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島上書店讀後感【多篇】

島上書店讀後感【多篇】

島上書店讀後感【多篇】

島上書店讀後感1000字 篇一

或許你會偶爾心動,在看到這三個字時。這是人類所有美好情感的歸結,由它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動作和文字,或更熱烈、或更含蓄,卻都指向同一個終點。

——漂泊的靈魂終可相擁。這是我讀加布瑞埃拉·澤文的《島上書店》,最初的體會。

這是一個很奇妙又感人的故事。在小島經營着一家書店的A.J。費克里人近中年,愛妻離世後,又遭遇店裏唯一值錢的寶貝被竊。生活,似乎總以不幸待他。萬念俱灰的費克里索性以更糟糕的狀態回報。本就是一個人的孤獨的生活,卻如掉進漫無盡頭的梅雨季節,任雨水連綿不斷,烏雲蔽日不散。

就在這時,一個神祕的嬰兒被人丟棄在費克里的書店。讓島上的人們大跌眼鏡的是,向來孤僻、冷漠又自私的費克里,竟然留下了這個嬰兒。轉機由此開始。

為了給棄嬰瑪雅更好的照顧,費克里開始讀他不喜歡讀的繪本,開始嘗試跟別人交流,不再像從前那樣沉默寡言。瑪雅就像他的救星,讓費克里人生裏這場持續了多年的雨越來越小,使他的中年生活明朗了起來。

與此同時,他也得到了愛情和親情的回饋。費克里對出版社的銷售代表阿米莉婭心生愛慕,在不多的相處時間裏兩人關係逐漸密切,彼此互相欣賞併產生了愛意。當時的棄嬰瑪雅已經長大成乖巧懂事的女孩,費克里的悉心教導培養了她在寫作和閲讀上的濃厚興趣。故事的最終,費克里在美滿中慢慢走向生命的盡頭。

布瑞埃拉用一種很平淡的筆觸,來描述這個在島上書店上凝結的愛的故事。書的前幾章裏,或許並不能讀出什麼特別的感情。可後文費克里身上發生的細微的變化,卻足以令看到這本書的每個人為之動容。瑪雅的到來,就如同在暗無邊際的宇宙一角照進了一束光,讓兀自漂泊的費克里,忽然有了生活的方向。瑪雅走進費克里孤獨的生命裏的意義,並不止於讓他忙碌起來不再孤單,更動人的是,瑪雅的天真無知讓她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因為費克里的冷漠而疏遠躲避,而是能夠毫無保留地親近費克里,用看其他人一樣單純的眼神看他。這是瑪雅無意地表達愛的方式,卻指引了費克里嘗試為別人付出、給予別人真摯的愛,讓這一顆孤僻寂靜的靈魂,終得皈依。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這是作者寫給書中的費克里的話,也是島上書店在無數的人心裏坐落的奧義。

但或許,在我們不曾覺察的角落,仍然生活着孤僻的費克里,那就讓幸運地獲知島上書店的奧義的人牽起他們的手,共同尋找這個浪漫宇宙的核心。

島上書店讀後感1000字 篇二

漫長又短暫的假期,總是在吃飯和睡覺之中度過。當然今天也不例外,只不過今天屋外的風比平日更加跋扈,摔打着不知道哪扇門在表達他的不滿。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屋裏的温度都低得很,雖然已是午後,但仍舊不願從又暖又舒服的被我爬起,索性就貓在被窩裏把這本拖了很久的小書讀完吧。

早就聽説了《島上書店》這本書,一直以為這是一本類似於遊記或者其他的推薦類書籍,多次在推薦書單上出現過但是從未點擊開。直到看了一位同學度過此書的點評,我才有了那麼一絲絲的興致,於是抱着好奇心試讀了幾頁,沒想到就這麼把它讀完了。

我想我讀這本書感觸最大的兩句話就是“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沒有書店的地方不叫一個地方。”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是,至少在生命中的某一個時刻。男主人公書店老闆痛失愛妻黯然度日,女主人公阿米莉婭屢碰渣男,伊斯梅和丹尼爾貌合神離,蘭比亞斯婚姻更不幸。他們都在自己的島上孤立無援,儘管相互接觸但就是誰也拯救不了誰。直到瑪雅的出現,這個被母親遺棄在書店裏的兩歲嬰孩徹底改變了A·J的生活,A·J被瑪雅信賴着、依戀着,也温暖着,原本是兩座孤島的A·J和瑪雅連成了一片新的陸地。瑪雅也成了連接伊斯梅、蘭比亞斯和阿米莉婭的橋樑,親情、愛情、友情悄然而至,瑪雅為所有人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正如《我在雨中等你》的作者加思。斯坦所説:“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受的意願,能拯救陷於孤獨絕境中的我們。”故事讀完了,温暖和明媚還在,這或許就是治癒系小説的魅力,平淡卻暖心。

歲月婆娑,誰的一生不是高低起伏冷暖交織呢?人生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擁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誤以為這是一片恆久的陸地,分崩離析的時候才發覺自己還是一座孤島,其實當我們在黑暗中掙扎的時候,連影子都會離我們而去,更何況某些人呢?若為了擺脱孤獨,急於連接另一坐孤島,反到失了自由,壓抑了本性,況且在人羣裏的孤單更孤獨,不如一切隨了機緣。閲讀是一所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的確當你沉浸在書中,你會發現閲讀幾乎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一顆孤獨的心與書連接,你就不是一座孤島。

小説能夠吸引人的地方也許就在於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比如瑪雅竟是丹尼爾的女兒是我沒想到的,《帖木兒》竟是伊梅斯拿走的也是出乎我的意料……而這一切就是這樣巧合,哪怕是在這個虛構的故事裏,我也覺得不可思議,也許這就是老師一直説的緣分。故事的最後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艾麗絲島依然安靜地與世隔絕着,而小島書店也依然延續着。正如小説結尾所説“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説,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島上的書店讀後感 篇三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書上的這樣一句話引出了我濃濃的好奇:“沒有誰是一座孤島。”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呢?我因為這句話,買了這本書。當拿到書後,書的腰封上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初見這句話時,這難道是本講風雨過後會見彩虹的書嗎?或者説是心靈雞湯的人生範本?隨後,我便開始了對此書的閲讀。這本書的開頭並沒有如他封面的內容那麼讓我感興趣,甚至可以説書的開頭是很難懂的,無法明白他到底在講什麼,再加上書中會出現很多長長的名稱使我很難對此書感興趣。我突然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句話——外國人制造出的笑點也是我們無法產生共鳴的。

書中講的是一位男性書店老闆與一個遭遺棄的孩子,一位女性出版社推銷者的故事。書中的男性書店老闆名叫 A.J.費克里。這個男人不是本地人,他與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識於大學,畢業後一起回到了妮可的家鄉艾麗絲島,用她的一筆錢開了這家“島上書店”。可是他的書店不景氣,愛妻車禍喪命,價值不菲的古董書也被盜竊,他覺得自己跌入了人生谷底,每日都在酗酒苟活,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能在昏沉的酒精中麻痺自己苦難的半生,然後就此離去。你彷彿都能從書中嗅出他的酒味、感受到他的頹廢,頭腦中總是顯現出一個穿着棕色的條絨西服、滿臉胡茬的待在一個昏暗的房間的人,説不定還是個禿頂,當然這些都是我的幻想。本想書中的他會就此頹廢老去。

當書讀到第43頁時,一切都開始變了,出現了不一樣的風景。這一切變化都來源於一個遭遺棄的孩子——瑪雅。他收養了這個孩子,成為了一名父親。“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瑪雅一點點融化了A.J.費克里如荒島般的內心,他變得温和好相處起來,不再是個墮落的鰥夫而是個紳士,是小島中文學素養最高的人,是一位最好的爸爸。因為瑪雅,他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同時,瑪雅也成為了連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業務員阿米莉婭、小鎮上的居民之間的紐帶,將他的生命與許許多多其他的人串聯起來。使他學會了去付出,學會了溝通。再也不是一個沉浸於自己閲讀世界的書呆子,他成為一個願意與人分享好書,分享閲讀感受的小島書店老闆。本以為故事會這樣開心的發展下去,所有的人會和書來個美麗的邂逅,可是現實很殘酷,這位改頭換面的書店老闆卻被診斷出患了罕見的癌症,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器官衰竭然後離世了。對這樣的結局我很感傷,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美好結局的人,不喜歡悲傷的結局。

A.J.費裏克因為愛度過了自己最艱難的一年,人生開始變得有信仰,有追求了。他的生活中有了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

島上的書店讀後感 篇四

最近開始約束自己每天至少讀半個小時的書。其實之前也曾約束過,不過都半途而費了。於是我讀完的書大底分為兩類:一口氣讀完的書和拖拖拉拉一年半載才讀完的書。《島上書店》這本書就屬於後者。

這本書很無聊。我不是一個很有文學素養的人,我對有趣的書的定義是情節引人入勝、讀後值得回味。《島上書店》幾乎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以至於我快讀完的時候還在懷疑是不是後面攢着一個大反轉。但是讀後值得回味還是有的。這本書簡單來説就是一本“寫書的書”。主人翁A.J.是美國麻省某偏僻小島上書店的老闆。每一篇的開頭是A.J.對一本書的書評,對書的描寫和評論幾乎貫穿了整本書,重要情節的發展也和書脱不開關係。作者大概不想通過起伏的情節去吸引讀者,以至於關鍵的情節也寫得很平靜。

書中主人翁A.J.很反對電子書和互聯網,的確多媒體的發展讓愛讀書的人變少了。看電視電影就如同在遊樂園坐過山車,無需費力就能帶來暢快的體驗;但讀書則像是在幽靜的山中徒步,耳邊和心中的寧靜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煩躁的困獸,跳出來阻止我繼續走下去。如果説戰爭年代是時事紛亂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那現在不愛讀書的人大概是心中紛亂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書中唯一算得上的高潮就是A.J.最後得了失語症,讓人有些心痛,一個那麼愛讀書的人,得了一個看不懂書説不出話的毛病該有多有難受。他在彌留之際給養女留了許多話,他説: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這句話很觸動我,這大概也是我想要讀書的原因。想不通的時候就讀書吧,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從別人口中找到答案,答案要自己想,唯一能幫得上忙的是書。

島上書店讀後感1500字 篇五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書上的這樣一句話引出了我濃濃的好奇:“沒有誰是一座孤島。”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呢?我因為這句話,買了這本書。當拿到書後,書的腰封上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初見這句話時,這難道是本講風雨過後會見彩虹的書嗎?或者説是心靈雞湯的人生範本?隨後,我便開始了對此書的閲讀。這本書的開頭並沒有如他封面的內容那麼讓我感興趣,甚至可以説書的開頭是很難懂的,無法明白他到底在講什麼,再加上書中會出現很多長長的名稱使我很難對此書感興趣。我突然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句話——外國人制造出的笑點也是我們無法產生共鳴的。

書中講的是一位男性書店老闆與一個遭遺棄的孩子,一位女性出版社推銷者的故事。書中的男性書店老闆名叫 A.J.費克里。這個男人不是本地人,他與出生在本地的妻子妮可相識於大學,畢業後一起回到了妮可的家鄉艾麗絲島,用她的一筆錢開了這家“島上書店”。可是他的書店不景氣,愛妻車禍喪命,價值不菲的古董書也被盜竊,他覺得自己跌入了人生谷底,每日都在酗酒苟活,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能在昏沉的酒精中麻痺自己苦難的半生,然後就此離去。你彷彿都能從書中嗅出他的酒味、感受到他的頹廢,頭腦中總是顯現出一個穿着棕色的條絨西服、滿臉胡茬的待在一個昏暗的房間的人,説不定還是個禿頂,當然這些都是我的幻想。本想書中的他會就此頹廢老去。

當書讀到第43頁時,一切都開始變了,出現了不一樣的風景。這一切變化都來源於一個遭遺棄的孩子——瑪雅。他收養了這個孩子,成為了一名父親。“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瑪雅一點點融化了A.J.費克里如荒島般的內心,他變得温和好相處起來,不再是個墮落的鰥夫而是個紳士,是小島中文學素養最高的人,是一位最好的爸爸。因為瑪雅,他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同時,瑪雅也成為了連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業務員阿米莉婭、小鎮上的居民之間的紐帶,將他的生命與許許多多其他的人串聯起來。使他學會了去付出,學會了溝通。再也不是一個沉浸於自己閲讀世界的書呆子,他成為一個願意與人分享好書,分享閲讀感受的小島書店老闆。本以為故事會這樣開心的發展下去,所有的人會和書來個美麗的邂逅,可是現實很殘酷,這位改頭換面的書店老闆卻被診斷出患了罕見的癌症,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器官衰竭然後離世了。對這樣的結局我很感傷,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美好結局的人,不喜歡悲傷的結局。每次看到這種讓人傷感的結局時,我總是感到遺憾,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呢?這樣一個改頭換面的人,為什麼要讓他再次陷入黑暗中呢!可是,回過神來,卻在想費克里的離世,或許並不僅僅只有傷感,他在離世之初,他是沒有遺憾的離開的。因為在他生命結束之前,他學會了愛,他也感受了別人對他的愛。正如A.J.費裏克在本文的結尾所説的一句話:“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着,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A.J.費裏克因為愛度過了自己最艱難的一年,人生開始變得有信仰,有追求了。他的生活中有了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他學會了與人溝通,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愛情。在現實中也是這樣,無論是對親人還是朋友,你只有去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如果你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才會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愛是相互,有了愛的人,才能堅持着度過自己最艱難的時光。

一本書看完。總覺得遺憾,不能在繼續陪伴主角走下去,可人生就該是這樣吧,看完一本又要打開新的一本,走入另一個人的人生,陪他一段路,去感受他的情感變化。有時快樂過,擁有過,珍惜過,無怨無悔就夠了。

島上書店讀後感 篇六

島上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門廊上掛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寫着: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以上這一段是摘抄自《島上書店》的封底。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許這個問題只有在走到生命的盡頭那一刻,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猶如沙漏一樣,一點一點的漏釋之時,才會有答案。

回 歸到書中的故事,從一開始A.J.妻子意外死亡,唯一一點值錢的東西,放在書店裏的《帖木兒》失竊,他的生活猶如一團亂麻,與一場慢性自殺無甚區別。他的每一天被僅僅足以果腹的食物和酒精填滿,好像是把生活過的能多糟糕就有多糟糕。而他生活裏的轉折點,就是養女瑪雅的到來,一個小生命,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彷彿是A.J.暗無天日的生活中漏下了一束光,僅這一點點的光,便照亮了A.J.的餘生。當他擁有了這一束光,他面對世界的態度也不一樣了,後來他遇到了愛情。阿米莉婭的到來似乎又是一場新的衝擊,如果把A.J.比喻成一顆種子在遇到了陽光之後又遇到了春雨,給了這顆種子生根發芽的機會。

寫到這裏,我想起一句話,“如果一個人嘗過太多的苦,那麼一點點的甜就足慰平生。”或許這就是A.J.生命中最後的那幾年吧,瑪雅和阿米莉婭成為了他活下去的動力,這個人,從此有了愛,從此活出了生活該有的樣子。

這本書讀完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該説些什麼,不象往常看小説那樣的意難平,不會去想象續寫,因為好像沒有必要了。但是卻又不希望故事到此結束。可能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我覺得自己很浮躁,這本書卻令我略微平靜下來一些。愛與被愛,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就像我前面所説的那樣,這個年紀的我不該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所以這樣的問題,倒不如不去思考。

其實在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它寡淡無味,但是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產生了共情,書中有一句:“我們得去相信。我們時常接受失望,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有的時候失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反正時間還是在不停的消逝,與其沉浸在已經產生了的失望裏頭,不如去尋找新的期望。畢竟失望是因為曾擁有過期望嘛。至於愛,愛是什麼呢,我還不懂,或者説無法用字句表達。

這裏摘抄一句吧:“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着,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島上的書店讀後感 篇七

看到後半部分才真正有一種讀小説的感覺,前面覺得有些鬆散,一度看不進去。

對蘭比亞斯這樣的人物形象真的是滿滿的好感,從一開始幫助A.J和瑪雅父女,到後來發現了伊思梅的祕密後因為愛視而不見,這樣一個有愛心正直又感性的警察形象讓我眼前一亮,特別是他因為擔心瑪雅而經常光顧書店從此愛上了讀書這樣的情節簡直酷到爆。同時也譴責一萬遍丹尼爾的所作所為!

很順暢就讀完的一本小説,之前通過各種方式都被安利了這本書,真的讀完了以後心裏沒有過多的想法,是我的期望略大了?總之很喜歡作者的敍事方式,緩緩道來平鋪直敍但又很穿透人心。

作者把人生比作了一本書,篇幅或長或短,封皮或簡約或華麗,內容或精彩或宂長,但都是值得一讀的書,不要因為眼前的這本書太過無聊漫長就把它丟到房間的那頭。希望我們都會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找到一間小島書店,遇見一些可愛的人們。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説,也不全是短篇故事。

最後的最後,我們都將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r3vo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