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狼爸》讀後感精品多篇

《狼爸》讀後感精品多篇

《狼爸》讀後感精品多篇

《狼爸》讀後感 篇一

中國“狼爸”蕭百佑,因為他出版的《所以,北大兄妹》一書而名聲遠揚。可我認為,“狼爸”蕭百佑的家教方式不可行。

且不説他打的方式是不是真的“科學”和“藝術”,就他制定的家法,已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不準看電視除了新聞,不準私自開冰箱,不準開空調。學習成績下降,打!不遵守家規,打!不尊重長輩,打!……”還實行“連坐”制,小的犯錯,大的也要捱打。雖然,他是先和孩子約法三章,可細細看起來,都是些不平等的條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埋怨自己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現在只要想想別人蕭家的兄妹,在比較重感到自己還是幸福的。“狼爸”那套抹殺孩子童年快樂的教育方法,我本人真的不敢恭維。“狼爸”還説:“孩子在上大學之前,都不需要朋友!”多寒心的宣言!童年裏面沒有朋友,這怎麼行呢?這不就好像小樹在成長之前,缺少必要的養分和肥料嗎?沒有快樂的童年的孩子,心理會健康嗎?

蕭百佑説:“孩子是民,家長是主。”從這句話中,我又嗅出了一股“封建”腐朽的氣味。這樣的關係,與其説是君民,還不如説奴隸和奴隸主的關係呢?“狼爸”就像奴隸主一樣,一心想着他自己的發財計劃,制定詳細的計劃,包括如何扼殺奴隸對食物以外的慾望,如何讓奴隸聽從自己的指令。大兒子肖堯一度迷上植物研究,而“狼爸”卻百般阻撓,別説考植物學專業,就連這一愛好都沒法保存,最後把自己四方搜來的珍貴花草都扔掉。對於蕭百佑來説:“在我的家庭裏,我就是皇帝,是天,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孩子們必須無條件服從和遵守。”

我慶幸,我沒有一對如狼似虎的父母,因為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就是在踐行一種奴性教育。各位朋友,難道你希望你的孩子接受這樣的的教育嗎?

“狼爸”教育應該喊停!

《狼爸》讀後感 篇二

去年,一曲“虎媽的戰歌”在美國大地上吹響,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今天,又見雜誌上刊出一位中國“狼爸”20年棍棒打出“北大三傑”,再次讓人咂舌。文中,這位“狼爸”因看不慣西式教育帶給孩子的自由散漫,也看不慣當今子女在父母溺愛下驕橫跋扈,他決心用咱們中國最傳統的“棍棒教育”來培養孩子。在他的“彪悍”教育下,四個孩子全部品學兼優,知書達理,惹人喜愛。截至今年7月,他的四個兒女中已有三個孩子被北大錄齲雖然這位“狼爸”的教育模式比較偏激,教育方式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但不管怎樣,他成功了,而且還贏得了孩子們的感激與敬重。本人在此摘下一些這位嚴父的經典語錄:

經濟破產了,學習不能破產。

不能給孩子零花錢,這世上最容易令人腐敗的就是錢。

家中可以有“皇帝”,但這個“皇帝”絕對不能是孩子,而應該是父母。父母如果沒有威嚴,怎麼能管教好孩子?

我不反對素質教育,但是我反對巧立名目,黔驢技窮的與現實完全錯軌的自欺欺人的“當代素質教育”。

父親是孩子成長的風向標,只有父親付出全部的愛、時間和心血,才能給兒女最好的照顧,讓兒女以最健康的方式成長。

該嚴厲時嚴厲,該教育時教育,尤其在禮儀方面,見到長輩打招呼,肩上有物接過來,客人到家奉杯茶……

文中,這位“中國狼爸”與“華裔虎媽”的教育異曲同工,他們都通過嚴苛式教育磨礪孩子的稜角,鞭策他們駛向成功的彼岸。可以説這兩位家長是咱們中國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時期家長棍鞭教育的成功典範。讀品他們,我彷彿看到我的母親,我也是在母親的棍鞭下長大,童年的我頑皮淘氣,母親的棍鞭打掉我許多的缺點:馬虎、懶惰、不禮貌、成績下滑、不睡午覺……對母親的教育,我曾經氣過、恨過、頂撞過甚至詛咒過——長大一定不養她;我要離家出走;我要讓虎媽一輩子難過……可是長大後,我漸漸理解了母親,也由此更感謝母親,因為沒有她的責罵,不會成就今天的我。據我瞭解,像我這時代,經歷過棍鞭磨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也曾和我一樣,經歷了“順從—頂撞—叛逆—接受—感恩”這一心路過程。在我心中,“棍棒教育”它有一定的實用性。

不過實用歸實用,咱們教育者可千萬別使用。無數的案例告訴我們,如今的孩子是個寶,我們要小心翼翼保護好。如今教育是難題——寬了不行,嚴了不行,熱度是由家長、孩子説行就行。因此,我們要小心翼翼地拿捏這個“度”,拿着平衡杆在鋼絲走。君可見某些雜誌上有這樣一些報道:“孩子因為懼怕大學聯考失利,縱身跳—樓。”“某位母親為了逼迫孩子考高分,孩子在考砸之後不敢回家,跳—樓自殺。”……現在的孩子很脆弱,我們教育者的心靈也很脆弱;孩子們經不起心靈的摧殘,教育者呢?更懼怕輿—論的摧殘。

《狼爸》讀後感 篇三

這兩天網上又有點有意思的`事:一個叫蕭百佑的父親以嚴苛的教育方式使三個孩子上了北大。教育專家們質疑他,還有人直接把他稱為“狼爸”,但是蕭百佑很坦然,很自信,大有“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架勢。

批評蕭百佑的人把他的教育方式歸結為一個字,“打”。其實,準確地給蕭百佑的教育方法一個定義,應該叫“懲戒”。就是制定一個規範,也讓孩子認同這個規範,然後按這個規範執行,如果孩子違反了這個規範,那就要受到懲罰。蕭百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具有更多的動物性,只有規範才能讓他逐漸習得人性。在由動物性習得人性的過程中,懲戒是不可少的。

前些年,我們的學校傾向於用懲罰對待不守紀律、違反規定的學生,後來常常被指責不尊重學生,沒有用愛心感化學生,懲戒的方式備受詬病,於是學校和教師越來越畏手畏腳,對那些家長寵着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真是“打不得罵不得”。況且,目前我們的學校也沒有一個成文的《學生違紀懲戒條例》,只有一個《中國小生行為規範》,要是學生不按規範去做,學校、教師還真是束手無策。一些學校、教師不得已採取某些處罰違紀學生的措施,既沒有法律的支持,也不被教育理論認可,顯得極其無力,甚至很可能受到社會上的廣泛責備。不能懲戒,只能談心?實事求是地説,苦口婆心並非能被所有學生理解,必要的時候,真的需要懲戒來幫助學生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我們的專家不知是從哪裏來的底氣,只一味強調“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家長懲戒孩子是侵犯了孩子的人權,會培養孩子的奴性”,卻沒有看到,孩子在世界觀、人生觀並不成熟的時候,有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時無法規範自己的習慣,有時無法感受家長的旁敲側擊,需要用一些嚴格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成長。人們總喜歡説西方教育是温情的,但西方教育也並非沒有懲戒,如英國的學生違紀後,教師還可以讓他到別的班級去罰站,這只是一種教育方法,而不是以傷害孩子為目的。

我認為,沒有懲戒就無所謂教育。當然懲戒是一門學問,絕不是簡單的“打”。它首先是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規範,並説服孩子接受,孩子違紀後,就得按這個規範接受懲罰。就如同成人社會的《刑法》,犯法後,你就得接受某一個具體條款的懲罰,這與“人權”無關。倒是目前學校和家庭都沒有相關的規範,於是不同的家長、教師各行其是,有時濫用懲戒又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發生。這就給那些反對懲戒的人留下了口實:你看,懲戒出問題了吧!懲戒是不能要的吧!其實,這是懲戒方式的問題,不是懲戒本身的問題。

也許蕭百佑的某些規定太過苛刻,限制了孩子童年的自由,但是合理的懲戒不應該為人指責,教育需要温情脈脈,也需要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

《狼爸》讀後感 篇四

聽到這個名字,你可能會產生疑問:狼爸難道是指狼的爸爸嗎?答案錯誤,狼爸其實是個人,這個人叫蕭百佑,因為他讓孩子學習的方法讓人無法接受,所以被人們稱為“狼爸”請聽我講講吧!

蕭百佑出生在一個窮苦的家庭裏,雖然他的媽媽沒有上過學,但是她知道:不學習就打,從小蕭百佑就是被打大的,但是蕭百佑沒有任何怨言,反而長大後,還給自己的媽媽買她最喜歡吃的雲吞麪。在蕭百佑的孩子裏,每一個孩子都很懼怕爸爸蕭百佑,因為只要一個孩子不好好學習,蕭百佑就用雞毛撣子打他,直到他學習為止。

蕭百佑曾經和自己的妻子立下約定:如果蕭百佑打孩子可以讓孩子自覺學習,蕭百佑的妻子就答應他,讓他打孩子。結果,這個賭,蕭百佑贏了,從這以後,蕭百佑的妻子開始支持蕭百佑這麼做了。

十幾年過去了,孩子們長大了,其中有四個孩子考上了北大,另一個也在一所著名的研究院就讀,當有一天,他們聚在一起,向他們的爸爸蕭百佑反映道:“爸爸,你光打我們,太不民主了!”但是蕭百佑笑了笑,回答道:“什麼民主不民主的,在這個家裏,你們就是民,我就是主,這就是民主!”

我問爸爸:“如果有一天,我學習下降,你會打我嗎?”爸爸説:“我也會學蕭百佑對你不客氣,但我不希望你會那樣不努力的。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爸爸操心。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狼爸》讀後感 篇五

最近反覆閲讀了“狼爸與虎媽”,同時也學習周眩的“成功教子法”。“狼爸與虎媽”的教育模式強調的是嚴厲、甚至冷酷;周眩的“成功教子法”強調的是循循善誘;“狼爸”四個孩子三個打進北大,“虎媽”同樣將孩子打進名校。周眩的循循善誘的引導同樣讓他的“聾女”考上了北大,兩者教子法形成的是一種對立,兩則誰劣誰優不言自明。

人才疏學淺不能説嚴歷是好的教育方法,也不敢説循循善誘是最佳教子方案。一個銅板的正反面,很難説清楚是對是錯,事物發展的規律離不開自然邏輯規律。望子成龍的家長,往往是在上演拔苗助長杯具。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孩子最佳方法。孩子教育不能過餘嚴厲,過餘嚴厲“叫冷酷”孩子在冷酷的高壓下被強制進行教育,會不會失去童年快樂而傷失創意;會不會因為冷酷變得無情。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博士爸爸由於過餘嚴厲,兒子考上大學後一去不復返,直到他死的那一刻。臨死前他躺在牀上等待着兒子和女兒見最後一面,兒子和女兒遲遲不來。於是他説到:這是我太過嚴厲的結果。記得有一次,我帶他們到海邊玩,兒子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山骨石他特別喜歡,可惜他自己拿不動,他對我説爸爸你幫我拿一下吧!博士爸爸説:你喜歡是你的事,你自己拿吧!並邁步向前不理不採。

兒子又説姐姐你幫我拿吧!姐姐説我拿不動啊!姐弟哭成一團抬着山骨走…………。。他還説這不算還有更嚴厲的呢!話沒説完就命歸黃泉。這也就是所謂冷酷結果,當然我講的不是怕臨死前沒有子女見最後一面,而是反映了過餘的嚴厲會導致人性變得無情。不管是師生之間、還是師徒之間、還是父子之間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才是孩子快樂成長的搖籃。但循循善誘裏面同樣有着“嚴厲”,只是我們要把握好尺度。孩子生下來好似一張白紙,在上面繪畫什麼樣的藍圖取決於父母。我們不能一味的在他身上“粘壞標籤”,什麼傻、笨、不如誰、、豬腦、蠢驢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變得笨了,嚴重失去自信心。只有父母欣賞他,他才會發揮好他的長處,這一點在企業裏上級與下級,我們説是“用人之道”,我是深有:體會的,何嘗又不一樣呢?我們都認為孩子三歲前很可愛,為什麼三歲後就不可愛了呢?這完全是因為他有了思維,同時也會根據自己的思維去嘗試他的想要,這時我們應當在孩子思想上進行正確引導。做好孩子的引導要從自己開始做起,首先要立正自己,因為你是他的標榜,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很多的家長天天叫孩子學習,自己卻天天打麻將、上網打遊戲、遊手好閒、不務正業、360天沒有看過一本書,沒有學習過新的科技;你怎麼去教育你的孩子。教育孩子我發現,在“比比圈”的亞文化環境中,大家重視親子教育是好事,但重視教育的同時,注重的結果都是“考多少分數”、都是“考什麼名牌大學”,而忽略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與思想品質。俗話説行行出狀元,不一定人家英語好你就逼他英語好,不一定人家孩子作文好你就逼他作文好,不一定人家數理化好你就逼他數理化好。高分又有何妨,名牌大學又有何妨,當然不是説知識不重要,知識不是書本上的才叫知識,我認為書本上的東西只是房基,要高樓大廈還靠畢業將知識與勤苦實踐整合。所見、所聞、所學、所觸才是真正的知識。書本上的知識是“智商”社會知識是“情商”,那麼當今的企業家有幾個是什麼正牌大學畢業的,他的成功靠地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所以我要印證我前面所説的“一個銅板的正反面”。

孩子的教育應當是循循善誘,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引導和支持。同時也要注孩子的思想品質教育,不能把我們的不成功,強加在後人身上,要想想我們自己是什麼東西?能為家庭做什麼?能為社會做什麼?孩不是屬於你的產物,你沒有權利打他、強迫他,打罵型的教育是無能的表現。不要迷信什麼,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制定一套適合自己孩子性質的教育方法,很多的東西只能借鑑只能參考,不能將一種方法用於多個孩子進行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w819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