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 篇一

看《愛德華大夫》是在學校的巨大的階梯教室,作為個性心理學課程的一部分。它雖然沒有多恐怖的鏡頭,但當我緊盯那熒光幽幽的屏幕的同時,汗毛全都豎了起來,背後似乎有人向我走來,正一點點靠近,我毫無勇氣回頭,因為我正被希區柯克所營造的巨大的令人窒息的驚悚氣氛籠罩着,快要癱軟在接連不斷的懸疑鏈條中了。

一直不喜歡黑白片,總是如同記憶一般的顯示出一種模糊和疑慮。當派克作為愛德華醫生出現的一瞬,我發出了驚歎,我想,他的高大英俊會讓每個人都着迷的。

腦中印象最深的畫面就是派克和褒曼緊緊相擁的場面,一場是男人將頭深埋在女人的懷裏,宣泄着他無助和脆弱,映照着懸疑和心理的主題;另一場則是他們甜蜜相依,昭示着不變的偉大愛情。白色玫瑰的背景,象徵温情,平行的車軌痕跡,象徵着詭異的心理世界,建築學的“少即是多”的觀念在電影,心理中亦如魚得水的得到了表達:越是簡單明瞭,越是暗藏玄機,捉摸不透。

顯而易見,這是一部有關心理學的影片,本片多處運用了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療的方法與技術,簡單展示了佛羅依德關於精神分析的幾個問題。而它最根本的觀點就是:童年的記憶在人的潛意識中佔據了很大的空間。人們長大後可能強迫自己忘記不愉快的童年,但是,這部分記憶不會消失,而是存留在腦海,並對將來的一系列行為做出引導。

比如假扮愛德華醫生的B·J,當他看到白色和條紋時,他顯得很緊張,並帶有昏倒或犯罪的傾向,這和他童年時因為無意識的導致了弟弟的`死亡有關,在心理他認為自己一定是個兇手,譴責自己。當愛德華醫生,而來掩飾自己錯認自己是兇手的想法,這些都源於他童年對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種情結。

在影片中經常提到心理分析對夢的處理,在《愛德華大夫》這個影片中,我們看到彼得森大夫堅持引導B·J説出他的夢境。從夢裏找到過去的記憶。B·J的夢裏出現了21俱樂部,出現達利的大眼睛裝記憶。

在這部影片中彼森醫生是愛着假愛德華醫生的,這種愛,可以使她完全的信任他不是兇手,這種愛可以加強她治療他的信念。正是這種愛,使得B·J解除了層層心理防禦,撫平了童年的犯罪情結,能夠直面自己的遭遇,積極配合治療,找回自我。這裏我們看到情感在心理諮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或許,我們一直強調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我們有足夠的理論和科學的技術,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往往忘記了,愛以及無條件的關懷,才是治癒心靈創傷的良藥,才是打開心結大門的最終鑰匙。

影片中的音樂更是蕩氣迴腸,恰到好處,這一連串的鏡頭組合與音樂配合天衣無縫。羅薩用泰勒明琴的特殊音色來營造一種神祕、在餐桌上用叉子劃道,此後每當愛德華醫生陷入犯罪情結時這個主題就會出現。羅薩曾經説過:“音樂的功能不是圖解而是在產生心理上的特殊效果!”他譜寫的音樂不再是鏡頭的圖説而真正起到了結構劇情和暗示象徵的作用。

在彼得森醫治愛德華醫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精神分析學家只追求引導患者談論他(她)的隱藏的問題,從而打開他內心緊鎖的大門。

1)精神分析學認為人之所以患上心理疾病,以及出現行為偏差,與其過往的經歷有直接關係。

2)一個人的所有經歷中,其童年的經驗對他(她)日後的行為和情緒情感有最重要的影響。

3)一個人的情緒情感問題和行為偏差可以通過推理的方法得到解釋。

4)當這些問題得到合理的解釋之後,患者將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從而不再焦慮,其症狀會逐漸消失。

同時,精神分析學家也要注意所用收集信息的方法 :要勸説患者充分信任 自身;要求患者隨心所欲地表述自己的所感所想 ;要求患者説出過去是否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尤其是童年時期的事情 ;要有敏鋭的洞察力,觀察患者細微的情緒變化,並發現究竟是什麼使得患者有這樣的情緒變化,從而追蹤這一刺激物對於患者的意義;要求患者説出自己的夢境,並且越詳細越好 ;對於失憶的患者,分析者會要求患者重新體驗過去的情景,從而刺激患者的記憶,使其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為了讓患者想起更多的過去的事情,酌量對患者施用促進記憶的藥物。

這部電影讓我真正體會到:真正的電影的意義埋藏於畫面之後,對白之後,甚至故事之後。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 篇二

這是初次看著名的《愛德華醫生》。很精彩!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犯罪情結”的精神病患者的經歷。故事從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分析家愛德華失蹤為線索,引出假愛德華即男主角約翰,一個患有犯罪情結的精神官能症患者。故事中的女主角———彼德森,一個年輕的女心理學精神分析師,及其導師成功地從患者的夢中分析出愛德華的死因,找出兇手,使得約翰康復並解脱了殺人嫌疑。整個故事貫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故事發生在一家心理診所,老所長莫慶森即將退休,由年輕英俊的愛德華接任。年輕的所長如期而至引起診所內醫生一陣興奮。就餐期間,彼德森熱情與其交談,為了能更清楚的表述,她用餐叉在潔白的桌布上劃了一道曲線作比喻。不料,竟引起了年輕所長的焦慮不安,之後,在晚上,所內一個患犯罪情結的病人自殺,在搶救過程中,大家心中神聖的年輕所長,竟再次焦慮,情緒失控而昏倒。最終,他的身份引人懷疑。在之後愛德華醫生的女祕書上訪,使其身份暴露,而被疑為殺人兇手。

從影片中,我們可看到,患者即男主角常因白色曲線而焦慮,頻繁昏倒。在逃亡期間,多是採用壓抑,拒絕的方式迴避女醫生和治療。這便是弗絡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中的犯罪情結的常見症狀:焦慮,壓抑,驚恐不安。

焦慮,在很多精神分析理論學家的著作中佔有主要的地位,儘管焦慮的定義有多種,但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認為,它首先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結體驗。當人體驗到焦慮時,會感覺到擔心,驚慌,害怕和恐懼。所謂壓抑——精神分析理論結構的基石。是譴責的前期表現,處在逃避與譴責之間。壓抑本質是將某些東西從意識中移開並持續必須的距離。在心理組織達不到這一階段之前避開本能的衝動的任務是由本能可能的變化承擔的。譬如:轉向反面或曲解自我。

這正是約翰誤認為自己便是愛德華,模仿他。以至於被揭開事實後,他出現恐慌,失憶的原因。從精神分析中我們還可認識到,本能在壓抑下襬脱了意識的影響,在黑暗中擴散,用極端的方式表達。當它們轉換成神經性的並呈現於神經症者時,透過讓其看到奇異,危險的本潛力量而使患者驚恐不己。這種本能的假象源於被壓抑的幻覺發展和對挫折滿足的抑制結果。

所以,我們從影片中看到患者約翰多次聲稱:“是我殺死了他,我殺死了愛德華。”處在極度恐慌之中,使自己成為殺人嫌疑,並極度害怕警務人員。逃避追捕。

最後,是女醫生和她老師透過讓其自由聯想,從中分析,最後成功的從其夢中分析出癥結,並找出兇手。

説到釋夢,是從古至今人們都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一亮點。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夢的資料帶給了了解無意的線索。它是人的無意識經驗。他把其病人所做的夢解釋為理解其無意識衝突和慾望的一種努力。如今,很多心理治療師都把釋夢作為他們的治療手段之一。

故事中的女醫生和其老師正是從分析約翰的夢中瞭解到:約翰是在兒童時期,一次滑雪中意外將自己的弟弟撞倒至其意外死亡而長期處在深深的自責中。正是這種長期的焦慮加上兒童時期的創傷又結合他之後在部隊的一次空難事故的刺激,使得約翰有了精神官能症中的“犯罪情結”。

由此,使我們想起弗洛伊德的兒童經驗論,即一個人的兒童時期經歷對其成長及經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片中,有句精典台詞:“一個再優秀的女心理醫生,一但有了感情,她自己便是一個病人。”女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所流露出優秀心理諮詢師的物質,真誠的相信患者,温和耐心對待患者的斷續聯想。因為她堅信:愛在心理治療過程中能使患者快速康復。也正是這點幫忙了這個在當時的心理學界都認為是“癌症”的患者,奪跡般的快速康復了。當然,這只是電影,應現實中電影市場所需求的買點。在現實心理諮詢中,是忌諱患者移情的。這並不貼合一個標準的心理諮詢師的要求。

由此片,我們瞭解到一個合格的心理諮師不光要有技巧,還得具備耐心,在治療過程中要尊重、真誠對待患者,做至保密。看完此片收穫很大!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 篇三

這個片子很不錯,一場場扣人心絃的劇情,真讓我歎為觀止!記得以前上課時老師讓我們看電影時,我老沒怎麼注意看,但這次不一樣,從一開頭到結尾,我都目不轉晴的,認真地看完了每一個細節。

為什麼這部片能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我覺得有兩點:

一,以彼特森醫生對假冒的愛德華大夫的愛為暗線貫穿劇情。

二,以彼特森醫生冒着窩藏罪犯的生命危險給自己的愛慕者進行精神治療為明線。給人一種一氣呵成、勢如破竹的感覺。

劇中的主角彼得森大夫和愛德華大夫的愛情真讓我們年輕人羨慕,竟然是一件鐘情,兩情相悦,而不像蘇永康的歌曲“愛一個好人難,聽你説聲愛我真的好難”説得那樣。雖然説愛德華是隻是彼特森醫生的崇拜者,根本沒過面,但他們的戀情卻是如此的神速,很快就墜入了愛河。“彼得森見到愛德華留下的便條,隨後立即趕到帝國飯店,尋找自己的戀人”,從這個細節可以就可以看出彼得森對假冒愛德華的愛。“當布朗被認為是殺害真正愛德華的兇手時,竟然深夜離開醫院”,雖然他愛彼得森,但是為了不給自己的愛人帶來麻煩,不得不“忍痛割愛”,其實,這才是愛的最高境界:能夠為自己的愛人着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既然你愛我的話,那你就不應該來煩我,這才能證明你對我的愛”,然而這個片子的這一點卻與現實不一樣。

影片中的彼得森醫生面對的病人竟是自己所深愛的男人,在理性與感性,專業與生活的強烈矛盾中掙扎,此處更顯現了她的專業精神和人道主義的內涵,這跟《大長今》里長今面對愛人和受病魔摧殘的百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作為一個專業心理諮詢師或專業心理分析師所應當具備的良好素質。

這個片子是老師放給我們看的,所以下面結合課本里唯物論的物質和意識之間關係談談彼特森醫生的精神分析理論。

片子出現了好幾回彼特森讓布朗入夢的情景,為什麼能夠用夢來解釋自己心裏的犯罪情節呢?弗洛伊德認為,夢不像其表面顯示的那樣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表象,它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是打開人格最深層的鑰匙。夢是一種象徵,那麼每一個象徵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就是一個破譯和重組整合的關鍵。我們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所夢到的東西往往就是我們白天的所見所聞。它是以凝縮、移置和象徵為特點,毫不顧忌時空規範,並用睡眠時滿足慾望的幻覺來緩解本能的衝動。夢其實就是一種思維,一種意識,而唯物論認為意識來源於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現實客觀物質的真實的反映。因此,夢是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破譯和重組整合的關鍵。在影片中,一個留鬍子的人象徵愛德華大夫,夢中戴面具的賭場老闆是默奇森大夫,小輪子象徵槍,等等。通過對夢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出被人壓抑到潛意識中的過去事件。這也就是彼特森醫生的精神分析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最終解決了布朗認識自己是殺人犯的幻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對我們自己所犯的錯誤有一種排外的感覺,認為這是某某原因造成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錯。而片中冒名頂替的愛德華卻認為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殺害了愛德華。然而,為什麼布朗卻產生了和我們相反的幻覺,承認了不是自己錯誤的錯誤呢?我們知道,病人的潛意識是進行心理分析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病人布朗對曲線特別反感,使他筋疲力盡,病情相當嚴重,這跟彼特森以前的一位教授的情況非常的相似。造成這種精神不安的狀況,必定是受到某種場景或可怕的事物深深的刺激,在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

因此,想解決布朗的這種錯誤幻覺,就必須從以前所經歷的事情入手。他經常夢到大小不一的眼睛,就是他兒時的一段痛苦的經歷。一個人若是多年前曾經受過一次心靈創傷,只是由於記憶的日漸淡忘,印象也因日久而在情緒上有所減弱,我們就把它們説成是“時間”對心理的記憶痕跡造成的結果。因此只有明白那些對他造成傷害的恐怖的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把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弄清楚了,解開情結,病症才能痊癒。

彼特森就是抓住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來分析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童年經歷對人具有重大的影響。正是由於這不堪回首的經歷——兒時因頑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使他受到非常的內疚與罪惡感。這種罪惡感被壓抑在潛意識中,所以才產生是自己殺害愛德華大夫的幻覺。最終在彼特森的誘導和她的愛的支持下,布朗才説出自己的夢境,他的罪惡感才得到解除並提供了破案線索。

此片把心理與懸疑結合,揭開了心理學神祕的面紗,有利於我們探索心理世界的奧祕。

愛德華大夫電影觀後感 篇四

《愛德華醫生》講述的是一位女醫生幫忙一位退伍軍人從強迫症中解脱出來的故事。這個軍人剛開始把自己當作愛德華醫生(這讓我想起了書本上所描述的一些精神病患者,他們總認為他們是草、樹、鐘錶,而且行為舉止奇異。),另外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會讓他感到極不舒服,嚴重時會讓他有暴力傾向。那位女醫生在她的老師的幫忙下,根據他睡夢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及這些刺激逐步幫他找到了他平時及不願回憶的,被他壓制在潛意識中的那件事情:他以前在幼年時不留意殺死了自己的弟弟。之後在與愛德華醫生一齊滑雪時,愛德華醫生不幸被謀殺了,愛德華醫生的死刺激了他,讓他想起了幼年時的這件事情,使他錯以為是自己殺死了愛德華醫生,為了擺脱罪名,他強迫了自己,把自己當作了愛德華醫生。

這是一部關於心理學的影片,是根據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原理。對於影片中的一些夢,我是懷疑的,這似乎太離奇了。但夢畢竟是夢,也許是影片的導演為了吸引觀眾而刻意這樣設計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做夢,以前我是對夢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持懷疑態度,但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助產術》以後慢慢的改變了原先的那一個想法,並試着用他的一些原理方法來分析一些夢境。前幾天,我的一個室友做了一個離奇的夢,他夢到他喜歡的那個女生“小紅”和“小紅”的好朋友“小鵑”來到了我們宿舍,此時有一位室友在吃飯,另一位在看書,還有一位在睡覺,而“小紅”卻在看那個睡覺的人。他説完後,我立馬明白的夢的原由。就在做夢的前一天,他和躺在牀上睡覺的那個室友一同碰到了“小紅”,據他之後説,“小紅”曾看了那個室友一眼,這就就應是夢的起因吧。對於,“小紅”和“小鵑”一齊來,或許是他覺得女生本來是害羞的,來男生宿舍不就應是她一個人,況且她有是他喜歡的那個人。我們宿舍有六個人,而他只夢到四個,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另外兩個人,“小紅”不認識。至於為什麼來我們宿舍我就不明白了。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願回憶的事情,我也不例外。其實這些事情就應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像我以前經常會回想起我兒時的玩伴,他因得白血病死去了。而每一次我都刻意迴避,不去想他的樣貌,説實話我很害怕回憶,所以每一次我只能看到一個輪廓。而我越刻意迴避,他的輪廓在我腦海中出現的頻率越高。之後,我就慢慢的強迫自己去回憶以前和他在一齊的生活,其中有一個最清晰的畫面,那就是我和他在麥地中摔跤。在那不久後他就住院了。或許是自己曾認為他得白血病與那次摔跤有關吧,自己就應負職責。是的,自己以前這樣想過,而且還有好幾天都害怕他媽媽會來找我算帳。此刻我道不怎樣害怕回憶他了,而且此刻記憶中他始終是微笑的。

其實有些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斷去剋制自己,剋制自己不去回想,自閉,時間一長,事情可能會變的越來越恐怖,很有可能會引起心理上的疾病。我想,有是去諮詢一下心理醫生,對於這類人還是有必要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1k7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