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苦難輝煌》讀書心得與感悟多篇(精品多篇)

《苦難輝煌》讀書心得與感悟多篇(精品多篇)

《苦難輝煌》讀書心得與感悟多篇(精品多篇)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一

前此時候,公司黨委給大家發了一本名為《苦難輝煌》的書籍,該書高達494頁厚度,筆者整整花了一個月時間才讀完它。該書主要是突出寫了20世紀中華民族如何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段大起大落的歷史。該書不僅重點寫了毛澤東同志、斯大林、蔣介石、日本昭和軍團精英是如何一步步從幕後走到台前;同時也寫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聯共(布)與共產國際、日本昭和軍團這四支力量是如何活躍在中國大地這個舞台上。

然而,該書所寫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最讓我不能忘懷的人當屬朱德。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能夠把革命火種保留下來的人,首推朱德。當撤退下來的起義部隊在三河壩完成阻擊任務時,不僅部隊已經是損兵過半,而且思想上和組織上都相當混亂,一些高級領導幹部,有的先辭後別,有的不辭而別;在起義部隊處處受敵和一無給養二無援兵的情況下;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提出散夥,剩下的人則要求分散活動。部隊面臨頃刻瓦解、一鬨而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革命火種有立即熄滅的可能。關鍵時刻,站出來的還是朱德。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沉着鎮定地説;“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同志們,要革命的跟着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人們已經從朱德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他心中對革命那股不可抑制的激情和信心。朱德的信心與激情像火苗一般迅速傳播給了剩下來的官兵。陳毅後來説:“朱德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裏,在羣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羣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朱德的話語中已經包含兩條政治綱領:共產主義必然勝利,革命必須自願。這兩條綱領後來成為人民軍隊政治宣傳工作的基礎。在最困難、最失望因而也是容易動搖的時刻表現出磐石一級的革命堅定性,也使朱德成為這支隊伍不可爭議的領袖。

當前,我們煤電公司也面臨着很大的困難。不僅面臨着資源日漸枯竭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個別礦井即將關閉停產的狀態;而且還面臨着有煤找不到客户(市場萎縮)有煤不能賣(含硫太高)和有煤不敢賣(煤價太低及錢難收)的局面。此外,煤電公司還面臨歷史包袱太重、銀行還貸壓力太大、富餘人員太多的挑戰。在如此眾多的困難和挑戰面前,筆者認為首要的任務是要堅定我們的信仰和信心。

首先要堅信我們面臨的困難是暫時的,是可以通過各種辦法加以解決的。正如朱德在天心圩軍人大會所説的:“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更何況能源集團已經為我們開出了10味良藥30個處方,以解決煤炭行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其次要堅定國企改革必勝的信心和勇氣。當前我們最大的紅利是改革。下半年國企改革將拉開大幕。只要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有利於”標準,即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來推進我們企業各項改革,我們必將會迎來一個更加明媚的春天。

總之,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我們大家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我們就一定能做到化險為夷、化危為機,讓企業朝着更加健康穩步的方向發展。

苦難輝煌讀後感 篇二

歷史流下的不只是波瀾壯闊的詩篇、舊時王謝的堂榭,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輝煌,而把苦難選擇性的遺忘,更鮮有人去思考如何在一片黑暗中尋找輝煌投射出的微光。《苦難輝煌》一書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通過一個個斑斑點點的鏡頭,一組組有血有肉的人物,記敍了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高屋建瓴滴闡述了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存在並且取得最終勝利的必然性。

歷史如椽的巨筆仍在續寫華章,雖然沒有了內憂外患、生離死別的豐富經歷,規則也從“一次遊戲”變成“多次遊戲”的波音,但不妨礙不變以觀之,從《苦難輝煌》中獲得三點啟示。

首先應該合乎道,什麼是道?人心所向即是道,作為“以其道易天下者”的毛澤東,其“道”大抵是致力於結束國家分裂混亂的局面,創建一個以共產主義價值為符號的公平、正義的社會,正也是其施政方向切合廣大人民羣眾的現實要求,因此紅色的星星之火在重重絞殺下,最終能在神州大地成燎原之勢。但這並不是完全的合乎道,畢竟許多胸懷濟世之志的戰友和毛澤東同志的“道”在此層面是沒有太大的差異,可見合乎道不是簡單孤立評價出發點正確與否,需要秉持着“常無”的心態與現實條件的緊密結合,毛澤東同志多年在鄉村領導農民革命之體驗,已具體感受到共產國際指揮下的許多政策和實踐與中國社會環境之間存在嚴重衝突,因而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發展革命根據地的路線,正因為其來源於實踐,所以實踐也一再證明其道路的正確性。

其次是術的權變,術主要指的策略、方法,是道的憑籍。權即秤砣用以四兩衡千斤之重,權變則是圍繞基本法則進行調整,也就是通常説的因形就勢。基本法則講究奇正結合、正合奇勝。所謂正,實質是一種依託,這種依託不能建立在自己無法控制而且變數又很大的因素,,立足於自立更生。早期中國共產黨希望藉助於其他組織團體實現其就過理想,卻為注重真正掌握革命軍隊,因此面對反目等變數時,其反擊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只有依託根據地、建設根據地穩步地鞏固和發展自身能力,才能真正實現黨和軍隊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步黃巢流動作戰以致覆滅的後塵。所謂奇,餘零,並不是沒有,而是指的中心,即核心能力。奇是正的能力分配,屬於正的一部分,如何產生奇主要依靠因勢利導,通過“走”這種運動示形,在運動中主動調動從而找出問題的關鍵節點,在局部集中優勢力量以“打”破解問題,這個關鍵節點通常是他人所疏忽或者缺乏的。在反圍剿作戰,長征過程中無論運動與休整、內線與外線、防禦與進攻的轉換都是為出奇創造條件。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三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早已證明:苦難鑄就輝煌,碌碌終將無為。現實告訴我們:窮人孩子早當家,紈絝人家多敗兒。前行的道路,充滿了坎坷,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必須歷經千辛萬苦,執着並且堅持,方能取得“真經”。《西遊記》是這樣,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一個“鬥”字,盡顯精神;《水滸傳》也是這樣,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一個“闖”字,佔盡風流;《三國演義》更是這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個“淘”字,寫滿傳奇;《紅樓夢》則從反面證明了這個道理,白玉為堂金作馬,珍珠如土金如鐵,一個“如”字,道盡機關。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使《呂覽》;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由此可見,苦難正是輝煌的催化劑。

五千年的文明史,是苦難的經歷;一百年的屈辱淚,是苦難的訴説;三十年的改革路,是苦難的開拓。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苦難史,更是一部輝煌史。不經歷苦難,難以鑄就輝煌;不吃盡苦頭,難以品嚐甘甜。

説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個道理:不要整天只想着摘果子而不種樹,不要只是做白日夢而不付諸努力。只有甘於吃苦、勇於吃苦、勤於吃苦,才能有所得,有所收穫。

金一南少將的這部《苦難輝煌》描述了我們黨和軍隊早年的革命史,圍繞“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進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從這本書中深刻感受到了這段革命史那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輝煌,從“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這一問題入手娓娓道來,讓我們與其一同感受那段歷史,使我激動、使我震撼。在激動與震撼之餘不禁讓我通過這段歷史去思考當前一些社會醜惡現象的根源?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經濟規模、國際影響與日俱增,但理想信仰、精神追求、道德文化等在一部分人身上卻沒能跟上發展的步伐。當物質極大豐富後,我們的信念寄託、精神歸宿在哪裏?

黨中央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發展戰略,實行了改革開放,這完全是我黨的英明決策,因為在當時我國國力差經濟落後,人民生活條件不富裕,需要大力發展經濟。然而有一部人卻曲解了這一個“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設”、“道德規範提升”忘在了腦後,漸漸地失去了自我,誤入了以自我利益為主體的價值觀,失去了人生目標。

從近年來那些落馬的政府官員的“成長曆程”看,其走上不歸路的根源都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些人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在某個時期發生了改變,把大眾的利益、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建設放到了腦後,甚至不再以道德規範約束自己,不惜以身試法。在社會中,每個人的行為會因價值觀與人生目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與不同的追求。價值觀與人生目標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關係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和行為,並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行事為人的具體指導。例如:怎樣擇友、怎麼對待工作、怎麼對待金錢、怎麼對待誘惑、怎樣選擇未來之路等,其背後都需要有一定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進行指導,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有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選擇。革命時期,先驅們以追求共產主義事業作為人生目標,用自己壯烈的革命生涯體現着他們的價值觀,將他們的價值觀、人生目標與國家的命運、前途統一起來。而在當今經濟高度發展,物質高度豐富的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的大好時代中,某些人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偏移,開始“努力”追求物質享受,忽視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忘記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小部分人的存在,玷污了我們整個社會,讓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各式醜惡現象,使我們偉大的黨蒙羞。

作為一名政協代表,我認識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是多麼重要與必要,當前的反腐倡廉活動就是樹立正確價值觀與人生目標最好的行動指南,我應該認真學習,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時刻牢築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克己奉公,廉潔自律,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患位之不尊,只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豐,只恥知之不博”。

苦難輝煌讀後感 篇四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長征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揹負着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撓卻早已昭示了他們的光明前途和未來,才有了60年前新中國揚眉屹立在世界東方。正如書中説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給我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光芒不是在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最輝煌的時候迸射出來的,是在共產黨人最困難的時候,在前景最黑暗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人還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像紅軍20師師長鬍天陶被俘,讓國民黨方大吃一驚的是一位紅軍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而在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這就是共產黨的信仰,這樣的人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他們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在一窮二白中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持續的繁榮發展。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動?我們有沒有忘掉戰勝艱難險阻的法寶?我們怎樣在一脈相承的事業中與時俱進?中國的崛起已經舉世公認,面臨的挑戰也空前嚴峻,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實現我們的堅守和完成我們的責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營養。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在追趕時代發展潮流。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正因為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捨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因為集合着無數為着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鬥,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過去相對現在是歷史,現在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後來人,正在續寫着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苦難輝煌》讀後感 篇五

前些日子,我單位黨支部給每位黨員都發了一本厚厚的大書。書名叫《苦難輝煌》。並要求每人寫一篇讀後感。説實在的,寫讀後感我不犯愁,犯愁的是沒有時間讀呀,不讀哪來的讀後感呢?有人建議我到網上去搜索,看別人是咋寫的,然後弄幾段湊合一下就得了。雖然是一番好意,但我覺得那樣實在是對不住黨支部,同時也對不住這本書的作者。我想,上面讓我們寫讀後感的目的,實際就是讓我們抽空認真的讀讀這本書,瞭解一下中國革命的苦難與輝煌。至於讀後感嗎,那就是你看過之後,有哪些認識和感想,寫寫交上去,也讓上邊知道你確實是看過了。可是如果上邊緊着催要,下邊沒辦法,那就難免會想辦法走邪道了,那也就失去它的真正意義了。所以,儘管小組長總是催我要讀後感,可我實在是沒得可寫呀,因為我沒時間看書,每天工作特忙,所以只好一推再推。通過擠時間翻閲,大致的瀏覽,總算對該書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了,這才着手寫這個讀後感。

由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戰略學博士生導師金一南編撰出版的這本厚厚的,名為《苦難輝煌》的大書,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發展史的長篇鉅著。

該書分十六章,詳細的闡述了中國共產黨最後的勝利,毛澤東的英明領導都是歷史的發展必然。

儘管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中國共產黨才剛剛誕生,還沒有長大和成熟,可他畢竟也豎際共產主義的碩果呀,儘管他並不像國民黨蔣介石那樣受重視和支持,可它在經過一系列的艱難困苦的挫折之後,也找到了英明的領導人和正確的革命路線。那就是毛澤東的領導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武裝,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並通過建立自己的政權,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使得革命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人民羣眾的支持。

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運用馬列主義思想,而不是教條的照搬蘇聯的那一套。通過糾正黨內的左的和右的一系列錯誤之後,通過二萬五千里長徵,開闢了陝北革命根據地。又通過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能夠豐衣足食,從此再不受他人的要挾和控制,走出了自己自力更生之路。

後來又通過八年的抗日戰爭的考驗,共產黨歷來是以抗日的民族大業為己任的,不像蔣介石那樣屠刀總是對着國人,對着中國共產黨人。他那麼做,無非就是怕將來有人奪他的權,罷他的官。可你越是殺人,就會越不得人心,越造孽,最後不但全國人民不支持你,連老天也會懲罰你的。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不但是一再的屠殺共產黨人,極力叫囂攘外必先安內。而且他還藉助外國勢力向共產黨人施加壓力,進行多次大掃蕩。對全國民眾造成了極大的負擔,苛捐雜税層層盤剝。使人民羣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他對又搞嫡系和非嫡系之區別,弄的上層領域勾心鬥角,互不團結,你想他能不最後失敗嗎?

據説當年斯大林最看好的就是他蔣介石,毛澤東根本就沒被人家瞧得起。

在社會大變革中,誰是真龍,誰是草雞有時是可以變的,有時你認為行的,後來可能因為某種不可估量的事件原因又不行了;原來你沒瞧得起的,可能因為人家的睿智,懂得審時度勢,順應天理,突然就一鳴驚人了。所以凡事都不能過早地下結論,而是要觀察觀察再觀察呀。當然在觀察當中不妨給予適當的關懷和幫助,表揚和鼓勵,説不定他會記你一輩子的。可你若一下子把人看死了,到後來你肯定會吃虧的。蘇聯看錯了人是一個錯誤,蔣介石殺人如麻的做法也是逆天而行的,所以他註定是最後的失敗者。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他興旺到衰落的過程,只不過蔣介石的衰亡來得太快了,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過才28年。而這28年當中,他一直都在戰爭中生活,不管是北伐戰爭,還是抗日戰爭,他的口總是對着自己人的時候多。至於四年的解放戰爭,那更不用説了。但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因為他的一切努力不是在為人民的利益着想,而是在為他的江山和統治地位而戰,所以最後失敗也是必然的。

中國共產黨帶領着全中國的勞苦大眾,用自己手中的杆子,推翻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國,從此當家做了主人。近幾十年又通過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經濟得到了騰飛,因此我們的國家富強了起來,成了屹立於東方的醒獅!可以説從過去的苦難中熬出來了,今天終於看到了輝煌。

但是,作為我銘家執政者的共產黨人,不能丟掉了我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在成績面前驕傲,我們還應該再接再厲,不斷髮揚我黨的優良傳統,以使我們的人民更擁護我們,我們的江山更牢固,前途更輝煌。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六

“不論我們如何艱難,也永遠要記住《國際歌》中的一句話: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物質不滅。宇宙不滅”,“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穫”……

讀完金一南先生的《苦難輝煌》,書中的這些話語已深深扎入我的腦海,久久不能忘懷。

它向世人再現了一幅20世紀初期中國革命磨難挫折走向輝煌的歷史全景畫—硝煙瀰漫,崢嶸歲月,捨生忘死,百折不撓,永不放棄,歷經挫折和苦難,最終走向成功與輝煌,書中一個個鮮活的身影不時浮現在眼前,讓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在我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困惑:究竟是什麼樣的理想信念使得老一代革命家鑄就了我們偉大的新中國。歷史的延續和生命所創造的奇蹟不是一兩點所能總括完的。然而我還是想把心裏的敬意和啟發總結出來,路途有盡,悠思無窮。思考良久,唯獨覺得用“擔當精神”這幾個字形容老一代革命家最貼切。他們不過是四萬萬中國人中的普通一員,因為秉承着為中華之崛起而赴湯蹈火的理想信念,最終鑄就了新中國。這些偉大的人,他們的精神是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這其中就包括了擔當精神。擔當精神甚至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因為它本就是一種踐行,一生走完才知有無。然而人不能由死至生的活,只能由死而生的思。

我所理解的擔當精神,用三個方面來闡述:一是使命情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古以來,華夏兒女都有自強不息的錚錚鐵骨。在危難時刻,老一代革命家挺身而出,自覺擔負起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展現了空前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二是知行合一。像孩子一樣有渴望去創造的理想,情感真摯,心地善良。不做作不違心,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偉人之所以能成就卓越,不止於知,更在與行。正是有了把國家的水深火熱轉化為不懈的力量之源,才產生了豐功偉績。他們依靠着不屈不撓的堅韌、義無反顧的頑強。前赴後繼的犧牲,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才是知行合一。三是持之以恆。在做決定之前要極其嚴謹,反覆論證。下定決心之後,堅定好理想信念,執着於所做,專注於所做,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不會因為前面的艱難險阻和風雲變幻而放棄。

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可或缺擔當精神,這應該是現今社會極具缺乏的精神品質。莫現乎隱,莫現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做過的事情,就應該有勇氣去擔當。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如反求諸己。過去的革命成功了,今天的改革依然能夠成功,因為我們的黨和我們的軍隊是有擔當精神的鐵血隊伍。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七

《苦難輝煌》一書講述了1921年誕生的中國共產黨,從最初只有50多個年輕人,歷經28年,最終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曆程。黨帶領的軍隊,1927年成立,八一南昌起義後僅剩下800多人,22年後竟能夠有百萬雄獅過大江的壯舉。看完後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輝煌總是與苦難相伴,正因為有這樣的苦難,我們才會越發自信和強大。我想,作為年輕教師也應該多接受一些磨鍊,這是檢驗年輕教師能否成長為骨幹教師的試金石。

磨鍊可以塑造年輕教師品質。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年輕教師社會經驗、教學經驗相對缺乏,閲歷不足,難免在教學工作中方式方法不當,教學質量上不去,遭受同事的非議和領導的不滿,這個時候不能自暴自棄、退縮不前,應該將這些“遭遇”作為教導、鞭策,別人的不滿是對自己更高的要求,應該珍視這些不足,虛心檢討,汲取經驗教訓,因為只有通過磨鍊才能看清自身不足。要知道一味在順境中成長,不經風雨,不經受磨礪,永遠不可能成熟,只能是柔弱無比。

磨鍊可以考驗年輕教師韌勁。“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韌勁,就是堅韌不拔的理想、意志和決心。年輕教師面對當前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新考驗,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險阻,而這些正是考驗年輕教師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的韌性,不論情況多複雜、矛盾多尖鋭,都要“一根筋”堅持到底。學會冷靜思考,分析原因,因材施教,把問題一一分解,努力尋求解決方法和途徑,這樣才能逐步增強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和韌性,從而獲得成長和進步。

磨鍊鍛造年輕教師意志。高爾基説“苦難是一所學校”。有堅強意志才能砥礪志趣,克服苦難,求真務實,百折不饒,將苦難當成磨練意志的試金石。面對失誤、非議乃至責難,要有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不能遭受一點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偃旗息鼓。要勇往直前,始終保持一股闖勁、一股衝勁,努力走在前列。

年輕教師是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希望,年輕教師的健康成長決定着國家人才培育的未來發展。年輕教師不僅要具備時代氣息,更要用“心”錘鍊自我,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克服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不彷徨、不懈怠,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八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書籍是著名戰略問題專家金一南的《苦難輝煌》。

跟隨着作家的筆墨,我追尋了中華民族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不畏艱險,勇於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新的希望的革命之路。

輝煌往往與苦難相伴,只有歷盡艱難,才能鳳凰涅盤,重獲新生。

《苦難輝煌》這本書是四年前看的,書中有這樣一幕令人至今記憶猶新,引人感歎。紅軍主力突圍西征後,中央蘇區周圍剩下紅十軍團,共轄3個師。在譚家橋戰役中,因為軍團長劉疇西(在第一次東征光榮負傷,失去左臂,史稱“獨臂將軍”)的輕敵,加之部署失誤,以致兵敗。在這次戰鬥中,十九師師長尋淮洲——這位紅軍中最年輕的軍團長壯烈犧牲,年僅22歲。緊接着,懷玉山一戰中,紅十軍團全軍覆沒,劉疇西和__被俘。蔣介石費盡心機勸説兩位紅軍戰將投降,結果徒勞無功,最終,兩位戰士英勇就義。回頭仔細品味那段歷史,我們可以指責劉疇西剛愎自用、優柔寡斷,但在敵人以友情、以官爵、以監禁、以死亡的利誘和威脅面前,劉疇西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和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令人歎服。

紅軍長征的隊伍,前身是南昌起義後潰不成軍的零散隊伍,在遭遇了作戰連續失敗後,士兵們的情緒跌落到冰點,將士相繼逃離,部隊面臨頃刻瓦解、一鬨而散的境地。在這個時候,朱德穩住了隊伍,保留了革命的火種。他對大家講的話很簡單,要點是:革命自願,不勉強。黑暗是暫時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這些絲毫沒有鼓動性,看似無奈的話語,在那個環境裏,卻不偏不倚,點醒了每一位將士,促使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

想想紅軍在長征途中歷經的艱苦:山窮水盡時的絕望,圍追堵截中的九死一生,食不果腹時的日夜兼程,親密戰友在你身邊倒下的慘狀,翻雪山、過草地時的艱難跋涉……再想想今天我們所謂的“艱苦”:很多人説鍛鍊身體很艱苦,讀書學習很艱苦,吃不好睡不香很艱苦,寫文章很艱苦,當不了官發不了財很艱苦……與紅軍長征比一比,我們的這些“艱苦”,算得了什麼呢?

毛澤東同志曾對長征做出評價,他説: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而這也是當前“訪惠聚”工作中常用的一句話,現在又多了“磨刀石”的提法,意為在磨練住村幹部意志的同時,也鑄就了一批幹部的成長和重要崗位的任用。

金一南説:先有真人,後有真理。這批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一心只為革命事業、為心中的主義而戰鬥的共產黨人,他們之中很多人沒有看到勝利的這一天,沒有機會論功評獎,授銜授勛,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光宗耀祖,但他們是我們這個軍隊、這個黨、這個國家真正的脊樑。我想,這就是他們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這樣的信仰,成就了中國的今天。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九

拿到《苦難輝煌》這本書的時候單看書名,我想當然的以為是歌頌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業的一本書,可是當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理解了那句評語:“看似講歷史,實則講今天;看似問過去,實則問將來。”《苦難輝煌》栩栩如生的再現了20世紀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救亡、民族復興所走過的那段苦難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回頭重温這段苦難的歷史,在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鍛造耀眼的輝煌。

歷史是一場正義的輪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歷史的洪流中演繹着各自的命運沉浮。1934年11月,長征一個月後紅色首都瑞金淪陷了,最早攻下首都瑞金的兩個國民黨指揮官第十師師長李默安,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這兩位都是黃埔一期的畢業生。我們最應該記住的是這兩位“英雄指揮官”都是前共產黨員。“中山艦事件”發生後,李默庵第一個發表退出中國共產黨的聲明,宋希濂也在同一事件後退出了中國共產黨。有人離開,就有人來。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1949年中華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三十五師佔領了南京,把革命的紅旗插到了總統府上。第三十五師的軍長吳化文是前國民黨員。在這場歷史的輪迴中,個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真理一直握在正義者的手中,這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着崇高信仰的政黨,這信仰的力量能迅速的轉化為戰鬥力,也能如溪流般給予這個苦難的政黨連綿不絕的動力。書中記錄了這樣一個細節:淮海戰役中,從國民黨軍隊中剛剛轉化過來的俘虜兵現在稱作解放戰士,有一位解放戰士準備跟部隊參加一個攻堅戰,戰前準備的時候他看到他的副營長在跟他們一起做準備,他就一遍一遍的問他的班長:“副營長跟我們一起參加戰鬥嗎?”他的班長很堅定的告訴他:“是的,副營長同我們一起參加戰鬥,因為他是共產黨員。”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事例足以告訴我們共產黨的指揮官與士兵一直站在一起,這是一種由信仰迸發出來的偉大戰鬥力;書中還記錄了國民黨軍官杜聿明的一段回憶:也是在淮海戰役中,在國共雙方的戰略決戰的時候,他的對面是粟裕的十萬部隊,而在部隊後面還跟了四五十萬的民工,有的推糧食,有的推彈藥,有的推傷員;而自己的部隊所經過的村莊老百姓嚇得跑個精光,糧食全部掩埋,水井用亂石填掉。杜聿明感慨的説:“我這是跟共產黨在打仗嗎?我這簡直就是跟民眾在打仗啊!”他最後感動於站在大軍後面千千萬萬支持共產黨的民眾。北伐戰爭以後國民黨取得了政權,正式統治了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最後國民黨把這些全部丟掉了,為什麼?國民黨他失去了民心啊!不管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中國共產黨始終是跟老百姓站在一起。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

《苦難輝煌》講的這段歷史不是一泓平滑光潔的緩流,而是一段跌宕起伏的驚天動地的激流,奔騰不息的咆哮聲雖已遠去但他的光榮與夢想,他的熱血與獻身卻久久的感動着我們。回望長征,我們知道飛奪瀘定橋,知道翻雪山,知道過草地,然而就算我們重走長征路我們也很難體會當年的中央紅軍是如何的艱難與不易。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路硝煙一路戰火的長征;一路鮮血一路犧牲的長征。長征路熔鍊了中國共產黨人最頑強不息最光彩奪目的生命力。回憶長征路紅軍總司令朱德與前來迎接的陳賡交談時竟禁不住熱淚盈眶。書中描述的飛奪瀘定橋的一段故事使我印象極深:因為搶奪瀘定橋的情報當天被蔣介石截獲,蔣介石親自飛到重慶督戰,為了與敵人搶奪時間紅四團竟創造了路軍戰史上徒步行軍最快的奇蹟。黑夜中的大渡河兩岸出現了兩個部隊,一個是增援的川軍,一個是紅四軍,目標都是100公里外的瀘定橋。真的不得不説天佑紅軍啊,在疾行中天下起了瓢潑大雨,川軍看到下雨趕快找房子住宿去了,紅軍以最快的速度向瀘定橋奔去。一天沒有休息沒有吃飯的戰士拄着枴杖,就着涼水踩着泥濘溜滑的羊腸小路先於川軍到達了瀘定橋的西頭。危急時刻兩軍的素質起了分化,蔣介石的部隊在養尊處優中丟失了戰鬥力,而紅軍的部隊卻在堅忍不拔中增強了戰鬥力。也許中國共產黨就是憑着這股堅忍不拔的精神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成立了新中國。今天,又領導着中國走向世界,走向明天。

《苦難輝煌》為我們講述了苦難的中國共產黨史,苦難中孕育着輝煌,這苦難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輝煌?在苦難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正義的道路,為人民謀福利的道路,堅定了自己的信仰,鍛造了自己黨性,更純潔了自己的隊伍。時至今日,中國一定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苦難輝煌》讀書感悟 篇十

由於自己文化知識的侷限性或者説自己的興趣偏好,對歷史好像有些麻木,雖然對中國近代史個別大事件有所耳聞,卻全然不知其中經緯。這次通過大概閲讀金一南的《苦難輝煌》一書,對中國近代史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至今這一段歷史發展有了大概認識和了解。

“我們曾經是奴隸,否則不會有從1840至1949中華民族的百年沉淪”。在此階段,不知多少中華民族有志之士為了找尋國家、民族近路走在艱辛的探索道路上,他們之中有許許多多為之貢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民族英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偉大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等。然而,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擊碎了資產階級革命復興的夢想,而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一批共產黨人從中看到了微弱的希望和光芒,並在追尋這一希望和光芒——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在這條充滿艱難困苦和讓後人眼花繚亂的荊棘道路上,有人走失、有人不願走了、有人在走了一路後又回頭了,更有的自己不走也不讓別人走的都有,但走到最後的堅韌者看到了日出的光芒。這真可謂是造就大英雄、產生大叛徒的時候,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臣,就有多少寡廉鮮恥的叛徒,歷史改變了人的命運?是人創造了歷史。

“我們也擁有英雄,否則不會有從1949至2050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我們唱着《東方紅》走進新時代時,我們也在創造歷史。在中國共產人堅韌意志和堅定信念的支撐下,我們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以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魄正在書寫千百年的中國夢。我們不忘歷史,但更應當面向未來,人的生命短暫,但也是歷史中的一筆,這一筆需要我們用畢生的精力和奮鬥去書寫。同樣,有的人書寫了光彩照人的筆跡,也有的人書寫了與名俱滅的敗筆。“這支跨過千山萬水堅韌隊伍,從出發那一天起就一直在演變:犧牲的、叛變的、出走的、腐敗的……這種演變到今天也不會停止”,將來也不會停止。她將帶領我們在民族復興道路上又踏上新的征程,跨過新的高度,追尋我們的夢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vky5k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