜歡與人交往,行為文明,這就是文明和諧。在社會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護,這是公正法治。保護國家榮譽,堅守自己的崗位,這是愛國敬業。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諧,愛國和敬業,誠信友善。國家層面就是富強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處在一個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我們則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應正視這種正能量,正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引導我們,為我們的未來營造良好的環境。

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我們將會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學習,去工作,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努力實現自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5951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