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共2篇)

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共2篇)

第1篇: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

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共2篇)

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卡拉馬佐夫兄弟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本七十八萬字的長篇小説,我讀了二十多天才讀完,雖然説讀得有點痛苦,但是收穫卻頗豐。《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説,小説通過一樁弒父案,故事一點點展開,關於倫理、社會環境宗教思想的論述與討論也隨之深入。

卡拉馬佐夫家的三兄弟,完全不同的三種性格。大兒子,德米特里,繼承了父親的荒淫無度,沉迷於聲色犬馬,揮霍完所有錢財。二兒子,伊萬,理性,相信科學,卻最終陷入了害死父親的無限愧疚感中。小兒子,阿列克塞,純潔的小天使,作者悉心安排好的英雄。那麼,到底是誰殺害了父親?真正的兇手出乎意料是僕人斯麥爾佳科夫,被傳是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法院最終誤判大兒子有罪流放,在判決的前一天二兒子在兇手那裏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卻沒有成功阻止法院的判決,這是為什麼呢?

大兒子,與父親不和,是父親和第一任妻子唯一的兒子,父親對他不管不問,他靠着家裏的僕人養育長大,他一直認為父親還隱藏了過世母親的財產沒有給他,對父親也有頗多怨言。

同時,他參軍回來後居然和父親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子格魯申卡,父子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衝突更加升級。大兒子性格張揚,恨着父親,時不時喝醉了酒揚言要殺掉父親,幾乎全城人都知道他想要殺掉父親,殺掉自己的'情敵,搶奪錢財。

二兒子,父親和第二任妻子的孩子,父親對他照樣不管不問,在年齡還小時其母親去世,被接到母親家裏教養,受到了較好的教育,但是對他荒淫無度的父親也是有恨的。他得知真相之前就已經有些輕微的腦炎,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後更是備受思想煎熬,在開庭後沒説幾句話就陷入混亂,被送去治病。

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兇手,對大兒子和父親之間搶奪女人的事情瞭解的很透徹,對二兒子沒有顯現出來的恨意也有所瞭解。或許他一直認為自己是私生子卻只是在父親家做了僕人而心有不甘,或許是因為他從小就有抓住小動物虐待的行為,總之在他的一定推波助瀾下,慘劇發生了。兇手是老卡拉馬佐夫的信任之人,老父親一直期待格魯申卡來到他的屋子接受他的愛,但是他又害怕格魯申卡不好意思白天來,於是和兇手約定了如果格魯申卡來了後的敲窗暗號,這樣他就好接待他心愛的女人,給她準備好的錢財。兇手又把這些暗號和錢財的所有細節都告訴了大兒子。同時,兇手又把所有這些情況告訴了二兒子,並且告訴了二兒子他可能會過兩天犯癲癇病,人事不知,其他僕人也在這兩天也有事兒,二兒子卻在這時候選擇了出遠門。當大兒子懷疑格魯申卡去找老父親時,衝到父親家裏,敲了暗號沒發現格魯聲卡就跑了。卻意外遇到了某個僕人,並打傷了僕人,卻以為已經把僕人打死。於是,大兒子連夜出逃,打算帶着格魯申卡花光自己所有錢財後自殺。但事實是,僕人只是暈倒,而兇手發現大兒子來後騙開了老父親的門,殺害了老卡拉馬佐夫。這樣,在僕人的證明以及大兒子一貫的為人作風下,人們都認為是大兒子犯下了弒父慘案。大兒子怎麼證明都沒有用,而二兒子也陷入了自責,他認為自己懷着讓父親死去的卑鄙心理,在得知種種巧合可能發生弒父案的時候居然沒有留下而是縱容事情發展釀成了悲劇,加重了腦炎的發作陷入混亂。小兒子,則一直穿針引線,帶着宗教的虔誠信仰努力澄清事情真相。

故事的大概輪廓我已經説得比較清楚了。

這本書之所以能成為著作,我認為不只是因為故事,是作者深刻討論了在十九世紀末宗教思想及資本主義對俄國整個社會產生的影響。書中大篇幅討論了上帝到底存不存在,人們如何在有原罪的情況下贏得救贖等等內容,可以説是當時社會思潮的詳盡寫照。我總覺得,俄國是一個極端矛盾割裂卻又能融合並存的國家,苦難卻又理想崇高。

看着這些兄弟們,體會着不同的深淵,一個在我們的頭頂上,是高尚的理想的深淵,一個在我們腳底下,是極為卑鄙醜惡的墮落深淵。人性之光,在小兒子身上最終得到延續。

第2篇:

卡拉馬佐夫兄弟

讀完《卡拉馬佐夫兄弟》思緒堆積成山,發人深省的點太多太多了。電子書和書本交替的看,每到驚歎的地方就做上標記,希望在讀完後把它們整理出來。現在翻閲書籤卻有些無從下手了。只得忽略非主線的點,從主要人物出發來談談箇中內涵。

伊凡

首先來談談二哥伊凡,他是個理性派反對派,善於思考,常發表驚人的見解,比如: 人們對自己不死的信仰一被打破,就不僅是愛情,連使塵世生活繼續下去的一切活力都將立即滅絕。不但如此:那時也將沒有所謂不道德,一切都是可以做的,無所不可,甚至吃人肉的事情也一樣。。。對於每個像我們現在這樣既不信上帝、也不信自身的不死的人,道德的自然法則應該立刻變到和以前的宗教法則完全相反的方向去,而利己主義,即使到了作惡的地步,也不但應該容許人去實行,而且還應該認為這在他的地位上是必要的,最合理的,幾乎是最高尚的一種出路。。。

又在對弟弟阿廖沙的自白中闡述了對自由與麪包的看法,自由後的人們首先會想把他的自由交給哪位崇拜的人,舉什麼旗幟,自由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衝突,讓人們的精神世界承受自由的折磨。人們渴望的自由的愛和信仰其實是人們對人類的的估價過高了。只有用奇蹟(耶穌)、神祕(神祕的事神祕的必須遵從的原則)和權威(凱撒)三種力量才能永遠征服和俘虜這些意志薄弱的叛逆者(人)的良心。。。

在他發表第一個觀點的時候,佐西馬長老就看出了他最可悲的地方,有如下一段:長老説:“這觀念在您的心裏還沒有解決,還在折磨着您的心。但是受折磨的人有時也常愛以絕望自娛,而且這似乎也正是由絕望所驅使。您眼下就正在用給雜誌寫文章,在社交場合辯論等等的方式,以絕望來自娛,自己卻並不相信自己的論證,還懷着痛苦的心情自己暗中笑它。……這個問題在您的心中還沒有解決,您的最大悲哀就在這裏,因為這是必須解決的。”“能不能在我心裏解決,並且向肯定的方面解決呢?”伊凡-費多羅維奇繼續奇怪地問,還是帶着一種不可捉摸的微笑望着長老。“假使不能作肯定解決,那麼同樣也永遠不會作否定解決,您是自己知道您的心的特點的,而您的心靈的全部痛苦也就在這裏。但是您應該感謝上蒼,他給您一顆能以忍受這種痛苦的高超的心,能夠去?思考和探索崇高的事物。因為我們的住所位於天上。?願上帝賜福給您,使您的心在地上就得到解答,願上帝祝福您的行程!”

伊凡是理性的深刻的,卻也是無法確定的,他不確定他愛的人是否愛他,不確定自己對她的愛與恨,但卻言之鑿鑿。他總在不停的尋找答案而後又自我否定,在之後的重病中,他的夢魘中,他同自己幻象的對話非常的驚人,實在沒有想到他的困惑使他如此痛苦。他的幻象很有趣得説着靈魂不死和上帝,詳細的講着死後的故事,甚至還帶着狡獪的思維創造了新的至理名言。伊凡理智的反擊着,他平日總説沒有上帝沒有精神不死,但此時“動搖、惶惑、信與不信的思想鬥爭”衝擊着他的大腦,理智是他最不幸的品質。最終他為自己在父親死亡中的責任和罪過所折磨瘋癲成疾。

佐西馬長老

佐西馬長老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有極敏鋭的心,能洞察到別人的痛苦,能使人們心悦誠服。他教誨他的弟子們,要愛上帝的人民,我們並不因為自己來到了這裏,關在這個院子裏,因此就比俗世的人們神聖些,正相反,凡是來到這裏的人,正因為他來到這裏,就已經自己意識到他比所有俗世的人們,比地上的一切人都壞些。。。一個修士以後住在這個院子裏越久,就應該越加深切地意識到這一點。

佐西馬長老在臨死前講述了自己如何領悟了寬恕,何如感化了一個分不清上帝與魔鬼的人,他教誨他的弟子們要潛心提高自己的修養,莊嚴而純正的保持基督的形象。那些凌駕於上帝之上的人,他們把上帝的面貌和真理都給歪曲了,他們有科學,但是科學裏所有的僅只是感官所及的東西。至於精神世界,人的更高尚的那一半,人們卻竟帶着勝利甚至仇恨的心情把它完全摒棄、趕走了。世界宣告了自由,但在他們的自由裏我們只看到了奴役和自殺。因為世界説:“你有了需要,就應該讓它滿足,因為你跟富貴的人們有同等的權利。你不必怕滿足需要,甚至應該使需要不斷增長。”這就是目前世界的新信條。這就是他們所認為的自由。但是這種使需要不斷增長的權利的後果就是富人方面是孤立和精神的自殺,窮人方面是妒嫉和殘殺,因為只給了權利,卻還沒有指出滿足需要的方法。當他們把自由看作就是需要的增加和儘快滿足時,他們就會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為那樣他們就會產生出許多愚蠢無聊的願望、習慣和荒唐的空想。他們只是為了互相妒嫉,為了縱慾和虛飾而活着。酒宴,車馬,官位,奴僕,被看作是那麼必不可少,以致可以不顧性命、名譽和仁愛之心,但求能滿足這種需要,假使不能滿足,甚至可以自殺。那些不富的人們,他們的情形也是如此,至於窮人,他們需要的無由滿足和妒嫉心,暫時還在借酗酒加以排遣。但是不久,血就將會代替酒的位置,他們正在被引到這條路上去。這樣的人自由麼?。。。温和的愛是一種可畏的力量,比一切都更為強大。。。每個人也都應該為身邊的罪惡負責。

長老的世界觀同伊凡很不同,二人都看到了自由的悲劇,但在世界的前途上極其相對,一個是用奇蹟神祕和權威,一個是用温和的愛。但似乎兩者都是有道理的,可能因為現實就是兩者的結合。

阿廖沙

阿廖沙是伊凡的弟弟,也是小説的主人公,兒時在修道院在佐西馬長老的身邊,他是天使般的人物。他生活着,一切都看見卻不加任何責備,相反地流露出永遠不變的依戀。這也是老卡拉馬佐夫對兒子的評價。佐西馬神父臨終前要求他到塵世間去修偉大的功行,並忠告他他會看到極大地痛苦,並且會在這種痛苦中得到幸福。也許是看出他有崇高的精神,既能思考又有廣博的愛。

大哥米卡監禁時最終忍不住問阿廖沙是否相信是自己殺了父親時,阿廖沙堅決回答不相信,之後流下了淚水,他體會到大哥內心是多麼的疑惑,甚至對阿廖沙自己也會不敢相信到這種程度,他突然看清了他不幸的哥哥心靈裏那種毫無出路的深沉憂傷和無比絕望,這是他以前所從來沒有想到的。他心中霎時充滿了無限的深深哀憐之情,使得他萬分痛苦。他的被刺穿的心痛得厲害。

對二哥伊凡,一句“不是你”,一下戳穿了伊凡的內心,伊凡雖然對誰也隻字未提,但內心卻極其痛苦的糾結於自己是否做了殺父的幫兇。

本應對阿廖沙有更多的講述,他敏鋭善良,但在本書中很多時候起了承接的作用,真正他的故事沒開始寫多久作者就離世了,留下這部分的空白,也成全了他的崇高。

米卡

大哥米卡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似乎很猖狂囂張,揚言要殺死父親,很衝動,但內心善良。對未婚妻變心,用未婚妻的錢去討好新歡,酗酒狂歡,內心又受着未婚妻錢的羞辱。對新歡寧願放棄一切,但最後他在牢房裏又那麼享受與未婚妻的重温的一分鐘。

原譯者在後記中把米卡看作是肉體,把伊凡看作理性,把阿廖沙看作精神。還是挺有道理的。不過最終兩個哥哥也都頓悟了。米卡在法庭上聽了律師之間的辯論後終於解了心中很多困惑,他的內心重生了。伊凡在大哥米卡的生死判決前也決定要招認自己的罪行,選擇了心中的上帝。而真兇斯乜爾加科夫,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則代表了被侮辱被損害和被剝奪繼承權,最終他的自殺也算是一種重生吧。。。

只可惜最終法庭宣判米卡有罪,認為伊凡精神出現問題。“是的,有罪。”似乎在冰冷的現實面前,再多的思考和認識,分量都是那麼小。

總體説説

兩位律師為米卡是否有罪進行了精彩的辯論,心理學的兩頭。。。太厲害了

關於老卡拉馬佐夫不知該説些什麼,幾位女性角色體會不深。

總體來説,書裏的人物及其深刻,覺得比百年孤獨厲害很多,百年孤獨裏的人物的描寫似乎很多在用外在的行為表情來體現其內心的深刻,而卡拉馬佐夫兄弟直接寫到了內心。圍繞着這個殺父案演繹出了精神上的一齣戲。

讀完這本書,腦子裏充斥着裏面的情節和話語,和朋友聊天時總覺得可以引用裏面的某些話來回復。。。

我原來認為人的感情是可以分辨的,即使知道事物都是柔和在一起的;我覺得什麼事都能夠理解,雖然理解不一定意味着道德,但至少能夠分清和理解緣由。但是讀完本書後我困惑了,過多的思考會變成伊凡,明知可以一分為二卻硬是希望自己能夠相信其中的一面,把自己的良心交給其中的一面,這極難説服自己,似乎也很難建立信仰;不思考則會變成米卡,不能明白自己的生活,莫名受着衝動的歡喜與痛苦,人們也不會相信他口中的真實;似乎唯有擁有阿廖沙的温和的愛才能真正感受幸福。

啊。。。最後還是要説,不帶任何炫耀意味的説,這書寫的太厲害了!

By 0.01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rlj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