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00字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00字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00字

《海底兩萬裏》講述的是美國政府邀請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加入考察隊去證明或反駁海怪的存在。與他們同行的船員之一是一位驕傲自大,精通魚鏢的尼德·蘭。最終發現海怪是人造的並將其摧毀的故事。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海底兩萬裏讀後感,歡迎大家參閲。

讀海底二萬里心得體會1

海底兩萬裏,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它告訴了我各個我不懂的美麗的島嶼,它告訴了我康塞爾是何等的忠誠,還告訴了我許多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非常佩服的是他們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阿尤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僕人康塞爾對主子的忠心耿耿與無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還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刻畫交替出現。讀書引人入勝,欲罷不能。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

法國人阿羅納克斯,一位博物學家,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其時,海上出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科考活動結束之後,博物學家正準備束裝就道,返回法國,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於是改弦更張,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經過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創,博物學家和他的僕人以及為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虜!“怪物”非他,原來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鸚鵡螺”號。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祕密,潛艇艇長內莫從此永遠不許他們離開。阿羅納克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着潛水艇周遊各大洋。十個月之後,這三個人終於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脱,博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祕密公諸於世。《海底兩萬裏》寫的主要是他們在這十個月裏的經歷。

“鸚鵡螺”號艇長內莫又是個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類,蟄居海底,而又隱隱約約和陸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繫。凡此種種,都給小説增加了一層神祕色彩。既是小説,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作家給“鸚鵡螺”號艇長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無誤地指出了這一點——“內莫”,在拉丁文裏是子虛烏有的意思。但這並沒有妨礙作者把他描寫成一個有血有肉、讓讀者覺得可信的人物。

尼摩船長的熱於創造、遇事鎮冷、遇到困難不屈服的精神是值得我去學習的,但是他那種要於世隔絕的思想,我想我們都不能去學,不過假如尼摩船長不於陸地隔離的話,説不定一些海底奧祕就會有答案,我一定要像尼摩船長的優點學習,説不定將來我也能造一艘令人振驚的東西。

現在像尼摩船長遇事冷靜,敢於建造、發明的人越來越少,一些富翁遊手好閒,有的竟騙取國家財產……他們萬萬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創造一樣東西,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一點別人不能做到的好事。像尼摩船長遇事冷靜,阿尤納斯教授樂於探索,康塞爾的忠實,尼得的勇敢都是我們該學習的。

讀海底二萬里心得體會2

打開《海底兩萬裏》,與主人公科學家阿隆納斯一起乘坐鸚鵡螺號,開始了充滿奇蹟的海底旅行,瞭解地理知識和科學文化,探索大海中神奇的動物。觀賞潛水艇的構造。 我非常佩服作者凡爾納神奇的想象力,他崇尚科學,對未來科技飛速的發展充滿渴望。

本文講述了主人公阿隆納斯,一位科學家,跟隨林肯號去捕捉“大鯨”,後來不幸被“大鯨”掀翻了船,發現那“大鯨”竟是一艘一個高科技的潛水艇----“鸚鵡螺號”。後來主人公與他的僕人塞爾康還有一位魚叉手尼德.蘭來到了“鸚鵡螺號”上,與尼摩船長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海底探索,船長十分重視主人公,與他一起海底散步。他們經歷了土人圍攻,與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船長埋葬死去的水手,看出了他十分善良,關心大家,但就是這樣一個可以為法國付出國債的人卻對人類十分痛恨,他殘殺鯨魚,擊毀一艘戰船,這迫使阿隆納斯不想呆在“鸚鵡螺號”上。當潛水艇接近挪威海岸時,阿隆納斯與僕人和尼德.蘭逃了出去,回到故土。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呼籲人們崇尚科學,好好利用科學為人類做貢獻。的確,科學就是進步與先進,一個科學不發達的國家,怎麼會有進步的社會呢?科學進步是一切的前提,只有發展好科學,國家社會才會安定,才能更好地幫助貧苦人民。

在人類醫學史上,存在着許多樂與悲,面對千千萬萬種病毒的威脅,人類並沒有屈服,而是憑藉着科學與技術,努力配置解藥,而不是像古人一樣祈天祈神,從青黴素的問世到今天,人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的考驗,那些技術人員崇尚科學,研製出輝煌的成果,科學更是對人類生存的保障。

作者同時也告誡人類:當看到科學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防止人類被科學所帶來的利益所迷惑,使人類自己陷入危機.告誡人類不能濫殺海豹,鯨等動物,而要保護他們。作者呼籲的口號時隔兩百多年, 仍具有現實意義。 這本書不僅僅只是描述探索海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獲得瞭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啟示。

隨着科學的發展,各個國家都有先進的武器用來保護國家, 而有的國家不滿足自己手中的富足,貪圖他人的資源,引發戰爭,造成許多人無家可歸,家破人亡.假如科技不被合理使用,人類將自取滅亡。那些利用科學來引發戰爭的人, 終將遺臭萬年,成為歷史的罪人.我們要正確利用科學,做出對人類有用的事.

作者同樣呼籲:人們要有想象力,才會有方向.面對科學,我們必須敢於大膽猜測未來,引發人的激情,去創造,去探索。一個沒有方向的國家,不可能有成功的發展.

因此,每個人都要崇尚科學,更要好好利用科學,為人類做出貢獻,這才是科學的真正意義

讀海底二萬里心得體會3

我在休息的時間裏看完了一本名叫《海底兩萬裏》的書。

陽光明媚的早晨,幾隻活潑的小鳥站在樹枝上嘰嘰地啼叫着,幾多珍珠似的白雲掛在太陽邊,看着如此晴朗的一天,我第一次翻開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還以為作者下到海底兩萬裏講講感受和經歷就闊以了,沒想到這本書開始是這樣的......

這本書開始講述了,整個美國本來都安然無恙,結果都因一隻“巨型海怪”而轟動,這隻“海怪”還撞傷了許多隻遊輪,可見這隻“海怪”力大如牛,這引起了美國所有人民的警惕,而且還想不惜一切也要剷出這隻海怪,人們也邀請作者去參加,之後會發生些什麼呢?看完這一段落,我反扣書本,呆呆地望着外面,發現幾隻黃澄澄的小鳥望着我,站在翠綠的大樹上嘰嘰喳喳地叫着,彷彿在説:“你繼續看,答案會在後面等着你的!”我心想:看來開始雖然並沒有到海底兩萬裏,但是我相信這隻還怪可能會把作者撞到海底兩萬裏!還有這隻海怪雖然很厲害,但我想美國肯定可以捉到它並幹掉它!

結果為了抓住這隻海怪,人們決定連夜開“林肯號”美國軍艦去搜索海怪,這艘軍艦的奇特之處是它的前甲板上有一個厲害的魚叉手,眼睛像一副高倍望遠鏡,非常鋭利,一般的魚是很難躲過他的魚叉。在軍艦的前甲板上還裝有一門後膛炮,炮彈重達4千克,射程長達16海里,大概這炮彈一旦打在身上就不得了,但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免得會被“海怪”撞傷。離開近海後,進入太平洋,所有人都認真地搜索船身附近的海域,都搶着上甲板巡邏附近海域有無異常,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仔細地搜索着,每天甲板上都鬧哄哄的,就像菜市場一樣。有一天這位敏捷的魚叉手發現了“海怪”,那是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周圍寂靜無聲,就連貓頭鷹也不叫了,這黑夜靜的可怕,一些膽小的船員幾乎鑽進吊牀,可是絕大多數都精神可佳,隨時都可以行動一樣地偵察着水面。結果這位魚叉手發現它停在海面上不動,法古拉船長決定用他的炮彈來轟這隻海怪,可是發出的炮彈卻順着它光滑又堅固的上半部滑下海底,大家嚇得語無倫次,呆在船上不知所措地盯着“怪物”。最終魚叉手投出了他可怕的利叉,接着,一聲尖鋭的“咔嚓”聲在“海怪”身上響起,它很憤怒,一口氣將軍艦撞毀了,接着船上的所有船員連同作者都被拋到海里了。看完這段,我發現那幾只鳥依然原封不動地站在那兒搖頭晃腦地看着我,便心想:嘿嘿,我猜的果然沒錯,肯定這海怪用力過大,把作者和海員拋進海底兩萬裏偵察去了。

結果作者醒來後,發現魚叉手和僕人都在身邊,起來後發現是在這隻海怪上半部,剛好可以觀察一下,有放大鏡仔細觀察,原來,這個東西是用鋼板做的!難怪如此刀槍不入。觀察了沒多久,這“怪物”開始下沉了,突然,上來七個蒙面大漢,作者連同他的僕人和魚叉手一起被粗暴地駕進了這隻潛水艇,開始度過他們艱苦又有趣的海底兩萬裏的旅程......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回想着什麼,心裏想:我也好想進這隻潛水艇,探索海底世界,要是能隨便的出出進進就好了,頗像“海底樂園”,就像老曾一樣,教我們各式各樣的寫作方法,打開知識的天空,讓我們一個個都自由翱翔。可是這樣的禁閉,我也難以忍受,就像“海底地獄”一樣,非常不自在。

讀海底二萬里心得體會4

這幕海洋中精彩劇情的塑造者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説之父”——儒勒·加布裏埃爾·凡爾納。書中人物寥寥,內景只是一艘潛水艇。但是就是這麼幾個人,就是這樣一艘潛水艇,當我們談起這本書時,神祕而冷峻的船長尼摩,博古通今的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沉穩隨和的僕人康塞爾和勇敢火爆的捕鯨手尼德。蘭,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裏。而他們經歷的被海怪追逐,遭土著人攻擊,被困南極冰下,與章魚搏鬥等一系列危險事件,也會讓我們久久驚魂未定。也許,個性鮮明的人物,驚險曲折的情節,多姿多彩的畫面,天馬行空的想象是成為《海底兩萬裏》成為世界名著的原因吧。

故事由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跟隨美國亞伯拉罕。林肯號追逐海怪開始。不料,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以至阿龍納斯教授和僕人康塞爾以及捕鯨手尼德。蘭落水,並被尼摩船長所救。從此,三人便被尼摩船長囚禁在這艘潛艇內開始了海底兩萬裏的`環球旅行。最後,他們設法逃走,重回陸地。三年前初讀時,自己只被故事本身的奇幻色彩所吸引。如今再品,書所展現出的知識性與文學性,也是十分值得人回味的。

作為一部科幻小品,書中的情節並不都是編造,其中涉及到了太平洋,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小説中借生物學家阿龍納斯之口,向讀者介紹了許多珍奇的海洋生物,尤其讓我普及了大量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平時我們不願意學習的。相比看那些枯燥的純學術性地理,生物常識,在小説中邊玩邊學豈不更好?還有光的折射,海洋生物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在當時並未發明的技術和並未發現的理論居然都被作者一一預料到,並在今天被人們廣泛研究和使用,真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而這本書中所普及的科學常識和帶給人的熱愛,不知影響了幾代讀者。

而作為一本為文學名著,《海底兩萬裏》也憑藉其獨特的風采與魅力,140多年來讓無數讀者百看不厭。作者用充滿異國風情和浪漫主義色彩的筆調,描繪出了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的奇遇。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當然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小説中的人物或品質高尚。追求科學或英勇頑強,不畏艱險。向讀者弘揚了社會正義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像尼摩船長等反抗壓迫的戰士形象,正是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和壓迫者的進步思想的體現。

如何在現實中開始一段迷幻的旅行,我想閲讀是最好的方法。年少的我通過閲讀《海底兩萬裏》經歷了一場壯美,勇敢的旅程。現在這段刻骨銘心的旅程將永遠牢記在我心中,而這本《海底兩萬裏》也會放在我的書架中不會抽離。

讀海底二萬里心得體會5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的階梯。”讀了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後,我不得不這本科幻小説,巧妙地將科學和幻想結合起來,將水下的生物描繪的淋漓盡致。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鸚鵡螺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助手康塞爾,以及一名捕鯨手尼德·蘭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被尼摩船長軟禁在這艘神祕的潛艇中,之後便開始了海底兩萬裏的環球旅行,並發現這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最後,他們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例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的船擱淺了,遇到當地土着人的攻擊,尼摩船長用他連接在金屬梯子上的閃電擋住土着人進入“鸚鵡螺號”;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潛艇極度缺氧,但潛艇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和開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蓋砸開,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到一艘英國驅逐艦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衝角把驅逐艦擊沉;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經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瞭解到神祕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繫,用海底沉船裏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

讀完這本書,我十分佩服偉大的儒勒·凡爾納了,它給人類帶來了“鸚鵡螺號”——這艘與人世隔絕,卻與人世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神祕潛艇,他憑藉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向我們展現了深海兩萬裏行程的奇幻旅程。我感歎道:“他真是太厲害了!”

凡爾納所描繪的那些人物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鸚鵡螺號”艇長尼摩又是個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類,蟄居海底,而又隱隱約約和陸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繫。凡此種種,都給小説增加了一層神祕色彩。既是小説,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作家給鸚鵡螺號艇長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無誤地指出了這一點——“尼摩”,在拉丁文裏是子虛烏有的意思。但這並沒有妨礙作者把他描寫成一個有血有肉、讓讀者覺得可信的人物。

尼摩船長的熱於創造、遇事鎮冷、遇到困難不屈服的精神是我們當代中學生應該學習的。現在的我們都是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受到一點小困難就容易退縮,就容易放棄,今後走向社會,將會有更多的坎坷和艱辛在等着我們,我們要有尼莫船長的不屈不撓、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就會獲得成功。

現在,像尼摩船長遇事冷靜,敢於建造、發明的人越來越少,一些富翁遊手好閒,有的竟騙取國家財產……他們萬萬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創造一樣東西,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一點別人不能做到的好事。像尼摩船長遇事冷靜,阿龍納斯教授樂於探索,康塞爾的忠實,尼德·蘭的勇敢都是我們該學習的。

《海底兩萬裏》委實是一本經典的科幻小説,凡爾納為我們創造了發展的道路,100多年前人類的幻想今日變成了現實,不禁感歎:“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gq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