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影功夫小蠅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影功夫小蠅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電影功夫小蠅觀後感

電影功夫小蠅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影功夫小蠅觀後感

《功夫小蠅》是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這讓我想到了此前曾看過另一部寶萊塢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很好的批判應試教育和勵志電影,情節和立意都很不錯,不由得感慨印度電影的水平已經超越我朝了。但是有一點讓人覺得頗有微詞的是,印度電影無一例外都有大篇幅的歌舞片段,不管是什麼主題的電影或勵志或愛情,感情基調或喜悦或者悲傷,類似的歌舞鏡頭總能屢見不鮮浮現眼前,前一秒還是勾心鬥角或深情款款,後一秒主角就開始紛紛起舞(有時候還有眾多羣眾演員),直接導致印度電影時長普遍長於一般電影,很少見有低於兩個半小時的(吐個槽,寶萊塢電影要是想全程無尿點的話,恐怕你的膀胱容量得夠大)。

《功夫小蠅》講述的是一個窮小子煙火工nani苦苦追求從事慈善事業的美麗姑娘bindu,雖然從未獲得其肯定,但依然如痴如醉,初心不改。與此同時,贊助bindu慈善事業的地產商老闆sudeep也垂涎於bindu的美貌,sudeep使盡渾身解數,卻發現bindu早已對nani芳心暗許而不自知。當nani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即將獲得bindu的首肯、正準備與bindu度過一個甜蜜的夜晚時,卻被狠毒的sudeep殘忍殺害。死去的nani變成一隻蒼蠅重生,在讓bindu相信自己就是死去的nani後,這對戀人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以上為劇情梗概,情節大抵如此,卻打動了我。nani對bindu的痴心和深情,以及bindu小女生般表面上不冷不熱、心裏卻欲説還休的矜持和謹小慎微;男女主角們鮮明的個性,影片裏對男女主角心理活動細膩到位的描寫,很難不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nani熱切誠摯的感情、樂天積極的態度;雖遭遇挫折,卻從不輕言放棄,持之以恆,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一點一滴向bindu表達自己真摯的感情;bindu矜持保守,對待nani不冷不熱,始終保持着距離,卻也絲毫沒有富家女孩的養尊處優、傲慢自負;而且bindu熱衷慈善教育事業,喜愛小孩子,是個温良恭儉讓的好女孩。最終nani用自己的真心融化了bindu內心的堅冰,使之卸下了心裏的戒備,接受了nani對自己的感情。影片對浪漫唯美愛情的描繪,那種曖昧不清的入微刻畫,頗讓人心馳神往。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慨,要是能擁有一份這樣純潔甜美的感情,該有多好。

奇怪的是,雖然這部片子也有寶萊塢電影一樣大段的歌舞片段,卻並沒有讓我有太多的牴觸,反而使我覺得,歌詞裏對戀愛時的心理活動表達的十分到位和入骨;那種時而躁動、時而熱切、時而沮喪、時而失落、時而美好、時而失落,種種複雜交織的情緒,都有着完美的刻畫。突然一下子,我就覺得那歌詞裏吟唱的那種感覺,一定是如此的美妙和難以言喻,才能有如此優美和詩意的表達。以至於後來男主角被反派殺死,至死都未能親近女主角、女主角心如死灰,強迫自己忘記心上人時;頓時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遺憾和壓抑,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差點就不忍心往下看了。

好在故事的最後,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果報,男女主角算是在一起了,也稱得上是久經磨難後的完美結局。

第二篇:公關關係考查 - 電影《功夫灌籃》觀後感

電影《功夫灌籃》觀後感 劇情介紹:

世傑(周杰倫飾)是個孤兒,被功夫大學的老校長收養,從小習武,練就一身好功夫,酷愛籃球,有“中投”的神技,但是和新任校長王標不對,被其拿來當練習的“活靶”,連四大高手都沒出面幫他。王標愛錢並且勢利,當然看不慣世傑頂着老校長養子的身份在學校白吃混喝。世傑砸了阿虎的場子之後,他藉此為罪名將世傑一頓暴打後逐出了校門。世傑流落到公園,無意之中展現籃球神技,被街頭混混而且鬼點子特多的陳立(曾志偉飾)看上,藉以幫世傑尋找親人為理由邀他到第一大學打籃球,實際上是想利用世傑賺得財富。陳立説服世傑打籃球之後,領着世傑到了第一大學説服周校長讓世傑加入球隊。加入球隊後的世傑,發現隊長丁偉(陳柏霖飾)的妹妹莉莉(蔡卓妍飾),是他長久以來暗戀的對象,從此以後世傑就迫切想要吸引她的注意?可恨的是,莉莉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籃球校隊的風雲人物蕭嵐身上。另一方面,籃球隊的叛徒李天,和大恐龍有私人恩怨,看到第一大學因為世傑的加入氣勢如日中天,於是向他們挑釁比賽,並且找來了藉着官高位重,到處收購土地趁機發財的畢議員合作,買通球判,發誓一定要把第一大學打得落花流水。使得第一大學球員個個被當成活靶,面臨慘敗的局面,危及關頭,立叔靠着他三寸不爛之舌説服四大籃球高手在最後一場同時應戰,歷經千辛萬苦,世傑終於打贏了球賽。與此同時,阿杰也遇到了身為亞洲首富的父親。但是,阿杰最終選擇了回到立叔身邊,想繼續過着與莉莉為伴的日子。

公關解讀

明星陣容:形象定位——“明星品牌化傳播體系”

公關理論分析:所謂品牌化傳播體系,與“品牌人格化”相對應,將明星作為一種產品,藉助媒介的力量與其目標市場進行溝通的方法。通過明星傳媒的宣傳效應和形象定位極大提升知名度並能夠更好的塑造良好形象。

《大灌籃》其實就是為周杰倫獨家定製的一部典型的商業化電影,是周杰倫一個人的電影。導演朱延平雖為台灣著名的高產導演,但其演員陣容的風格卻明顯延續了香港電影的一貫風格,那就是都擁有一個超級明星龍套羣。這是典型的港式賀歲片風格。從公關角度來看,這跟我們許多媒體和機構搞年會和高峯論壇時邀請一大幫知名嘉賓走馬燈上台演講是同一個道理。並且整部電影處處都滲透着典型的公關策劃思想。甚至可以成為公關行業的一部必讀教材,值得認真研習。

就拿這次出場的超級明星龍套羣來説,按人物出場順序,就先後有吳宗憲、周杰倫、蔡卓妍、吳孟達、黃渤、彭波(瘋狂的石頭)、閆妮(武林外傳)、王剛、曾志偉、黑老大、谷德昭、陳柏霖、陳楚河、曾江等數十位明星。而眾星捧的,恰恰就是人氣天王——周杰倫。因此,對賀歲電影來講,明星陣容就是票房保證。陣容上的公關,本片做到了第一步。

逆向公關:潛移默化的公關滲透

公關理論分析:公關的英文詞彙是“public relation",很長時間以來都被翻譯為“公共關係",但最近卻被更加恰切地翻譯為“公眾關係",順着廣大受眾羣體來逆向制定公關傳播的邏輯性,是今天公關制勝的重要前提。

電影一開場,幽默惡搞的賀歲氣息。可以説這句大白話已經為整部影片定了調性,讓大家找到了周星馳電影無厘頭風格的沿襲和親切感。

緊接着,周杰倫出場,關於“三個女朋友"的惡搞笑話也為周杰倫奠定了人物調性。其實這句“三個女朋友"的笑話最早來自於搞笑手機短信和網絡傳播。但這次結合周杰倫一貫的不羈性格,仍然讓人感覺很貼切。

後來,我們看到了電影裏越來越多的《少林足球》的影子。《少林足球》vs《功夫灌籃》,想想這名字就出奇地一致。一個是少林,一個是功夫;一個是足球,一個是灌籃;這對比“乾坤大挪移"vs“如來神掌",這難道都是驚人的巧合不成?

接着看下去,周杰倫的四位師傅(吳孟達、黃渤等)闖球場那場戲,四位師父把火球隊的隊員都扔到天上,這又是典型的照搬周星馳電影《功夫》裏面的經典橋段。因此,順着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向去定賀歲片的調性,本身就是票房的一個保證。 故事情節:事件營銷的公共關係實踐

公關理論分析: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其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的手段和方式。簡單地説,事件營銷就是通過把握新聞的規律,製造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並通過具體的操作,讓這一新聞事件得以傳播,從而達到廣告的效果。

曾志偉在看到方世傑神投手的那一瞬,就看到了商機,兩人來到一個娛樂城,先是賭飛鏢,曾志偉就用方世傑贏了很多錢,在場子老闆阿虎找來的時候,方世傑一場個人表演賽,一個人打翻一羣人,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武功。而對方世傑而言,也算是給曾志偉納了“投名狀"了。後來,黑勢力找上門來,方世傑被痛打一頓,被校長開除學籍,逐出校門。可以説此時的方世傑已經到了落魄的極點。但此時的曾志偉卻看到了另一個商機,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公關的由頭——方世傑是孤兒!於是,他來給另一個學校做起了“公關"。其經典台詞如下:

“打球有時候是不一定要贏的,如果為了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那不是更感人嗎?一邊看球,一邊掉眼淚,一邊為他打氣。那不就是新聞價值了嗎?身世是個迷,一邊打球一邊尋親,温馨中帶有噱頭。就算贏不了球,也可以讓學校大量曝光嘛。"後來,或許是受了他的感化,學校最終同意了。於是,他專門為方世傑舉辦了一場“打球尋親"的發佈會。在發佈會上,曾志偉的公關辭令依然感人:

“他不光是一個孝子,還是我們年輕人的典範,因為他將體育的精神提升到另外一個新的層次。將我們中國人的孝道發揚光大。表現得淋漓盡致,所謂“一生何求唯

父母,一步一球到盡頭"。現在讓我們用掌聲歡迎這位“愛他爸、愛他媽,打球尋親的孤兒——方世傑"。"值得一提的是,在發佈會現場,方世傑的服裝是全場唯一的特殊裝扮——紅色戴帽的風衣,從視覺衝擊來看,這不但是有型擺酷,還流露出真人版的孤兒尋親記的一絲哀傷。

剛進校隊,隊長並不接納方世傑,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報紙新聞《籃球孤兒慘遭隊長迫害》。標題上是那麼大的一個“慘"字。而方世傑不懂公關,感覺有點小題大做了,於是拿着報紙找曾志偉理論,曾志偉勸説如下:

“你要清楚啊,你不是姚明也不是劉翔啊,隨便講話人家會登嗎?你是nobody知道嗎?人家不寫你,不登你,不就是看你有沒有新聞價值嗎?人家關心你啊。現在標題不錯啊,有噱頭嘛。你是天才嗎,天才總是要遭人妒忌的,無所謂啦,紅就行了嘛。"後來,方世傑逐漸在校隊展現超強的投籃才華,得以在校隊立足。於是我們便看到了更多的報紙新聞:《石破天驚,苦兒尋親,爆發驚人力量》、《巨星誕生,百發百中》。就光衝這標題的搶眼程度,就能明顯感覺這些都是典型的公關文章。

從曾志偉找到“打球尋親"的由頭,到發佈會的召開;從發佈會的主題背景版設計和現場的kt板周杰倫人相pop,到後面的新聞傳播,可以説完全是按照公關公司的套路在做執行。使我強烈懷疑該電影的編劇很可能是公關行業出身。

簡要歸納下來,有以下幾點極具公關參考價值:

1、由頭要合情合理——打球尋親——事件營銷的切入要領

2、現場要感人至深——從體育精神上升到傳統孝道——事件營銷的心靈共鳴

3、現場背景要排場——大背景、大製作、大特寫——事件營銷的視覺衝擊

4、現場人物要突出——紅色戴帽風衣——事件營銷的人物印記

5、傳播標題要搶眼——孤兒還受迫害,形成強烈意念反差,事件營銷的新聞熱點

6、後續報道要跟進——石破天驚、巨星誕生——事件營銷的熱度維持

一部電影能把事件營銷的公關案例,做得如此透徹到位,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影片內容:明星包裝的公關相互烘托

公關理論分析:明星與公關公司的結合勢在必行。二者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也體現了公共關係的特徵之一:以互惠互利為工作原則。這需要既熟知明星經紀公司的運作體系,又要將豐富的品牌建設經驗轉化為明星公關知識體系,如果將明星比作千里馬,公關公司就是伯樂。

不可否認的是,在起初,曾志偉包裝方世傑,其實就是為了賺錢。這是他的真實想法。但是隨着他越來越深入地解讀挖掘方世傑的潛能,他已經不知不覺地從明星經紀上升到了相互依存。於是當有黑勢力想高價收買方世傑的時候,他並沒有急於出手。於是便有了以下頗為感人的台詞:

“你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與夢想,他們都搞不清楚,我怎麼能夠賣掉我的夢呢?殺雞取卵的事我是不會幹的。不過他開的價碼還真誘人。拜託,爭氣一點,不要讓我後悔今天晚上的決定。"

後來,當方世傑的球隊打球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假冒方世傑父母的筆跡把方世傑的四位師父叫來幫忙。當他得知方世傑的生父是亞洲首富王億萬的時候,他還送了方世傑一套價值兩萬六的西服打扮整齊去見父親。

總結感悟

整部影片,我們都深深感受到不僅是曾志偉對於公關工作手段和方法運用的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他對待公關工作的認真負責、從一而終,和以塑造主人公的社會公眾形象為工作目標,堅持長遠發展的方針和互惠互利的工作原則及真實誠懇的工作信條。這值得所有公關人學習和借鑑,以下的幾段經典對話台詞耐人尋味:

“做人不能那麼天真的,我一直把你當作搖錢樹而已,還有,這個世界上像我這麼貪心的人多的是,以後有了錢,不要相信人家,聰明點。"

“半哄半騙讓我去打球,一心一意想讓我成名,當他的搖錢樹。我知道他不是壞人,他只是把他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這裏,也改變了我。我不可能離開他。"

“你説那個人天生是個倒黴鬼,一輩子都輸,在他連人都不想做的時候,他碰到了一個小鬼,這個小鬼讓他找回了做人的樂趣,做人的尊嚴。"

最後,當問及日後的發展前途,曾志偉勸道:“參加奧運,你可以拿十枚金牌呢,還可以做代言人,都可以賺幾千萬,等你賺到錢之後,你還可以拍電影、做明星、做歌手,寫幾首好歌,賺翻了。"這恰好印證了周杰倫的當今人生。

明星經紀包裝其實也是廣義公關行業的一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包裝方世傑是為了讓他打球幫自己賺錢,這是顯然的初衷。但要想真正有效挖掘明星的商業價值,就必須要真正深度解讀他們的優劣勢。同樣道理,我們日常做公關,也同樣到對客户進行深度分析解讀,要真正弄清我們的客户企業在競爭環境中的真實地位和真實表現。所以我想,如果我們都能像片中的曾志偉一樣認真負責的話,那就沒有做不好的公關。

第三篇:《小時代》電影觀後感

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沒有讓我們這些苦等的觀眾失望,電影是那麼的令人喜愛,感覺就是書中的人物走了出來,演員的選擇也很用心,既然要還原小説,人物的選擇很重要。張紀中的金庸劇遭致罵聲連連和演員的選擇脱不了關係,致青春讓書迷不滿意,也是演員的表現與書中人物感覺相差頗大,而小時代選擇的演員大部分都貼合原著,讓人感覺,顧裏就是這樣,唐宛如、南湘兩個演員的形象氣質也十分到位。至於顧源、和林蕭兩個角色,這兩個人沒有很大的特點,尤其是林蕭,小説中林蕭最像普通人,身上也沒有明顯的標籤,所以讓誰來演都差不多,那為什麼不讓人氣旺的演員來演呢?每個導演都希望有好的票房,選擇楊冪無可厚非,況且,楊冪熒幕上呈現出的樣子確實很美。

人民娛評這樣評價它,“它在紀錄、書寫、表達一種獨特的青春形態,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陽光不同,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糾結不同,這是人類進入到消費主義時代,都市中青少年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支配能力之後,在消費慾望、個體意識崛起、青春騷動的混合驅使下,展現出的青春形態。”不管電影好與壞,這種青春形態的好與壞,它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法跳過的東西。

郭敬明,這個名字是我們青春中的一個符號,不是所有,卻無法否定他的存在;不論是褒是貶,它都深深地刻在我們青春記憶裏。小時代,不管我們愛過它還是罵過它,它都陪我們走過了5年。如果致

青春是80後的記憶,那小時代便是我們初高中的標籤之一。單單這個影片的出現便是對我們走過的國中、高中、大學的一種緬懷。

第四篇:電影小鞋子 觀後感

淺析影視與文化

以 《小鞋子》為例

在上次關於《小鞋子》的作業中,我分別從三方面:從《小鞋子》看貧富差距、從《小鞋子》看人性美德、從《小鞋子》看人才培養三方面,依照自己簡單的想法與見解,寫了一篇影評。今天的這個題目讓我又想到了《小鞋子》中所體現出的濃重伊斯蘭教氣息的不一般的伊朗文化。

《小鞋子》細細地又看一遍,再瀏覽了網上的一些社會背景資料和專業評論,以及伊朗的宗教信仰與民族風情,將零零散散的筆記總結於下…

二十世紀末,在當時,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説,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一部由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所創作的劇情片,電影採用了精巧的敍事結構,為我們講述了兄妹間的脈脈温情,而其中的民族風格又是電影本身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小鞋子》講述的是伊斯蘭教徒的生活,電影通過大量細節展現了伊斯蘭文化特色和民族電影特色:在阿里和妹妹多次穿行於街道的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充滿民族特色的藍

色廊柱和鏤空門框的建築,裹着頭巾的伊斯蘭婦女,處處顯現出濃郁

的民族特色。

文化價值的體現除了對民族特色的展示之外,還表現在對自身文

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讚美上。伊朗是一個極具伊斯蘭教文化特色的

國家,在阿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

知足,儘管生活上他們是貧瘠的,精神上卻樂觀開朗。他們堅信着:

真神會保佑一切。所以他們會施捨於人,幫助於人:阿里送湯給鄰居;

清真寺裏的糖決不拿為己用;雖然自己沒鞋穿,也不忍心問家庭更加

窘困的女孩把鞋要回來等等,這些細節的設置都使故事充滿了温暖的

氣息,而影片結尾的設置也是極具宗教意味的。金魚對小阿里的“安

慰”,彷彿超越貧窮,超越苦難,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

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民

族電影怎樣表現,電影的文化價值怎樣表現,導演的做法無疑對包括

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都是一種啟迪。

在影片裏,我們可以瞭解到伊朗的建築、園藝、服(更多文章請關注:)裝、編織藝術

和飲食文化。

《小鞋子》裏的建築大多是破舊古老的,一塊塊磚頭靜靜堆積着,

無聲無息的任身邊人來人往。從它們的身上,你仍舊可以看出一些伊

斯蘭建築的風格。比如説標誌性的高大穹窿頂拱門,還有建築上的花

紋不準用動物紋樣,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圖形。斑駁的大門向人們訴

説着其古老的歷史和歲月的滄桑。

對於伊朗的園藝,在影片中,阿里的父親為了改善生活想利用業

餘時間當園丁。他帶着哈里來到富人區,被拒絕很多次後他們終於得

到了一份工作。在伊朗這是合乎情理的,因為伊朗的園藝概念是建造

人間天堂,在伊朗的建築中、古蹟中和繪畫中隨處可見點綴的花園。

而在伊朗國旗上的綠色更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徵,伊朗人對植物的熱情

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伊朗人的服飾也與我們印象深刻。影片中所有的女性

都穿着寬鬆的長到腳踝的衣服,並用頭巾蓋住頭髮和脖子。這些都是

受伊斯蘭法律嚴格控制的,違反者要被罰款或被鞭打。由此可見,伊

朗對女性的束縛還是很緊的。

既然説到了伊朗的民族特色,那麼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們精美的地

毯。有着5000多年曆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

藝、美麗的圖案與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人。它是世界上最精細、

最富裝飾性、最有價值和質地最優的地毯。在《小鞋子》裏,地毯的

身影可謂無處不在,在哈里的家裏從地上到牆上,五顏六色的地毯讓

你目不暇接,就連影片中茶館的門口也有着斑斕的地毯。伊朗地毯是

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要説到影片中最讓我感興趣的還要屬伊朗人的飲食。影片開

頭哈里買的伊朗大餅讓人垂涎。它是經過表層受熱烤烘而成!伊朗人

吃食物受宗教影響很注重吉祥之意,不過影片裏並沒有出現相關內

容。在《小鞋子》裏。伊朗人的茶文化倒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茶出現了兩次,一次是莎拉為回家的父親奉茶,一次是祭祀時

大家一起飲茶。由此可見,茶在伊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小鞋子》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即使有體現貧富差距的

地方,導演也沒有表示憤怒,而是通過兩個不同階級的孩子幸福的玩

耍來體現脈脈温情。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神權統治一切,它

的居民有98%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是個全面和平的宗教,崇尚

綠色、科學、揚善抑惡。而尋求社會的正義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

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所

以在電影裏伊斯蘭教的精神無處不在。

《小鞋子》裏純真的孩子用笑容戰勝了現實的冰冷和殘酷,它讓

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伊朗社會,讓世界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伊

朗。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不光是耶路撒冷,在伊朗也能看到虔誠的信仰。

純潔的孩子們乾淨的眼神讓觀眾的心帶着酸澀,心房一陣一陣抽痛

着,這不是同情,而是慚愧和為他們感到驕傲!

《小鞋子》是一部民族電影,它始終深情的傳達着伊朗文化價值

的魅力。

《小鞋子》是一部人文電影,它強烈的注入了人性價值的關懷,

給奔波於現代社會中人們一片心靈的淨土。

第五篇:電影《小英格蘭》觀後感

電影《小英格蘭》觀後感

雲飛揚

一位年過古稀的希臘導演講述了20世紀30、40年代的愛情故事,那個年代確屬於“大不列顛”退變成“小英格蘭”的時代。經濟危機、世界大戰、政治動盪、民不聊生,不過這些似乎與地中海的小島沒有任何關係,與導演潘多利·佛加瑞似乎也沒有多大關係。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小英格蘭》,講述一個戰爭危機背景中的一對姐妹和一個男人的愛恨糾葛,錯位、錯失的愛情,令局中人在人倫的悖論中更加迷惘。

《小英格蘭》改編自導演的妻子、着名希臘作家、編劇伊歐納?卡里泰尼的同名長篇小説。導演潘多利·佛加瑞1940年出生於雅典,就讀於斯達夫拉克電影學院。最初曾擔任導演助理,1965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電影短片,從那時起,他的電影開始贏得國際讚譽,並多次獲獎,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希臘新電影”運動中的大師級人物。

小説於2014年出版,獲得了當年的希臘國家文學獎。佛加瑞進而將這個希臘式“命運悲劇”的三角戀故事搬上了銀幕,典雅優美的美術更烘托出影片的史詩氣度。2014年12月5日在希臘公映,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票房也是非常成功,同時更在新近評出的有“希臘奧斯卡”之稱的希臘電影學院獎中獲得了十三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是當之無愧的年度最佳希臘電影。

姐妹花奧薩、莫斯嘉共同愛上了斯皮羅斯,然而陰差陽錯她們有個貪財勢利的老媽。劇情並沒有因地中海的純潔浪漫變得離奇神祕,而與大多情節劇類似,奧薩與斯皮羅斯私定終生,無奈斯皮羅斯要遠航,於是被迫“嫁作他人婦”。而當斯皮羅斯逆襲歸來,成了“小英格蘭號”的船長,老媽兩眼發紅,於是又做主把小女兒莫斯嘉嫁給了船長。這與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的姐妹不同,反倒有些像瓊瑤《情深深雨濛濛》中的巧合,與其他類似情節劇不同的是,佛加瑞表現的不是“性格”,而是“命運”,雖然我們常説“性格決定命運”。

小島上的女人大都要忍受等待丈夫歸來的孤獨,老媽不忍自己幾十年等待的孤獨讓女兒也承受,於是做出上面看似無情黑心的決定。然而,奧薩雖然能守住丈夫、撫養孩子,但心裏依然愛着“妹夫”,挺着大肚子聽着妹妹和昔日情人纏綿親熱,這種“孤獨”怕是要比獨守空房來得更猛烈些。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在《詩學》中曾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淨化。悲劇中描寫的衝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有關地中海的文藝電影,往往總是海藍藍、情深深而節奏緩慢,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愁在潮起潮落中暗自起落,而未必澎湃,也就是與命運形成一種內卷性的同構。

命運的悲劇無可抗爭。當斯皮羅斯二戰中陣亡的消息傳來,奧薩悲慟難抑,聲嘶力竭一聲吼把自己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抽泣聲和大特寫將影片情緒推向高潮。這種悲劇或許會讓女性主義者不滿,因為兩個女人為一個男人爭得死去活來是有辱女性的、陳舊的、落後的觀念,然而導演反其道而行之,意欲何為呢?

本片在歐洲引發一定的非議,評論者便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認為導演和他妻子的三觀有些不正,阮玲玉與金焰主演、卜萬倉導演的《戀愛與義務》時隔八十三年後復映,也被一些當代觀眾認為三觀問題很大。或許影片中悲劇的命運並不特指女性,即使因為妻子成為御用編劇以後越來越關注女性(《新娘》)。潘多利·佛加瑞對古希臘悲劇原型愛情故事的執着,對大海、小島、深情的自我闡述都有自己的姿態,他如法國導演哈·內克一樣,越老越有性格,越老越年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l47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