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1

距離上次初讀錢鍾書老先生的《圍城》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了。回憶起當時,我大概總共花了四十三天才讀完這本書,其間我有放下過很多次,自然也重新拿起過很多次。《圍城》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書中所講的愛情道理,而是錢老先生筆尖的灰色幽默,以及全書好似陰暗角落那潮濕不已的環境氛圍。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一點不假,對於一本名著來講,每個人讀出來的感覺自然也是不同。比如,有過婚姻關係的人看過這本書之後,會感慨於其間對於婚姻關係的剖析是否到位;又比如,像我們這種二十左右的青年在面對所謂感情的選擇時,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的膽怯和衝動。我其實不知道怎麼去確切形容出這種感覺,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膽小鬼吧。比如方鴻漸在丈人的資助下出國留學,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得到畢業證。他因為心中的膽怯,害怕回鄉之後臉面全無,倒落個把柄,便挖空心思在辦假證的人那裏買了個“德國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現在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為了得到那其實似有若無的尊敬,而昧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一些莫須有的事情。我從來都認可一句話:“一個謊言從出現開始,便就需要無數個謊言來圓了。”不知道那時候年輕的方鴻漸又是否會知道自己竟會用一生的幸福為代價來逃避這個謊言呢。

再者,我想到了方鴻漸乘船回國途中遇見的鮑小姐。那位鮑小姐可真是個尤物,用現在網絡上的話來講,就是那種“很會撩人”的女人。在船上的風情萬種,熱情又抗拒,自然是讓男人慾罷不能的。鮑小姐代表肉體和誘惑,在方鴻漸自以為是的世界裏,以為自己就可以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了,可是鮑小姐卻匆匆道別,給他冷不丁地留下了一個決絕的背影。其實,這個時候,另一個女人也早已經出場,那便是蘇文紈。方鴻漸假文憑的祕密在她眼裏便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事,可恰恰好,是她這樣優秀的女性沒有看懂的是:就算握住了一個人的把柄,就算自己優秀至極,該不會喜歡你的人,還是不會為你動情。而趙辛楣作為蘇小姐的仰慕者,我也絲毫看不出他的真情。似乎,也就好像對一個感覺自己永遠得不到的東西的貪戀,一旦有了白玫瑰,紅的便也是牆上的蚊子血了。不過,有一點我是十分贊同蘇小姐所説的:“長期的認識不會日積月累地成為戀愛,好比冬季每日的氣候罷,你沒法將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積成個和暖的春日。”她和趙辛楣之間的朋友之情,永遠不會再有什麼別的變化了。有好感其實是一瞬間的事,日久生情的情其實很少是愛情,日久不能生的情便就像一池秋水了。後來,方鴻漸陰差陽錯地遇見了唐小姐。在他眼裏,唐小姐是完全不同於鮑小姐的火熱,也不同於蘇小姐的清高。唐小姐是可愛的,就像一團火點燃了方鴻漸心裏愛情的導火索。但是,他又害怕,害怕自己的付出會無疾而終。最終,因為他的膽怯,而讓洞察事理的蘇小姐從中作梗,讓這段感情無疾而終。在唐曉芙眼裏的另一半,應該是空白的。她有權利佔有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未免對男人來講太不公平了。唐小姐未免也是少了思量,多了一絲衝動,但若不是她這麼直白和敢愛敢恨,自然也少了方鴻漸的青睞。可是錢老先生又説了:“愛是曲折又偉大的情感,絕非那麼輕易簡單,假使這樣就會愛上一個人,那麼,愛情容易得使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心服了。”

有人説,男人是先暗戀過白蓮花,親吻過紅玫瑰,最後選擇了康乃馨。在三閭大學任教期間,方鴻漸認識了孫柔嘉,孫柔嘉其實給我印象並不很深刻,有的便是她在婚前婚後的變化。也許那句人們認為所謂寫愛情與婚姻的金句“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卻想出去”就是從這裏發掘的吧。孫柔嘉在婚前的楚楚可憐、不諳世事,都在婚後變成了精明與算計。那流淚沾濕的枕頭,是她的不甘和不安以及佔有。從戀愛到確定關係到結婚,他們一切都進行的太快了,後來的後來,方鴻漸才漸漸看清了她的本性,其實我不懷疑方鴻漸真的喜歡過孫柔嘉,因為孫柔嘉最後的扔梳子,一定是傷了他的心。可惜,方鴻漸根本沒來得及審視自己,沒來得及懂得什麼叫soulmate的意思。伴侶,在我心中,不應該只是會過日子的。我不瞭解婚姻,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可我相信愛情。更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因為愛情而結合在一起的婚姻。也許錢老先生想説的是:要想一個人永遠愛着你就千萬不要與其結婚,結婚就如同身陷圍城,娶到的總不是自己的意中人。

所以,“一些人總想看看這座山的後面是什麼,然後翻過了這座山才發現後面不過又是一座山,而且那邊似乎還沒有這邊好。”

而,“我們一生對最親愛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還不到一分鐘,此外,不過是年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

城裏城外,各色行人匆匆。我們有理想,不知道理想會不會歸於現實。錢老先生把幾十年歸於方鴻漸的幾年裏,就好像一個人的靈魂死在了三四十歲的時候一樣。這樣的灰色幽默,其實我是暫時不怎麼懂的。就好像我在城外,真的很想進城去看一看。而進城之後,我會不會又想出來了呢,又不可知了。人真的是很孤獨的動物,會虛偽得説不出完全的真話,會為了生活而隱忍委屈只為不丟了臉面,會為了陪伴而倉促地以為自己愛上了一個人。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方鴻漸,每個人心裏也會有一個蘇文紈,每一個人心裏都住了個唐曉芙,每個人也有着孫柔嘉,這就是人性。虛偽膽怯,嫉妒強勢,直白任性,精明算計。每一樣都逃不過錢老先生的眼睛,太深刻了。

慾望,對於我們而言也許真的太虛妄了,有時候你的得到就是另一種失去。這樣無止境地追逐,我們總該是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也許我們看透的越多,會變得更脆弱。沙盤裏的城,置身其中自然難以進進出出,但若是抬起頭俯瞰全局,自然就更容易找到那所謂的路了。

慾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的慾望究竟是什麼,你看不透,自然會害怕。看清看清自己的心吧。

一切都很好,星星的隕落也會有光,第二天還會有太陽的升起。一切都很好,此起彼落太正常,一切都有着希望。

我一直都很想再看一遍,因為每讀一遍,我相信都能有着不一樣的感觸。

可我又想再等久一點。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2

很早就聽説過這麼一句話: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但是,很可惜,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這句話的出處——錢鍾書先生的《圍城》。

前些日子,終於鼓足了勇氣,翻開了這本心儀已久的著作。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兩大映象。首先就是書中處處可見的比喻,在者就是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正是這兩點,讓我對此書着迷不已。先來説説此文中到處可見的比喻吧。這可是我對這書着迷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真是不知道錢鍾書先生腦中還有多多少少這種巧妙的比喻。他總是可以把兩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聯繫在一起,而且是那麼的貼切。用好水果比喻女孩子的臉,用政治家的大話比喻女人的大眼睛,用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比喻那張假文憑,新鮮!也正是這些不失時候的恰當比喻才給了書中這個本為爾虞我詐充斥着的世界一絲光點。這些比喻中有許多的典故,也許只有向錢鍾書先生這種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文人,才能把典故用的那麼得心應手,用的那麼生動幽默吧?!這人物當然是一本好書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圍城》中涉及的人物可謂是“種類繁多”啊,簡直是五花八門,什麼教授、司機、銀行經理、妓女、助教等等等等。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滿口道德,卻又滿腹封建半舊遺老的李梅亭;虛偽庸俗,在情場上耍盡手段讓眾多男子拜倒於她石榴裙下的蘇文紈;俗不可奈的胖子“大詩人”曹元朗……正是這各色人物,真實再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空虛和精神上的病態。但在這眾多的配角中,主角的個性是最鮮明突出的。此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可是給我留下了及其深刻映象,似乎他的每一次出場都會給我一種新的認識。

讀過此書的人都知道,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為人不求上進,遊戲人生,最要不得的就是此人極度虛偽。買了假文憑,卻從來不向別人炫耀;明明不願和蘇小姐白頭偕老,卻又扭扭捏捏,屢次給蘇小姐希望。似乎每一次的謊言,他都會因為自己良心的譴責而為自己量身訂作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説服自己,而且他總是能夠那麼成功的將自己騙過來。説謊就是説謊,但又偏偏和良心扯上了關係,真是有點不倫不類的。要不索性就是不要講良心了,乾脆就把那些不光明的事給發揚光大了吧,免的自己弄的兩邊都着不到邊。

但也許這就是他玩世態度的表現吧,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被一圈一圈的“圍”起來。但是,在這種種的缺點之中,他還是有那麼一些可稱道的正直。儘管他是出國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但他對外國侵略者對中國帶來的破害也是直言不諱的。在陰差陽錯的演講之中,他強烈批判了外國侵略者向中國引入的鴉片和梅毒,説這是最不合理的,這樣一來,顯的他還有那麼點讓人贊同的地方。

總之,這寫讓人不滿卻又不缺一絲可愛的人物正如錢鍾書先生在序言中寫到的:在這本書裏,我想寫中國社會的某一部分,某一些人,寫這些人,我也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兩足無毛動物的基本根性。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正在此吧,這書中的主人公不光是三四十年代知識分子的縮影,也是現在,甚至是將來,社會中某些知識分子的預見。而書中的社會也正是不論什麼年代的人都不願正視的社會。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3

何謂“圍城”?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給黃羅芳一張紙條,闡明瞭“圍城”的豐富內涵,上面寫道:《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裏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大都如此。主人公方鴻漸從歐洲留學回國後,進出事業、愛情、家庭三座”圍城”,屢屢抗戰,最後仍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書中還塑造了另一些“歸海派”人物和國內的知識分子,如空虛無聊的趙辛楣,矯情淺薄的蘇文紈,純真可愛的唐曉芙,巧於心計的孫柔嘉,虛偽卑鄙的李梅亭。鍾書先生對於人物的描寫刻畫深入人心,運用心理描寫與諷刺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

性格決定命運,我想是這樣的,書中的主人公方漸鴻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他雖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則,甚至還帶有一絲玩世不恭的態度,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使他身陷“圍城”。其實,“圍城”都是自己創造的,他想成為大人物,這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變環境,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在那個時代,作個大人物不容易,必須有高尚的品質和情操,要具備很多優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門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事情,讓自己成為一個“壞蛋”,成為一個臭名昭著的人,也是成名的方法,可是又怎麼樣呢?而方鴻漸,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面對自己的慾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兩者交界處遊蕩。正是這種性格,使他身陷自己為自己創造的“圍城”。

再看一下我們現在的社會,何嘗不是與圍城相似。在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更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虛榮所困。這本書恰巧揭示了人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躲在黑暗的角落裏,或攻於心計,明爭暗鬥,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們在貪婪和慾望的驅使下變得可怕。這本書,更是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慾望和利益的可怕。

其實,有時我們也會身陷“圍城”,但更多都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的。“如果你失敗了,就説明你還不夠強大,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吧!”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變自己。只能是我去適應環境,環境並不會來適應我。想要打破自己身邊的“圍城”很簡單,凡事應更多地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考慮,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作為學生,在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時代賦予我們的激情與夢想,都被禁錮了。人們的想象力呢?更早就在國小的時候就被扼殺了。我們所擁有的快樂呢?激情呢?難道被牢牢地壓在書本的下面了嗎?難道已經被老師和父母禁錮在了為我們所見的小屋裏?我們從小不就已經住進了“圍城”了嗎?

中國式的教育就像一堵無影的牆,強化了我們的生活模式,禁錮了我們的思想。但是千萬不能偎依在它的懷抱中,要學會擺脱,衝開這堵無影的牆。那麼,才不會成為被層層篩選剩下的畸形心理的學習機器,成為所謂的“國家棟梁”,這樣才不會被束縛住,才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成為真正的祖國的未來,成為新的希望。

《圍城》已讀,生活仍在繼續,圍城如社會,故事如生活,但願:我的社會不是圍城,我的生活也不僅是故事。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4

在讀的過程中,很多次面對“圍城”這兩個字時,想用兩個更明快的詞進行詮釋,偶爾看到孫琮先生曾通過聯繫錢鍾書先生的一生的遭遇用“困境”二字作“圍城”的解釋。我仔細品味覺得很有道理。因為當你進入圍城之後,你就似乎陷入了困境,一切完全不在你的意識支配之中。

《圍城》寫的是一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留洋回國的男女學生,在婚戀的圍城裏衝進去又逃出來,逃出來又衝進去。但是,他們在複雜的婚戀角逐中,卻又陷入了命運浮沉的人生的圍城中,不得不在生活職業的角逐中勾心鬥角,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大圍城”的禁錮中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懾人心魄的心靈的角逐。從而更深地陷入了“靈魂跌宕”的精神的圍城。這重重疊疊的圍城編織成一種超越時空的現實。這些男女學生中最為典型的奔波於圍城內外的應是男主人公方鴻漸。他是一個並不高大也不渺小的普通的讀書人。他不同於其他小説中的主人公,要麼善良要麼醜惡,他的性格充滿了矛盾。他作為青年知識分子,主要的生活是在學校度過的,由於涉世未深,他的性格中又有正直的乃至天真的一面。他對李梅亭的嫌惡,對韓學愈的懷疑,他和趙辛楣在談話中顯露出來的真知灼見,都表現出他正直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在他的虛榮心的推動下,也萌發出他性格中虛假的一面,面對別人對自己這個假博士的吹捧,他感覺“身心龐然膨脹,人格偉大了好些”。他對待鮑小姐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們的交情像熱帶植物一樣飛快的生長”。

但從另一方面看,他對愛情又採取非常認真的態度。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方鴻漸的性格中很自然的有知識分子常有的那種清高和孤傲,但也有自卑懦弱的一面。在和孫柔嘉鬧矛盾後,知道李媽已打電話去叫柔嘉的姑姑來,便決定離家。柔嘉見丈夫這樣退卻,嘶聲説:“你是個coward(膽小鬼)。”這樣一個性格複雜矛盾的人也嘗透了處於圍城狀態的滋味:不斷地追求走出生活的空虛,追求變為現實之後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又出現了新的更大的空虛。他因為未婚妻的死而從包辦婚姻中逃出來被送往歐洲留學。但他卻荒廢了學業,以至於最後不得不從愛爾蘭人手上弄了個假文憑回國,之後他陷入了愛情和事業的雙重圍城中。在這座圍城中掙扎的他最終選擇了平實的婚姻和事業,然而最終又再次陷入困境,這次他未能逃出來,變得一無所有。

看完之後,輕輕地把書合上一個人坐在偌大的靜寂的圖書館裏深思。其實這座圍城和圍城中的人們的心態,不只屬於方鴻漸和他的同時代的人,它屬於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現在的我們。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奮鬥,渴望進一所重點中學,渴望考上大學,渴望找一份薪水高的工作,渴望擁有幸福的家庭。每一次進入所期待的目標時,又彷彿陷入了新的困境,充滿空虛,又向更高挑戰,希望逃出過去的一切。周而復始我們筋疲力盡。但我在看完《圍城》之後告誡自己決不能像方鴻漸那樣被困在圍城之中,應該像更多的一生不斷的奔波於圍城內外的人一樣,儘管城牆上滿是荊棘,也決不退縮,正如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一樣雖也奔波於一個個圍城內外,但最終恪守自己的信念,尋找到一個樸實的歸宿。

2022年圍城讀後心得體會5

錢鍾書是中國四十年代的諷刺小説大家。人們把他稱為“集作家與學者於一身”。錢鍾書1910年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曾留學英國,獲副博士學位,後又留學法國,1938年歸國任大學教授,他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説《圍城》,短篇小説集《人·獸·鬼》。前幾天我拜讀了他的著作《圍城》。

《圍城》出版於己於1947年,隨即在社會上產生熱烈反響,並曾一度被稱為“新《儒林外史》”。《圍城》是在一個比較寬闊的抗戰背景下,來對龐大的知識分子羣進行描繪的。小説採用西方流浪漢小説的情節結構方式,以留學歸來的方鴻漸的經歷為主線,描寫抗戰爆發以後從上海到湖南後方的一些知識分子,並從中央探討人的本性,人的存在價值,人的出路等問題。作品以寫實與象徵相結合,寫出了時代、社會的象徵。“圍城”既是實體的象徵,即抗戰環境下的中國就是一個大圍城,同時又是一個虛體的象徵,即對一類文人心城的映射。

作者“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裏的“某一部分社會”指舊中國混亂荒謬的病態社會。而“某一類人物”又是指在那個社會中迷惘、落寞、卑瑣的病態知識分子,揭示他們在中西文化碰撞與國難家愁中的動搖和怯懦的基本根性。小説的主題以暴露否定病態社會為基本前提,但又具有多重意味。“結婚好比被圍困的城堡,城裏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作者在審視抗戰時期中國社會現實悲劇的眾生相時,也揭示了現代人所處的多層次的人生困境。小説的男主人公方鴻漸所經歷之處,無不是“圍城”——上海灘各式知識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內地小鎮和鄉村的醜惡閉塞,三閭大學的勾心鬥角的灰色生活……都構成了一座座圍城,不僅國家、社會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樣:方鴻漸父親處處制約兒子的行動,方老太太經常疑心別人誘騙他的兒子;後來成為妻子的孫柔嘉柔順之下的深藏心計……家庭社會的環境使方鴻漸感到處處有圍城。方鴻漸的自身精神領域也妨礙和束縛了他衝出圍城的信心和勇氣。方鴻漸自身性格和順,看出惡劣環境而不能自拔,嘴上聰明而內心懦弱。

他與四個女性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都有瓜葛,但在愛情面前卻節節敗退。以至落入孫柔嘉的網裏,又由合到分,他一生並沒有衝出圍城,始終是一個失敗者。作者揭示了抗戰環境下的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欲持超脱的人生態度,但卻空虛難耐,又加深了人們困於圍城之中這一人生含義。他們被困於生活的城裏,日趨腐化,不斷下沉,以至不能自拔,這就是錢鍾書寫這書的基本主題。

作者在書中的諷刺藝術相當傑出,因此被稱為“新《儒林外史》”。他對人物隱蔽心理的發掘,對人情世態的精緻入微的觀察和表現是相當突出的。加上作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幽默技能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性格特點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不學無術的褚慎明,走私發國難財的李梅亭,老_巨滑的高鬆年,説謊到底的韓學部委員愈……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態度是尖刻諷刺的。作者又藉助自己的深厚文學功底,編制出眾多比喻和警句,對人物進行嘲弄淋漓盡致。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的小説,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羣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説的成功所在。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脱幽默的文筆,述説着一羣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説:"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

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v9m6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