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備課新思維》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備課新思維》

第一篇:《全新思維》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備課新思維》

《全新思維》讀書筆記

初讀《全新思維》時,對作者提出的思維方式有一種頂禮膜拜的感覺,但當細細品味時,結合自己對時代發展的認識和自己的世界觀來看,有些觀點是無法完全接受的。下面就作者提出的觀點發表下個人的意見。

近一個世紀以來,“知識工人”通過考試進入白領社會,成為中產階級,他們能夠很好地解析知識並實踐理論,憑此在知識社會嶄露頭角獲得成功。這種情況在中國還是很流行,但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全新的一頁。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計算能力為主的信息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的概念時代。

工業時代、信息時代過去之後,將迎來概念時代,主要角色是創造者和共情能力者,特徵是擅長右腦思維。概念時代最重要的變化不是在辦公室裏,而發生在我們的心靈和靈魂深處。在這個時代,意義是新的財富。物質繁榮給了右腦思維發揮的空間——美感、精神和情感上的需要凸顯了,人們的注意力從日常生活轉向了更廣更深的意義層面。藝術碩士取代mba成為世界最熱門的文憑。作者在貫穿全書中提出的: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的概念。強調右腦思維將在不久的將來會取代傳統的左腦思維居於主導地位。誠然,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是右腦思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社會生產和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右腦思維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統治世界嗎?傳統的理性思維又將在未來的社會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兩者誰會居於主導地位?

而我的個人觀點則認為:未來將是右腦思維不斷髮展,與左腦思維並存,並且左腦思維將長期居於主導地位的。右腦思維的主導時代或與在我們還無法預測

的將來。

左腦思維與右腦思維的關係我們在這裏可看做是理性思維(邏輯、線性、計算能力為主)與感性思維的(以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和探尋意義為主)關係。從唯物主義的辯證法來看,二者是辯證統一的。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是相互統一、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這裏的理性思維是感性思維的基礎,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一、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説得簡單些理性思維就是一種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線性分析和計算的基礎上的思維方式。理性思維例子:買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麼樣,沒有香甜感,於是我去查找原因,發現只有少數的橘子如我買的這樣,但是並不能這樣來將橘子的品質定性.

理性思維屬於代理思維。它是以微觀物質思維代理宏觀物質思維的。理性思維的產生,為物質主體時代的到來,為主體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為物質世界的快速發展找到了一條出路。

基於六感的感性思維則有別於傳統的感性思維。這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是一個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導的思維方式,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是感性思維的核心所在。

二、理性思維是感性思維的基礎。

我們目前的世界可以説是理性思維所統治的世界,也可以説理性思維

無時無刻地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由理性思維所形成的無數的邏輯推理、分析方式、線性關係是我們處理絕大多數事物的本能依據。也許就是因為理性思維過於根深蒂固,導致了人們一些“本能”的共性。這種共性可以看做是整個人類的比較固定的思維模式。比如,當我們看見穿警服的人,會很本能地認為他是警察,而不是穿着警服的行為藝術者。正是由於理性思維的這一大特點,使之成為了我們社會生活所必須得一種思維方。一個缺乏理性思維的社會是不可想象的,但那肯定是極度混亂、不成體系的社會。所以,理性思維是我們合理行為的一種共識,缺少理性思維,社會生活是沒法繼續的。

雖然感性思維是有別於理性思維的。但可以這麼説,我們認識一切事物都是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用理性思維去思考事物,感性思維則可以看作是自我個性的加工,創造出具有個人特色的,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方式。因此,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的能力就成為了感性思維的核心所在。但無論如何,感性思維是不能脱離理性思維的,脱離理性思維的感性思維就成為了空想了。比如,人們想象出各種外星人的形象,前提是根據科學的發展證實了外星人是可能存在的。而著名的空想主義者歐文所描述的社會主義由於沒有客觀理論依據的支持,而成為了空想。

三、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我們用理性思維去思考事物,感性思維則可以看作是自我個性的加工,創造出具有個人特色的,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方式。可見理性思維是可以通過加工成為感性思維的。由於人與人的思維方式是由差異的,這種“加工”能力也是不同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

雷特”就是這個道理。

反過來思考,我們的感性思維也是可以轉化為理性思維的。感性思維不是一種固定的或固有的思維方式。它是可以不斷髮展,不斷變化的。理性思維的價值就像是信息的價值一樣,是可以無限可以擴大的,隨着思維的不斷加工,它的價值也不斷高,但也可能是不斷下降的。既然感性思維是不斷變化的,當我們用邏輯、線性的方式去思考時,感性思維則可以逐步轉變成理性思維。如人們對外星人的外貌的描繪是由最初的毫無方向發展到了具有一定的特點,如大腦袋、小軀幹、矮小等。而這一系列的特徵的描述是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的,也就是説事由理性思維所促成的。

以上的觀點都是完全基於個人的看法。總結以上觀點,我認為:將來是右腦思維不斷髮展,與左腦思維並存,並且左腦思維將長期居於主導地位的。即我們的理性思維是人類合理行為的一種共識,是我們最基本的思考方式,是絕對居於主導地位的。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感性思維的作用和對社會的貢獻會不斷地加強,依舊是無法主導我們的世界。

第二篇:讀書筆記-新思維

園區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的強風席捲而來,但產業地產商還沒弄清,風是在往哪一個方向吹。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將互聯網思維的內核概括為:專注、極致、口碑、快。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這的確是互聯網時代的七字箴言。

樑春表示,產業園區的互聯網思維,就是開發商必須根據園區的資源稟賦以及自身定位,深耕產品和園區的不可替代性,並且做到一定的規模與專業度,以達到“專注”和“極致”。而“口碑”則是指產業園區不單單依靠普通的推廣營銷渠道,而是依靠粉絲效應打造社羣與圈層。即便產業園區不具備互聯網產品的“快”基因,也需要通過客户反饋迅速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而不是賣完廠房就了事。

與小米“產品驅動”的思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已逐步在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當中走出自己道路的海爾集團。不同的是,海爾強調的是“管理驅動”,在公司內部消滅中層概念,每個分公司團隊都成為小微公司,讓員工為客户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價值,以管理帶動產品創新。以此為基點,創造一切圍繞客户的產品與服務價值,全方位提高客户的體驗。

而談及互聯網時代下的產業園區,業內人士無不強調“社羣思維”,即如何打造產業園區的粉絲效應,打破園區與客户之間原有單一的買賣關係。從線上線下多渠道與客户形成“朋友關係”,將會是未來的突破點。一如雷軍所傳授給萬科的,用户口碑是互聯網思維核心中的核心。

與所有傳統行業的企業家一樣,互聯網帶來的變革也讓走在前沿的產業地產商感到焦慮。王東昇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袒言:“最難的是改變企業家的觀念”。觀念不轉變,園區的互聯網概念永遠是小打小鬧。

不可否認,不是所有的豬都能在風口處飛起來,但是正如雷軍所説,我們一定要有做豬的態度。在擁抱大數據的過程中,產業地產商面臨的真正敵人並非來自外部,而是自己。

第三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教師這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為對於幼兒來説,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一次户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説:“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説:“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説,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説:“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氣地説:“我沒玩好,還要玩!” 雨桐説:“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説“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為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為什麼搶琨琨的玩具?” 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説:“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説:“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着追輪胎去了。

在對幼兒施教時,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平時話少和因教師提問而怯場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爭吵時,往往面無懼色,變得口齒伶俐,思路敏捷,用語豐富。可見,爭吵有利於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由於幼兒詞彙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語言的情景性較強;他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詞語,對於那些雖然具體但表達程度不同的詞語也難以區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擠、碰、踩等詞語統統用“打”來代替,從而誇大了事實。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來只是爭吵,可一幼兒卻向老師報告他們“打架”了。這種誇大事實的現象在幼兒中是常見的,多是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益的。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兒分組洗手,準備吃午飯。這時,洗手間傳出了哭聲和叫聲。原來,健健將水刷到了小嵐的頸膊裏,把衣服給弄濕了一片。只聽小嵐説“我給老師説,你把我的衣服弄濕了。”健健站在一邊説:“我沒有看見,又不是故意的。”小嵐邊哭邊説:“你看見了,是邊笑邊弄的!”這時,瀲瀲走過來了,邊用手絹給小嵐擦眼淚邊説:“小嵐別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將你的衣服弄濕的,一會讓他給你説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飯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幹涉,因為孩子們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這時,我找了一條幹毛巾,悄悄交給健健,讓他主動給小嵐道歉並把乾毛巾墊在小嵐的濕衣領裏。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為起初都認為自己有理,這説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一天早鍛鍊罷回活動室,孩子們都去拿小椅子準備吃早餐。貝貝突然為自己做有記號的椅子和楊軍爭吵起來:“你為什麼搶我的椅子,這個是我的。給我!” 楊軍理直氣壯地説:“又不是你從家了拿來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給!”貝貝央求説:“是我爺爺給我刻的記號,你看。” 楊軍將信將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貝”的小椅子,然後還是不大情願的説:“好吧,還是還給你。”貝貝大概見楊軍沒堅持不給,就説:“現在你先坐,吃罷飯了你還我哦?”楊軍態度堅決地説:“不,給你。”貝貝也便語氣温和地説:“我倆就坐一塊吃好嗎?”於是,兩個小朋友笑笑,一塊去取飯了。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孩子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是很感興趣的。一把小椅子應該由誰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這種標準在爭吵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衝突,反而缺少了這種機會。所以,成人常常發現,有些幼兒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後又成了遊戲夥伴。孩子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因利益衝突而長久記恨對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為了這種利益,孩子可以馬上發生衝突,也可以馬上和好。

如今的幼兒,很少有與人交往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孩子進了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交往經驗的缺乏,必然會產生人際衝突,於是其行為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表現為懦弱膽小,二是表現為有攻擊性行為。因而,幼兒間的爭吵現象不時發生。作為教師,應當通過這種現象細心地分析幼兒心理,瞭解發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正確評判幼兒的行為,注意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儘可能地掌握與夥伴友好相處的方法,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第四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着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應該把着眼點放在幼兒今天知道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應該着重考慮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要求選擇符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説,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着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通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擇一節活動時,選材很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能力。

第五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10月份讀後感 馬珺

當代學前教育 2014年第三期 家長學校

《家庭教育該如何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穆彥青

讀後感

本篇文章主要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論述家庭教育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第一是家庭教育應該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第二是家庭教育應該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第三是家庭教育應該補充幼兒園教育的缺失。全文以對如何做好以上三點的回答為主要內容,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看完這篇文章,都會獲益匪淺。

在第一點家庭教育如何為幼兒園教育做準備的論述中,作者提到了幼兒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説在後,傾聽在第一位,閲讀是第二位,家庭教育也應該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幼兒喜歡聽同一個故事,家長可以起初自己講,幾次之後幼兒熟悉了故事情節,可以講一半,另一半給孩子自己補充,既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進了親子關係。我想雖然這裏是給家庭教育的建議,但對幼兒園教育同樣適用,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也應當首先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然後才是幼兒自己的表達。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和李老師配班教早期閲讀時李老師對我説的話,當時李老師也是讓我給孩子講個故事,但是由於理論和經驗的薄弱,我一開始就拿着帶圖片的故事,邊講邊指給孩子看,李老師看到後立刻糾正了我的做法,幼兒首先應該學會傾聽,而後再以表演、複述故事中的人物語言的形式使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家庭教育如何對幼兒園教育進行鞏固和延伸,這裏作者講了家庭佈置、家庭作息時間等三個方面的內容,這讓我進一步感到自己作為幼兒教師要與孩子家長進行比較多的溝通的必要性,要想對孩子進行最優化的教育,家庭的配合是少不了的,而家庭能否積極配合還需要幼兒園教師的多方面提醒和動員。

最後講家庭教育如何補充幼兒園教育的缺失,作者同樣進行了分點闡述,其中在講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幼兒品格影響時提到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是説孩子第一次玩毛毛蟲時,如果家長看到後露出驚恐的表情並呵斥幼兒,那麼幼兒很可能以後會害怕和排斥毛毛蟲。這個例子意在説明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楷模,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和態度產生良好的正面影響。雖然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幼兒園老師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天,同樣是與同伴和老師

第 1 頁 共 2 頁

10月份讀後感 馬珺

相處的過程,在各方面自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楷模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作為孩子的老師還應該儘量為每個孩子創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是他也能受到身邊其他同伴的積極影響。

全文貫穿和體現了家園共育的基本理念,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將家園共育理念付諸實踐,還應該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也能參與到這將影響孩子整個成長道路的實踐中來。

第 2 頁 共 2 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76l9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