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目錄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第一篇:2014年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第二篇: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第三篇: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第四篇:二年級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第五篇: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2014年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文學的,也不知是什麼時候迷上了讀小説,反正就是對文學,對作家情有獨鍾。現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個人的讀書經歷。

三毛:原名陳平,一位台灣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學教師,受家庭影響,五歲時就開始閲讀《紅樓夢》。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絢麗多姿卻又平淡無奇的雲,潔白無暇而又飄逸靈秀。自由浪漫,坦率而又不失天真。自殺後,骨灰一半遺在了台灣的日月潭,一半遺在了大陸西北的鳴沙山(敦煌)。日月潭可以浸透《温柔的夜》,鳴沙山可以重温《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大抵描繪的應該是她吧。

賈平凹:陝西、西安人,原名賈平娃。西安是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積澱孕育、薰陶了他。善長寫長篇小説和散文,其《廢都》是對《紅樓夢》的一次成功模仿,同《紅樓夢》一個遭遇,一開始就被淪為禁書。散文:語言樸實、平和。小説:語言富有獨到的地域氣息,並有方言夾雜其間。其作品擺脱了那種浮躁、張揚、淺薄、晦澀、華麗的文風,整合並開創了一種現實感、趣味性、哲理性、深沉氣質的風格。寫小説難,難在有始難有終,高鄂對《紅樓夢》後期成員遭遇的安排非常合理。

張愛玲:一個不落俗套、本文由範文網蒐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身着紅袍的前衞女子,個性十足。《傾城之戀》、《沉屑香》、《半生緣》…。她的文字更具個性:環境描繪、意韻烘托、心理剖析、想象豐富,讀起來有如身臨其境之感,飽含了對愛情的透徹思悟。她彷彿在告戒後代的女子們如何識破男人們的詭計,不過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在給女人使壞,女人總是用她的好來原諒他的壞。女人談戀愛前應該讀讀張愛玲,失戀之後更應該讀讀張愛玲,做女人應該像張愛玲。

如果你對他們三位的情況比較瞭解,你會發現,三毛比較欣賞賈平凹的文章,賈平凹比較欣賞張愛玲的文章。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早年是上海藝術戲劇學院的院長(現已封筆終老,退出文化圈)。《借我一生》、《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歎》、《山居筆記》,從他的作品名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何等大氣的作家,這裏用作家來稱謂他是有問題的,準確地説他是一位藝術理論家,並對歷史有較深厚的研究。他的作品除《借我一生》以外,都與隨筆有些類同。餘秋雨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在向我們講述國內、國外的歷史、文化史。

0後寫手:韓寒、郭敬明、張悦然、春樹,韓寒曾獲得過《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一個另類的天才,精通語言的韻律,文字的巧妙組合與運用。其小説故事情節性差,所以語言上格外的努力,要求句句都出彩。這與其人生閲歷有關,畢竟年紀小。大家都知道魯迅、錢鍾書、李敖是我國三位泰斗級的語言大師。從他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錢鍾書和李敖的影子,他的《三重門》是對錢鍾書《圍城》的一次成功模仿,也就是《三重門》奠定了他在讀者心中的地位。但有點刻板,錢鍾書的詼諧幽默是流出來的,李敖的喜笑怒罵是溢出來的。韓寒出生在電玩時代,身上有太多的享樂因素。他並沒有把文學當成一種真誠的生活姿態,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不夠敬業,而是把文學當成一種品位的炫耀,一種實現自己飆車夢想的手段。其作品娛樂性較強,有意思的東西不一定有意義,有意義的東西往往沒意思,他應屬前者。

從人性本位上講,三毛與張國榮比較類似,都是因過早的繁榮而枯萎。三毛一生遭遇坎坷,無丈夫(其夫荷西因出海捕魚遇風暴而溺水),無兒子。最終因難遭疾病的折磨而把生命交給了一隻襪子。張國榮:一位電影演員,一位雙性戀者,演技精湛,紅遍影壇。當他把人間的悲歡離合,得失榮辱演盡時,跳樓自殺了,也許他們以為這樣是功成身退吧。張愛玲與李清照類似,安妮與王菲類似,這裏的類似是指藝術情調、文化品位、風格傾向等。

文學是人文的一個主支,它包括散文、小説、詩歌、戲劇四大體裁,它和藝術、科技共同構成了文化的主題。各個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審美傾向,不同愛好的人喜歡不同的作家和不同類型的作品,譬如小説,男人看小説一般看故事的曲折情節,所以金庸較受歡迎。女人看小説一般體會人物心理、情緒的變化,所以言情派、感情派的較受歡迎。比如,瓊瑤、席絹。

大家要做好文學首先要對它有興趣,懂得並會欣賞文學的美,否則文學與你無關。音樂、書法、繪畫也一樣,不感興趣,不會欣賞,再好的藝術也與你無關。其次,文學素養的提高靠平常的積累、思考,所以耐性、悟性要好。“文無定法,大體須有”,這就是所謂的寫作章法。多閲讀文學作品,多做讀書筆記,名家作品的結構和思路就是章法,閲讀的過程也是學習、掌握章法的過程。最後,要多寫多練,多修改。要想寫一手好文章,光看、光説不行,會説、會看不會寫的很多,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不是一會事。既要自由寫作也要有所約束,所以要多讓別人給自己提意見,虛心請教,自己多做修改、調整。這樣讀寫結合才不會白讀。最後,我給大家談談讀書態度的問題,讀作品時要有敬畏心理,細細品味,切不可馬馬虎虎,遇到與自己想法不合的觀點大加指責與批評,甚至對作者產生反感。尤其閲讀小説盡量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造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比較對照。嘗試着去接觸他們靈魂深處的某些東西,這就是所謂的“與大師同心也”。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效果可能就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並專一地研賞一番,定會受益匪淺。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能寫出精美、感人、意義深刻的文章來。

第二篇: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人們就推崇讀書,到了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電視、網絡各種媒體平台紛紛出現,可這並未減少人們對於讀書的熱情,讀書就是思想的源泉,讀書與健康成長緊緊相聯,讀書促進成長,成長離不開讀書,這是我個人的理解,讀書會使思想的源泉永不幹枯。

我讀書的目的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總結我的讀書經歷,有四次起伏變化:第一階段是學生時代僅為學習成績而讀書,我稱為被動讀書;第二階段是有了興趣愛好僅為提高特長而讀書,我稱為侷限讀書;第三階段是在工作崗位上僅為幹好本職而讀書,我稱為狹隘讀書;第四階段就是現在的情況,讀書意識強了,讀書範疇廣了,但讀書量太少,我稱為平常讀書。和大多數人一樣,總是找藉口説工作忙而貽誤讀書,這不是能站住腳的理由(來自好範 文網),而是自身做事的毅力不夠,沒有養成堅持每天讀書的良好習慣。這就算是對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評吧。

我算不上一個“地道”的讀書人,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就和大家在一起談一些個人的觀點。我個人對“讀好書”的見解可以概括為12個字:精讀、常讀、筆讀、心讀、鑑讀、多讀。

一、精讀。精讀的一個方面是精選。世上的書籍數以億計,要讀的書難計其多。這就需要有選擇地去讀,更重要的是會選擇,根據自

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選擇幾本好書,不要見書就買。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趙樹理也説過這樣的話:“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 ,説的就是選好書、讀好書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書讀到真懂。一本好書,讀一遍兩遍是不行的,要反覆的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多少專家研究《紅樓夢》,還成立了專門的紅學研究會,現在還在研究她,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只求一隻半解,要完全理解,儘可能全部消化,這才叫讀書,叫精讀。

二、常讀。書要常讀,養成習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但只要堅持去做,把一件事重複去做,這種重複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對堅持每天讀書,不要説需要多久,只要能堅持1個月,這種意識自然會成為習慣,這就叫習慣成自然。我認為,我們青年幹部要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我稱之為常讀。

三、筆讀。就是要藉助手中的筆輔助讀書。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理解為作讀書筆記,我還理解為寫心得體會、讀後感、隨筆等。我認為,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執筆寫公文、起草大會講話時,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要麼寫的內容乾巴巴,平鋪直敍,意識到自己的閲讀量太少,腦子裏記下的東西太少,這才刻意去多讀書,把好的語句、好的典故摘記筆下,並堅持寫一些讀書心得,不怕寫不好,只要堅持,久而久之,這些東

西就會留在腦海,動筆寫文章時就會自然見於筆下。我在看電視節目時也在作筆記,準備了一個專門的電視筆記本,收益還是有的。這便是勤動手的好處,我叫做筆讀。

四、心讀。讀書要專心,更要用心。書中自有黃金屋,用心去讀,才能真正讀懂書,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説,“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鑑讀。讀書也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讀書梳理自己的頭腦,豐富文化底藴,提升道德素養,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為航標,把比如從物傳記方面的反面東西作為成長的警鐘,這就叫做鑑讀,有借鑑、有鑑別的吸收書中的文化,持揚棄的讀書觀。

六、多讀。“從精出發,博覽羣書。”身邊的人和事是書,工作是書,生活是書,只要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以上是我讀書的大概狀況和自己對讀好書的一點見解,但自己卻做的不夠好。在今後,應該認真體會並嘗試陶行知先生的“讀書十訣”(序、勤、恆、博、問、禮、習、專、思、創),弘揚“讀書三余”(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的精神,堅持讀書,讓讀書伴隨成長。我懇切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堅持定期開展,也希望各位網友能以書會友,成為朋友,一起探討讀書心得。《禮記·學記》裏不是説到:“讀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第三篇: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文學的,也不知是什麼時候迷上了讀小説,反正就是對文學,對作家情有獨鍾。現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個人的讀書經歷。
 
三毛:原名陳平,一位台灣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學教師,受家庭影響,五歲時就開始閲讀《紅樓夢》。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絢麗多姿卻又平淡無奇的雲,潔白無暇而又飄逸靈秀。自由浪漫,坦率而又不失天真。自殺後,骨灰一半遺在了台灣的日月潭,一半遺在了大陸西北的鳴沙山(敦煌)。日月潭可以浸透《温柔的夜》,鳴沙山可以重温《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大抵描繪的應該是她吧。
 
賈平凹:陝西、西安人,原名賈平娃。西安是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積澱孕育、薰陶了他。善長寫長篇小説和散文,其《廢都》是對《紅樓夢》的一次成功模仿,同《紅樓夢》一個遭遇,一開始就被淪為禁書。散文:語言樸實、平和。小説:語言富有獨到的地域氣息,並有方言夾雜其間。其作品擺脱了那種浮躁、張揚、淺薄、晦澀、華麗的文風,整合並開創了一種現實感、趣味性、哲理性、深沉氣質的風格。寫小説難,難在有始難有終,高鄂對《紅樓夢》後期成員遭遇的安排非常合理。
 
張愛玲:一個不落俗套、本文由範文網蒐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身着紅袍的前衞女子,個性十足。《傾城之戀》、《沉屑香》、《半生緣》…。她的文字更具個性:環境描繪、意韻烘托、心理剖析、想象豐富,讀起來有如身臨其境之感,飽含了對愛情的透徹思悟。她彷彿在告戒後代的女子們如何識破男人們的詭計,不過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在給女人使壞,女人總是用她的好來原諒他的壞。女人談戀愛前應該讀讀張愛玲,失戀之後更應該讀讀張愛玲,做女人應該像張愛玲。

本站範文網【】
 
如果你對他們三位的情況比較瞭解,你會發現,三毛比較欣賞賈平凹的文章,賈平凹比較欣賞張愛玲的文章。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早年是上海藝術戲劇學院的院長(現已封筆終老,退出文化圈)。《借我一生》、《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歎》、《山居筆記》,從他的作品名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何等大氣的作家,這裏用作家來稱謂他是有問題的,準確地説他是一位藝術理論家,並對歷史有較深厚的研究。他的作品除《借我一生》以外,都與隨筆有些類同。餘秋雨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在向我們講述國內、國外的歷史、文化史。
 
0後寫手:韓寒、郭敬明、張悦然、春樹,韓寒曾獲得過《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一個另類的天才,精通語言的韻律,文字的巧妙組合與運用。其小説故事情節性差,所以語言上格外的努力,要求句句都出彩。這與其人生閲歷有關,畢竟年紀小。大家都知道魯迅、錢鍾書、李敖是我國三位泰斗級的語言大師。從他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錢鍾書和李敖的影子,他的《三重門》是對錢鍾書《圍城》的一次成功模仿,也就是《三重門》奠定了他在讀者心中的地位。但有點刻板,錢鍾書的詼諧幽默是流出來的,李敖的喜笑怒罵是溢出來的。韓寒出生在電玩時代,身上有太多的享樂因素。他並沒有把文學當成一種真誠的生活姿態,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不夠敬業,而是把文學當成一種品位的炫耀,一種實現自己飆車夢想的手段。其作品娛樂性較強,有意思的東西不一定有意義,有意義的東西往往沒意思,他應屬前者。
 
從人性本位上講,三毛與張國榮比較類似,都是因過早的繁榮而枯萎。三毛一生遭遇坎坷,無丈夫(其夫荷西因出海捕魚遇風暴而溺水),無兒子。最終因難遭疾病的折磨而把生命交給了一隻襪子。張國榮:一位電影演員,一位雙性戀者,演技精湛,紅遍影壇。當他把人間的悲歡離合,得失榮辱演盡時,跳樓自殺了,也許他們以為這樣是功成身退吧。張愛玲與李清照類似,安妮與王菲類似,這裏的類似是指藝術情調、文化品位、風格傾向等。
 

第四篇:二年級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自從上二年級以後,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讀書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讀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我讀書的心得總結了以下六個方面:

1.首先要謹記老師的要求和指導,堅持不懈的去讀書,讀書不是一日之事,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比如一年級的時候,我認字很少,基本不喜歡讀書,也自己讀不了書,讀書時老是加字少字,但是老師要求家長為我們買帶注音的書,而且讓家長先讀,孩子後面複述或者重讀,這樣堅持了一年後,我就自己開始閲讀了,這不僅提高了我的閲讀水平,也提高了我的拼音拼讀能力。因此,老師正確方法的引導,是我讀書能力快速提高的有力保證,樹立了我讀書信心,也指明瞭讀書的方向。

2.環境的薰陶。媽媽常常帶我去書店或圖書館看看,尤其每次去西安,必定都帶我去圖書大廈,圖書大廈一樓到五樓都是精美的書籍,每個角落都站了許多看書的人,尤其五樓的兒童讀物區,我看到有許多站着、蹲着或者席地而坐的小朋友,手裏拿着書籍,在聚精會神的閲讀,我也被吸引了,剛看時我只是在書店隨便翻翻就走了,慢慢的我也找到自己喜歡的書,會不願意離開,直到把我喜歡的書買回家收藏,我才會高興的離開。逛書店我不但大開了眼見,也買了不少好書。

3.學會選書。剛開始讀書時,我只讀幽默笑話、腦筋急轉彎或者謎語,慢慢長大了,媽媽就給我選了一些知識性的書籍,有《十萬個為什麼》、《少年兒童百科》、《遊遍中國的100個地方》、《一年級的小蜜瓜》、《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昆蟲記》等,通過圖書,我詳細瞭解了事物的發展過程和故事的來龍去脈。另外,我從上學以來,每年都訂閲兩本雜誌,一本我自己閲讀,一本由家人給我讀,從雜誌上我掌握了許多新鮮的事物,這樣我的閲讀量就增加了,閲讀速度也提高了。

4.網上購書。我媽媽是個網購迷,我的大部分書都是她從網上淘來的,她總是説咱楊凌買書的侷限性大,買到想要的書不容易,所以每學期開始她都會給我買一大批書。有課程參考書、作文書、還有我最喜歡的漫畫《阿衰》,最新動畫片的插圖書等,這樣我們也不要去逛街了,還買了我喜歡的書。

5.堅持讀書。其實我也不太喜歡讀書,不過我每天必須讀書半小時,每天堅持讀書,是我養成讀書習慣的主要原因。

6.建議。我希望咱們班的圖書角,不光有圖書展示,也能有那位同學讀到好書的圖書目錄,老師也可以把每學期我們要讀的書目列出來,我們回家就可以參考閲讀了,也不用盲目的讀書。希望我的讀書心得和建議對大家有幫助,也歡迎大家積極交流。

第五篇: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四堡中小

陳銀池

2014.1.21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撐。培根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脱離了未開化的狀態。書籍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着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着“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脱穎而出。

利用一學期時間,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鋭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

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多種素質和條件。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

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四堡中小

陳銀池

小編haoword推薦更多精彩文章:

國小生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2014年寒假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個人讀書學習心得體會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的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標籤: 心得體會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jv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