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變形記觀後感(精彩多篇)

變形記觀後感(精彩多篇)

變形記觀後感(精彩多篇)

《變形記》觀後感 篇一

用他鄉有愛吧~如何提升城市孩子的責任感 看完昨天晚上湖南衞視的《變形記》,感觸很多,其實這不是第一次看這樣的節目,以前的也看過很多,但是感覺昨天感觸很多,兩個14歲的孩子(張寓涵和孔小龍),通過一次簡單的交換體驗卻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我覺得對於小龍來説,變形的本身可能對他本人的改變不會太大,只是沒想到對方幫助自己找到了自己在外打工的媽媽。可是對張寓涵來説,變化確實很大。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突然變得放蕩不羈,逃學厭倦了讀書。但是就是在變形的過程中,通過在小龍家生活了不到6天的時間,卻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人生太多,或許是小龍妹妹的懂事,

或許是姥姥姥爺的眼淚和囑託打動了張寓涵,讓他內心中隱藏的責任感中心改變了他自己。他毅然決定提前結束變形,利用僅有的幾點線索去遙遠的遼寧幫小龍尋找在外打工的媽媽。雖然一路上都有人協助拍攝,但是攝製組並沒有過多的干預兩個孩子的行為,也沒有過多的幫助他們。當兩個小孩子從鄭州來到嚴寒的遼寧,千里尋母的時候。天寒地凍中,年齡略長的張寓涵竟然知道脱掉自己的大衣給小龍披上,這對一個習慣了父母呵護的城裏孩子來説是多麼大的轉變。 事情的過程是曲折的,結局是美好的,小張幫助小龍找到了媽媽,那一刻能夠從張寓涵的臉上看到些許的自豪,畢竟他認識到了給與和付出同樣可以讓你獲取幸福。 對於現在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來説,父母過多的呵護彷彿早已經將他們內心中的一些本性給磨滅了,城市孩子大多表現為自私、叛逆。這或許也是很多社會學者早已看到的社會問題,但是這次成功的變形,或許改變的不僅僅是張寓涵一個人,整個社會是不是應該提高警惕了,讓我們的城市孩子適當的承受一些挫折,經歷一些他們本該經歷的一些事情,對他們何嘗不是一種鍛鍊,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很好的促進。 城裏的父母是不是該反思了!不能等孩子們長大了才發現他們不會自己走路,那樣的話是很可怕的事情!

剛剛看完一期《變形記愛在遠山》讓我生出好多想説又説不出的話來。這期變形記是我看過的最成功的,最精彩的。高澤冶,羅先旺。我不得不説兩個善良的孩子讓我佩服。

羅先旺,普通的山裏孩子。以前沒去過縣城沒坐過飛機,但他質樸的笑容,樂觀向上的生活品質讓我感覺他簡直就是個巨人。“我將來到當一名鄉村教師,把我們村的人都教育好,讓他們都走出大山。”這樣的豪言壯語出自一位年齡僅12歲的大山裏的孩子。他努力學習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過更好的生活。看到這,我感到無比的汗顏。因為就在剛剛我還在為今年生日學校還沒放假而懊惱。現在想想,我簡直是無理取鬧。

另一位主人公高澤冶,嚮往常一樣,認為城市的公子哥簡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着他的外表和那些細微的小動作我早早的在心裏下了結論,要想讓這個孩子變好很難!但節目最後,他給妹妹買新衣服,給奶奶洗腳,讓我看到了,這就是一個秉性純良的好少年。只是他用“壞”來掩飾自己的“善”。在他身上我多少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為了讓家人多關注自己而做出的一些叛逆。其實我們都不是壞孩子,只是我們不知道該怎樣去表達。

相信變形記會讓越來越多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善良,也希望羅先旺以後的道路越走越寬。

《變形記》觀後感 篇二

我看過許多期法蘭琳卡《變形記》比如説:少年何愁、美麗的加減法,他鄉有愛、父愛如山、完美公式、成長之痛、你是我兒子的兒子、春天有多遠……每次幾乎一更新就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變形記之少年何愁》。

這一集的城市主人公是富二代易虎臣,他來自深圳,同學們都叫他城市公子哥。他一共有六部手機,記者叫他介紹一下自己的手機時,毫不避手機專賣店的的推銷員差。他任性、厭學、幻想、焦躁還有點手機控。他當上課是咆哮,生活老師是剋星,上課老師是空氣。易虎臣還是一位小服裝他配師,這次出遠門他帶了一大堆的衣服,還有三雙鞋子,就好像要出去度假一樣。不過有一點是好的,他帶了許多的學習用品給山區的孩子們。他還特別特別愛梳頭髮,就像一個女生一樣,隨身會帶一個小梳子,時不時就整理一下發型。他參加這次《變形記》為了就是爸爸答應他的第7部手機——IPHONE4S。

在雲南思茅,就是這期《變形記》的另一位主人公,他叫吳宗宏。吳宗宏對記者説,他小時候常常會夢到一個男人在遠處向他揮手,他努力的追着,突然就從山坡上滑下去。每一天他都是被嚇醒的。在思茅的冬天,山上温差很大,中午有一二十度,早上卻只有七八度,他們起牀都是用凍水洗臉的。

思茅的這所國小很小,小到只有23位學生,2位老師,但這是方圓25公里4個村唯一的學校了。吳宗宏在變形前想象過那邊的學校是什麼樣的,他告訴記者,大概有200名學生,20個老師,一間寢室住80人,這孩子想象太天真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出發了,在易虎臣到中坡國小時,大家都來迎接他,還有一位同學拿着個鍋蓋在哪裏敲,接着,一位同學就送上了野花,那就是易虎臣的第一個朋友,施府城。當易虎臣看到學校時,易虎臣簡直無法想象這是真的。學校沒有深圳的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不過,在這些孩子中,易虎臣卻特別關注一個叫“小黑”的孩子,處處關心他、照顧他;教他街舞;為他找失蹤的爸爸……曾經最不受歡迎的公子哥,因為這些山村孩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把目光轉向吳宗宏,現在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易家還沒有吃飯,因為他們等待着他們未來7天的新兒子。在吃飯的是後,琳琅滿目的美食讓吳宗宏驚呆了,妹妹易蓉怕新哥哥不習慣,使勁的夾菜給他,易爸爸爽快的給了吳宗宏1000多塊錢。易媽媽也細心的照顧她。吳宗宏得到了愛。

第二天吳宗宏來到學校,學校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吳宗宏的想象,學校有3000多名學生,一間寢室只有6個人。

在不知不覺中,七天的時間很快到了,山村孩子和深圳孩子都對易虎臣和吳宗宏依依不捨。經過了“生死離別”,易虎臣來了個360°的變化:第一次為家人做飯,把手機拋之腦後……易爸易媽欣慰的笑了,他們的寶貝終於長大了……吳宗宏也變得更加自信了,他會為了自己的夢想更努力,直至實現……看完這《變形記》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這美好的時光,更加努力的去讀書,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變形記》觀後感 篇三

星期四的下午,由於下過雨陸地上還沒有幹,所以我們沒有下去。我們便在班上看變形記了。

《變形記》的主人公是易虎臣,他在班上被評為“最不受歡迎的人”在班上當老是空氣,當生活老師是剋星,另一位卻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他叫吳宗宏每天要走5個小時的山路上學,被同學稱為最好的人,他們將要換一種生活。易虎臣本來是不想參加的但他爸爸答應給他買IPHONE4S,他才勉強答應的。

經過採訪後兩個人便興致勃勃地踏上了變形之旅,先是易虎臣的,易虎臣一來,山腰間有許多同學在等候,其中的代表送了一束鮮花,並説:“歡迎來到雲南”。易虎臣十分感動説:“我一定要把它好好的珍藏起來。”他在這次變形任務中最關心的人就是小黑,由於當天晚上老鼠出來過,搞得易虎臣整晚都沒有睡着,但易虎臣不過一會兒就睡着了。他在那裏還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叫施宸志,他主動向易虎臣説話,並和他成了鐵哥們。在那裏易虎臣幫助了小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爸爸,小黑的爸爸在西雙版納做牢,小黑十分想見他,易虎臣幫助小黑完成了願望。

接下來就是吳宗宏的,他來到易虎臣的家的第一天晚上易虎臣的爸爸就給了吳宗宏1100元,第2天易蓉就帶他去了學校,在學校收到了一束鮮花,他在那裏由於沒找到爸爸給他的打工地址,但他沒找到,一氣之下對攝影師是不停的罵,在攝影師的鼓勵下找到了那家廢品廠,並和爸爸一起賺了65元。回來後由於經過這幾天的變形知道父母的不易,不要IPHONE4S了。

《變形記》觀後感 篇四

湖南電視台最近熱播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叫《變形記》,在未來發展學校中級班上,朱局長推薦我們看了一期《變形記—成長之痛》,看過後雖然會少了些歡笑,但卻能夠引發很深的。思考和感觸,作文之觀後感:變形記成長之痛觀後感。

《變形記之成長之痛》,裏面記錄了一個樸實的農村少年石宏強和一個輟學在家的城裏娃胡耿7天互換角色體驗對方生活的故事。一個是來自陝北黃土高坡上的留守兒童石宏強,父親去世早,母親長年在外打工,家裏有弟弟妹妹和一個已經年齡很大的爺爺。他顯然就是一家之主。另一個是來自長沙的十三歲少年胡耿,生活在衣食無憂家庭的他,性格叛逆、浮躁,和他的父母發生內戰,還因此迷戀於網吧,甚至不去讀書。

剛開始胡耿由於性格叛逆,胡爸一再退讓,一再寬容,胡耿卻毫不領情,他變本加厲,開始和爸爸搞起了冷戰。胡耿不正眼看爸爸,不和爸爸説話,不和爸爸一個桌子吃飯,爸爸在客廳胡耿就進卧室。發展到最後,胡耿連家都不願回了。“我特別恨爸爸!我就是恨他!我就是恨我爸爸!”胡耿面對鏡頭時的決絕,傷透了胡爸的心。看到這,我不由擔心起來,七天的時間真的可以讓這個孩子有所改變嗎?我真的疑惑了!

胡耿帶着城市孩子對農村的好奇來到石宏強家,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前兩天,沒有什麼變化。不僅沒有實現早起做飯的諾言,還讓弟弟幫他做早飯,自己餓着肚子去上學。整天和山裏的孩子亂跑,拋棄跟隨的妹妹,鬧出一起起無法忍受的事情。從第三天開始,胡耿和弟弟妹妹跪在早逝的爸爸墳前,姑姑、弟弟妹妹那對父親的傷痛,使得胡耿眼角掛上了一滴眼淚,觸動了胡耿內心的傷痛。是想念自己的父親?還是被那個的場面感動了……

張怡筠博士分析到:“少年脾氣古怪,令人捉摸不定。”生氣或鬱悶的時候也跌到低谷,許久難以改變。揹着書包從學校出來,看到天邊的夕陽,就莫名其妙地感傷起來,更糟的是,低迷的情緒一發不可收,完全無法控制,父母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感受到孩子們內心深處是有着很深的情感的,只要我們能激發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學生從內心世界去感受,用真心去領悟,都是可以改變的。無論什麼樣的學生,只在於我們能否真的去感受學生內心世界,去探索學生的內心世界,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

接下來的幾天,一天一個樣。跟着姑姑坐牛車去集市賣棗,到最不想去的地方——學校去看一看,幫弟弟實現去看媽媽的願望……一幕幕感人的事情,讓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是一個幾天前曾想與自己父親斷絕父子關係的孩子做出來的。

七天的時間很短暫,轉瞬即逝,每個人又迴歸到各自原來的生活軌道。但故事本身卻遠遠沒有結束,它留給了我們太多的震撼、感動和對生活深深的思考。對於局外人來説,無論心靈還是靈魂也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與拷問。對於參與人來説,這段經歷將是他們一生中最珍貴最永恆的回憶。7天的變形和錯位的生活,對兩個孩子來説,都將會是人生的一場醍醐灌頂的體驗。

《變形記》與一般的理論、正面宣傳等教育方式不同,通過活生生的環境、生活場景讓青少年身臨其境地覺悟一些理念、價值觀,將一些價值觀、世界觀慢慢地滲透到青少年的內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往往領會到的是從內心自發起來的,會根深蒂固。

我們的教育何嘗不需要這樣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1pdd7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