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教師讀書筆記《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

教師讀書筆記《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

第一篇: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引言

教師讀書筆記《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

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引言

不同國家的文化培養出不同思維模式的國民,我們不能夠説那種思維模式比那一種強,但是如果能夠用多種思維模式思考問題,那麼在看待問題的高度會有所提高,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本書作者蔡偉忠老師出生於港英殖民地年代,就讀於法國教會開辦的學校,70年代移民美國,於美國完成大學教育。過去25年一直在國內外從事幼兒園課程指導,培訓幼兒園園長及老師,幼兒園環境規劃及設計工作,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思考角度和國內大部分專家的有所不同。

這本“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手冊”是蔡偉忠老師根據過去在國內幼兒園前線指導老師的經驗整理的作品,選材採用針對現在幼兒園教師最需要的內容作為主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獨特創新,可以説為幼兒園教師提供了跳出傳統思維的角度去思考幼兒園的工作,然後在介紹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滲透教育理念,體現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相信這書不但能夠協助老師解決工作中的困惑,還可以促進老師的思維發展!

書的內容分十章,每一章裏面再分為大約十個分題:

第一章:只要這樣做,孩子就會喜歡上幼兒園

相信大部分老師都同意,只要孩子喜歡上幼兒園,教育工作就相對容易進行。這個看似容易的工作其實難倒不少有經驗的老師,試想想媽媽要孩子早上起來去幼兒園是多麼困難的事,但如果是出去旅遊,孩子早早就起來。老師應該讓孩子期待上幼兒園就像期待去旅遊一樣。但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不是討好孩子,更不是給糖果、玩具孩子。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是要孩子從心裏喜歡上幼兒園,並非為了禮物而去幼兒園。

要做到這樣,老師就必須掌握幼兒的心理。在這一章裏,蔡偉忠老師會在實例裏滲透幼兒心理學,讓老師既可以學會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的方法,同時又明白幼兒心理學的應用。

第二章:然後就要建立孩子的常規

如果訪問老師什麼工作是最困難,相信大部分老師都會回答是建立孩子的常規。尤其是現在新一代父母的教育觀念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結果很多父母沒有注意在進園前的常規培養,導致孩子常規建立的工作變得困難。部分老師會採用嚴厲的手段來建立常規,有些老師還以為只要讓孩子怕老師就可以建立常規。

正確建立的常規應該是老師不在還有效的才是對孩子有價值的常規,所以建立常規不是讓孩子遵守規則這樣簡單,建立常規是讓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一個過程。要完成這個目標也不困難,只要掌握孩子循序漸進的祕訣就可以。在這一章,蔡偉忠老師教你循序漸進應用到建立常規的方法,老師只要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循序漸進”就能夠為老師解決更多的問題。

第三章:學會正確利用區域活動減輕工作負擔

可以説,區域活動是老師學習現代教育法的最佳途徑,因為區域活動可以説是最有效的間接指導工具之一,它的操作包括了空間的運用,孩子教育孩子的策略,必學活動和自選活動的運用,材料教育孩子技巧等等。裏面的道理可多呢!

掌握了區域活動,等於進入了現代化教育的門檻。在這一章,蔡偉忠老師會把區域活動裏的空間規劃到它與整體課程的運用一一解剖給老師知道。相信老師不但能夠靈活運用區域,還會對教學工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四章:原來環境佈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

“把老師的工作轉化為孩子的教育任務”是蔡偉忠老師指導幼兒園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意思就是隻要站到比較高的層次去看,其實很多老師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去做,從而變成是教育孩子的任務。其實就是體現教育名言“孩子能夠做的就讓孩子做“。

在這麼多繁瑣的工作裏,環境佈置是其中一項最困擾老師的工作,因為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換回來的只是曇花一現的美感和孩子一瞬間的興趣,性價比實在太低。但是不做又不行,難道就讓課室四面白牆?蔡偉忠老師教的“把老師的工作轉化為孩子的教育任務”就可以在這章內充分體現,環境佈置原來不是工作負擔,還可以成為教育工具!

第五章:作為老師,課一定要上得好

能夠有效的組織教學活動是對老師教學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但是怎樣才算是一節好的教學活動?小,中,大班的標準又有什麼不同?教學活動和一般的活動又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對老師來説對是困惑。

要能夠有效組織教學活動,老師首先需要懂得評價活動的優劣,然後是設計活動,最後才是組織活動的技巧。當然評價標準有很多,但是不管是什麼標準,都不能夠偏離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所以在這一章裏,蔡偉忠老師會滲透很多幼兒學習心理特點在評價標準裏。設計教學活動的原則是必須懂得思考什麼是對孩子有價值的目標,這一點也是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老師必須懂的以大教育的全面考慮,蔡偉忠老師在這一點就滲透了很多大教育的理念。可以説這一章不但是教老師如何上好一堂課,而且還灌輸大教育觀念給老師!

第六章:原來主題的核心價值是這些

其中幼兒園老師最困惑的就是如何解決教學國小化的問題,現在大部分老師還是像國小一樣,按照時間段安排教學內容,在一天裏的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但是幼兒教育應該是以豐富孩子各種有價值的發展經驗為主要目的,而國小教育則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要任務。在國小裏,孩子採用單一的學習方法,學習大量的知識。在幼兒園裏剛剛應該相反,孩子應該以大量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簡單的知識。主題課程是很適合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在老師提供給孩子的經驗裏,有一種隱性的經驗是很多老師不知道的,就是老師為孩子設計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是在生活裏的,也可以是在學習裏。其中最能夠體現在學習裏的學習規律帶來的教育價值就是在操作主題課程裏面的固定步驟。

在這一章裏,蔡偉忠老師不但教老師如何利用主題課程解決以上的問題,而且還教老師用周計劃串連主題的內容和家長彙報的方法,應該可以大大提升老師在運用主題課程的能力。

第七章:系統化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可能是終極的教育方法

作為幼兒園老師,你知道幼兒教育不可取代的價值嗎?即是國小,中學,大學都不可以取代的價值!只有掌握這個幼兒教育的核心價值,幼兒園老師才能夠體現本身不可取代的獨特價值、體現這個職業的專業。

在這一章,蔡偉忠老師會告訴老師什麼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價值?作為幼兒園老師應該如何體現這種價值?蔡老師認為這一章是清楚區分了幼兒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價值,這種區分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幼兒心理的基礎,所以老師在這一章裏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對幼兒心理的理解。

第八章:從觀察記錄到設計個性化教育計劃

從這一章開始的最後三章是本書的高級部分,應該看完前面的才看這三章。因為這一章教老師體現“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方法,雖然“因材施教”是每一個老師的奮鬥目標,但是在我國班額大和其它客觀原因的情況下,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掌握前面教的種種教學技巧,因為只有掌握前面教的技巧,老師才懂得利用間接指導減輕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夠有時間抽離繁瑣的直接教學任務,靜下心進行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的方法形形色色,評價孩子的標準也五花八門,蔡偉忠老師在這一章裏會指導老師如何選擇甚至設計合適自己的觀察記錄方法,然後就是觀察記錄的資料如何利用到實際工作中。最後就是提高整體教育的性價比。

第九章:讓家長接受、信服、到跟從

老師可能會奇怪為什麼家長工作的內容放在末後?這可是現在老師的主要工作之一?蔡偉忠老師把這章放在書的後面是因為他認為家長工作不是討好家長、迎合家長。真正要把家長工作做好,基本條件就是專業要過硬。即是對本書前面那些內容都基本理解,專業比家長硬之後,才學習家長工作的策略與技巧。沒有專業做基礎的家長工作只是虛的,所以這章內容放在第九章。

但是隻有專業還不足夠做好家長工作的,要做好家長工作還要結合現代的客服概念,包括了正確面對家長的心態,表述的技巧等等。所以在這一章裏,蔡偉忠老師還會傳授老師這些現代客服的專業知識,利用具體的實例講解給老師。相信這一章帶給老師的不止是工作的提高,甚至是對人生的理解的提高!

第十章:這才是真實的幼兒園課程。。。

最後這章是理論篇,為了讓老師容易明白理論,蔡偉忠老師儘量利用簡單的實例説明幼兒教育理論。讓老師能夠深入淺出的理解那些很熟悉又很遙遠的詞彙,例如:“過程比結果重要”“認知和知識的區別”“直觀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和學習的關係”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瞭解教育目標、學習目標、學習經驗的關係和什麼是學會學習。這一章可以説是把前面的內容做一個歸納整理,老師就能夠進一步提升!

第二篇:讀《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有感

讀《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有感

《跳出傳統思維的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這本書是由蔡偉忠老師所寫的,講述了很多幼兒教師在工作中的困惑和技巧解決的實例和方法,從多個層面幫我理清作為教師的職責以及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很喜歡這種信手拈來,卻能滿載而歸的感覺,因為滿滿的都是作為教師的感觸與啟發。

對於一線的教師來説,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翻開目錄,我們可以瞭解整本書的一些內容:只要這樣做,孩子就會喜歡上幼兒園;然後就要建立孩子的常規;學會正確利用區域活動減輕工作負擔;原來環境佈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讓家長從接受、信服到跟從;這才是真正的幼兒園課程??光看題目,就是我們教師當前需要了解的內容,蔡老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獨特創新,並在書中介紹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全面滲透教育理念,體現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讀這本書時,我一點都不覺得像讀其他理論書時的那種費勁,感覺完全像是在讀一本小説,吸引着我不斷地翻閲。

蔡偉忠老師説的一句話記憶猶新:小朋友在老師面前恭恭敬敬、乖乖靜坐着聽講那不算是好的常規。最主要的看看是老師不在或者老師的注意力沒法集中在幼兒身上時幼兒的表現。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那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又該如何引導幼兒自覺地遵守常規呢?

一、和孩子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

討論是孩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釋、相互協調、相互交流從而確定一種最佳方案的過程。討論能讓孩子獲得正確的認識,調節自己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知識、掌握方法、體驗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

二、通過談話、故事、兒歌等形式,強化幼兒的活動常規。

朗朗上口的兒歌,生動形象、不斷變化的故事,是幼兒所喜歡的活動之一,適合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所以,我們在培養幼兒的常規時,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兒歌、故事等,以此來強化幼兒的活動常規。

1、在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弱化其自我中心意識方面:

首先設置了值日生,並讓每個幼兒輪流擔任。讓值日生擔負起提醒同伴的責任,這樣做效果很好。

2、在培養幼兒合作方面:

培養幼兒在遊戲中學會商量做遊戲,不爭不搶,開心快樂地共同遊戲,並讓幼兒從家裏帶來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扮演角色,學會協商。這樣通過一些活動,並在平時的遊戲、活動中不斷地加以強化,幼兒逐漸有了合作的意識。

3、在培養幼兒輕輕做事情方面:

讓幼兒懂得要輕輕做事,不干擾別人,養成關心別人、處處為他人着想的好品質。使幼兒感受到做事輕輕的人才會手大家的喜愛。

現在,我們正轟轟烈烈地搞着區域活動,我首先翻到了該章節。蔡老師説“只有靈活運用,才能充分發揮區域的作用,幫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這不是非常好嗎?什麼是區域活動?蔡老師沒有乾巴巴的理論詞,而是形象地把區域活動比喻成一個房子的空間劃分為客廳、餐廳、卧室等,如果教室只是進行集體活動,功能只有一個,只需桌子和椅子,這就好比一個房子只是用來會客,只要擺上沙發就可以了。房子大,空間就可以固定下來,而房子小,一個空間在不同的時段就有不同的用途。區域也是一樣的,把活動室劃分不同的空間,形成不同的區域,這些區域可以是臨時性的,或者是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功能,也可以是固定的。多麼通俗易懂的講解!然後,蔡老師同樣用這些淺顯的語言講解了“為什麼要進行區域活動”、“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區域活動有什麼不同“、一般劃分為哪幾種區域”、“區域佈局的要點、要求”、“材料和玩具有什麼不同,停放材料需要注意什麼”、“每個區域材料投放的特點”、“區域開放前的準備和活動後的安排”、“區域在課程中的應用、教師的角色”和“孩子不進區怎麼辦,孩子太多、空間太小怎麼辦”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在讀蔡偉忠老師的例子時,我的心裏常常有觸動、有檢討、有反思,在檢討與反思之後,又有收穫的喜悦。書中的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例子都是蔡偉忠老師幼教現場的一些問題有感而發所寫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的。

書中對我們現在的常見的一些教育現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讀蔡偉忠老師的例子時,我的心裏常常有觸動、有檢討、有反思、在檢討與反思之後,又有收穫的喜悦。書中的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例子都是蔡偉忠老師幼教現場的一些問題有感而發所寫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的。

第三篇:《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寒假讀書,我選了一本《朗讀手冊》。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話卻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以為是指導閲讀技巧的,我們這兩年正在搞閲讀教研,認為他是一本有關閲讀技巧的書。看了幾頁才明白:這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們如何培養孩子閲讀興趣的好書。我是家長,又是教師,我的責任重大。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我也希望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愛上閲讀,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交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閲讀。下學期,我想在家長會上建議: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閲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閲讀。他有很多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閲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第四篇:《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朗讀手冊》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寒假讀書,我選了一本《朗讀手冊》。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話卻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以為是指導閲讀技巧的,我們這兩年正在搞閲讀教研,認為他是一本有關閲讀技巧的書。看了幾頁才明白:這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們如何培養孩子閲讀興趣的好書。我是家長,又是教師,我的責任重大。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我也希望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愛上閲讀,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交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閲讀。下學期,我想在家長會上建議: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這本書。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閲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閲讀。他有很多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閲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第五篇:教師研修手冊讀書筆記

教師研修——讀書筆記(原創)

——《進入課堂觀察的兩種“角色”》讀後筆記

一、弄清一種觀念

課堂觀察並非教育專家的專利,而應該成為一線教師特殊的教研生活,廣大一線有着特殊的優勢和條件進行課堂觀察。

二、真正進入“學生”角色

以前聽課,重點就是看教師如何教,看教師如何導入課題,如何使用教具,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卻從來沒有到學生的學,近幾年雖説考慮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但對學生學的認識仍然不夠,流於形式現象嚴重。

其實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我們可以從學生角色的角度觀察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效果,關注學生如何學,怎麼學,學的怎麼樣,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等等,只要我們觀察者放下架子,蹲下來時刻想到我也是一名國小生,這樣就能客觀地評價課堂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真正進入“教師”角色

作為一名課堂觀察者來説,首先是要虛心,不是帶着刀子來解剖授課老師的,也不是有功利性質地評價老師,而應該虛心地觀察授課者在課堂上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要研究是個案還是共性,對於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首先想到我會怎麼講,我怎麼解決。

觀察者要帶着欣賞地姿態出現在課堂上,欣賞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欣賞教師的創新之舉,欣賞學生智慧的火花,這樣既提高了別人,又昇華了自己。

要知道現在課堂觀察的能力與技巧是當代教師的必備專業素養,也是影響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是活的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是教師蒐集學生資料,分析學生學習有效性,瞭解教與學的有效途徑。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備能力,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它的操作一般都有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團隊精神。

一、進行課堂觀察的目的性

課堂觀察的目的就是提高授課者,也提高觀察者的教育教學能力。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市圍繞學生的學習。

其次,課堂觀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再次,課堂觀察有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但課堂觀察不是靈丹妙藥,它受到觀察時間與長度的限制,也會受到觀察者主觀性的興趣等方面的限制。

二、選好觀察點

課堂觀察是一個複雜地系統工程,需要分工與合作,所以選擇好觀察點很重要。

首先,這個觀察點是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

其次,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來選擇觀察點。當然也可以根據合作需要選擇教學點。

三、注意事項

無論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應該是平等的。

讀了知名特級教師薛法根的文章總有一種心靈的觸動,受益匪淺。尤其是四大關注的轉變。

一、從關注環節到關注細節的轉變

的確這樣,平時我們的課堂觀察無論是平時課、教研課、競賽課、還是特級教師課,我們都市停留在一般的課堂流程的觀察上。細節決定成敗。特級教師的教學風格和藝術都體現在這些教學細節當中,觀察者要有一雙睿智的眼睛,對教學細節細細地琢磨,慢慢地品味,才能領會其中的奧祕,必要時要學會藉助專家的引領和點化,藉助他人的眼睛來透視課堂。

二、從關注他人到關注自身

觀察的是別人的教學行為,反思的是自身的教學行為。從他人的成功與失敗中汲取經驗與教訓。經常這樣想:假如讓我來設計,我會這樣設計……

三、從關注現象到追尋意義

我們經常去批判教學中的一些頑疾,但更缺少一種對策,缺少思考與追尋。

四、從關注成效到關注問題

我們許多時候對課堂觀察缺少一種目的性,課前缺少觀察目標,缺少必要的觀察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epv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