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重生觀後感國中精品【精品多篇】

重生觀後感國中精品【精品多篇】

重生觀後感國中精品【精品多篇】

重生觀後感國中 篇一

週日中午12點一直到週一凌晨3點,我一口氣把優酷上面的網劇<重生>看完,有很多人把他和<白夜追兇>相比較。首先我沒有看<白夜追兇>,朋友介紹過,但是苦於沒有時間,有一點時間的時候,我又忘了這部劇,最終我要找時間看一下的,所以我一晚看完並不意味着我多麼的覺得這部電視劇經典,而是時間安排。相對來説不管你看什麼,把兩部不一樣的電視劇相比較那麼,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部戲看着辛苦。

對於這部劇的感受我從兩方面去大致聊一下我的感受,只是一家之言,聊聊而已,第一是人性,第二是這部劇的整體框架和細節。第一也是我主要去聊得。

<重生>兩個字不看內容只看名字,也大致瞭解這部劇要講些什麼。本劇通過714案件前後秦馳性格的變化講述了人性在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同時也讓人看到對於生活的無奈,即使你如何經營都不能十全十美,捨去一部分,才能夠讓剩下的更加完美,多不意味着美好,所以説吃飯不能太飽,做事不能太過,大致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714案件之前,秦馳不能説他不是一個好警察,為了案件他沒日沒夜的工作,可謂廢寢忘食,如果只是這樣也還好,但是在他的忠於職守努力工作的同時,本心有了些許的不純,那就是名利。一個人一旦有了名利心,那麼很多事情就會偏頗,重者走入歧途,我想中國每一個人走上領導崗位的時候他們都抱着一顆報效國家的心,但是時間的流逝,名利之心越重,曾經的夢想也就越遠,最終鋃鐺入獄,自己毀了前程,被禍害之人也是輕者精神疲憊重者家破人亡。

714前秦馳為了能夠仕途登高,為了彌補父親給他內心造成的不安,於是在工作中除了努力,還有就是八面玲瓏,投機取巧,讓自己和身邊的同事每一個人儘量的喜歡自己,但是對於自己的至親之人卻毫不留情面,他會議上對着所有人數落父親,由於工作冷落妻子,甚至面對妻子的照顧看做是累贅。不錯,經過他的經營,他的仕途之路可謂坦蕩,但是最終和父親關係不和,和妻子離婚,失去了家庭。

成家立業,成家在前立業在後,家是基礎,就像自己的根源,失去了根即使你飛的在高,也會有一天摔下來的,我記得古希臘還是那有一個故事,一個勇士力大無窮,打敗了很多的天神,然後有一個天神知道他之所以力大無窮就是因為土地是他的力量之源,離開土地,他就沒有了力量的支持,最終這個天神用計讓他離開土地打敗了他。而在劇中秦馳同樣的道理,他在眾人面前和藹可親,哪怕是他的一個手下一個路人,但是對最愛最關心他的人卻毫不憐惜,原因很簡單,他明白至親至愛之人不會成為他的絆腳石,即使他在無理,在關鍵時刻還是幫他。

但是人的感情和信任都是會透支的,在這部劇中,還沒有最後釀成悲劇的時候另一個悲劇發生在了秦馳身上,一次秦馳的特勤情報的錯誤導致秦馳組6個人遇上了有着絕對火力優勢的9人的軍火販,最後同歸於盡雙方,秦馳身中兩槍,最終頭裏還有一片彈片,導致他部分失憶,同時也當了副支隊隊長的職務。

這次的遭遇打開了他另一條人生之路。

他失憶很奇特,記着每一個人,但是卻不記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自然而然的他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於是這次失憶以後他説話直來直去,從不談論任何感情,即使面對的是警隊最高領導也是有什麼説什麼。同時他對自己身邊5個同事的慘死耿耿於懷。他面對着警隊內部的人的調查,面對着同伴的犧牲,同時自己無時不在追查着那天的真相,這個時候,當他放下名利心的時候,他的父親站在了他身邊,他離婚的妻子站在了他身邊,即使所有人質疑他活着回來的原因,但是曾經他傷害過的親人自始至終的幫忙相信他。

他失去了名利心,但是最終迎回了父子關係,夫妻感情,同時也得到了下屬和同僚的認可和尊重。

人一生就像八卦,講的就是一個陰陽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必將出現問題,身體出現不平衡,必將疾病纏身,生活失去平衡,煩事纏身,人性失去平衡,那麼人生就會出現問題。所謂平衡我認為就是得失心的一個判斷,有得有失方為互補,只有得沒有失,就像一個大壩不停的注水一樣,必將爆體而亡,只有失沒有的,也將會枯竭而死。就像劇中前期的秦馳,你重名利最後將會失去親情。

這部劇的整體構架方面還是差點東西,細節方面,比如一個女警竟然吃醋一個高中女生,第一部腳踩玻璃的時候沒有血跡,範凱出租屋吸毒的桌子上一大袋子毒品,一度讓人感覺他們家是大土豪外加毒品成了白菜價。這樣的細節很多我就不一一去説了。整體框架來説案件太多普通,看上一小半就能大致知道作案者誰,幾條感情線要不不埋要不你就不要斷,最後是似是而非,這部劇在最後二十幾集好像一個丟失的檔案就讓主角和幾個人看清了9年前案件的來龍去脈,而且只是看檔案,這簡直就是侮辱當年的警察。

還有一塊表現不合理,當然也許現在社會的現實,警察局局長的兒子,在劇中埋怨人人都只把他當做某局長的兒子,他很痛苦,緊接着就是發憤圖強,但是他卻堅持違規操作,導致一個督查犧牲,雖然最終為救一個女孩替下她身邊的炸彈,但是也是最多一個功過相抵,但是卻立功了,當支隊長説恭喜你立功的時候,面部表情有點意思,我想這個也是劇情特意安排的,還有最後丟了檔案也是這位局長的公子,如果説,他們看着檔案就可以破案,那麼不丟的話很多人就不會犧牲,即使這樣的事件仍然沒有任何處罰,甚是有意思。

這部劇整體有點欠缺,但是所表達的意思具有心意,具有教育性,演員到位,我尤其喜歡秦馳的演員張譯,還有劇中的配角也都是有演技的老演員,整部劇在你劇荒的時候有時間的時候還是值得一看的。

重生觀後感國中 篇二

紀錄片《重生》於4月底在浙江橫店殺青,計劃今年下半年在央視播出。

《重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新中國建立的歷史進程,所有演員最大化的貼近原型,故事最大化的還原歷史。

該片由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青年新鋭導演趙啟辰執導。曾在央視10套首播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就是北京伯璟製作趙啟辰導演的作品。

紅軍時期的林彪

林彪,字育蓉,於一九零七年十一月出生人稱“九頭鳥”的故鄉湖北黃岡,家是大地主,有林家大院可居,從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對林彪而言,其出生的年代正趕上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統一的清王朝被推翻,國家向何處去並無統一認識,所以陷入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無下大亂。此時此地,其為庸人者則感生不逢時,其為英雄者則正趕上亂世,可謂龍遇大海、虎入深山。林彪乃少年英雄,加上有林育英、林育南等幾個好兄弟個個豪氣沖天,更是如魚得水,林家大院誕生三傑也就成了必然。對林家三傑世人只知林彪,殊不知另外兩個也好生了得,林彪走上革命道路多是由他兄長指引,特別是林育英,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浩。

想當初毛澤東臨危受命,於遵義會議挫敗共產國際紅人李德、博古一夥成為實際領袖,是未經老爺子斯大林認可的,始終心中忐忑不安。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前夕,斯大林的愛將王明趾高氣揚地從蘇聯回國,要與毛澤東爭中共一把交椅,一時間黨內人心浮動,連聰穎過人的周恩來都跪倒在王明麾下,毛澤東領袖地位受到嚴重挑戰。正是林育英在共產國際為毛澤東仗義執言,説動斯大林,以欽差大臣身份回國,調解毛澤東與王明領袖之爭,一言九鼎,宣判了王明的敗北,毛澤東才名正言順地坐了第一把交椅。林育英及時傳達了共產國際精神:中國共產黨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黨內的問題,是這個黨成熟的標誌。隨後不久,毛澤東發動延安整風,從思想到組織清算王明路線,劉少奇落井下石,清算功勞最大,成為毛澤東左右手,而周恩來風光不再,要不是毛澤東伸巨手拉他一把,連中央委員也當不上。從此,毛澤東才有如眾星捧月,成了中國革命的掌舵之人。所以,當林育英病故黃土高原,毛澤東親自為林育英抬棺安葬,乃其平生唯一的一次,反映了毛澤東報恩之情,不能不説是林家歷史一大榮耀。

當時的有見識和有作為的年輕人多為革命大潮所影響,不是參加國民黨就是參加共產黨,誰也不願再作封建王朝的殉葬品,林彪就是其中的一個。

一九二三年,林彪參加一些學生運動,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青團。在中學讀書時,林彪開始了他短暫的初戀,對方叫陸若冰,是黃岡回龍山戴家沖人。

一九二五年,林彪遇三件大事,一是行婚姻大禮,娶家長包辦之嬌女子汪靜宜為妻,二是考入名揚天下的中國將帥搖籃黃埔四期,三是加入中國共產黨。古人云,家國不能兩全,是唉,林彪毅然決然舍小家為國家出生入死,南征北戰。而林彪之妻卻雖有林彪書信允其再嫁,然女子多情,信守一女不從二夫古訓,最後鬱鬱寡歡,死於林家大院。

林彪在黃埔,鮮有記載。有云其沉默寡言,喜散步讀書,想來不錯,符合林彪一生的性格;或又有人云林彪黃埔軍挍學習成績平平,想來未必真實。一則可能因教材平庸,不為林彪所重視,二則是高層無識才之人,林彪雖有韓信之才,然卻遇項羽之複製品蔣中正之流,蔣介石雖有眼也無珠也,而後毛澤東似高祖再生,破格重用林彪,結果人所共知。林彪擁百萬之兵,指揮戰略決戰遼瀋、平津戰役,消滅蔣軍百萬之眾如行雲流水,實為蔣介石不識英雄之故也。

一九二六年,林彪黃埔軍校畢業後,擔任有“鐵軍”之稱的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初嚐了血與火的戰爭洗禮。

一九二七年,林彪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奠基戰役“八一南昌起義”,隨後與義軍轉戰在廣東潮汕地區失敗後,又隨朱德轉戰閩、粵、贛、湘邊界地區,歷盡了千辛萬苦。

一九二八年,一月參加湘南暴動,同年四月跟朱德率領部隊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林彪任第二十八團營長,時年二十一歲。後因戰績突出,被毛澤東發現並予重用,林彪二十二歲時任第二十八團團長,積極參加了鞏固與發展井岡山革命拫椐地的艱苦鬥爭。

毛澤東在一九二八年制定了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後兩條“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虜腰包”兩項,是出自於林彪。

一九二九年,林彪率軍挺進贛南、閩西,三月,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與敵人慾血奮戰,屢戰屢勝。同年,毛澤東在紅四軍第七、第八次黨代表會上受挫,在紅四軍第七、八、九次會議上,林彪都堅定地站在了毛澤東一邊,反對朱德、劉安恭和陳毅,反對毛澤東聽命中央離開井岡山,在毛澤東落難時看望毛澤東,毛澤東深受感動。

一九三零年六月,林彪任紅四軍軍長,時年二十四歲。

一九三二年三月,林彪任紅一軍團總指揮,亦稱軍團長,時年二十六歲,令人稱奇。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率軍參加了長沙、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是中央紅軍的絕對主力,以靈活多樣的戰略戰術,擊敗蔣軍多名高級將領,漸有常勝將軍之稱謂。

寧都會議後,毛澤東被排擠出紅軍統帥部,林彪不計後果,依然常拜見毛澤東,顯示了林彪的良好人品和見識。毛澤東為林彪前程計,有時拒絕相見,反映了毛澤東與林彪的良好同志關係。在古田會議前後,毛澤東與朱德、陳毅等有分歧,林彪是站在毛澤東一邊的。

林彪在上井岡山之初,許多人對毛澤東式的“山大王”革命缺乏信心,林就此曾坦誠給毛澤東寫信質疑,毛澤東高度重視,復長信給林彪,闡述紅色根據地生存發展的理由,後收入《毛澤東選集》,題目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毛、林之間肝膽相照的同志關係。此信被後人爭議,有人指責林對井岡山斗爭持懷疑態度,林就此寫過詩“《西江月·重上井岡山》:繁茂三灣竹樹,蒼茫五哨雲煙。井岡山搏鬥憶當年,喚起人間鉅變。紅日光彌宇宙,戰旗湧作重洋。工農億萬志昂揚,誓把敵頑埋葬。四十年前舊地,萬千往事縈懷。英雄烈士沒蒿萊,生死艱難度外。志壯堅信馬列,豈疑星火燎原。輝煌勝利盡開顏,鬥志不容稍減。”與以駁斥。

紅軍三大紅律、八項注意有兩項(洗澡避女人、不虐待俘虜)是林彪手筆,可見毛澤東與林彪有許多歷史早就融為一體,不是幾個酸腐文人所能拆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在李德、博古、周恩來指揮的消極防守、寸土必爭、打陣地戰的錯誤方略下,林彪創立“短促出擊”戰術,客觀上彌補了一些單純防禦戰術,減少了第五次反“圍剿”的損失。林彪作為毛澤東培養起來的軍事幹部,在實戰中一直堅持毛澤東的戰法,同“左”傾路線的瞎指揮進行鬥爭。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從一九三四年四月三日至五月初,林彪連續六次上書中央軍委,明確反對博古、李德的教條主義,瞎指揮以及陣地戰、堡壘戰,例如五月四日林彪致中革軍委,提出了《關於作戰指揮問題的建議》,指出“我們仍然有求得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充分機會。”並提出“短促出擊”戰術原則,力主從實際出發,用機動靈活的誘敵深入、運動戰的戰法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以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這是難能可貴的。

有人説林彪的這些戰術明顯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相左,也與他自己的實際經驗和一貫主張相背,是不大公平的。當時,許多紅軍將領表示不解。伍修權稱林彪是“對左傾教條主義的作戰方針表示擁護”。聶榮臻認為,這是“一個政治上的表態”,即向“左”傾路線代表人物的屈從。毛澤東當時並沒有對林彪進行批評和教育,但在一九四二年代延安整風時,把林彪的<<論短促出擊>>一文收編進《六大以來》文件彙編,顯然是作為非正面教材以警示後人的。但就筆者看來,在當時王明路線淫威下,林彪只能如此,因為李德等不可能讓你用上毛澤東的戰術。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保衞中央蘇區戰鬥敗局以定,李德、博古、周恩來一看大勢已去,決定突圍,實行名為“戰略轉移”,實為逃跑另尋生路的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林彪在偉大的長征途中,率紅軍主力紅一軍團,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巧妙指揮了強渡烏江等戰役。

一九三五年一月,林彪參加了中共歷史命運轉折的“遵義會議”,堅決支持毛澤東重返紅軍統帥地位,結束了李德為首的三人團錯誤領導。

遵義會議後,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參加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著名戰鬥;隨千軍萬馬征服空氣稀薄的雪山,踏過一望無際的草地,一起渡過了千辛萬苦的歲月;一九三五年九月,毛澤東為調整統帥部,把中央紅軍改為陝甘支隊,林彪任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參加指揮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

一九三六年六月,毛澤東決定成立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後改名為抗日軍政大學),林彪任第一任校長兼政委。對此,有人説因林彪由於不聽毛澤東令其增援十五軍團命令而遭削兵權,實為一孔之見。抗大猶如黃埔,政治、軍事戰略位置非一方面軍所能比,恰恰相反,顯示了毛澤東對林彪的器重,而不是別的。

林彪的敢於提出獨立見解的個性,在長征途中遵義會議過後不久又有顯示,當毛澤東為迷惑蔣軍而忽東忽西,四度赤水出奇兵而要求部隊往來奔跑的時候,林彪不解毛澤東戰略意圖,不顧後果,單獨署名寫信給中央,指責毛澤東“不走弓弦而走弓背”,要拖垮軍隊,不滿毛澤東指揮方略,提出周、毛隨軍主持大計,令彭德懷任前敵指揮,企圖改變紅軍統帥,被毛澤東怒罵為小兒不懂事,林彪遭到中央嚴厲批評後而作罷。

當紅軍到達會理時,許多紅軍指戰員們已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在中央紅軍中,江西人和湖南人很多,他們從江西走到四川的邊遠山區,覺得周圍一切都很佰生,茫然不知所措,他們不會講四川話,更擔心再也找不到回江西或回湖南老家的路了,他們不無擔心,互相議論,怪話也不少,但最為關切的問題是:到底要到那裏去?有什麼計劃和打算?林彪也跟周圍的同事多次議論過這些事。也對部隊多跑了一些路很不滿意,他把行軍路線比作一張弓,説部隊盡走“弓背路”,而不是走捷徑的“弓弦路”。照這樣走下去,會把部隊的精力消耗殆盡的,像這樣的領導怎麼能行呢?到會理休整時,林彪就給彭德懷打電話,説:現在的領導不成了,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走下去就要失敗,我們服從你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

彭德懷沒有敢公開贊同林彪的意見。聶榮臻當時也認為,這是四渡赤水以後到會理期間,在中央領導層中,泛起的一股小小的風浪,也算是遵義會議後一股小小的餘波。當時對於林彪的做法,聶榮臻也明確表示:“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對林彪給彭德懷打電話的事,則進行了嚴肅地批評,説:“你是什麼地位?你怎麼可以指定總司令,撤換統帥?我們的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軍隊。誰要造反,辦不到!”並警告説:“如果你擅自下命令部隊行動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員的名義下指令給部隊不執行。”但林彪沒有聽聶的意見,林彪給中央三人小組寫了一封信,表明個人意見。聶榮臻拒絕在信上簽字,林彪就單獨簽字送上了。林信大意是:“毛、朱、周隨軍主持大計,請彭德懷任前敵指揮,迅速與四方面軍會合。"

會理會議正確地分析了遵義會議以來的形勢和總結了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對取得的成就和勝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同時會議又認真地研究了黨內和紅軍中的思想狀況,對於存在的一些錯誤思想和意見,也進行了批評,會議還印發了林彪給軍事三人團的一封信,毛澤東在會上特別針對林彪批評説:對於戰略戰術的問題,你是個娃娃,你懂得什麼?既然信的內容也牽涉到彭德懷,彭德懷在會上也發了言,批評林彪的信説:遵義會議才改變了領導人,這時又提出改變前敵指揮是不妥當的;特別提出我,則更不適當。周恩來、朱德等在會上發了言,支持毛澤東的意見,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

長征勝利後,林彪又一次與毛澤東發生分歧,毛澤東主張紅軍奠基西北,林彪卻主張到陝南打游擊。

瓦窯堡會議之前,中央在向各軍團首長征求對戰略問題的意見時,林彪正式向中央提出了到陝南打游擊的意見。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林彪給毛澤東寫信説:“我對脱離現任職務改作游擊戰爭已具有不移之心,一週來雖然數次向軍委請求,而卒未獲準,致我非常不安。目前實為脱離部隊之惟一良機,故決不因任何故障而改變決心。且準備於不得已時,寧可忍受處分。我很盼望你最後仍贊助我的建議,則不勝欣慰。”隨後又於十二月三次致電中央,堅持己見。

十二月十九日,毛澤東與張聞天聯名發電給彭德懷,請彭德懷給林彪做思想工作,打消他“陝南打游擊”的想法。此電稱:“中央各同志均認為林彪同志是我們黨內最好的、最優秀的高級幹部之一。在過去以及最近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對中國革命,對於黨內是有很大的功績的,是有着中國及國際的榮譽的。”近日接他許多關於調動工作的信及電報,我們認為拿出他這樣的幹部離開主力軍去做游擊戰爭是不能同意的。但他心中存在着問題,他來中央一個時期,使他的意見能夠同中央各同志交換,對他的不安心的問題,並且使他對於政治問題能夠更好研究一番。他的職務以左權同志暫時代理。

過了兩天,毛澤東仍不放心,再電彭德懷並轉林彪:“在日本佔領華北地區的形勢下,陝南遊擊戰爭不能把它提到比陝北等處的游擊戰爭還更重要的地位,實際上後者是更重要的。尤其不能把游擊戰爭提到似乎比主力紅軍還更重要的地位(如提出紅軍主要幹部去做游擊戰爭),這樣的提法是不妥的。林在某些問題上的觀點是同我們有些分歧的,中央認為有當面説明之必要的。現在前方軍事不緊張,因此仍望林來中央一行,並在此一個時期,這於林是有好處的。”

林彪接電後,於十二月兩次覆電中央和毛澤東,仍堅持己見説:“中央現尚未批准我改變工作的建議,則目前我無來中央之必要。”並説:“我從沒有説陝南比陝北的工作還更重要,游擊戰爭比主力紅軍還更重要的話,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錯誤見解。”

此時,中央已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決定並部署東征。十二月二十四日,毛澤東和周恩來聯名致電林彪等人,下達關於準備東征的行動計劃。問及“林彪同志動身來中央否?”可是,林彪於十二月二十六日回電中央堅持説:“我還在期望中央批准我打游擊戰爭。”鑑於林彪這種態度,中央於十二月二十九日電令林彪,“接電立即來中央討論你的工作問題,職交左權暫代。”林彪這才於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回電中央:“決明日動身去中央。”林彪到中央住了半個月,在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的説服下,不再堅持到陝南打游擊。

二月下旬,林彪率紅一軍團東渡黃河,參加了毛澤東親自指揮的東征。在東征過程中,毛澤東與林彪之間還發生過關於紅一軍團作戰方向問題的分歧和爭論。毛澤東指示林彪率領紅一軍團(右路軍)的作戰方向是晉西南地區,以確保黃河渡口,依託陝北,伺機向南向東發展。而林彪則於三月二十七日、三十日、三十一日連發數電,堅持其主力應向晉東南挺進。林彪甚至提出讓毛澤東回到陝北,説:“彭、毛兩同志及方面軍機關移至陝北蘇區,與中共中央諸同志在一起工作為好,以便集中人力、精力、時間,充分冷靜考慮指導全部政治、軍事、外交大計。彭、毛隨部作游擊戰爭,今日至此,明日至彼,必有礙指揮。”後遭毛澤東和中央批評,林彪同意了毛澤東的意見。

對林彪在國共十年內戰時期的作用怎樣評價?筆者認為,不論在井岡山時期,還是在長征路上,林彪都是毛主席和中央第一戰將,林彪與毛澤東發生分歧是正常的,説明了林彪的獨立個性和對革命的責任感。實際上,紅軍時期幾乎所有的勝利都是和林彪分不開的,林彪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用短短的四年時間就從連長升到軍團長絕不是偶然的,是和他的軍事天才和獻身精神分不開的。林彪為紅軍時期我黨我軍的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重生觀後感國中 篇三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時期,就熟悉了紅軍的事蹟,特別是“會澤擴紅”更加耳熟能詳,隨着年齡增長,這種情結愈發強烈。在我眼裏,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裏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某某週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面對自己的先輩,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裏?我們有沒有忘記那些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輩?

有人可能會認為,當年窮人蔘加紅軍是為了有飯吃。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當了紅軍以後,其信念就不只是為了吃飯。我們在長征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巨大犧牲,“送郎當紅軍”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紅軍將領就出身於書香門第,家裏有飯吃,他們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扛起了搶。

假如僅僅為了吃飯,你就無法解釋這樣的故事,紅軍長征到咱們雲南時,有12位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了。敵人説,只要你們不當紅軍了,就可以放你們生路,不殺你們,但是這幾位紅軍戰士個個堅強不屈,敵人沒有辦法,就把紅軍傷員帶到半山腰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兩個傷員推到山洞裏面,在後面的10位紅軍就説:“不用你們推,我們自己跳”。當地羣眾後來把這個洞叫“紅軍洞”,這個事蹟刻在那個洞口的碑上。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裏,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什麼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從資料上見到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着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我,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麼?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某某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着我們。毛主席曾説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後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紅軍的崇敬之情。

重生觀後感國中 篇四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即將來臨之際,由國防大學和中共陝西省委聯合出品與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5集紀錄片《重生》。

從浙江嘉興紅船的創業維艱,到井岡山革命歲月的艱苦卓絕,再到西柏坡“趕考”的成敗之惑,紀錄片——《重生》這部精神大片,通過史詩般的拍攝手法,以情景再現的形式,通過勾勒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國際國內局勢的風雲變幻,還原了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決策、重要事件,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抗日烽火到建國大業”等多個維度,講述了我們黨從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光輝歷程,講述了我黨在絕境中憑藉入黨的初心和精神的力量,獲得重生的艱難歷程。看過之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復,也懂得了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勝的關鍵所在。

一是“不辭辛苦出山林,但願蒼生俱飽暖”的為民情懷。溥儀退位,標誌着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畫上了句號,但此刻的中國仍面臨着列國列強瓜分、袁世凱復闢稱帝的內憂外患,老百姓仍處於水生火熱當中。在這種環境當中,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國內進步青年舍小我,為大家,秉承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為民情懷,義無反顧的投身革命,給中國這片飽經戰亂的焦土帶來了新生與希望。我走到行政崗位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每天瑣碎的工作讓我時常困惑自己存在的價值,觀看紀律片後,我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羞愧。作為黨員幹部,首先需要樹立的便是為民情懷,“些小吾曹州縣吏”,無論身處何位,只要能夠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就能體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價值。

二是“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獻身精神。革命沒有順風順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國共合作期間接連策劃並發動了“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等一系列陰謀詭計,中國共產黨的有生力量得到了致命打擊。在此危險存亡之際,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並沒有消沉退縮,反而如同撲火的飛蛾奮起抗爭,給革命留下了希望的火種。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平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委屈,不應該時時刻刻只想到的是自己的一點小利益,正如毛主席在詩中寫的“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有大格局和廣闊的眼界,把自己融入到祖國的發展洪流當中,為黨的事業,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執着精神。在腥風血雨中,中國共產黨身上有股寧死不屈的執着定力。面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擺脱國民黨軍的追擊,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走上了漫漫長征之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由中國共產黨帶領的這支隊伍用熱血在長征的路途中譜寫出了“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樣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他們用腳步丈量了兩萬五千裏的沃土,在連綿起伏的雪山上,在荒無人煙的草地裏留下了英烈的累累白骨和革命的點點足跡。現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新時代的南圖將會由我們所著就,我們需要學習先輩們身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着精神,做新時代的先行者、建設者。

四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信念。在櫛風沐雨後蜕變,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有着貫徹始終的強大信念。“西安事變”促使國共兩黨止休干戈,一致抗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以平型關大捷為起點,取得了全國抗戰以來中國對日戰爭的第一場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到1940年,國民黨完全斷絕了對八路軍的經費供應,並對邊區實施了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同時日軍也不斷對佔領的邊區推行“三光”政策,導致邊區物資供應匱乏,戰事難以為繼。面對困難,軍民齊心,在南泥灣這片土地上演奏了豐收的旋律。內戰不斷,硝煙瀰漫,在西柏坡的指揮部裏,決定未來中國走向的“三大戰役”的戰鬥號角從這裏吹響,紅色政權自北向南席捲中國,共產黨人用了28年的光陰,歷經無數磨難,終是帶領着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衝破了歷史中的黑暗,走向了重生後的光明。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説過,“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十分重要,只有強大的理想信念才能支撐我們戰勝一個個看上去不可戰勝的困難,才能讓我們行穩致遠。

影片結尾處引用了毛澤東《沁園春﹒雪》裏的經典之句來作為總結:“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誠然,歷史已經成為了過去,在這個新的時代裏,我們便是時代的主角與弄潮兒,我們應該繼承起先輩們的精神與遺志,將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時代建設的更加美好!

重生觀後感國中 篇五

《重生》,一部僅有五集的紀錄片,把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鬥詮釋的淋漓盡致,觀畢令人蕩氣迴腸。時光荏苒,在這二十八年的艱苦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老一代共產黨人肩負着最初的使命,一步步將沉淪在黑暗中的舊中國拯救。 這是一座歷史的豐碑,這是二十八年艱苦奮鬥的回顧,這是熊熊烈焰中的鳳凰涅槃,這是重生後再次燃起的燎原之火。一部記錄着中國共產黨建黨至新中國成立這段歷史的紀錄片,自前清遺老鄭孝胥的那段:“夜,聞爆竹聲甚繁,於是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畢”,一點一滴的敍述是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風雨歷程。

1921年至1949年。這28年裏中國共產黨帶領着無數窮苦的百姓披荊斬棘、浴血奮戰,走過無數的艱難險阻,歷經無數的生死存亡,卻依然屹立不倒;這28年裏中國共產黨懷揣着偉大的理想卧薪嚐膽、鞠躬盡瘁,品過世間的酸甜苦辣,體味歷史的興衰更替,並最終奪得勝利。當膠片記錄下這28年的風風雨雨時,就註定了要留給後人無盡的感懷與激動。

在暴風驟雨裏前行,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有着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革命並沒有順風順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國共合作期間接連策劃並發動了“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等一系列陰謀詭計,導致中共黨員從革命高潮期的6萬人鋭減至1萬人,直接挫傷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力量。在此背景下,共產黨人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採用奮起抗爭的方式迴應來自國民黨的迫害。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鎮壓的第一槍,秋收起義開啟了新中國第一代領袖毛澤東的漫長軍事生涯,一步步,共產黨的部隊靠着鳥槍和大刀在重壓下殺出一條血路,創建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堅定了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共建黨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反抗壓迫的鬥爭,並以此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重生。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之際,由國防大學和中共陝西省委 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製的5集紀錄片《重生》,2016年6月17日在北京舉行發佈會。國防大學領導及部分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記者一同觀看了紀錄片。 據介紹,該紀錄片分五集,每集約50分鐘,分別從“使命”“火種”“抉擇”“淬鍊”“締造”五個方面,通過史詩般的拍攝手法,以情景再現的形式,通過勾勒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國際國內局勢的風雲變幻,還原了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決策。

弘揚我們的革命精神,需要《重生》這樣的影片。作為大學生,我們不可能再去經歷一遍革命,產生革命精神,我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革命精神可以讓我們樹立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勇於獻身的高尚品德、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朝氣蓬勃的革命樂觀主義、刻苦鑽研文化的毅力等,為保衞祖國和建設祖國,創造新的業績,做出新的貢獻。

《重生》讓我們以時間為順序,瞭解到共產黨28年的艱苦革命,領會凝聚在歷史中的革命精神,讓我們加深對歷史的瞭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k8z85.html
專題